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7年成立,位於廣東南雄市區西北部和東南部,由“青嶂山”和“小流坑”兩部分組成。總面積7874公頃。屬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動植物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韶關市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 級別:省級自然保護區
  • 區域面積:7874公頃
  • 類型:屬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 管理單位: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 批准時間:2007年11月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土壤,氣候,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管理措施,保護意義,

歷史沿革

南雄小流坑、青嶂山自然保護區分別建於1995年、2001年。2004年青嶂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3月,經韶關市人民政府批准,將小流坑自然保護區和青嶂山自然保護區進行整合,更名為“南雄小流坑——青嶂山市級自然保護區”。並於2007年11月批准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流坑位於北緯25°16′39″- 25°19′01″,東經114°07′33″-114°09′48″;青嶂山北緯24°59′19″-25°05′12″,東經114°20′05″-114°26′47″。“青嶂山”東靠武嶺村、南接主田窯合村、西臨主田西坪村、北連雄州下坪村;“小流坑”東臨帽子峰洞頭村、南接瀾河鎮、西臨瀾河鎮、北與江西為界。
廣東南雄小流坑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形地貌

保護區所在地屬山地地貌,山體縱橫,溝壑縱深。小流坑北高南低,青嶂山地勢南高北低,最高峰帽子峰1058米,其次青嶂山917米。

土壤

成土母岩有砂岩、頁岩、矽質板岩和混合花崗岩等,形成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氣候

保護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熱量充足,冷暖交替明顯,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9.6℃,年均降雨量1555.1毫米。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為森林植被的發育和順向演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7874公頃,其中 “青嶂山”7000.2公頃,“小流坑”873.8公頃;核心區3844.5公頃,緩衝區1699.9公頃,實驗區2329.6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動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

區內森林資源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89.1%,物種資源豐富,珍稀種類繁多。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經初步調查統計,截止2012年,區內共有野生維管植物182科596屬1119種,擁有南方紅豆杉半楓荷閩楠香樟金毛狗喜樹銀杏蘇鐵水杉福建柏白桂木吊皮椎等14種野生和栽培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

動物資源

截止2012年,保護區內野生脊椎動物有30目80科170屬212種,其中魚類5目14科41屬43種;兩棲類2目5科9屬20種;爬行類3目11科20屬31種;鳥類13目34科73屬84種;哺乳類7目16科27屬3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2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蟒蛇;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虎紋蛙黑冠鵑隼松雀鷹鵲鷂蛇雕紅隼穿山甲水鹿白鷳小靈貓褐翅鴉鵑水獺蘇門羚等21種珍貴動物。

管理措施

加強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拯救瀕於滅絕的生物物種,設立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廣東省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小流坑-青嶂山自然保護區實際情況,制定《廣東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保護意義

保護區地處亞熱帶,具自然環境優越、森林茂密、物種豐富、地形複雜的特點,區內具有代表性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其保存完整、面積較大、分布集中、原生性強,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在生物進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的重要基地。
保護區是湞江和北江的重要水源林地。區內的瀑布水庫為南雄市區和周邊鄉鎮提供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用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