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

《廣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是2023年6月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的綱要。

廣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質量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部署要求,加快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全面提升我省質量總體水平,現結合實際制定本綱要。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製造業當家,以實施“七大工程”為抓手,加強全面質量管理,著力提升質量水平,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積極對接國際先進技術、規則、標準,全方位建設質量強省,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質量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質量水平全面提高,影響力穩步提升,質量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2,建成一批質量卓越產業集群,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5%以上,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5%,工程質量抽查符合率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滿意度全面提升,培育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越、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服務全國、聯通全球的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平台,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質量智慧監管有效套用,質量人才隊伍發展壯大,質量監管體系更趨完備,質量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到2035年,質量強省建設基礎更加牢固,質量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
  二、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
  (三)增強質量發展創新動能。建立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質量創新體系。推進“廣東強芯”等工程,加快發展積體電路、新材料、工業軟體、高端裝備等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實施戰略性產業專利標準領航工程,推動將核心專利轉化為先進標準,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四)樹立質量發展綠色導向。開展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加快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生產、消費、流通各環節綠色化、循環化、低碳化。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推行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建造,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推進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工作。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牽引,深入實施造林綠化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五)強化質量發展利民惠民。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動企業加快產品創新、服務升級、質量改進。暢通農村消費堵點,加強對新興消費、平台消費、預付式消費等領域的監管。深化廣東放心消費環境創建工作,推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促進誠信經營。推進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實踐創新,加快實施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從嚴查處質量違法行為,讓人民民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三、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
  (六)強化產業基礎質量支撐。實施質量提升行動,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加快建設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加強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七)提高產業質量競爭水平。推動產業質量升級,著力提升關鍵環節、關鍵領域質量管控水平,對標國際先進標準,以先進標準助推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新興產業高起點發展。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疊加優勢,引領全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推動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八)提升產業集群質量引領力。加強先進技術套用、質量創新、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培育發展一批引領性強的戰略性產業集群。增強5G、超高清顯示等領域產業技術優勢,支持人工智慧、區塊鏈、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加強研發布局,支持量子通信、信息光子、太赫茲、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領域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九)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實施區域質量發展示範工程,加強質量政策引導,爭創質量強國建設標桿城市,創建質量品牌提升示範區。支持珠三角核心區大力推動高精尖製造業發展,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發展基地。支持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做大做強綠色石化、新能源、輕工紡織等戰略性產業,積極發展產業鏈條長、產業帶動性強的先進制造業。加快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發展環境友好型生態產業。健全區域質量合作互助機制,推動區域質量協同發展。
  四、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
  (十)提高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水平。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確保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強化質量安全保障,完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強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追溯管理。構建優質食品藥品供給體系,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應急處置。加強源頭治理,推進農產品食品藥品安全智慧監管,實行全產業鏈可追溯管理。
  (十一)最佳化消費品供給品類。推動消費品質量從生產端符合型向消費端適配型轉變,促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嚴格質量安全監管,提高消費品質量標準,擴大優質新型消費品供給。加強與國際通用標準接軌,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宗商品、中高端消費品、農副產品進口貿易平台,打造輻射全國的進口集散地和分銷中心,提高出口商品品質和單位價值,實現優進優出。
  (十二)推動工業品質量邁向中高端。實施重點產品質量階梯攀登工程,開展重點產品與國內外標桿產品的執行標準和關鍵質量指標“雙比對、雙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質升級。加快傳統裝備智慧型化改造,大力發展高質量通用智慧型裝備。加快培育優質企業,支持“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為代表的優質企業開展商標國際註冊和自主品牌國際化建設,大力發展優質製造。
  五、提升建設工程品質
