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畫

1964年春,國務院提出了第三個五年計畫的基本方針和任務:“大力發展農業,調整工業,發展輕工業,安排好市場,基本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適當加強國防,相應地發展交通、商業、文化、教育、科學等社會事業,使國民經濟有重點按比例地向前發展。”這是切合實際的。可是,由於美國擴大對印度支那戰爭以及中蘇關係緊張,1964年9月15日,中共央書記處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決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設三線。由此,對“三五”方針作了重大修改,提出:“立足戰爭,從準備打仗,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二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發展農業生產,相應發展輕工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加強基礎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建設;充分發揮一、二線的生產潛力;積極地、有目標、有重點地發展新技術,努力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方針。這樣,使“三五”計畫實質上變成了一個以國防、大小三線建設為中心,由解決吃、穿、用轉向備戰軌道的戰備計畫。根據中央這個方針,同時由於1965年6月美軍直接參加越南戰爭,1966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確定以“進一步改變廣西面貌,準備一個好戰場”作為廣西第三個五年計畫的基本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畫
  • 地方:廣西
  • 類型:五年計畫
  • 時間:1964年
背景信息,計畫的編制,影響,計畫的執行,

背景信息

“二五”計畫期末的1962年,農業還沒有恢復到1957年的水平;工業在質量、品種、填平補齊、成龍配套等方面,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因此,從1963年至 1965年,根據國家決定,對國民經濟繼續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這3年不編制新的五年計畫,只編制年度計畫。經過3年的繼續調整,國民經濟重新獲得了發展,為制定和實行“三五”計畫創造了條件。
1964年春,國務院提出了第三個五年計畫的基本方針和任務:“大力發展農業,調整工業,發展輕工業,安排好市場,基本解決人民的吃、穿、用問題;適當加強國防,相應地發展交通、商業、文化、教育、科學等社會事業,使國民經濟有重點按比例地向前發展。”這是切合實際的。可是,由於美國擴大對印度支那戰爭以及中蘇關係緊張,1964年9月15日,中共央書記處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決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設三線。由此,對“三五”方針作了重大修改,提出:“立足戰爭,從準備打仗,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二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發展農業生產,相應發展輕工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加強基礎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建設;充分發揮一、二線的生產潛力;積極地、有目標、有重點地發展新技術,努力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方針。這樣,使“三五”計畫實質上變成了一個以國防、大小三線建設為中心,由解決吃、穿、用轉向備戰軌道的戰備計畫。根據中央這個方針,同時由於1965年6月美軍直接參加越南戰爭,1966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確定以“進一步改變廣西面貌,準備一個好戰場”作為廣西第三個五年計畫的基本任務。

計畫的編制

1965年9月,自治區計委根據國務院提出編制“三五”計畫方針任務,草擬了《廣西第三個五年計畫地方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大,中型及重要建設項目》、《廣西“三五”農業生產規劃說明(草案)》、《廣西第三個五年工業交通規劃初步構想》、《廣西“三五”電力工業發展規劃構想》、《廣西第三個五年計畫煤炭工業發展規劃》、《關於廣西第三個五年水利建設規劃(匯報提綱)》、《廣西第三個五年計畫現有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初步構想》、《對發展我區蔗糖生產的意見(三五規劃)》等。這些規劃和構想主要是:“三五”計畫建設大中型及主要項目63項,5年計畫投資15.46億元;“三五”農業發展方針:“以糧為綱,農林牧並舉,全面發展”,農業總產值到1970年達31-31.8億元,糧食總產量達160-170億斤,平均每年增長5.6-6.8%;工業交通發展立足於戰爭,在建設布局上,主要建設小三線,在建設規模上貫徹中小為主,適當分散,隱蔽靠山,對原有企業要考慮一分為二,遷一部分到後方地區;電力工業以發展水電為主,火電為輔,規劃到1970年達59.6萬千瓦,其中水電34.1萬千瓦,火電25.5萬千瓦;化學工業以發展化肥為中心,氮磷並舉,中小為主;機械工業以發展農業機械和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製造為小心;輕工業以發展糖為中心,紡織:工業以絹紡為主;冶金工業重點發展錫和鉛鋅;建材工業發展水泥為主;交通重點改善和加強中越邊境和小三線的交通建設;煤炭工業1970年規劃達250-270萬噸;水利建設按照少花錢多辦事,依靠社隊,發揚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辦水利的原則,採取以現有工程配套和挖掘潛力以及小型工程為主,因地制宜適當發展機、電、泵提水灌溉,實行引、提、蓄水結合的方針,計畫續建大中型水庫42項;蔗糖生產貫徹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主,積極擴大種植面積的方針,計畫新建口處理350噸以上糖廠35個,100噸左右小糖廠40個,1970年糖產量達50萬噸。林業實行“封山育林第一,封造結合”,繼續執行“出近及遠,由內向外”和“四周兩旁”植樹的方針,“三五”期間計畫造林2650萬畝(其中國營350萬畝)。
這些只是自治區計委對部分行業的規劃構想,當時具體任務、主要指標還在測算、平衡,國民經濟計畫草案還未編制出來,“文化大革命”就煥發了,打亂了在5年調整的基礎上把廣西建設推向新高潮的大好局面。“三五”計畫無法繼續編制,年度計畫也只能艱難地編制了草案,而且主要是為了適應政治運動的需要。1966年至1968年的計畫,是以“階級鬥爭為綱,以備戰為動力”,加強小三線建設;1969年的計畫,是以出版毛澤東著作放在首位;1970年計畫,把“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作為計畫的中心內容。

