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畔(嚴歌苓創作的長篇小說)

床畔(嚴歌苓創作的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床畔》是作家嚴歌苓1994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中國南方一座小城裡,一個軍隊女護士和她護理的一個英雄鐵道兵以及一個軍醫之間的奇特的愛情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床畔
  • 作品別名:護士萬紅
  • 作者:嚴歌苓
  • 創作年代:20世紀90年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首版時間:2015年4月7日
  • 首版字數:約20萬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手法,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了在西南小城的一座野戰醫院鐵道兵連長張穀雨為救戰士負傷,因此成為了植物人、一個“活烈士”。剛從護校畢業的護士萬紅以優異成績被選為張穀雨的專職護士,從見張穀雨第一面開始,萬紅就發現他們之間有著別人不能理解的默契和交流,她堅信張穀雨是活著的。從此開始了十幾年的床畔守護。同事的誤解,吳醫生的追求,時代的變遷,甚至是傳統“英雄”概念的顛覆,都沒有讓她動搖過離開床畔的念頭。時代在變,價值觀在變,床畔的一切都在流動,對於“英雄”的認知也隨之改變。張穀雨從萬人謳歌的英雄到被人視為累贅最終在人們的忘卻中死去。床畔的熱熱鬧鬧也如煙花喧囂過後冷冷清清。人間百態在病床之側上演,唯一不變的是床上的張穀雨和床畔的萬紅。萬紅堅信英雄還活著,英雄不會死去。可是被時代洪流挾裹著前行的人們,沒有人懂,更沒有人在乎。

作品目錄

第一章:要到許多年後,當旅遊者把萬紅叫作“最後一個嬤嬤”時,她才會肯定,最初跟張穀雨的目光相遇,是他們交流的開始。
第二章:吳醫生的每一個微笑對萬紅都是一步接近,而萬紅的微笑一直停在原地。
第三章:比如一棵青松——你們現在看見的,就是化成了一棵萬古長青的松樹的英雄。
第四章:被人當成英雄和當成植物人都一樣,是很孤單的。
第五章:張連長的秘密生命和秘密知覺是她和他兩人之間的秘密。
第六章:當你道破一個人的困境或殘障,他的無能為力之處時,那個人只會更難受。
第七章:三年來他跟她似乎在進行一場戀愛,似乎又沒有。
第八章:陳記者心裡閃過“聖女貞德”的喻象,它使他悲憤而感動。
第九章:這軀體從來不是任你擺布的,即使平展展地躺在那裡,也有一種警覺。
第十章:萬紅那樣微垂眼斂,含淚一笑的特寫鏡頭動人極了。
第十一章:一個人活著,不在他能不能說話,會不會動。
第十二章:穀米哥對她的呵護出於一大堆感情,屬於手足,也屬於親情,超過這一切,是不可道破的異性依戀。
第十三章:有你在,天下女人在我眼裡就那么蠢,那么勢利,那么醜!
第十四章:她又難受又痛快,似乎不再是自己,又似乎越發是自己了。
第十五章:笑容繃也繃不住了,一波一波向皮膚表層漾開,渾身的肌肉都鬆動開來,連手指尖都透著隨和。
第十六章:風來了,帶著黃果蘭的香氣,帶著塵土,帶著鐘聲的風吹起那頭白髮,白髮下面,是萬紅仍舊年輕的臉。
第十七章:那淚珠亮得刺目,完美的光線折射使它就要發出火星,燃燒起來……
第十八章:那時她深藏一個夢想,長大嫁個小連長,在外勇猛粗魯,在家多情如詩人。
尾聲:難道不是正因為此,他此生對她的愛才如此不可癒合?

創作背景

這部小說起筆於1994年。嚴歌苓一直想寫一部象徵主義的小說——年輕女護士堅信英雄活著,象徵她堅信英雄價值觀的不死。嚴歌苓的父親建議她以兩個人的主觀視角來寫:一是女護士的視角,一是被傳統醫學判決為植物人的張連長的視角,兩個視角都是第一人稱。她寫了厚厚一沓稿紙,卻發現故事像個童話,缺少力量。後來,嚴歌苓偶然與導演張藝謀聊天時談起這個故事,兩人觀點出奇一致:“不應該把張連長作為敘事視角之一,因為關鍵不在於他是不是真的正常活著,關鍵在於萬紅以信念去證實他活著。”於是,嚴歌苓拖著這部小說的手稿從美國到非洲,從非洲到亞洲,又從亞洲到歐洲。在台北居住的3年中她再次開始寫作,寫得很艱澀,最終還是放棄了。2009年,嚴歌苓全家搬到德國柏林,她就一直想把這部作品重新再寫。直到2014年,她把這部小說的所有手稿再次翻出來,各種稿紙堆了一桌子,經過思考,她推翻了之前全部的構思,重新寫作了目前這部《床畔》。

