藍山縣(藍山)

藍山縣

藍山一般指本詞條

藍山縣,湖南省永州市轄縣,位於湖南省南部邊陲,南嶺山脈中段北側,有“楚尾粵頭”之稱,是湘西南通往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藍山地處九嶷山東麓,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山、丘、崗、平區相互交錯,以山地為主,是典型的山區縣。藍山縣東與臨武縣接壤,南與江華瑤族自治縣、廣東省連州市毗鄰,西與寧遠縣交界,北接嘉禾縣,從縣城沿永連公路南行33公里及至廣東省界。藍山縣北上長沙420公里,南下廣州320公里,省道322、216、314線交匯相通。

1998年藍山縣榮獲中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稱號。2012年度,藍山縣被評為“湖南省人口計生工作先進縣”。2012年,藍山縣進入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十強。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藍山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藍山
  • 外文名稱:Lanshan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省永州
  • 下轄地區:8個鎮、6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塔峰鎮城東路181號
  • 電話區號:0746
  • 郵政區碼:425800
  • 地理位置:湖南省南部
  • 面積:1806平方千米
  • 人口:39.37萬(2012年)
  • 方言:西南官話、湘南土話、勉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傳芳塔、藍山國家森林公園、高塘坪水庫
  • 車牌代碼:湘M
  • 行政代碼:431127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貌,水文,自然資源,土地,礦產,森林,人口,交通,經濟,綜 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郵電,社會保障,人民生活,旅遊,景點,特產,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藍山歷史悠久,建縣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竹管寺橫江砠出土的石斧、石鑿、石箭和陶片等文物證明,早在夏商前,縣境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乃虞舜南巡過化之地。
藍山縣千年古剎塔下寺導藍山縣千年古剎塔下寺導
春秋戰國時期,縣境屬楚。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建縣,名南平,隸屬桂陽郡。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併入臨武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復置南平縣,屬郴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以境內“山嶺重疊,薈蔚蒼萃,浮空如藍”而更名為藍山,隸屬桂陽郡。宋真宗景德三年(1007),屬桂陽監
元屬桂陽路。明洪武元年(1368),屬郴州。二年,屬桂陽府;九年,屬衡州府桂陽州。
清屬桂陽州。民國3年(1914年),屬衡陽道;民國11年直屬湖南省;民國26年,湖南省分為9個行政督察區,藍山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藍山先後隸屬於郴州專區、湘南行政公署、郴州專區、零陵專區、零陵地區、永州市。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藍山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1996年,藍山縣面積1806平方千米,人口約33.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萬人,大部分是瑤族。轄6個鎮、9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塔峰鎮、竹管寺鎮、楠市鎮、毛俊鎮、新圩鎮、所城鎮、太平圩鄉、土市鄉、祠堂圩鄉、大橋鄉、荊竹瑤族鄉、紫良瑤族鄉、漿洞瑤族鄉、匯源瑤族鄉、犁頭瑤族鄉。縣政府駐塔峰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藍山縣常住總人口332937人,其中,塔峰鎮77809人,竹管寺鎮32727人,毛俊鎮32282人,楠市鎮28899人,所城鎮23403人,新圩鎮40796人,匯源鄉2425人,犁頭鄉2258人,漿洞鄉4318人,紫良鄉2362人,大橋鄉6477人,荊竹鄉3528人,祠堂圩鄉18562人,土市鄉31452人,太平圩鄉25639人。
2004年末,藍山縣轄6個鎮、9個鄉(其中6個民族鄉):塔峰鎮、竹管寺鎮、楠市鎮、毛俊鎮、新圩鎮、所城鎮;太平圩鄉、土市鄉、祠堂圩鄉、大橋瑤族鄉、荊竹瑤族鄉、紫良瑤族鄉、漿洞瑤族鄉、匯源瑤族鄉、犁頭瑤族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藍山縣轄6個鎮、3個鄉、6個民族鄉、5個國有林場。
藍山縣行政區劃圖藍山縣行政區劃圖
2015年,根據永州市藍山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減少1個鎮,現轄塔峰、楠市、土市、新圩、太平圩、毛俊、所城、祠堂圩8個建制鎮,湘江源、犁頭、大橋、荊竹、匯源、漿洞6個瑤族民族鄉。總面積1806平方千米,總人口39.97萬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藍山縣位於南嶺山脈中段北側,東接郴州臨武縣,南界江華瑤族自治縣及廣東連州市,西鄰寧遠縣,北交郴州嘉禾縣。地處東經111°54′~112°27′,北緯25°01′~25°37′之間。南北長67千米,東西寬55千米。縣境地處東經111°54′15″~112°2′08″,北緯25°01′02″~25°37′08″;東西最寬55公里,南北最長67公里。藍山縣總面積1810.14平方公里。
藍山縣

