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
“六五”期間,貫徹執行中央關於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從廣西實際情況出發,發揮資源優勢,逐步調整經濟結構,全面開展了經濟體制改革,國民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為“七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好的條件。同時,經過處理“文化大革命”遺留問題,機構改革,調整領導班子,整黨,糾正不正之風,鞏固和發展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開創了經濟建設的好形勢。1985年社會總產值達到321億元,“六五”平均每年增長8.4%,其中工農業總產值達213.2億元,超額11.3%完成“六五”計畫,平均每年增長7.7%;①國民收入完成155億元,平均每年增長7.8%。
農業總產值1985年完成9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5.2%,超額2%完成“六五”計畫,主要產量除糧食、菸葉由於自然災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上的某些缺點和失誤等原因沒有完成計畫外,其它經濟作物,林、牧、副、漁業,鄉鎮工業和農村第三產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甘蔗、油料、黃紅麻、水果 、水產品產量、造林面積平均每年增長都超過10%以上,鄉鎮企業總收入、苧麻、桑蠶繭等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農業的發展,為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工業總產值1985年達到123.9億元,超過“六五”計畫19.4%,平均每年增長9.8%,主要產品產量除化肥、原煤、純鹼等沒有完成計畫外,絕大多數都完成和超額完成了計畫。鋼材、汽車、平板玻璃、有色金屬、化學纖維、腳踏車、手錶及洗衣機、電視機等,五年增長一倍以上。工業的發展,為我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基本建設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五年完成基建投資51.8億元,大中型重點建設基礎上大化電站、黎塘水泥廠、南寧平板玻璃廠、防城港、柳州化肥廠尿素車間、貴縣糖廠擴建等38項已竣工投產或部分投產。技術改造投資五年完成24.7億元,改造和技術引進項目2700多項,發揮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商品流通活躍,市場繁榮。社會商品零售額1985年達91.9億元,超過計畫23.8%,平均每年增長12.7%,外貿出口五年合計17.4合億美元,比“五五”期間12.8億美元增長36%。區內外的經濟技術協作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財政收入顯著好轉,1985年完成20.2億元,扭轉了從1981年到1984年間收入增長緩慢的局面。
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推廣套用了一批科研成果,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更加密切。高等學校五年共招生3.6萬多人,中等專業學校招生7.8萬多人,都超額完成了計畫。
人民
生活水平有了改善和提高。五年安排城鎮就業勞動力54萬多人;全民所有制職工工資總額平均每年增長8.8%,平均工資平均每年增長8.6%,農民平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增長11.8%;五年住宅建設,全民所有制單位1268萬平方米,城鎮私人建房467萬平方米,農村私人建房7590萬平方米。這些情況說明,我區國民經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同全國相比,我區“六五”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速度,全國11%,廣西7.7%),而人口增長較快(平均每增長率全(① 註:工業、農業和工農業總產值為1980年不變價,其他為當年價,下同。)國11.7‰,廣西18.3‰),因此,每人平均經濟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廣西人均工農業總產值,1980年相當於全國的53.5%,1985年降為48.6%);商品經濟不發達,自然經濟的比重仍很大;亞熱帶優勢沒有很好發揮,農業這個基礎還相當脆弱;工業比重和資源開發程度較低;文化科學和物質技術條件比較落後,老少邊山窮地區的貧困狀況比較突出;地方財政仍然困難;市場物價指數較高,尤其是副食品價格上漲的幅度較大。因此,我們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又要估計到面臨的不利因素,使制定的“七五”計畫建立在符合客觀實際的基礎上。