人物介紹

萬紅
萬紅是小說的主人公,萬紅敬重生命、不離不棄、她用全部的青春守護英雄的壯舉,讓人感動得潸然淚下。她用無私的愛,溫暖和延續了英難的生命,用寬廣的胸懷,超然脫俗地面對著世間的非議和誤解。並始終用那博大的愛,超越了一切時代與地域的邊界,深刻而溫暖地觸動了讀者心中最柔軟、最溫存的角落。她讓讀者重溫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勇敢獨立、善良仁慈,萬紅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性的光輝,讓愛和善良成了世間最溫暖的陽光,長存於天地間,永不散去。軍隊護士萬紅傾其半生堅守的,就是一個捨己救人的傳統和經典意義的軍人英雄。萬紅堅信被判決為植物人的英雄連長跟所有正常人一樣活著,有感情、有感覺、有思想,只不過是被困於植物人的軀殼之內,不能發出“活著”的信號。
吳醫生
吳醫生摯愛過萬紅,但最後敗在植物人張穀雨手下的,到底是不是植物人這個醫學問題,被愛情和痴狂遮擋,吳醫生是唯一一個曾經跟她站在一個戰壕里的人,並以醫學背景為支撐最接近為張穀雨正名的一個人,希望總有一天能夠破譯出生命的動作和聲音,證明他活著,是活著的英雄。結果吳醫生還是放棄了這個希望,並且帶著巨大的創傷放棄了愛情,他最終也認為張穀雨不過是一個腸腔動物、活死人。
張穀雨
張穀雨是一位連長,1976年成昆鐵路建設中為救戰士負傷,成為植物人。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床畔》表現了無論英雄、好人抑或某種道德上的優勢,對愛情而言,所有這些均為外在因素,不能代替愛情本身所需要的力量。
情人、戀人,至少需要二者間調動特殊的敏感、激動。年輕的少女面對此前從未晤面、目前不能交流、此後更不知會出現何種前景的植物人,由於英雄崇拜觀念和職業信念的驅使,將內心莫名的力量轉化為濃烈的情意而愛上植物人不是不可能的。但此種關係絕對有盡頭和限度,不論少女的愛有多強烈,她終日面對的只是一個眼皮間或一閃、嘴角偶爾冒出小泡的植物人,他比玩具更單調、乏味,他們之間沒有交流,而交流才是人與人之間產生關係的基本因素;植物人,事實上是對活人耐心的嚴酷考驗。《床畔》不僅沒有寫出那種令人絕望的單調、乏味,也根本未觸及那種對相關之人日復一日嚴酷的、近乎於磨折的考驗,而是把少女護士的愛寫得一日濃似一日。《床畔》寫了一個和植物人的愛情故事,一個畸形、變異、重口味的愛情故事。
小說中年輕女護士萬紅面對“撈政治資本、入黨提乾”的誤解,吳醫生的追求,甚至是“英雄”概念的顛覆,女主人公萬紅十幾年如一日地守候在病床前,從未動搖過離開床畔的念頭。時代變幻,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只有護士萬紅的信念與堅守成為絕唱。萬紅堅信英雄活著,象徵她堅信英雄價值觀的不死。在《床畔》中,嚴歌苓在借著萬紅這個聖母般的女性形象在小說中提出一個問題——靈魂的等級。一再受挫的萬紅不想再費勁跟人們解釋:張穀雨是個活著的英雄,他好端端地活著呢,只不過百分之九十九的他,作為心靈、知覺活著,他此刻眼睛裡的傷心,在萬紅看來那么明顯,而胡護士對此完全瞎著。萬紅明白,他很愛曾經叫他“古米哥”的玉枝,以及從不會叫他“爸爸”的兒子花生。他們幾乎放棄了來病房看他這回事,他們看重的是他帶來的禮物和工資。
小說中人們其實都是對張穀雨的表達裝聾作啞。眾人一味地否認他活生生的只不過是沉默的生命,否認沉默和靜止是更加活生生的感覺。別說張穀雨會急瘋,連她萬紅都會瘋的。讀者寧可去相信胡護士這樣舌頭亂攪、軀體亂動的生命,以及這樣的生命因為缺乏靈魂而該被降一降等級。靈魂的等級既是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是對當代失去力量、內在、沉默、靈魂生活的批評,古人說病樹前頭萬木春,但人們的春天卻在這株病樹那裡裸露出了淺薄的面相。
萬紅對於一個人愛的偏執,已經脫離了對象本身,變成自我原宥和生產。眾人皆醉我獨醒,沒有任何厲害計較,正是在陪伴和觀察一個處於靜止狀態的生命時,萬紅不僅僅發現了張穀雨生命的種種跡象,也在這種發現中洞悉了自己與張穀雨或者人類孤獨的秘密,這種製造現實痛苦和絕望的發現,卻豐富了讀者的對生命和靈魂的理解,儘管這種理解越來越成為孤獨的高峰,生活在周遭的人們只會圍著它轉圈散步,除了那些遠方的旅行者,很少有人願意再費力攀爬上去。

