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銅元

廣東機制銅元造於清光緒26年(公元1900年)銅元收藏界大多把這一年定為銅元誕生元年。其實早在光緒15年(1889年),廣東錢局就開始用新購進的造幣機器鑄造發行了一種中心有孔的“光緒通寶”機制銅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東銅元
  • 出土地點:廣東
  • 所屬年代:光緒26年(公元1900年)
歷史沿革,結構樣式,

歷史沿革

廣東機制銅元造於清光緒26年(公元1900年)銅元收藏界大多把這一年定為銅元誕生元年。其實早在光緒15年(1889年),廣東錢局就開始用新購進的造幣機器鑄造發行了一種中心有孔的“光緒通寶”機制銅錢。這實際上是我國方孔錢走向機制銅元過程中的產物。直到“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廣東還在少量鑄造發行這種機制方孔錢。這種廣東省造的機制制錢,錢幣收藏界一般將其劃歸為古錢幣類。我個人認為,機制制錢雖然有制錢的形式,但為機器鑄造與銅元有本質的一致。廣東在光緒26年(公元1900年)開始製造發行了中國第一批銅元。開創了中國近代銅元之先河。

結構樣式

初發行的銅元仿造香港一仙幣值的銅幣,正面為“光緒通寶”每百枚換一圓,背面為飛龍圖案。之後又發行了“光緒銅寶”每元當制錢十文,背面同為飛龍圖案。但發行鑄造的銅元版式版別不多。重要的是對後述各省鑄造銅元的版式,版別,規格,形制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如早期山東省行用最多的銅元,正面就是北洋樣式,背面是廣東飛龍樣式。用現在的話來形容它是典型的“山寨版”。這是因為當時的山東巡撫周馥的兒子周學熙主持的天津北洋銀銅元總局以及廣東銅元局借到一套模具,僅改幣面“北洋”為“山東”,背面主要仿照廣東飛龍背後英文刻作“SHANG-TUNG”,明顯的廣東樣式。還有其它各個省銅元背面飛龍圖案隱隱約約都有廣東飛龍圖案的身影。通過對廣東機制銅元版式的深入學習,會發現銅元收藏的本身意義不是它的價值多少而是銅元背後的每一個歷史故事,讓收藏者內心得到愉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