指導原則、主要任務和主要目標
(1)“七五”期間,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在全國計畫的指導下,從廣西實際出發,解放思想,深入改革,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協調、較快的增長和社會的全面發展,為九十年代的經濟振興打好基礎。從這一基本指導思想出發,我區“七五”期間經濟工作的指導原則為:
一、堅持把改革放在首位,進一步貫徹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方針。
二、進一步發揮廣西的資源優勢。
三、正確處理效益和速度的關係,把提高經濟效益特別是提高產品質量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使經濟發展速度略高於我區“六五”的速度和略高於全國“七五”的計畫速度。
四、促進科技進步,加快智力開發。
五、保持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基本平衡。
六、在推動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2)“七五”計畫的主要任務是:
第一,為經濟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環境,繼續推進經濟體制由舊模式向新模式——有計畫的商品經濟轉變。
第二,加強農業基礎,積極發展鄉鎮企業,爭取農村經濟全面較快發展。要求在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前提下,繼續合理調整產業結構。推廣科學種田,提高單產和農產品質量。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多層次加工,加速發展食品工業、造紙工業和其他輕紡工業。
第三,加強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重點建設,積極發揮廣西水電、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等資源優勢,逐步建設成為我區經濟中的支柱產業。
第四,繁榮城鄉市場,加強流通服務。改善商品流通,以適應搞活與發展經濟的需要。
第五,堅持科學技術進步。進行工農業的技術改造,使內涵擴大再生產在我區發展工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爭取在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物耗、開發新產品和產品競爭能力等方面有較大的成效。
第六,加強智力開發,爭取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有較快的發展,重視提高在職人員的素質。
第七,利用我區沿海和僑鄉的有利條件,積極增加出口創匯,發展旅遊事業,逐步發揮大西南出海口的作用。
第八,改善經濟布局,加速發展桂東南積極開發桂西北,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強橫向經濟技術聯繫。
第九,努力增收節支,增加財政收入。
第十,進一步做好扶貧工作,基本解決貧困地區民眾的溫飽問題。
第十一,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國家計畫指標以內。
第十二,逐步提高城鄉人民的物質檔案生活水平。
(3)根據我區“七五”計畫的指導原則、主要任務和現有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區“七五”計畫的主要目標為:
工農業總產值1990年達到314億元,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為8%。其中,農業總產值為108億元,平均每年增長5.4%(包括村辦工業為123億元,平均每年增長6.5%);工業總產值為206億元,平均每年增長9.5%(不包括村辦工業為191億元,平均每年增長9%)。
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分別達到472億元、223億元和280億元,工業總產值綜合能耗由1985年的5.5萬噸/億元,降到1990年的4.9萬噸/億元,全民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由1985年的12332元,提高到1990年的17787元,全民工業可比產品成本1990年比1985年降低1%。