藝術手法

堅信英雄價值觀不死
《床畔》看起來似乎是個愛情故事。是一名年輕的軍隊女護士和她護理的一個英雄鐵道兵以及一個軍醫之間的奇特的愛情故事,是一個美人救英雄的故事。萬紅不如秦教導員、張穀雨的妻子和吳醫生那么識時務,各自奔向自己的前程。她看起來有點迂,有點不接地氣,有點不通世事。誠如作者自己所說:“我不明白什麼叫接地氣。這本書是象徵主義寫法,不是寫實主義,不是經驗主義。這是一部象徵主義的小說,年輕女護士堅信英雄活著,象徵她堅信英雄價值觀的不死。”
幾乎每個成年中國人的童年都是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的,每個人心中都有成為英雄的夢想。但是隨著社會生活環境的壓力,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拜金主義、權貴主義、唯己主義慢慢滲透人們的內心。英雄夢慢慢塵封、遺忘在心的角落。英雄主義也日益被社會主流價值觀遺棄。“床畔的一切都在流動,護士萬紅是艄公,擺渡在床上的英雄與流動的世人間”。萬紅無言的堅守成為一種象徵,她堅信英雄價值觀不死,因此她的追求可以越過萬物變遷而繼續鮮活。
呼喚英雄主義的回歸
小說的文筆細膩而流暢,雖然對於女主角萬紅的刻畫有些過於完美,甚至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但這部小說仍然能讓人感動。似乎已物慾橫流的今天,英雄似乎也悄悄從社會大舞台上退場了,英雄主義也漸漸被人淡忘。嚴歌苓通過《床畔》引領大家向那個遠去的、產生崇高和英雄的年代致敬的同時也呼喚著中國社會英雄主義的回歸。
英雄時代女人的成人禮
小說的結尾,多少讓這種乍然而起的隆重感出現了雷聲大雨點小的效果,萬紅在張穀雨的葬禮上流下了與眾不同的淚水,在眾人提前十年已經經歷過的葬禮中,她是如此一抹紅似地貼在貧瘠蜿蜒的鄉村風景中,小說終於露出了那顆對於如此沉重的故事來說一顆孱弱稚氣的少女心。在一個識時務者為英雄的年代,破天荒地放映了一個英雄時代女人渙散而殘酷的成人禮,隆重而蒼白恐怕是難免的,把如此沉重的話題歸於個人的性格總歸是偷懶油滑方式的一種。

作品評價

《床畔》不僅沒有寫出那種令人絕望的單調、乏味,也根本未觸及那種對相關之人日復一日嚴酷的、近乎於磨折的考驗,反而把少女護士的愛寫得一日濃似一日。那么,讀者現在也終於知道了,《床畔》不單寫了一個和植物人的愛情故事,而且寫的是一個畸形、變異、重口味的愛情故事。——寧夏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白草

作者簡介

床畔(嚴歌苓創作的長篇小說)
嚴歌苓
嚴歌苓是一位美籍華人,著名旅美作家,美國21世紀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作品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常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多年的沉澱和積累,直接和間接的經歷與經驗都成為了她的創作“礦藏”,甚至她和勞倫斯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攪局”的愛情故事也寫成了長篇小說《無出路咖啡館》。張艾嘉執導影片《少女小漁》原作者,張藝謀新執導影片《金陵十三釵》原作者,《天浴》、《梅蘭芳》原作者及編劇,《小姨多鶴》等多部小說改編為熱播電視劇。曾獲華裔美國圖書館協會“小說金獎”、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