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山鎮(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

下架山鎮

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一般指本詞條

下架山鎮,隸屬於廣東省揭陽普寧市,位於普寧市東南部,東與汕頭市潮南區交界,南與惠來縣惠城鎮接壤,西與大南山街道為鄰,北臨流沙南街道,以占隴鎮為界。轄區總面積82平方千米。2019年末,下架山鎮轄區戶籍人口17875戶、11.21萬人。

在明、清境域大南山邊沿的村屬潮州府普寧縣洋烏都,處在平原的村屬波水都。1963年,並人軍埠公社。1973年6月,析出再建下架山公社。1983年,撤社建區。1986年,區改鎮。截至2021年10月,下架山鎮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下架山社區。

2019年,下架山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4.95億元,財政收入877.39萬元,稅收收入877.3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4.78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架山鎮
  • 行政區劃代碼:445281111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
  • 地理位置:普寧市東南部
  • 面積:82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3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下架山社區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15323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11.21 萬(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 著名景點:南婆城
  • 車牌代碼:粵V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民俗文化,廣東漢樂,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在明、清境域大南山邊沿的村屬潮州府普寧縣洋烏都,處在平原的村屬波水都。
民國時期,屬普寧縣第五區、第三區。解放初期,先後屬普寧縣南五區、橫溪區、占隴區、第六區。
1957年,屬南湖鄉和南城鄉,後屬軍埠鄉。
1958年9月,並人占隴公社。
1961年,析出建立下架山公社。
1963年,並人軍埠公社。
1973年6月,析出再建下架山公社。
1983年,撤社建區。
1986年,區改鎮。
下架山鎮
下架山鎮概貌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下架山鎮轄下架山1個居民委員會,碗仔、湯坑、老堆柄、高明、上西、百吉嶺、下西、古山、蛟池、新光、雙豐、新南湖、老南湖、長溝圍、倪厝鄉、白沙溪、西山、橫溪、和寮、南城、陂新、陂老、多年、虎崗山、中央埔、塗坑、長壇、鹹寮、水供塘、石盤、葵嶺、安溪32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1年10月,下架山鎮轄1個社區、3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下架山社區。
下架山鎮區劃詳情
下架山社區
碗仔村
橫溪村
和寮村
湯坑村
老堆丙村
高明村
上西埔村
下西埔村
百吉嶺村
古山村
蛟池村
新光村
雙豐村
新南湖村
老南湖村
西山村
長溝圍村
倪厝鄉村
白沙溪村
南城村
陂新村
陂老村
多年村
虎崗山村
中央埔村
塗坑村
長壇村
鹹寮村
水供塘村
石盤村
安溪村
葵嶺村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下架山鎮位於普寧市東南部,東與汕頭市潮南區交界,南與惠來縣惠城鎮接壤,西與大南山街道為鄰,北臨流沙南街道,以占隴鎮為界。轄區總面積82平方千米。
下架山鎮

地形地貌

下架山鎮地處練江支流,南倚大南山,北望鐵山。

氣候

下架山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5℃,年平均降水量1637毫米,無霜期年平均353天。

人口

2017年末,下架山鎮常住人口98800人。
2018年末,下架山鎮戶籍人口111606人。
2019年末,下架山鎮轄區戶籍人口17875戶、11.21萬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下架山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4.95億元,財政收入877.39萬元,稅收收入877.3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4.78億元。

第一產業

2019年,下架山鎮農作物植面積2427.47公頃,其中建成和寮、蛟池水稻連片示範田30多公頃,建成省級優勢農作物重大技術集成推廣項日示範片6.67公頃。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859.33公頃,總產量11241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057.7公頃,產量6444噸;蔬菜種植面積469公頃,產量16966噸;水果種植面積545公頃,產量4672噸;淡水魚養殖產量134噸。全年農業產值1.5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4.97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9885元。

第二產業

2018年,下架山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1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16家。
2019年,下架山鎮有工業園區2個,各類企業70多家,形成服裝、醫藥、印染、化纖等支柱產業。

第三產業

2019年,下架山鎮有固定商戶200多戶,全年集貿成交額1.35億元。全鎮累計有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9個。

交通運輸

下架山鎮境內有普寧大道貫穿鎮境南部,有華(林)下(架山)、占(隴)葵(嶺)、占(隴)湯(坑)和流(沙)下(架山)等公路過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9年,下架山鎮有中學1所,國小26所,在校中小學生7742人,在職教師394人;有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3380人。是年中考,下架山中學考生錄取上市二中28人。

文體事業

2019年,下架山鎮有文化站1個,村(居)文化室(農家書屋)32個文體活動中心(文體廣場)21個。同年,下架山鎮選派109名運動員參加市第六屆運動會,獲得22金18銀12銅的好成績。碗仔村入選廣東省第五批古村落。文物勝跡有位於碗仔村的大南山紅軍石刻標語和位於鹹寮村的紅色石洞(被定為“普寧市黨員教育基地”)。經常開展的民俗文化活動有石盤舞獅,橫溪舞龍,湯坑、鹹寮、高明、新南湖等村的英歌舞。

醫療衛生

2019年,下架山鎮設衛生院一所,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院內建有全市首家獨具特色的“中醫館”。該院與普寧華僑醫院聯結為緊密型醫聯體,亦稱普寧華僑醫院下架山分院。有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8人、主管護理師2人。設住院床位120張。是年村級衛生站規範化建設完成17個、在建15個。
2019年,下架山鎮人口出生2026人,人口出生率17.58%c,符合政策生育率84.01%,人口自然增長率12.45%ce做好計畫生育服務,全年免費為轄區已婚育齡婦女孕前優生健康檢查337人次指導“全面兩孩”政策實施,至年末,轄區共有713對已婚育齡夫婦辦理“全面兩孩”生育登記。

