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湯坑鄉

普寧湯坑鄉

湯坑(Tangkeng)行政村。位於普寧市區東南10.8公里處,距離普寧高鐵站6公里左右,普寧大道經過該村,處於普寧最大水庫湯坑水庫壩下,有人口1.22萬人(主要以馬氏為主,何氏,黃氏較少),是下架山人口最多的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湯坑村
  • 外文名稱:Tangkeng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
  • 電話區號:0663
  • 地理位置:廣東省普寧市東部
  • 人口:1.22萬
  • 方言潮汕話
  • 著名景點:湯坑溫泉
  • 機場潮汕國際機場
  • 火車站:普寧站
  • 車牌代碼:粵V
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建設,湯坑水庫,湯坑石塔,

簡介

湯坑(Tangkeng)行政村。位於普寧市區東南10.8公里處,距離普寧火車站6公里左右,普寧大道經過該村,處於普寧最大水庫湯坑水庫壩下,有人口1.22萬人(主要以馬氏為主,何氏,黃氏較少),是下架山人口最多的行政村。由庵蘭、墳庵、西埔壇、上中嶺腳、後頭圍、水尾、湯坑、石朱等角落組成,分為湯坑經濟聯合社和石朱經濟聯合社。村南臨山坑,中有溫泉,寬約12米,深1米,四季可浴。古稱溫泉為湯,故名。村旁山坑而築,聚落呈塊狀分布,有兩條水泥公路,一為占湯公路穿村而過,一為環村南路。有耕地2306畝,山地30000畝。村內70%的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主要有化纖、塑膠和服裝加工企業100多家,部分村民在珠三角等地經商。村南3公里山坡上有1座稱船桅的古石塔。有國小2所。屬革命老區。全村已通路燈和24小時電子監控。

歷史沿革

湯坑村.在普寧市區東南10.8公里。屬下架山鎮 。村南坑中有溫泉噴出故名。

行政區劃

湯坑村屬於廣東普寧市下架山鎮,是下架山人口最多的行政村

經濟建設

湯坑水庫

"湯坑水庫"工程於1958年8月興建,1960年1月竣工,集雨面積原為41.5平方公里,上游白沙溪水庫建成後,集雨面積為34.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為2321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7542萬立米。防洪標準,按100年一遇設計,1000年一遇校核,正常蓄水位58.26米,相應庫容為2979萬立米;設計洪水位59.11米,庫容3130萬立米;校核洪水位60.2米,庫容為3339萬立米,壩後興建電站一座,裝機2台,容量800千瓦和日產3噸的水廠。 水庫設計灌溉面積4.7萬畝,現達灌溉面積4.05萬畝。是一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顯著的多功能水庫工程.

湯坑石塔

位於普寧市下架山鎮湯坑水庫主壩東面的山頂。該塔用花崗岩條石(毛料)及山石砌築,塔平面呈方形,為樓閣式石塔,外觀4級腔內2層,高約12米。首層邊長5.24米,牆厚1.28米;東、西兩面辟門,門為拱形,高1.8米,寬0.65米。腔內首層較高,初呈穹窿頂形,逐漸收分至一定高度後,在東、西兩面用花崗岩長石條疊澀挑梁,架起四方形框架,然後在四方形框架上密密鋪架數根花崗岩長石條,長石條上面再鋪三和土樓板。在首層塔腔內東南壁邊設螺旋形石階,可登上第二層。第二層的東、西兩面牆各闢一拱形窗以通風采光,窗高0.4米、寬0.25米,壁厚1.2米。二層四周塔壁逐漸收分至一定高度後,用石樑以三角架形式結頂。外觀各層收分明顯。在第三層南、北兩面外牆正中,有灰塑彩繪過牆龍,龍頭在北面,龍尾在南面。塔剎以石塊砌成圓錐狀,外抹石灰沙。形式獨具一格。保存尚好,但具體建造年代不詳。從其結構和構築用材、手法、工藝等方面分析,應為清初建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