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腔

廈門腔

台灣稱為廈門音,漳泉濫式的閩南語,源自明末清初,近代被官方多用於代表閩南語的口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腔
  • 外文名Amoy accent
  • 位置:廈門
  • 別名:廈門音、廈語
  • 來源:明朝
  • 性質:融合腔
明朝時廈門(廈門島)還是個孤島小漁村,名字叫嘉禾嶼。直到清初,才從一個小的自然村演變成了一個較大的行政區。此時,閩南語已經在這裡流傳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由於大量泉州人與漳州人進入廈門,閩南語“泉州腔”與閩南語“漳州腔”互相融合,於是,閩南語“廈門腔”形成了“不漳不泉、亦漳亦泉”的特點,成為現代閩南語的代表音。由於,語言具有歷史傳承性,所以不能不承認源流。泉州話才是閩南方言的代表。閩南最早的地方戲劇中的梨園戲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為標準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