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平均每年增長9%,1990年達到155億元。
地方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平均每年增長8%,1990年達到32億元,五年總計136億元,比“六五”期間增長86.4%。
全民所有制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總計128億元,比“六五”期間增長63%。
城鄉居民實際消費水平,平均每年增長5%左右。
人口年平均增長率控制在12.4‰以內,1990年末全區人口4119萬人。
“七五”計畫的目標是積極的,任務也是艱巨的。只要我們堅持“急躁的情緒不可有,翻番的信心不可無”的思想,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正確決策,團結奮鬥,實現或提前實現上述經濟發展目標,是完全可能的。
經濟發展的方向和具體任務
(4)我區的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具有以下八個方面的優勢:1.亞熱帶農業資源;2.有色金屬礦產資源;3.水電資源;4.建築材料及非金屬礦產資源;5.宜林宜牧的大面積山地;6.旅遊資源;7.海洋資源;8.地理位置優勢。根據全國發展戰略,從廣西的實際情況出發,“七五”期間我區經濟建設的發展方向是,加快優勢產業與優勢產品的發展,爭取農業穩定全面增長,保證能源交通、通訊、原材料等重點建設,擴大消費品生產,積極發展城市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和第三產業,繼續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理順各種經濟關係,以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為我區九十年代的經濟振興打好基礎。
(5)繼續貫徹“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濟”的方針,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合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做到農、工、商、建、運綜合經濟,逐步改變我區農村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狀況。加快發展農村工業、商業、建築業、運輸業,提高它們在農村產業中的比重,加強農業技術改造,使之逐步由粗放經營轉到集約經營上來,提高農、林、牧、漁的單產和產品質量,抓好良種推廣,科學種養、合理施肥和植保防疫。
(6)種植業,著重處理好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關係,要做到糧食基本自給,少量調入,保護糧食播種面積5200萬畝,提高複種指數,爭取糧食穩定增產,在適合於種植糧食,尤其能夠發展商品糧的地方,仍應積極生產糧食,建立商品糧基地,提高糧食的商品率。大力發展經濟作物,主要產品都要求增產,其中具有亞熱帶特色的柑橙、沙田柚、香蕉、鳳梨、龍眼、荔枝、芒果等主要水果、苧麻,以及春煙要求較大幅度的增產。1990年主要農作物產量指標是:
糧食1430萬噸(286億斤),比1985年增長28%;
油料32.5萬噸(650萬擔),比1985年增長42.5%;
甘蔗1220萬噸(24400萬擔),比1985年增長24.2%;
黃紅麻15萬噸(300萬擔),比1985年減少35.2%;
苧麻1.5萬噸(30萬擔),比1985年增長6倍;
烤菸4萬噸(80萬擔),比1985年增長2.2倍;
水果115萬噸(2300萬擔),比1985年增長1.96倍;
茶葉1.5萬噸(30萬擔),比1985年增長50.8%;
蠶繭0.6萬噸(12萬擔),比1985年增長27.7%。
“七五”期間,要繼續加強水利建設和水利管理,保障水利收入和用水調度,搞好維修配套,提高灌溉效益;套用引之有效和科技,積極推廣良種,擴大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的種植面積;改革耕作制度,恢復和發展綠肥,改良土壤,改造低產田、地,根據不同生產期合理搭配品種,採用薄膜育秧,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等辦法,努力減少倒春寒和寒露風對我區糧食生產的危害,使糧食穩定增產。根據市場需要的供求變化趨勢,安排經濟作物生產,適當擴大種植面積,建設具有我區特色的甘蔗、水果、苧麻等亞熱帶作物基地。把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的重點放在提高現有耕地的單產和勞動生產率上,1990年糧食畝產千斤以上(按耕地面積計算),甘蔗畝產4—5噸,同時,要提高品種質量。