  (十三)強化工程質量保障。全面落實各方主體的工程質量責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書面承諾制、永久性標牌制、質量信息檔案等制度,強化質量責任追溯追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建築師負責制。推行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制度。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IM)在大型工程建設全過程的集成套用,提高工程建設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十四)提高建築材料質量水平。加快高強度高耐久、可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等新型建材研發與套用,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質。開展綠色建築量質齊升行動,推廣發展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築。支持裝飾裝修、園林、幕牆等專業承包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加強建材質量監管,加大重點建材產品監督抽查和專項整治力度,促進從生產到施工全鏈條的建材行業質量提升。
  (十五)構建現代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實施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升級工程,加強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水平套用,打造品質工程標桿。開展公路水運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範,引領推動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加快推動智慧型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
  六、增加優質服務供給
  (十六)提高生產服務專業化水平。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現代物流、生產控制、信息數據等服務能力,發揮全產業鏈集成優勢,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實施生產性服務業供給質量改造提升行動,支持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生產性服務業。規範發展網上銷售、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
  (十七)促進生活服務品質升級。最佳化生活服務供給,創新豐富餐飲、家政、物業管理、房屋租賃、休閒旅遊、公共運輸、健康體育、養老育幼等生活服務,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多層次需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新型消費體驗中心,開展多樣化體驗活動。強化生活服務質量監管,提高人民民眾生活品質。
  (十八)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效率。實施服務品質提升工程,圍繞城鄉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質化需要,加強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公共設施服務質量,開展服務質量監測評價。推動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一窗通辦、網上辦理,提高服務便利度。推動衛生、教育、文化、就業、養老等公共服務提質擴容,建設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圈。
  七、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
  (十九)加快質量技術創新套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引導企業推進質量設計、試驗檢測、可靠性工程等先進質量技術的研發套用。支持企業牽頭組建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實施重大質量改進項目。支持檢驗檢測等專業機構開放實驗室,推動技術專家幫扶中小微企業開展質量創新和技術攻關,提升中小微企業質量技術創新能力。
  (二十)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鼓勵企業創新質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動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新型質量管理體系套用。引導企業開展質量信得過班組、質量控制(QC)小組評選等質量管理活動,加強全員質量教育培訓,健全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
  (二十一)爭創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實施品牌建設工程,完善省政府質量獎評審制度,鼓勵實施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戰略。創建“粵字號”知名品牌,打造一縣一線上品牌。加強老字號品牌保護,創建具有嶺南傳統文化特色的“粵手禮”老字號產品品牌。加強品牌展示,積極宣傳推廣,講好中國品牌故事。
  八、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
  (二十二)最佳化質量基礎設施管理。建設國際先進的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系。加強省級質量機構的質檢、標準、計量、特檢等綜合能力建設,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分級分類管理質量基礎設施,開展質量基礎設施運行監測和綜合評價,提高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水平。
  (二十三)加強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建設系統完備、結構最佳化、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計量檢定校準、標準研製與實施、檢驗檢測認證等無形資產投資,鼓勵社會參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探索推進碳計量中心和計量技術委員會建設,培養質量標準領軍人才,加快質量標準科研成果轉化。
  (二十四)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實施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增效工程,打造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建立需求調查、上門指導、持續改進與跟蹤服務機制,開展先進質量標準、檢驗檢測方法、高端計量儀器、檢驗檢測設備設施的研製驗證,為產業集群、產業鏈質量升級提供“一站式”服務。
  九、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
  (二十五)健全質量法規制度。建立完善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法規體系,推動產品安全、產品責任、質量基礎設施等領域法規制度建設。嚴厲打擊質量違法違規行為,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強質量法治宣傳教育,普及質量法律知識。完善質量統計分析、質量創新、質量激勵、質量分級、質量披露等相關政策,健全質量政策評估制度,強化結果反饋和跟蹤改進。
  (二十六)最佳化質量監管效能。實施質量安全監管築堤工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行質量安全首負責任制。推行智慧質量監管,建設粵品通、粵品質服務平台,設立線上“產品醫院”。推進質量失信記分和評價,實施分類分級監管。
  (二十七)推動質量社會共治。全面開展質量強市、強縣、強企、強業活動,健全以法治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多元治理機制。加大質量監測、違法案例和消費投訴等信息公開力度,引導消費者參與質量促進、社會監督等活動。以全國“質量月”等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全民質量行動,大力弘揚質量文化。
  (二十八)加強質量對外合作。支持具有國際化優勢的專業機構和企業組建國際標準聯盟,增強質量話語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作用,推進質量技術規則聯通、貫通、融通。
  十、組織保障
  (二十九)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對質量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質量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充分發揮質量強省工作機製作用,健全質量監管體制,強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整體有序推進質量強省建設。
  (三十)狠抓工作落實。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將綱要主要任務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效銜接、同步推進,促進產業、財政、金融、科技、貿易、環境、人才等方面政策與質量政策協同,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三十一)開展督察評估。加強質量工作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對綱要實施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省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