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892年5月31日,康·帕烏斯托夫斯基出生在
莫斯科一個鐵路員工家庭,從中學時代起他就醉心於文學。
自1915年秋天起,他先後在布良斯克冶金
工廠、
新羅西斯克工廠、塔甘羅格鍋爐廠當工人,後又去
亞速海漁業合作社當漁業工人,並在那裡寫了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想家》。
由紅軍復員後,他一度在敖德薩的《海員報》工作。與他同事的有後來成為著名作家和詩人的卡塔耶夫、伊里夫、巴別爾、巴格里茨基等人。離開《海員報》後,他在
塔斯社前身羅斯塔斯社擔任編輯。
1932年,他的中篇小說《卡拉布加茲海灣》問世。小說
描寫俄羅斯人民改造自然的鬥爭,將文獻資料與
藝術構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他的
成名作,評論界稱其為“
科學小說”。此書出版後,他便辭去通訊社的工作,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1933年,他回響高爾基寫工廠史的號召,完成
傳記小說《夏爾·朗賽韋的命運》,以一名拿破崙軍官被俄軍俘獲後,在
俄國一重工業工廠內所度過的餘生為主線,反映了這個工廠的歷史。
1934年發表中篇小說《科爾希達》,描繪排乾
沼澤地的艱苦過程;兩年後發表中篇小說《黑海》,主題與前書相同,結尾為沼澤地變成了繁花似錦的
亞熱帶地區;又兩年後發表中篇小說《北方故事》,由三篇小說組成,第一篇寫
十二月黨人起義,第二篇寫
十月革命,第三篇寫現當代。自一九四五年起開始寫多卷集
自傳體小說《
一生的故事》《遙遠的歲月》(1946)、《不平靜的青春》(1955)、《前程無量的時代》(1959)和《投身南方》(1962)。多卷集以優美的語言和嚴謹的風格,反映了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作者的經歷,是帕烏斯托夫斯基的壓卷之作。
1955年,蘇聯
《十月》雜誌第九和第十期連載了《
金薔薇》。同年,蘇聯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此書單行本。
1957年,作者對《
金薔薇》作了一次修改,收錄該年蘇聯國家文藝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六卷集《帕烏斯托夫斯基文集》第二卷。
此後,帕烏斯托夫斯基曾著手寫作《金薔薇》第二卷,探討散文的詩化、旅行對於創作的意義、虛構的意義、文學與生活的關係等問題,但未及成書,便離開了人世。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又一次對《金薔薇》第一卷全書作了全面的修訂潤飾,還重寫了《契訶夫》和《亞歷山大·勃洛克》,新寫了《伊凡·蒲寧》和《插在紐孔中的一朵小玫瑰花(記尤里·奧列沙)》。此乃最終的
修訂本,收入蘇聯國家文藝書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九卷集《帕烏斯托夫斯基文集》第三卷。
1968年7月14日,帕烏斯托夫斯基在
莫斯科與世長辭。
個人生活
第一位妻子:卡特琳娜·斯蒂潘諾夫娜·扎戈爾斯可婭,1914年帕烏斯托夫斯基充當醫療護士時相識,1916年結婚,之後長期居住在
梁贊,1936年離婚。
帕烏斯托夫斯基和卡特琳娜有一子,瓦蒂姆·康斯坦丁諾維奇·帕烏斯托夫斯基(1925-2000年),瓦蒂姆曾傾力於蒐集其父母之間的書信和資料,去世前捐贈給
莫斯科的帕烏斯托夫斯基博物館。
第二位妻子:瓦萊里亞·瓦利澤夫斯基,是《投身南方》一書中瑪麗的原型。
第三位妻子:提提亞娜·艾芙提瓦,梅耶諾德劇院的女演員。
兩人有一子,阿列克塞·康斯坦丁諾維奇·帕烏斯托夫斯基(1950-1976年)
主要作品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康斯坦丁·格奧爾吉耶維奇·帕烏斯托夫斯基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4年3月1日
是用小說、散文、筆記等形式寫成的一部作家總結本人創作作品。201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寫作特點
帕烏斯托夫斯基是一位具有鮮明
創作個性的作家。早期作品富有
浪漫主義色彩,充滿幻想,自中期起,作品開始具有強烈的心理學傾向,著力於探討人的情感和個性,從寫多彩而奇特的
英雄人物轉而寫普通人,塑造農民、勞動者和手藝人的形象,致力於發掘他們身上的“永恆之光”。他創作特色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善於用詩一般優美、動人的
語言描寫自然科學領域內的故事。他的《卡拉布加茲海灣》和《科爾希達》曾被高爾基和
克魯普斯卡婭譽為小說和科學結合的創新範例。
帕烏斯托夫斯基不僅寫出了一系列優秀的中篇小說,而且尤其擅長寫抒情色彩的短篇小說。他的許多短篇小說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文筆細膩,格調清新,宛如一首首
散文詩;他還以知識淵博著稱,著有一系列關於
普希金、
萊蒙托夫、
果戈理、
契訶夫、
雨果、福樓拜、莫泊桑及音樂家
柴可夫斯基、畫家弗魯別利的傳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