(7)林業,認真貫徹“以營林為基礎,大力護林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七五”期間,進一步調整好林業結構,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切實保護和利用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同時,努力擴大森林面積,計畫造林150萬公頃(約2300萬畝),其中,國營造林5萬公頃(75萬畝),使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7.7%。加快發展具體廣西特色的八角、玉桂、栲膠、紫膠、油桐、油茶等,進一步發展桂油、茴油、靈香草、茉莉花等香料,以及中草藥材的生產。計畫營造經濟林30萬公頃(450萬畝)。抓好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33萬公頃(約500萬畝)的建設,重點種好杉、松和良種桉。積極發展飛機播種造林,加快荒山綠化。積極抓好育苗工作,保證造林質量,搞好中幼林撫育,提高單位林林蓄積量。注意保護和發展水源林、薪炭林。堅持用材林消耗量低於生長量的原則,嚴格控制年砍伐量。逐步改變單一生產原木的狀況,按照社會需要,積極發展木材加工和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8)畜牧業,“七五”期間繼續把發展養豬放在第一位,著重提高生豬出欄率和瘦肉率。同時大力發展在牛為主的草食動物,逐步改良牧草,提高草食動物在肉食中的比重,增加鮮奶的生產。家禽業,要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1990年主要畜產品產量指標:
肉類總產量97.5萬噸(19.5億斤),比1985年增長34.9%;
其中,豬、牛、羊肉產量82.5萬噸(16.5億斤),比1985年增長33%;
生豬年末存欄1450萬頭,比1985年增長1%;
肉豬當年出欄1000萬頭,比1985年增長44.2%;
奶類產量2萬噸(4000萬斤),比1985年增長2.15倍;
蛋類產量11萬噸(22000萬斤),比1985年增長1.75倍。
發展畜牧業要繼續採取國家、集體和個體多種經營的方式,進一步發揮國營飼料公司、食品公司、水產公司、供銷社、養雞場、農場與水產養殖場的作用,組織更多的飼養專業戶,逐步形成種畜、飼料、飼養、加工和技術服務相結合的生產體系。各級財政、銀行、供銷、糧食等部門、要給予支持和幫助。
(9)漁業,要養殖、捕撈、保鮮、加工並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提高養殖比重。近海捕撈要適當控制捕撈量,以保護和恢復資源;要充分利用灘涂、山塘、水庫和其他一切可養水面,積極發展海水、淡水養殖。配合飲料工業的需要,要爭取發展淡魚粉。1990年水產品量達到28萬噸,比1985年增長48.1%,其中,淡水產品14萬噸,比1985年增長1.09倍。
(10)抓好副食品生產,逐步解決城鎮和重點工礦區的副食品供應。我區多年存在的副食品供應緊張問題,在“七五”期間,需要採取有力措施,給以解決。肉類生產,要重視推廣禽畜良種,發展飼料生產,搞好防疫工作。城郊生產的品種,除豬、禽、蛋以外,還要積極發展養魚和牛奶生產;家禽除養雞外,提倡養鴨、養鵝。在繼續抓好近郊與工礦區附近的蔬菜生產的同時,積極開闢遠郊蔬菜基地,保證城市人口所需的菜地面積,重視不同季節的蔬菜品種搭配,爭取蔬菜周年均衡生產和供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爭取多生產,多銷區外。主要城市和郊區、市轄縣,要逐步提高肉類自給水平。在供應體制上,國營商業要進一步搞好副食品經營,積極參與調節,繼續起平抑物價的作用,對國營公司的補貼三年不變。
(11)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根據“積極扶持、合理規劃、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七五”期間,我區鄉鎮企業的發展,要立足於農業、服務於農業,發揮本地資源的優勢,發展傳統名牌產品和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就全區來說,優先發展以食品工業和飼料工業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因地制宜,積極發展中小農具、日用輕化工業、建材及建築業、小水電、小煤窯、採礦業、以及交通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在發展鄉鎮企業中,還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抓好企