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是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於2021年12月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 發布單位: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制定背景,綱要全文,

制定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的通知》精神,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交通強省,現結合我省實際編制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21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綱要全文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更加注重質量效益、一體化融合、創新驅動,打造一流設施、技術、管理、服務,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服務大局、開放發展。服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局,支撐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打造外聯內暢、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立足“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要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謀劃推動各區域交通協同發展。
——最佳化結構、統籌融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規劃統籌,推進運輸結構最佳化調整,實現供給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推動融合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資源整合和集約利用。強化銜接聯通,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整體效率。
——綠色創新、安全發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鼓勵綠色出行,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推進交通運輸發展模式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以先進信息技術賦能交通基礎設施,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三)發展目標
到2035年,全面建成發達的快速骨幹網、完善的普通幹線網、廣泛的通達基礎網,綜合運輸通道和樞紐體系更加高效可靠,運輸服務更加優質便捷,統籌融合和高質量發展躍上新水平,“12312”出行交通圈(珠三角地區內部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珠三角地區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2小時通達,與國內及東南亞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左右通達)和“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東南亞主要城市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全面實現,交通強省基本建成。交通基礎設施網路、綜合運輸服務水平、交通體系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位居全國前列,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發展水平進入全球先進行列。
展望2050年,新技術、新業態加快發展,綜合立體交通網向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高品質邁進,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發展水平全球領先,交通強省全面建成。
構建綜合立體的交通發展新格局
(一)打造完善的綜合立體交通網
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連線所有鎮級以上行政區、口岸、國防設施、交通樞紐、主要景區,以統籌融合為導向,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路、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資源最佳化利用和增量供給質量提升,完善鐵路網、公路網、油氣管道網、郵政快遞網,提升水運網、民航網,構建以鐵路為主幹、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管道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到2035年,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總規模約28.2萬公里。其中,鐵路約1.1萬公里,公路約24.5萬公里,高等級航道1800公里,油氣管道約950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5個、內河主要港口3個,民用運輸機場15個,郵政快遞樞紐11個。
(二)建設高效率的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
綜合立體交通網的主骨架由兩種以上交通方式線路組成,承擔全省主要客貨運輸需求。依據區域發展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結合交通運輸發展和區位特點,構建“三橫六縱兩聯”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
1.“三橫”
沿海通道:自福建進入廣東,經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惠州、深圳、東莞、廣州、中山、江門、珠海、陽江、茂名、湛江,至廣西。
滬廣—西江通道:自福建進入廣東,經梅州、河源、廣州、佛山、肇慶、雲浮,至廣西。
汕昆橫向通道:粵北生態發展區橫向通道,經河源、韶關、清遠,至廣西。
2.“六縱”
京港澳通道:自湖南進入廣東,經韶關、清遠、廣州、東莞、深圳、佛山、江門、中山、珠海,至香港、澳門。
京深港通道:自江西進入廣東,經河源、惠州、東莞、深圳,至香港、澳門。
粵貴川通道:起自粵港澳大灣區,經珠海、中山、江門、廣州、佛山、肇慶,至廣西,連線成都。