社會保障

2019年,下架山鎮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85012人,全年醫保報銷6000多人次,報銷金額4000多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5774人。全年發放低保金308萬元,受益1003人;發放五保金173萬元,受益165人;發放部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金100多萬元,受益608人。脫貧攻堅有序推進,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推進社會保障兜底,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1戶、381人,全部完成預脫貧工作。在葵嶺村老人活動中心建有敬老院1座,建築面積1932平方米。

社會治安

2019年,下架山鎮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8件,刑拘各類犯罪嫌疑人28人;治安案件予以行政處理25件、31人。組織禁毒大排查行動90場次,清查各類場所2450處,查處收戒吸毒人員24人強化維穩工作,發揮鎮村兩級維穩平台作用,開展領導接訪、約訪、下訪活動。全年受理各類矛盾糾紛案件88件,調處化解85件,化解率96.6%。

安全生產

2019年,下架山鎮建有一支11人的鎮級專職消防隊,鎮區消防安全重點管控地段有消火栓12個;建成水供塘、湯坑、塗坑、百吉嶺村和下架山中學5個微型消防站。是年,鎮、村(居)開闢定期安全知識宣傳欄32處,懸掛張貼宣傳標語2500條(幅),發放宣傳資料4400份,組織安全生產經營者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參加消防安全培訓6場、450人次;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行動12場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場所353家,其中存在安全隱患現場整改257處,限期完成整改89處。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下架山鎮因駐地名,地處小丘,與3千米外之筆架山相比為低,故名下架山。

民俗文化

下架山鎮潮汕民間舞蹈的英歌舞活動遍及各村。湯坑古文化遺址已3000多年歷史。鹽嶺徑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石刻標語10條,屬省級文物。

廣東漢樂

廣東漢樂也稱“外江樂”、“中州古調”、“國樂”、“儒家音樂”等,是中州音樂和潮汕民間音樂經過長期的結合,在原中州音樂的二黃、西皮、大板等板式的基礎上,吸收潮樂、廟堂音樂、崑曲、椰子曲的優點,形成獨特且具有地方色彩的一種民間音樂。現主要流行於普寧市故城洪陽和周邊鄉鎮,其影響遍及潮汕地區的揭陽、潮州、汕頭以及客家地區的梅縣、興寧、大埔等地。
廣東漢樂的“音律”保留了中國古代民間的雅樂音階,特點為“七律制”音階,有很大的游移性,其中“4”(fa)、“7”(xi)兩音最為突出,游移性最強。廣東漢樂可分為“儒樂”、“中軍班”、“外江弦”三大類。儒樂為過去文人雅士所偏好的一種室內音樂,以絲弦樂器為主的演奏,主要有古箏、琵琶、椰胡、洞簫等。中軍班又稱八音,包含戲曲吹唱(皮黃戲、小調戲)、大調吹奏、小調吹奏、祭禮音樂、喜慶音樂等,以嗩吶主奏樂器,奏曲牌音樂,配以大鼓、蘇鑼、大小鈸、碗鑼、銅金、小鑼、馬鑼(八音用)等打擊樂器。外江弦是潮汕人針對“儒家樂”而起的獨特稱謂,指該音樂形式是從長江以外地區進入潮汕,以示與潮州音樂的區別,演奏時以頭弦領奏,揚琴為定音,配以椰弦、二胡、笛子、洞簫、三弦、琵琶、古箏等。
下架山鎮(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
普寧廣東漢樂

風景名勝

南婆城,位於大南山北麓竹竿山鑼鼓石東北側、縣城流沙東南6千米處。據傳,南宋末年,詹、呂、薛三姓從福建遷於此創村。明、清年間王、孔諸姓從潮陽及本縣等地遷入。祥興一年(1278年)宋帝昺戰敗南逃,於此建“南方新城”,稱“南城”,分頂城、下城、東門、西門、一馬路巷、二馬路巷、圍內等。後因宋帝昺臥地“沉蝕”而改稱“南婆城”。清乾隆年間,南城百姓於練江之濱、村西側的“浮水蓮花”地建“大聖古廟”,祭祀“齊天大聖”,當地民眾習慣稱“大聖古廟”為“南婆城佛祖廟”,該廟香火旺盛,顯譽潮、普、惠三縣。

著名人物

周日方,男,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生,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葵嶺村人,1993年至2000年2月,任汕頭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張中畊,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9月)生,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葵嶺村人,生前任廣東省工商聯合會理事、廣州市歸國華僑聯誼會顧問、政協廣東省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六屆和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暨南大學校董、香港普寧同鄉聯誼會顧問和永遠名譽會長。1990~1992年共捐資870萬港元於家鄉興辦教育事業,與香港同仁張元利等興建下架山中學,獨資捐建葵嶺耕豐國小。普寧市人民政府授予“鐵山蘭花獎”勳章,揭陽市人民政府授予“玉質鑰匙”。2003年7月在香港逝世。
倪少傑,男,民國十三年(1924年)生於香港,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人,香港企業家。1948年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工程管理系,1949年赴英留學,畢業後返港。在堂兄的織染廠擔任主任、廠長,後任日豐公司主席、中國廠商聯合會副會長、立法局議員。1993年被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和新華社香港分社聘為第二批港事顧問。雖長住香港,仍很關心祖籍家鄉的文教衛生事業建設。80年代初期,普寧華僑中學復校後,他榮任普寧華僑中學第二屆董事會名譽副董事長。1986年普寧華僑醫院籌建會成立,他任該會顧問,積極提供建議意見,促進普寧華僑醫院籌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