影響

“文化大革命”對“三五”計畫建設的影響
1966年5月,紅衛兵開始衝擊黨政首腦機關,但廣大農村還較安定,廠礦企業也還堅持生產,這一年除了農業總產值下降外,工業生產總值增長26.2%,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0.1%。
1967年“一月風暴”,廣西各級黨政部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被民眾組織奪了權。黨政機關和經濟管理系統陷入癱瘓,計畫機構失去作用,計畫正常編制工作被破壞,社會秩序和生產秩序混亂,給廣西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結果,1967年工農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2.2%,1968年又比1967年下降14%。
1969年後、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勢,學校開始“複課鬧革命”,高等學校在中斷了6年後開始恢復招生,大批在“文化大革命”前建設的企業和農田水利工程有的開始投產發揮效益。但是大中型項目前期工作沒有搞好,整體經濟效益差,農業“以糧為綱”,工業“以鋼為綱”,忽視全面發展。
1970年6月,廣西提出“組織新的全面大躍進”,這個計畫沒有客觀依據。例如,計畫在河池地區建設“廣西第二個鋼鐵基地”,由於布局不合理,後來機構和柳州鋼鐵廠合併了,工程沒有進行。在基建上由於批判所謂“專家路線”和“技術第一”而搞“三邊”(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工程,結果有的項目搞不下去,造成浪費和損失。

計畫的執行

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使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由於廣大民眾和幹部堅持生產,同時經過5年對國民經濟進行全面的調整,增強了實力,在這個時期國家也給較多的投資,經濟有所發展,工農業總產值在1969年、1970年有所回升,1970年達54.26億元(按當年價格計算),其中農業總產值26.85億元,工業總產值27.41億元,廣西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現工業總產假超過農業總產值。
1970年主要產品產量:糧食總產量達163.94億斤,機製糖11.65萬噸,捲菸8.15萬箱,發電量15.5億千瓦時,原煤302.83萬噸。鋼5.4萬噸,生鐵10.42萬噸。
一部分在“大躍進”時開工的項目,經調整時期的填平補齊,已配套成龍。國家給的投資也有較大的增加,“三五”時期增至19.43億元。建成投產的項目有:柳州鋼鐵廠第一期擴建工程、羅城煤礦及專用鐵路、桂林火電廠、合山火電廠一號機組、澄碧河水電站、鹿寨化肥廠三號高爐、黎塘耐火材料廠、宜山工具機廠、巴馬水泥廠、田東糖廠等17間,擴建田陽糖廠等5間。
“三五”計畫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強調解放思想中,違反實事求是,基本建設不注意做前期工作,導致損失浪費。
第二,強調“先治坡、後治窩”,使人民生活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
第三,限制商品經濟的發展,封閉城鄉集市貿易,凍結價格,阻礙城鄉經濟的發展。
第四,“三五”計畫執行的結果,和全國加大了差距。1970年與1965年工農業總產值相比,廣西增長49.03%,全國增長58.11%;農業總產值廣西增長14.29%,全國增長21.36%。第三個五年計畫期間年平均增長速度:工農業總產值廣西為8.3%,全國為9.6%;農業總產值廣西為2.8%,全國為3.95%。如果按人口平均工農業總產值,1965年廣西為125.8元,全國為273.5元,廣西只相當於全國的4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