粵湘渝通道:起自粵港澳大灣區,經珠海、中山、江門、廣州、佛山、清遠,至湖南,連線重慶。
二湛通道:自廣西進入廣東,經湛江,連線海南自由貿易港。
粵東北上通道:起自汕潮揭都市圈,經汕頭、潮州、揭陽、梅州,至江西。
3.“兩聯”
汕尾北上通道:經汕尾、河源。
粵西北上通道:經湛江、茂名。
(三)建設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構建“2+3+8+8”多層級樞紐城市體系。打造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提升綜合交通功能和能級,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國際人員交往、物流中轉集散的中樞功能,牽引帶動全省樞紐城市梯次發展。打造珠海、汕頭、湛江3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提升跨區域人員交流和物資中轉集散功能,建設國家級客貨流轉換中心。推進佛山、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8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其他8個一般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
打造銜接高效的綜合客運樞紐城市。加強廣州、深圳等市軌道交通與機場規劃布局的銜接,攜手香港、澳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粵港澳大灣區客運樞紐集群。推進粵東城際鐵路網建設,推動汕頭、潮州、揭陽客運同城化發展,聯動梅州、汕尾實現共同發展。推進粵西地區重大交通樞紐設施共建共享,推動陽江、湛江、茂名等市一體化發展,增強區域發展能級。支持韶關、河源、清遠、雲浮等市根據發展需要,建設以機場和鐵路站為主體、多種運輸方式協同發展的客運樞紐體系。
打造一體協同的貨運樞紐城市。推動廣州、深圳海陸空三港聯動發展,攜手香港共建世界級國際貨運樞紐城市。推動珠海(聯動澳門)、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地建設綜合性、聯運型貨運樞紐,強化貨運樞紐建設與產業發展協同,共建粵港澳大灣區貨運樞紐集群。支持汕頭、韶關、河源、湛江發揮區位通道優勢,建設大型化、專業化貨運樞紐。支持梅州、汕尾、陽江、茂名、清遠、潮州、揭陽、雲浮等市明確貨運樞紐城市主導發展方式,強化貨運要素資源集聚,加快提升貨運樞紐城市能級。鼓勵層級定位不同、主導發展方式相近的毗鄰城市共同規劃建設貨運樞紐,共同提升集群效應。
(四)完善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運輸網路
構建服務國際大循環的國際運輸通道。打造以機場、港口、鐵路樞紐為基點,海陸空多方式協同發展的國際運輸通道布局。以發展港口外貿航線為重點,打造經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通達世界主要貿易港口的海上運輸網路;以中歐班列為重點,打造經陸路至歐洲、蒙古(俄羅斯)、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的陸路物流通道和經濟走廊;依託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通過開闢直達全球樞紐機場和重要城市的航線,打造至東南亞、東北亞、歐洲、北美洲、南亞(中亞、西亞)、非洲、大洋洲的空中運輸通道。
構建支撐國內大循環的國內運輸網路。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粵港澳至京津冀、長三角、成渝3條極軸,西部陸海、廣昆2條走廊以及二湛通道。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至滇中(北部灣)、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通道能力。最佳化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內部運輸網路,促進人流物流暢通。加快構建能力充分、安全可靠的多層次立體化運輸通道,確保產業鏈、物流鏈運輸高效安全。
建成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樞紐系統
(一)建設開放引領的世界一流港口群
構建“一核兩極”港口布局。以區域港口集群為基本形態,構建以珠三角港口集群為核心,以粵東港口集群、粵西港口集群為發展極的區域港口空間布局,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引領全省港口提升國際競爭力。形成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頭港、湛江港、佛山港、肇慶港、清遠港為主要港口,其他港口為地區性重要港口的發展格局。
全力推動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推動廣州港、深圳港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全省港口總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強化主要港口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沿海主要港口對外貿物資和大宗能源、原材料運輸的重要支撐作用,增強航運綜合服務功能,提高港口現代化水平,創新運輸組織模式,提升港口樞紐整體服務效能和輻射範圍。推動地區性重要港口協同發展,突出比較優勢、產業特色、運輸專長,與主要港口形成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港口發展格局。大力發展以港口為樞紐的多式聯運,構建立足粵港澳、輻射亞太、面向全球的水上物流大通道。
(二)建設功能協同的全球卓越機場群
構建“3+4+8”民用運輸機場布局。合力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樞紐功能和國際競爭力,攜手香港、澳門共建世界級機場群。打造以廣州白雲、深圳寶安、珠三角樞紐(廣州新)3個機場為核心,面向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完善以珠海金灣、惠州平潭、揭陽潮汕、湛江吳川4個機場為重點,面向全國的區域樞紐機場;有序推進韶關丹霞、梅州梅縣、陽江、雲浮、懷集、連州、河源和汕尾等8個支線機場規劃建設。研究深圳寶安機場溢出效應,通過多種方式增加有效供給。
最佳化全省運輸機場功能定位。鞏固廣州白雲、深圳寶安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拓展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完善國際航線網路,增強機場間的高效連通和協同發展。提升珠海金灣、惠州平潭、揭陽潮汕、湛江吳川機場區域樞紐功能,強化與國內主要城市航空運輸聯繫。逐步明確支線機場功能定位,強化與樞紐機場功能協同。
