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是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的組成部分。執行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規劃、計畫和工作規範,組織實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認定、申報、保護和交流傳播工作,承擔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運營與管理。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長堤街白鵝潭南路19號。

是廣東省內首家獨立的非遺展示場館。承擔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展示展演、非遺研究、生產開發”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 外文名:Guangdong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長堤街白鵝潭南路19號 
  • 建築面積:26000 m
  • 館長:藍海紅 
  • 別名: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建築布局,歷史沿革,展出內容,參觀信息,

建築布局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展陳面積1.04萬平方米,包括基本陳列區、專題展廳、傳承工坊等三個板塊。

歷史沿革

2019年9月30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建議書。
2020年4月21日,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前公示。
2021年9月2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藏品。

展出內容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廣東省非遺館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基本陳列以“人民非遺 時代新彩”為主題。從一樓到四樓,每層展廳都有自己專屬的“關鍵字”:文脈、生活、藝術、交流。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廣東省非遺館   
基本陳列主要展示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及保護傳承實踐成果,其中不乏名家大師的經典之作,如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辜柳希《綻放》等作品。
三樓的臻品廳集中展示多位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代表作。如粵繡(潮繡)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的《歲朝清供》、珠繡代表性傳承人黃偉雄的《百鶴圖》等精品佳作。
二樓的“山海之間”展廳,展陳以時間軌跡為線索,從廣州的行花街、佛山的行通濟、客家的上燈、潮汕的英歌舞,到湛江的儺舞、瑤族的耍歌堂,隨處可以找到屬於嶺南人的鄉愁印記。
“飲和食德”展廳通過廣東美食多媒體互動展示,讓觀眾尋味“舌尖上的廣東”的同時,感受“粵菜師傅”如琢如磨的匠心。
四樓“灣區同心”展廳,精選粵港澳三地共有的粵劇、武術、醒獅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將灣區人民共有的文化生態一一呈現。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設計包含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展演展示、非遺研究、文化交流、生產開發等功能。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廣東乃至粵港澳非遺珍貴實物、資料徵集、保存、展示、研究的重要場館,搭建嶺南優秀傳統文化交流與展示平台。

參觀信息

2024年5月1日起,由廣東美術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組成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