氣候地貌

藍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8℃。複雜的地質地貌、肥沃的土壤、溫濕的氣候,賦予了藍山秀麗的山光水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藍山地處九嶷山東麓,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山、丘、崗、平區相互交錯,以山地為主,是典型的山區縣。

水文

藍山縣年平均降水量1660毫米,地跨長江、珠江兩大流域的發源地,水系發達,5公里以上或集雨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69條。水能理論蘊藏量21.2萬千瓦,年平均地表水經流量18.568億立方米,地下水每年平均水量為3.377億立方米。年平均水資總量23.592億立方米,人平6954立方米,是湖南省每年人平水量3038立方米的2.29倍,為中國人平2600立方米的2.67倍。每畝耕地擁有地表水量8250立方米,為永州市畝平4650立方米的1.78倍。

自然資源

土地

至2003年,藍山縣耕地面積23.99萬畝,其中水田18.85萬畝,旱土5.14萬畝,人平耕地0.7畝。

礦產

藍山已探明礦產有鐵、錳、鉛、鋅、鈾、銅、矽石等24種,黑土型錳鐵礦儲量達1.5億噸以上,礦藏總值名列永州市第二,其黑土狀鐵錳礦則名列湖南省第一。

森林

藍山縣境內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享有“薈蔚蒼翠,浮空如藍,百里森林,封殖廣遠”,“樵富竹林”之美譽。境內盛產松、楠竹、桉樹,有水杉、銀杏、黃杉、斑竹、龍竹等38種珍稀植物,森林覆蓋率達72%。至2003年,藍山縣林業用地143848.5公頃,占藍山縣總面積的79.65%,森林蓄積454.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1.52%,是湖南省的重點林區縣。毛俊鎮火市辦事處大漢口等丘陵區的桉樹,發展到1萬餘畝,為藍山縣工業原料林的基地。

人口

2017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42.5萬人,常住人口為34.5萬人,城鎮化率為48.29%,出生率為13.2‰,死亡率為5.9‰,自然增長率為7.3‰。全縣已婚育齡婦女人數76750人,領獨生子女證人數3183人,出生人數5572人。
藍山縣人口統計簡表(2005)
鄉鎮名稱
人口(單位:人)
塔峰鎮
68466
竹管寺鎮
34522
毛俊鎮
40954
楠市鎮
29773
新圩鎮
42337
祠堂圩鄉
21565
土市鄉
34214
太平圩鄉
28312
匯源瑤族鄉
2797
犁頭瑤族鄉
2735
漿洞瑤族鄉
5021
紫良瑤族鄉
2920
大橋瑤族鄉
8594
荊竹瑤族鄉
4101
藍山荊竹林場
464
藍山漿洞林場
285
藍山南嶺林場
128
藍山原種場
44
藍山黃毛嶺茶場
261

交通

藍山縣位於湖南省南部,與廣東省接壤,交通較為便利。G55二廣高速、G76廈蓉高速在藍山縣境內交匯,分別貫通南北東西,永連公路穿越全境,連線湖南與廣東兩省。
祠堂圩互通祠堂圩互通
2017年,全縣完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增加值7.82億元,增長6.4%。全縣貨物周轉量186832萬噸公里,增長5.9%。旅客周轉量120682萬人公里,增長4.9%。民用汽車保有量穩步增加,全縣民用車輛達28078輛。

