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子兒,北京管二十文銅錢叫一大子兒。光緒二十六年清政府才批准廣東首先鑄造銅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子兒
- 地區:北京
- 含義:二十文銅錢
- 光緒二十六年:清政府才批准廣東首先鑄造銅圓
銅圓由來,銅圓發展,價值,
銅圓由來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瘋狂的劃分“勢力範圍”和搶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隨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國對外貿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銀外流加上沉重的戰爭賠款,清政府的財政恐慌日益嚴重。同時,由於帝國主義為掠奪目的對中國的投資,客觀上使中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於是,社會對貨幣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銅元,就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
銅圓發展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江西道監察御史陳其璋奏請“仿造大小銅元,以補制錢之不足”。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900 年),銅元首次在廣東試鑄成功。銅元每枚重2錢,含銅95%、白鉛4%、錫1%。正面鑄“光緒元寶”四漢字和“廣寶”二滿字,周圍有“每百個換一圓”的字樣。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龍紋飾,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等字樣。這是最初的銅元。
1904 年,銅元的外觀稍有變化:原來的“每百個換一圓”的字樣改為“每枚當制錢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為“十文”。新銅元精秀、華美。於是,各省紛紛仿效。但各省所鑄的光緒元寶銅幣,其畫面上均置省名,字樣和花紋也有所變化。這時,“銅元開鑄已有十省,設局多至二十處”。
1905 年,清政府為整齊劃一銅元,解決流弊,著手鑄造“大清銅幣”。分四種:當二十重四錢,當十重二錢,當五重一錢,當二重四分,成色定為紫銅九五,配白鉛五。因為濫鑄之風一發而不可收,銅元日趨貶值。
據梁啓超所記各年份銅元鑄額為光緒30年1741167千枚、光緒31年4696920千枚、光緒32年1709384千枚、光緒33年2851200千枚、光緒34年1428000千枚。
1910年(宣統2年)4月16日,清政府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銅元中的問題,頒布了幣制則例,在確定銀本位的同時,規定銅輔幣為分幣,有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種,這次計畫尚未實施,就與清王朝一同壽終正寢了。
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割據勢力相互混戰,繼而又紛紛設廠製造銅元,用以籌措軍費,競相濫造,營私分肥,毫無章法,遂使銅元質地惡劣,價格暴跌。北洋政府時期的錢法更壞,各省不僅沒有停造,反而紛紛增設新廠,所造銅元銅質低劣,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北伐以後,銅元逐漸被鎳幣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中國共產黨領導開闢的蘇區根據地,曾先後製造和發行多種銅元,現在已成為難得的革命文物。
價值
銅元在我國發行流通前後不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它在我國貨幣的歷史的長河中,僅是十分短暫的一瞬間,但中國銅元見證了中國從封建社會演化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過程,是中國近代貨幣史和錢幣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歷來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起越來越多國內外錢幣專家、學者、收藏者、愛好者去總結和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