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
康有為原墓 位於山東省
青島市李滄區李村南1.7公里的棗兒山(又稱象耳山)西麓。1924年春,康有為以銀洋100元買得
李村南莊
劉希秋山場2畝,備作自擇墓地並築壽堂。1927年3月31日(農曆二月二十八日),康有為病逝於青島市福山支路5號寓所。
康有為死後的第三天下葬,墓址是他生前自己擇定的李村棗兒山西北角。棗兒山西邊的山峰從側面看很像大象的耳朵,故又名象耳山。
出殯那天,送行的人很多,康有為的子女身著孝服,腳穿草履,下葬後扔掉草鞋,赤足返回。
因當年康有為墓沒有立碑,1929年,也就是第3年,才由呂振文先生撰寫了“南海康先生之墓”墓碑和碑後143字的墓志銘文立於墳前。呂振文,
新昌人,清代舉人,康有為弟子。
搬遷
1943年,其家人發覺墓址與康有為所擇有誤,遂於同年 10月20日向東北方向遷移了約 16米。重新安葬那天,當局出動了大批偽軍警,據當地老人回憶,光汽車就從山下一直排到
南莊村,足有2公里長。該墓封土,直徑4米,高3米,環以高1.5米石砌擋水牆。墓外建一石砌弧形防水牆,長約170米。墓道西向
膠州灣,植松8株。
解放前,墓地無人管理。解放後,
青島市人民政府於1956年曾撥款予以修繕,
並植松柏60株。1956年初夏,
康有為之五女兒
康同璧曾來此掃墓,1962年再次來掃墓。
1966年夏,
文化大革命開始。8月的一天上午,青島一所中學的師生一干人,高呼“
破四舊”等口號,以“讓
保皇派頭子出來示眾”為由,對康有為墓進行了猛挖亂掘,使康有為墓遭受嚴重破壞,下午,康有為的顱骨被放在一個翻斗手推車裡,由師生們推著在李村街上遊街示眾,說是挖到了全國最大的保皇派。遊街後康氏的頭顱被貼上了標籤,上寫道:“中國最大的保皇派康有為的狗頭”。後來康有為的顱骨被
青島市博物館王集欽研究員以“造反有理”實物展覽為名收入館中藏匿,才使得今日康有為墓中有先生的一點屍骨。原墓碑被某單位用作了蓋水溝的橋板,後被文物部門收回,立於今墓東後側。
1980年至1983年,青島市有關部門四處選墓地,為康有為的重新安葬做準備工作。後經協調,選定在
大麥島村北的浮山南坡。新墓占地 1000平方米,陵園周長16.4米,圍牆高60厘米,“康有為先生之墓”碑文,由康有為的弟子,藝術大師
劉海粟撰寫,碑後是
康有為生平簡介。碑高 222厘米,寬 89厘米,厚 30厘米。墓後植龍柏 6株,象徵著被殺害的
譚嗣同、
林旭、
楊銳、
劉光弟、
楊深秀、
康廣仁戊戌六君子浩氣長存。
1985年10月27日,
青島市人民政府在浮山
茅嶺舉行了隆重的康有為先生遷墓儀式,康有為的親人二兒媳
龐蓮、孫女
康保娥夫婦、外孫女潘慶照夫婦等出席,劉海粟展讀了頌詞。自此,康有為先生得以在此地得以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