經濟

綜 合

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1.06億元,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71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0.87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53.48億元,增長1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32266元,增長13.5%。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5:37:16.5調整為15:36.8:48.2。工業增加值為38.7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9%,比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6%、35.6%和60.8%,分別拉動GDP增長0.29、2.88個和4.9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3.5%。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93.63億元,增長9.1%,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5.3%,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全縣用於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節能環保、農林水事務、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達到22.43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82.9%。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穩。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56億元,增長12.8%。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投資45.18億元,增長9.7%,占全部投資的49.3%,非國有投資完成46.38億元,增長1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0.7%。在全部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5.94億元,同比增長79.8%;第二產業投資54.57億元,增長2.6%;第三產業投資31.05億元,增長25.8%。
全縣財政總收入達到86420萬元,增長18.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8237萬元,增長12.5%;在總收入中,國稅完成35069萬元,增長55.1%;地稅完成32788萬元,減少5%;財政完成18563萬元,下降17.1%。全年財政總支出為270471萬元,增長21.9%。其中科學技術經費支出2771萬元,增長18.5%。
全縣工業投資完成48.06億元,減少0.1%,基礎設施投資32.52億元,增長60.2%。技術改造投資3.27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6%。

第一產業

2017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出31.18億元,增長4%,實現增加值17.31億元,增長3.8%。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2.77萬畝,增長0.8%,實現產量128626噸,增長1.8%;油料種植面積7.83萬畝,增長1.7%;蔬菜種植面積7.85萬畝,增長3.3%。菸葉產量6918噸,增長4.6%。牲豬出欄88.5萬頭;牛出欄1.33萬頭,增長3.1%;羊出欄3.05萬頭,增長3.7%;家禽出籠300.35萬羽,水產品產量1562噸,增長0.9%。
全年農林水事務財政支出66097萬元,增長111.2%。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48983千瓦,增長1.5%,全縣機耕面積達到35.25萬畝,增長2.2%。

第二產業

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38.71億元,增長6%,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32.25億元,增長7.5%。非公有制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30.8億元,增長7.5%。規模工業增加值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4.25億元,增長7.5%;重工業增加值實現18億元,增長7.5%。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27.51億元,增長7.5%,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85.1%,比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19.09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7.2%。規模以上工業農產品加工產值完成62.66億元,同比增長18.7%
全縣規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34.77億元,增長15.8%;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2.73億元,增長37.2%。
全縣建築業增加值31394萬元,增長5.6%,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3%。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5.17萬平方米,增長1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2.51萬平方米,增長7.8%。

第三產業

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41億元,增長10.1%。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61億元,增長1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8億元,增長9.4%。分行業看,批發實現零售額7853萬元,增長10.2%,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59084萬元,增長10.2%;住宿業實現零售額8998萬元,增長10%,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8159萬元,增長7.7%。
全縣進出口總額114831萬美元,增長15%。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全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635萬美元,增長13.6%,實際到位內資22.55億元,增長12.8%。
201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951297萬元,增長13.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704013萬元,增長8.3%。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61085萬元,增長20%。
全縣保險保費收入21104萬元,比去年增長20.3%。
全縣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4.73億元,增長2.4%,房地產業完成投資36706萬元,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1.68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全縣擁有普通中學12所,其中普通國中10所,高中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國小2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6所,國小教學點71個,特殊教育學校1所,2017年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人數80人。國小適齡兒童毛入學率為101%,國中毛入學率為106%。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9935人,其中國中在校學生15596人,高中在校學生4339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4713人;國小在校學生34961。

文化

2017年全縣擁有鄉鎮文化站15個,文化館1所,文物管理所1所,圖書館1所。全縣文物藏品366件,其中一級1件,二級17件,三級52件,一般文物296件,圖書館藏書5萬冊。
2017年全縣擁有電視台1座,差轉台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9.2%。全縣有線電視用戶1.5萬戶。

體育

2017年我縣競技體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參加全市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我縣運動員取得了8金11銀4銅的成績,獲“團體總分第三名”及“體育道德風尚獎”。在參加全市青少年舉重錦標賽中,我縣運動員取得了4金4銀的成績。參加全省青少年跳水團體賽中,我縣運動員獲2個團體第一名;一米板分別獲第六、第七名;三米台第六名的成績。我縣省隊運動員廖秀珠在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暨全運會預賽總成績第六名,抓舉第三名。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獲總成績第四名的好成績。