業整頓,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二是積極推動技術進步,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競爭能力;三是積極創造條件,採取各種形式,通過培訓、選送、進修、招聘、引進、國家分配等辦法,培養人才,改變鄉鎮企業技術人才缺乏的狀況;四是城市工業要採取多種多樣形式同鄉鎮企業掛鈎,有組織、有步驟地向農村擴散產品、技術、人才,搞好城鄉協作,特別是五個區轄市要把郊區和所屬縣帶起來;五是加強信息研究,為鄉鎮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六是加強對鄉鎮企業的領導,各地對鄉鎮企業,要做好規劃,分類指導,明確發展方向,組織各部門支持鄉鎮企業的發展,1990年計畫鄉鎮企業總收入70億元。比1985年增長1.44倍。
(12)努力擴大消費品生產。充分利用我區豐富的亞熱帶農業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大力發展食品、造紙、飼料以及紡織、服裝、日化用品和耐用消費品工作在繼續抓好日用必需品生產的同時,大力生產名牌產品,發展新品種和新產品,開闢新的生產門類。
(13)食品工業,是我區工業中的一大產業。產值和稅利收入在我區工業中占重要地位,發展食品工業,要依靠多方面力量,工辦、商辦、集體、個體辦。必須堅持質量第一,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積極擴大區內外和國內外市場。要從我區的資源優勢出發,以水果、蔬菜、糧、糖、澱粉、中藥及其他土特產為原料。以罐頭、飲料(包括粉狀飲料)和方便食品為先行,進行多層次、多品種的開發,要增加品種、擴大名優產品生產、大力發展有廣西特色的新型食品。如利用羅漢果、金銀花、獼猴桃、刺梨生產保健性飲料等。製糖工業主要是對現有糖廠控潛改造,建立穩產高產的原料基地,保證甘蔗供應,充分發揮現有生產能力,提高出糖率,做好綜合利用,開發新的副產品。1990年計畫:
食品工業產值40億元,比1985年增長48.1%;
機糖100萬噸,比1985年增長59.7%;
捲菸75萬箱,比1985年增長14.4%;
地方名酒1萬噸,比1985年增長51.5 %;
各種飲料11萬噸,比1985年增長11倍;
罐頭21萬噸,比1985年增長66.7%。
(14)造紙工業,根據我區資源條件,繼續貫徹“草木結合”方針,同時要利用我區林地寬廣及馬尾松、桉樹等速生林木的有利條件,爭取有較大的發展。繼續增加規格品種,在保證文化出版用紙和技術配套用紙的同時,努力增產各種包裝紙板、生活用紙、低定量新聞紙、膠印書刊紙及各種塗布加工紙的生產。積極採用先進技術,搞好現有紙廠的改造,建設南寧新紙廠,擴建柳江紙廠,改造一批中小紙廠,為造紙工業大發展創造條件。爭取1990年機製紙和紙板產量達到26.5萬噸,比1985年增長39.5%。
(15)
紡織、服裝和日用消費品工業要有較快的發展,以適應改善人民生活和擴大出口的需要。紡織工業要重點發展原料生產,特別是化纖和麻絲原料,適應調整衣著用布、裝飾用布、工業用布的比例和產品結構。增產一些高中檔麻、絲、呢絨及純棉產品;採用成熟的新型紡織工藝,擴大適紡能力,增加闊幅織物,提高織物後整理質量;抓好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為今後紡織工業發展增加後勁。服裝工業,要加強設計工作,改進產品結構,多樣化、多層次地發展全系列產品;發揮引進生產線的效益,重視研究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日用消費品工業要根據市場需要和我區的實際條件,有選擇地發展以家用電器為重點的耐用消費品生產,爭取“七五”期間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990年紡織和日用消費品工業計畫:
紡織工業產值20億元,比1985年增長55%;
化學纖維2萬噸,比1985年增長66.7%;
紗36萬件,比1985年增長44%;
布2.6億米,比1985年增長70%;
苧麻布1300萬米,比1985年增長1.09倍;
絲織品3000萬米,比1985年增長1.1倍;
呢絨300萬米,比1985年增長12倍;
腳踏車85萬輛,比1985年增長18.7%;
手錶80萬隻,比1985年增長58.1%;
合成洗滌劑3萬噸,比1985年增長42.9%;
洗衣機15萬部,比1985年增長97.4%。
(16)飼料工業要採取有力措施,加速發展。根據我區飼料資源豐富、農業生產分散、專業化程度不高、交通運輸條件較差的情況,應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中小並舉,實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經營。發揮各地區、各部門辦飼料工業的積極性。飼料生產要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布局。主要城市根據需要和可能,逐步建設技術水平較高的添加劑、濃縮飼料工廠和規模較大的配合飼料、全價飼料廠;縣、鄉要因地適宜,以生產配合飼料或混合飼料為主。有關部門要做好規劃,搞好飼料原料的供應工作,加強飼料監測,保證飼料質量。