積極推進通用機場和直升機起降點建設。構建以珠三角地區為核心,覆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通用機場布局,滿足公務飛行、城市巡邏、應急救援、森林航空護林、海上搜救、休閒旅遊等通航飛行需求。構建以公共服務為主體,覆蓋全省各市縣的直升機起降點布局,支持具備條件的醫院、學校、林區、景區、交通樞紐、高層建築等建設直升機起降點。逐步完善飛行服務站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提升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能力。
(三)建設面向港澳的互聯互通口岸群
推進面向港澳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口岸交通集疏運體系,實現與港澳更高水平的軟硬“雙聯通”。最佳化粵港澳大灣區口岸功能定位,積極推進深圳皇崗、羅湖、深圳灣、沙頭角及珠海拱北等老口岸改造升級,完善口岸功能。完善口岸聯繫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快速交通體系,形成以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為主體的口岸集疏運體系,加密內地機場與港澳機場的航班、航線。提升口岸通關能力和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動蓮塘口岸24小時通關,啟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珠澳貨運車輛通關功能。推廣“水上巴士”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一站式”通關模式。完善粵港跨境貨棧模式,推進香港機場與廣州南沙保稅港區空陸聯運。逐步推進遊艇碼頭對港澳籍遊艇開放。
(四)建設鐵路主導的綜合交通樞紐群
構建“2+3+4”鐵路樞紐布局。形成以廣州、深圳為全國性鐵路樞紐,珠西、汕潮揭、湛茂為區域性鐵路樞紐,韶關、梅州、惠州、東莞等為地區性鐵路樞紐的“2+3+4”鐵路樞紐布局。促進樞紐城市內各客站合理分工及高效互聯互通,推動實現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以及與機場高效銜接,加強大型樞紐客站內便捷換乘中心建設,強化管理協同,提高服務一體化和換乘便利化。完善鐵路貨運樞紐集疏運體系,拓展多式聯運、高效換裝轉運等功能,推進“外集內配、綠色聯運”現代鐵路物流體系建設。
構建完善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一)構建多網融合的軌道交通網
加快幹線鐵路網建設。構建“六縱兩橫”高速鐵路幹線格局,完善“五縱三橫”普速鐵路幹線,貫通沿海、包(銀)海等國家級高鐵通道,強化與長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北部灣等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聯通,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聯繫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並對外延伸輻射的幹線鐵路出省通道格局。
完善城際鐵路網。構建以廣佛、深港、珠澳三大發展極為核心,以廣深港、廣珠澳、跨珠江口三大主軸為集聚的城際鐵路網,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粵東城際鐵路主骨架。研究粵西地區利用既有鐵路提質改造開行城際或市域(郊)列車。研究連通北部生態發展區重要客運樞紐和重點景區的特色慢游城際鐵路網。
發揮支線鐵路服務功能。強化支線鐵路貨運功能,推動貨運鐵路連通工業園區、物流集聚區,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打通沿海經濟帶重要港口與鐵路沿線腹地的便捷通道,主要港口重要港區規劃建設疏港鐵路,完善鐵水聯運體系。
構建都市圈軌道交通網。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中市域(郊)功能突出的城際鐵路項目,支撐都市圈內城市同城化發展。推動市域(郊)鐵路網發展,謀劃建設廣州、深圳、珠西、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完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軌道交通網,在具備建設條件的城市謀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
(二)構建外聯內暢的幹線公路網
完善高速公路網。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跨江跨海高速公路及其延伸線路建設,加密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出省通道,實現廣東與各陸路相鄰省份之間有6條以上高速公路;完善五大都市圈高速公路網路,推進高速公路擁堵路段擴容改造,加強易堵緩行收費站擴能治理,提高都市圈內城市互聯互通水平;加強高速公路與城市路網、主要綜合交通樞紐、重點景區銜接,最佳化完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設定。
最佳化國省幹線網。逐步消除幹線瓶頸路段,推進穿城鎮路段改線、交通量較大的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規劃待建路段開工建設。提高省際、市際、縣際路段通行能力,完善對旅遊景區、產業園區等的覆蓋,建設濱海旅遊公路、南嶺生態旅遊公路等,提升普通國省幹線整體服務水平。
提升農村公路網。建設“四好農村路”,持續推進路網提檔升級,加強縣、鎮、村互聯互通,降低節點間迂迴;提高“通村暢鄉”能力,消除農村地區對外交通瓶頸,加強農村公路與普通國省幹線銜接,提升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服務水平。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做好農村公路與村內道路的銜接,將符合要求的村內道路納入農村公路規劃建設。
(三)構建通江達海的幹線航道網
打造江海聯運、輻射全球的水運網路,與多種運輸方式銜接形成綜合交通體系。提升沿海航道通航能力,適應全球船舶大型化趨勢,滿足世界最大貨運船舶進出港需要和沿海大型綜合性港區發展需要;拓展和延伸內河高等級航道,實現內河高等級航道通達沿線各地級市,口門航道等級適應港口發展,實現內河港口與沿海港口高效銜接,形成內外聯通、乾支銜接的全省航道“一張網”。研究推動贛粵運河等水系溝通工程。
(四)建設能力充裕的油氣管道網
加強原油碼頭配套輸送管道和原油儲備基地輸送管道建設,完善煉化基地成品油外輸管道,服務煉廠和儲備需求。推進粵湘贛成品油管道建設,推動成品油管道互聯互通,形成連線主要煉廠和油庫,覆蓋珠三角、連線粵東粵西粵北、輻射周邊省份的成品油管道網路。加快建設茂名—陽江、雲浮—新興、惠州—海豐、珠中江、瓊粵等天然氣主幹管網,提高全省天然氣利用水平。加快建設天然氣主幹管道“縣縣通工程”。加快城鎮配氣管網建設,有序向重點城鎮延伸。
(五)建設普惠高效的郵政快遞網