醫療衛生

2017年末全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4個(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室),其中醫院7個,建制鄉鎮衛生院1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所各1所,擁有床位總數1815張,比上年增加38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1877人。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村209個,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33.66萬人。

郵電

2017年末全縣郵電業務總量46270萬元,增長8.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8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2.25萬戶,年末網際網路寬頻用戶26514戶。

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4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1.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38萬人。全年城市低保資金和農村低保資金按規定標準發放到位率均為100%。

人民生活

2017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6199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145元,增長9.4%。
2017年末全縣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5257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540元,增長27.5%。全縣居民人均居住面積74.3平方米。城鄉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21.7%。2017年,全縣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4%,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6.1%,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

旅遊

藍山位於南嶺山脈腹地的九嶷山東麓,境內有塔下寺風景區、舜帝南巡蹤跡遊覽區、瑤族民俗風情遊覽區、南風坳避暑休閒風景區、通心岩地下溶洞探險遊覽區、太平石磳遊覽區。此外,還有歷史悠久的虎溪古民居群落、飽經滄桑的涼亭風雨橋、石柱秀峰、瑤家吊腳樓、板塘自然保護區的神奇斑竹、紅軍長征過境時留下的標語口號等。

景點

塔下寺
塔下寺,原名回龍寺,明萬曆前稱淨住寺,因傳芳塔建於寺中,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塔下寺。傳說始建於唐代,後歷代均有修葺。而傳芳塔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到萬曆元年(1578)才建成,歷時15年。
高塘坪
高塘坪,與九嶷山相鄰,為藍山縣自然資源保護區,地域廣大,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海拔1834米,自然景點分布其間。近處國家興建的高塘坪水庫庫容1000萬立方米。
藍屏虎溪村
藍屏虎溪村位於藍山縣境西北與寧遠縣交界之地,緊靠寧藍古圩場。因村後石山如虎形,溪水潺流不絕,故村以“虎溪”為名。唐宋年間始有謝姓人居住,明末清初黃姓人遷居於此,至今已歷千年,全村約900人,絕大多數為黃姓。其古建築群以“黃氏宗祠”為中心,向左右及祠後依次修建,顯示出濃郁的古代湘南居民建築特色。

特產

藍山粑粑油茶
粑粑油茶是藍山特有的傳統名點,以辣、香、甜、脆、味美著名。粑粑系用本地產的優質糯米製做,油炸成鴿蛋大小,每碗盛十至十二個,配以炒熟的花生米、黃豆、凍米等,面上稍撒點蔥花,然後泡進滾開的油茶薑湯中,十分可口。藍山人喝油茶,幾百年來已相沿成習,節日喜慶,招待賓客,人們都要製作油茶。
牛屎酒
藍山“黑糊酒”俗稱牛屎酒,極具當地特色。1995年,黑糊酒在中國食品飲料展銷會上榮獲金獎。所用原料和工藝均源於藍山新圩等鄉村,屬綠色食品。
牛屎酒牛屎酒
由於製作不便,再加上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因此,這種酒顯得極其珍貴。在藍山,也只有家裡來了貴客,才會拿出這種酒來款待。
藍山大白苦瓜
藍山大白苦瓜是採用藍山縣本地品種鱔魚苦瓜作父本、鯉魚婆苦瓜作母本進行有性雜交,再從雜交後代連續8年進行定向擇優選育而成的高科技良種,良種推廣已達20多年。包括西藏、新疆和黑龍江(大棚蔬菜)等邊遠省區,推廣範圍之廣達到了長城內外和大江南北。
金柑
金柑,在華南數省和長江流域均有分布。湖南省藍山縣栽培金柑已有140多年的歷史,面積達2000多畝,為湖南省重要的金柑生產地。
藍山金柑,又名藍山金彈,為大果型良種。金柑果實,有特殊芳香,營養豐富,既可生食,又宜加工成金錢桔餅、金錢花或金錢罐頭等。

城市榮譽

1998年藍山縣榮獲中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稱號。2012年度,藍山縣被評為“湖南省人口計生工作先進縣”。2012年8月15日,藍山縣進入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十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