(17)能源工業建設,從我區的資源情況出發,以電力為主,煤炭為輔。電力結構以水電為主,火電為輔。能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大中小結合的方針。綜合開發多種能源,大力降底能源消耗,爭取能源緊張逐步有所緩和,並為後十年的經濟發展準備必要的後續力量。
(18)電力工業,“七五”期間要加速紅水河梯級水電站的開發。重點抓好天生橋二級(低壩)和岩灘水電站的施工,爭取天生橋一級(高壩)電站的開工,積極做好龍灘、大藤峽水電站和百色水庫等工程師的建設前期工作地方水電對我區有很大作用在保證國家重點電站建設的同時,要繼續抓好地方水電的建設,實行大、中、小相結合,鼓勵集資辦電,調動各方面辦電積極性,爭取比“六五”有較大的發展,列入國家計畫的八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在“七五”期間達到初級電氣化標準。同時,大力抓好來賓、合山、田東等火電廠的新建和續建工程。以緩和1988年以後我區枯水季節嚴重缺電的局面。在抓好電源建設的同時,還需進一步完善我區電網網架。重點抓好110千伏的網架建設,以擴大區內電網的送電能力,提高我區用電水平。逐步完善電價管理制度,實行季節性電價,鼓勵枯水期多發電和鼓勵發展豐水期用電的季節性生產。1990年計畫發電120億度,比1985年增長46.7%,其中,水電75億度,增長26.1%,火電45億度,增長1.01倍。“七五”期間,全區電力建設總規模260萬千瓦,其中,水電222萬千瓦(包括天生橋壩索電站)。火電38萬千瓦;竣工投產發電裝機102萬千瓦,其中水電64萬千瓦(包括小水電)。
(19)煤炭工業,要扶持現有生產礦井,抓好技術改造,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協調好產運銷,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抓好在建井建設,做好後續井的建設前期工作同時抓緊制定政策與法規,搞好小煤窯的整頓和管理。1990年煤炭產量800萬噸,比1985年增長33.6%。
石油工業,積極配合國家進行北部灣油田的試采、十萬大山石油勘探及擴大田東油田的勘探和開發。
(20)節約能源。我區工業基礎薄弱,中小企業比重大,許多重要產品能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能源利用率低,節能潛力大。“七五”期間繼續貫徹能源開發與節約並重的方針,1990年計畫工業總產值綜合能耗為4.9億噸/億元,比1985年降低0.61萬噸/億元,共節約140萬噸(標準煤)。節能基建的重點是熱電結合、餘熱發電、造紙鹼回收、工業沼氣和城市煤氣;在行業上是冶金、電力、化工、建材等耗電多的部門和行業;在能源品種上是電和煤的節約。已列為國家計畫的節能基建項目有東筍、昭平、容縣造紙廠的鹼回收和南寧、桂林城市的煤氣工程。要加強能源管理,認真貫徹國務院《節約能源管理條例》,加強和完善節能的綜合治理,通過技術進步、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和經濟結構合理化等途徑,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農村能源利用不合理,短缺狀況日趨嚴重。“七五”期間繼續貫徹“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的指導思想,積極發展薪炭林,推廣省柴節煤灶,穩步發展沼氣。在有條件的地方大力發展小水電、小煤窯,搞好太陽能、地熱能的開發利用試點示範,抓緊鄉鎮企業的節能工作,“七五”計畫國家下達省柴節煤灶200萬戶、薪炭林200萬畝,沼氣池12.5萬個。
(21)原材料工業,應發揮我區礦種較多、藏量豐富、產區集中、共生物多、開採條件較好的優勢。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建材、錳品、非金屬礦,同時也要發展銅鐵和化學工業,並逐步開發利用稀有金屬。加強對民礦的領導,採取分散開採、定點選礦、集中冶煉的方針。鼓勵集體、個人興辦礦業。加強計畫管理,集體和個人採礦要保護國家資源,注意安全生產,堅持申請、審批、發證制度。
(22)有色金屬工業,是我區優勢產業。“七五”期間,重點發展錫、鋁,積極發展鉛、鋅,有條件地發展鈦、銻、銅;加強共生有用元素和稀貴金屬的回收,為使我區成為有色金屬之鄉打好基礎。要抓緊大廠二期採選工程的建設,抓好100#礦體的採選工程,分期建成來賓冶煉廠,使新錫都早日起飛。進行現有冶煉廠的改造。積極做好平果大型鋁基地建設的前期工作。“七五”期間爭取建成平果鋁第一期工程。根據市場需要,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建立具有廣西特色的有色金屬加工和產品深化加工工業。積極開發地方小有色,要制定政策,規定合理價格,多方集資,發展橫向聯繫,促其發展。爭取到1990年十種有色金屬總產量達到10萬噸,比1985年增長1.15倍,其中錫產量10000噸,增長54.9%;鋁15000噸,增長1.6倍。