構建多層次郵政快遞樞紐體系。加快構建以城市群為龍頭、重點城市為核心的“1+4+6”郵政快遞樞紐體系。加強全球網路布局,將廣州—深圳打造為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重點發展聯通周邊國家及洲際的國際樞紐功能。將珠海、佛山、東莞、揭陽打造成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重點發揮輻射全國的樞紐集散功能。將汕頭、韶關、梅州、江門、湛江、肇慶打造為地區性郵政快遞樞紐,發揮省內樞紐的集散功能。
完善多元化國際寄遞通道。構建以廣州、深圳為骨幹節點,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球的海陸空綜合立體郵政服務網路。加快建設聯繫東協的陸路寄遞大通道,打通面向日韓、南亞、歐美等遠程區域的寄遞通道。加密國際寄遞航線,深耕北美、西歐、東協等市場,在中亞、西亞、東歐、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加強倉儲布局,提高國際郵件快件覆蓋範圍。推進省內中歐班列運郵通道建設,提升中歐班列運郵能力。
建設高效率國內寄遞網路。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聯通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城市群的國內寄遞主骨架網路。完善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三極輻射的寄遞骨架網路建設。鞏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聯通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之間的寄遞通道能力,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建設對外區域寄遞通道,推進農村地區寄遞網路建設,加快形成層次清晰、時效顯著的寄遞通道和網路。
推進綜合交通融合發展
(一)綜合交通方式一體化融合
建設集約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強土地、水域、空域等空間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用地、用海及港口岸線資源利用效率。統籌規劃綜合交通線位廊道,鼓勵建設公鐵複合型通道,支持改擴建工程充分利用既有線位。研究推進獅子洋、蓮花山、深珠等複合型通道規劃建設,推進機荷高速公路等項目改擴建向“立體化”發展。統籌安排城市新區和環境敏感區域的過境和市內通道。
建設一體融合的樞紐節點體系。統籌規劃綜合交通樞紐設施,推動不同交通方式站場集中布局、空間共享、立體換乘。推進新建綜合客運樞紐一體化設計建設,高效銜接多種運輸方式。加快既有綜合客運樞紐設施功能改善和整合提升。統籌考慮各層次軌道交通資源共享、高效聯通。建設一批依託主要港口、機場、口岸、鐵路物流基地的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發揮小城市、中心城鎮的節點作用,加強城鄉客貨運輸站場建設,完善城鄉物流節點,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推動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融合建設,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協調,實現設施互聯、換乘便捷、票制互通、安檢互認、信息共享、支付兼容。推動城鎮密集地區國省幹線與城市道路融合發展。加強鐵路、公路、水運客運樞紐及機場與城市公交網路系統有機整合,引導城市沿大容量公共運輸廊道合理、有序發展。
推動運輸組織一體融合發展。依託綜合客運樞紐,打造聯程聯運客運服務體系。推進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運輸服務信息共享、標準互認、結算平台互通,強化運輸組織協同,打造旅客聯程聯運“一票制”和貨物多式聯運“一單制”。以鐵水聯運、江海聯運為重點,最佳化港口貨物運輸組織。加快發展空陸聯運,拓展貨運航線航班,支持發展“卡車航班”業務。加快推進空鐵聯運體系建設,打造“航空+高鐵”快速貨運系統。
(二)綜合交通區域一體化融合
構建區域交通協調發展格局。加快完善東西兩翼聯通珠三角地區高速鐵路通道,構建粵北地區鐵路運輸通道,最佳化粵東粵西粵北通道布局,提升綜合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水平。完善東西兩翼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水運、鐵路、民航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交通輻射帶動能力,加強與海南自由貿易港聯動。以通道、樞紐引導產業布局、空間開發,推動重點城鎮連片發展。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完善大灣區快速交通網路,以連通港澳和珠江口東西兩岸為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發展方向,逐步統一城際鐵路票務系統。提升大灣區港口群協同能力。最佳化大灣區機場群布局,推進空域協同。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
(三)交通運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推進在民航、鐵路等交通樞紐同步建設郵政快遞處理設施,新建交通樞紐統籌考慮布局郵政快遞分撥中心等設施,暢通快件進出通道。最佳化郵件快件“上機上鐵”流程,推動運輸器具標準化。鼓勵交郵合作,加快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推動交通運輸與製造商貿業深度融合。推進交通運輸向現代物流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以運輸鏈帶動產業鏈發展,打造交通樞紐經濟、廊道經濟。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打造服務區新的經濟成長點。推動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電子商務、郵政快遞等資源共享共建,建設集運輸、倉儲、配送、信息、展銷等為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基地,打造智慧型物流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新業態。
推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由單一交通功能向兼顧生態、旅遊等複合功能發展,打造旅遊公路、綠色航道、特色服務區等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強化“快進慢游”功能,加強交通幹線與主要旅遊景區的銜接。支持紅色旅遊、特色旅遊、鄉村旅遊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客運樞紐、高速服務區等交通設施旅遊服務功能。建設郵輪遊艇碼頭、自駕車房車營地等新型旅遊基礎設施。
推進交通運輸助力鄉村振興。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村地區外通內聯水平,有序實施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建設、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和建制村通雙車道改造,強化農村公路與幹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加強資源路、旅遊路、產業路建設。提高農村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改善農村交通環境,實施農村公路危舊橋改造和安全提升工程。鞏固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成果,提升客運服務均等化水平,最佳化農村地區客運服務供給。推動縣、鎮、村三級農村物流節點體系建設,暢通農產品進城、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民生活消費品下鄉的物流服務體系。
(四)交通網與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
推進交通網與信息網融合發展。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協同建設,推動車聯網部署和套用,強化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建設新一代交通運輸綜合信息通信專網。推動重點路段、航段,以及隧道、橋樑、互通樞紐、船閘等重要節點的感知網路全覆蓋。
推進交通網與能源網融合。適應石化、電力等行業發展,完善液化天然氣(LNG)、煤炭、原油等能源物資儲運體系建設。推動港口碼頭、鐵路專用線等交通設施與能源管網銜接,強化交通設施與能源設施共享共建,提升能源物資運輸保障水平。
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安全發展
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水平。樹立全壽命周期高質量發展理念,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套用,高標準高質量打造橋樑工程、隧道工程等交通基礎設施。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和設施快速恢復能力。推廣建築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術套用,推進精品建造和精細管理。推進基礎設施標準化、預防性、精細化、規範化養護,保障運行安全。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力度,提升交通設施安全防護水平。強化重點路段安全治理,加大危橋等老舊設施改造力度。進一步健全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完善橋區標誌標識,提高航道通航保障水平,規範橋區水域船舶通航秩序,提升橋樑防撞能力。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提升車聯網等重要融合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信息系統安全防護。
完善安全治理體系。健全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制度和機制,強化現代化信息技術在運行監測、事故感知、預測預警、安全監管等方面的套用,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強化道路運輸“兩客一危一重”、水路危險貨物運輸、港口危化品裝卸儲存、長大橋樑(隧道)施工安全等領域的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推廣“網際網路+安全監管”模式,完善監管系統和平台建設。依法加強公路貨運市場治理,強化重型貨運車輛裝卸源頭監管和動態監控。
強化應急保障能力。完善省級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台,構建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統籌應急物資保障基地建設和應急運力儲備,最佳化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布局,加強應急救援專業裝備配備和資金保障,形成高效應急保障網路。開展多種形式的演練演習,提升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強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應急回響機制建設。支持應急運輸設施設備創新套用。提高交通發展韌性。
(二)推進智慧發展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建設。加快5G技術、北斗導航、物聯網、人工智慧、BIM等新技術的套用,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採集、傳輸、管理與套用體系,夯實數字交通發展基礎。推進智慧公路、智慧型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車站樞紐等建設,構建車路協同智慧型網聯交通設施體系。
提升交通運輸數字智慧監管服務能力。提升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平台。以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建設為重點,完善“全鏈條”“一站式”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平台。鼓勵和規範交通運輸新業態發展,以新業態發展加速客貨運輸轉型升級。推進基於區塊鏈的全球服務網路建設。加強智慧型網聯汽車研究,實現開放場景的成熟套用。加快新能源汽車、智慧型船舶、無人機(車)、低空飛行器等新型運輸裝備研發與套用,推動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系統在京廣深、滬廣等大通道中的套用,推動高速貨運列車相關設施規劃預控。
(三)推進綠色發展和人文交通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政策體系。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與生態空間協調發展,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加強科技攻關,改進施工工藝,從源頭減少交通噪音、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加強運輸需求引導調控,構建綠色集約的客貨運輸網路。加快交通能源動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加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設施更新利用和廢舊建材再生利用,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改造。