(23)建材工業,也是我區的優勢產業。“七五”期間,在重點發展傳統材料的同時,大力發展非金屬礦和新型建築材料。完成柳州水泥廠擴建工程,增加平板玻璃新品種,加快小水泥的技術改造和發展,加強滑石、花崗岩、大理石、瓷土等非金屬礦的開採和加工,相應發展建築衛生陶瓷、輕質牆體材料及裝修材料,積極開發新弄材料,提高產品檔次。1990年水泥產量600萬噸,比1985年增長44.1%;平板玻璃105萬重量箱,增長7.9%。
(24)鋼鐵工業,為適應我區工農業生產建設的需要,重點抓好柳州鋼鐵廠的技術改造,同時進行其他鋼鐵廠的技術改造,1990年鋼產量達到50萬噸,比1985年增長28%,鋼材產量達到40萬噸,增長32.5%。錳礦開採及錳品加工要利用我區礦藏和電力豐富的優勢,加快大新、天等錳礦和“八一”錳礦、靈川鋼鐵廠的電爐、高爐的建設和改造,爭取到1990年錳礦石有較大的增長,錳鐵合金的產量達到10萬噸,比1985年增長74.2%。在發展錳鐵合金的同時,發展矽鐵、鎢鐵、鉬鐵等合金。積極開發利用我區膨潤土礦。
(25)化學工業,立足現有基礎,抓好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努力發展線鹼、燒鹼等基本化工原料;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發展金紅石鈦白;開拓精細化工新領域。橡膠行業要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重點發展輪胎和高檔化學鞋,爭取多出口,多創匯。化肥行業要有計畫地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發展複合肥料。小氮肥廠要以肥為主,多種經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消耗,扶植一批企業進行重點改造,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90年計畫;
純鹼產量3萬噸,比1985年增長87.5%;
燒鹼產量3.8萬噸,比1985年增長3.5%;
輪胎產量80萬套,比1985年增長63.8%;
化肥(折純100%)產量38萬噸,比1985年增長27.7%。
(26)我區機械工業門類比較齊全,潛力大要通過改組聯合和技術改造,改造一批骨幹企業。提高工藝專業化和零部件專業化的生產水平;大力開發節約能源、消耗材料較少的“精、輕、小”產品;加速採用國際標準,提高基礎件的質量,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積極開闢國際市場,多出口多創匯。根據我區地理特點和家業經濟發展特點,生產農業機械和農、林、牧、副、漁、土特產加工機械;適應交通運輸的發展和我區的內燃機的優勢,發展載重汽車、微型汽車、客車和造船工業;圍繞水電優勢,發展中小型水電設備和配套設備、儀表;圍繞有色金屬和建村的優勢和港口建設、工礦改造、鄉鎮企業發展的需要,發展冶煉、起重運輸、工程機械以及其他專業及通用機械、各種工具機、鍛壓設備、精密量具、磨料磨具、工具機電器等。繼續調整產品結構,發展儀器儀表、光學儀器、複印機等。1990年計畫:
全行業工業產值30億元,比1985年增長75.4%;
載重汽車6000輛,比1985年增長1.04倍;
微型汽車1萬輛,比1985年增長1.37倍;
內燃機350萬馬力,比1985年增長1.28倍;
發電設備6萬千瓦,比1985年增長1.83倍;
裝載機1800台,比1985年增長94.6%。
(27)電子工業耗用資源和能源少、滲透性強、附加值高,要特別重視電子產品的開發研究和電子技術的推廣套用。我區電子工業起晚、基礎薄弱,要加強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要在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服務、推廣套用技術中求得自身的發展;要在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促進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要在大力發展基礎元器件生產的同時,協調發展有特色、有水平、適銷對路的整機產品;要重點改造一批企業。1990年計畫:
地方電子工業產值8億元,比1985年增長2.64倍;
電視機20萬台,比1985年增長24.3 %;
收錄機30萬台,比1985年增長10.7%;
積體電路30萬塊,比1985年增長1.7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