加強交通運輸人文建設。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功能配置和運輸服務標準規範體系,滿足不同群體出行多樣化、個性化要求。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無障礙裝備設備,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健全老年人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滿足老齡化社會交通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運輸服務人性化、精細化水平。在貨車司機集中的公路沿線服務設施、貨運樞紐站場和交通物流園區等區域,建設一批功能實用、經濟實惠、服務便捷的“司機之家”項目。依法保障“快遞小哥”、貨車司機合法權益。加強交通文明宣傳教育,弘揚優秀交通文化,提高交通參與者守法意識和道德水平。
(四)提升治理能力
加強交通運輸法治建設。堅持法治引領,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推進城市公共運輸、水路運輸、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地方鐵路等法規規章出台。研究制定旅客聯程聯運、貨物多式聯運等地方標準。規範網約車、網路貨運平台等新業態管理。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行業標準體系,全面推進公路水運和省管鐵路建設、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提升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平,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建立新型行業治理體系。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閉環式、全過程行業信用監管體系,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健全交通運輸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主體名單制度。建設涵蓋營運車輛定位管理、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等業務的省綜合運輸業務協同平台。
加強交通運輸人才隊伍建設。最佳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跨學科科研隊伍建設,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交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體制機制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行業文化建設的治理機制。加強創新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的勞動者大軍。
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全過程。發揮全面從嚴治黨的引領保障作用,建設高質量工程、安全工程、廉潔工程。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作用,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全面調動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黨建引領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組織協調。成立省加快建設交通強省領導小組,統籌推進交通強省建設。推動建立省部協調機制,解決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中的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加強與港澳及鄰近省份等交通部門的區域協調合作。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建設。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省級綜合交通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協同發展。推進鐵路投資建設運營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多層次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壓實地方政府普通公路養護主體責任,全面實施農村公路縣鎮村三級“路長制”。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航運政策改革創新。推進物流行業管理體制改革。
(四)加強要素保障。強化財政資金引導,加大預算內投資對交通建設、養護的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統籌用好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各類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為市場化運作的交通發展提供融資,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交通項目與土地資源一體化開發,探索公益性項目與經營性項目相結合的投融資模式。各級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要做好項目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支持保障工作。
(五)加強實施保障。建立綜合交通規劃管理制度,完善行業中長期規劃,做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五年發展規劃編制。強化各級各類規劃的統籌銜接,有關項目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建立省市聯動機制,細化任務,明確職責,有序推進實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可先期開展相關方案研究。定期開展規劃實施評估,依據全省發展規划進行動態調整或修訂,加強重點項目監管,建立動態監測評價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