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考試

幼升小是幼稚園或學齡前兒童升國小的簡稱。

隨著教育的改革,特別是小升初升學方式的多元化、學籍制度管理的強化,幼升小已在小升初、初升高中變得最為重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幼升小考試
  • 類型:升學考試
  • 人群:幼稚園或學齡前兒童
  • 解釋:幼稚園或學齡前兒童升國小
詞釋,擇校方案,“幼升小”銜接,家長怎么做?,

詞釋

幼升小在幾年前原本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隨著教育的改革,特別是小升初升學方式的多元化、學籍制度管理的強化,幼升小已在小升初、初升高中變得最為重要。原因是,小升初、初升高,中學的好壞可以有一個最重要客觀標準衡量——分數,中考、高考成績好的中學可以一目了然,家長、學生選擇指向性具體而明確,而幼升小家長看不到小升初統考、看不到分數,對國小的認識只能停留在原來的認識上或口碑相傳上,選擇時國小選取的數量具有超大海量性,選擇權大,迷茫性也就大。最為關鍵的是,幼升小不過是未來進入教育水平好的、較好的區縣好中學的跳板,家長、學生的真實目的是緊緊瞄準高考的,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國小,更多的是還要看可能進入的國中、高中學校,這樣就使得幼升小擇校、升學變得迷亂而複雜了。根據北京的教育狀況和各階段升學的遊戲規則,幼升小擇校、升學設計的合理,可以肯定地說,能夠為孩子獲得更多、更大的機會,這一點毫無疑問!

擇校方案

家長心裡沒底可以理解。因為中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根本沒有既往經驗可以借鑑;社會上國小又林林總總、特色各異,如何為孩子選擇一所適宜的國小實在成為每一位大班家長的心病。其實,國小雖多卻各有不同。當找出國小之間的差異、對照自己的需要加以權衡、比較,擇校就並非難事了。
差異之一:寄宿制學校
特點:
收費較高,班額小、生均占有教育資源多。多為私立學校或轉制學校,一般以雙語、計算機為教育特色。因為學生整周住在學校,教師配備多,對學生照顧相對細緻、周到,學生的衣食住行全由學校負責而省去家長照顧學生生活、學習之煩惱。
適宜家長:
經常出差在外或工作時間不定,每天不能按時接送孩子;晚間應酬多,不能照顧孩子生活、輔導孩子學習之家長。
選擇細節:
學校的硬體條件是否有利於學生獨立生活和成長。硬體條件並非越好越好,過於奢華的硬體環境會削弱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
學校的學習環境是否有利於學生學習及身心健康?是否有足夠的運動場地?但同時要注意,過多為學生提供物質、娛樂設備會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學校管理是否全面而有序?學生的一日生活與學習是否安排得合理、科學?
任課教師是否專業,教育特色是否突出、效果如何?教育質量是選擇這類學校不容忽視的標準。
差異之二:非寄宿學校
特點:
這是國內主流學校,收費低,以政府辦的公立學校為主。班額大,生均占有教育資源少。儘管如此,仍因建校時間長而不乏名校。
適宜家長:
工作時間固定,無其他事情干擾,可以保證每天抽出時間照顧孩子生活、學習之家長。
選擇細節:
教學質量應是選擇這類學校的重要條件。
儘量選擇班額小、校園活動場地足夠大的學校。
學校的管理理念是否先進,是否尊重學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學校的特色是否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長,是否能激發和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班主任的專業能力、管理風格也是考量的要素。一個好的學校教師也存在千差萬別,孩子喜歡的班主任是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的保證之一。
學校與住所的距離遠近因素也很重要。因為每天接送孩子並非易事。
差異之三:國際學校
特點:
收費昂貴,非寄宿,多為外國人辦學、教學。教材源於國外,外語授課。學校規模一般不大、小班額,生源為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學生。
適宜家長:
隨時有出國計畫的家庭,父母最好有一方是全職家長,便於接送與照顧學生。
選擇細節:
路途遠近很重要,近距離接送是原則。
以後的定居國是決定選擇哪所國際學校的前提。
具有一定規模的學校有利於孩子社會性能力的發展。
最好選擇辦學時間長、經驗豐富的學校,教師的資質也不可忽視。
理想的學校最好有漢語教學,本土文化教育對學生世界觀形成至關重要。

“幼升小”銜接,家長怎么做?

從“在玩中學”的幼稚園進入到國小的正式學習階段,是孩子的一次重要的角色轉換,無論是學習環境,學習方式,行為規範,還是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孩子由依賴父母、教師逐漸過渡到獨立應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所習慣的以遊戲為主的課堂活動轉變為以規範化的學習為主,要開始預習、複習功課,寫作業;學習以聽說為主轉變為以文字為主的教科書……這一系列的新變化,肯定會對剛由大班升上國小的幼兒心理情緒造成影響,孩子既會因為新環境而興奮,又會因為陌生感和適應性而緊張。因此,剛上國小的孩子有著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國小的學習節奏和方式,出現抗拒心理,也就是家長提到的“厭學”情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充分把握孩子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任務意識與規則意識,社會能力培養以及心理建設的培養等方面,來幫助孩子成功渡過“幼小銜接”,愉快自信地適應嶄新的小學生活。
在生活準備方面,
在家裡,家長要有意識地鍛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與注意力,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吃飯、擦桌子、掃地等小事,培養孩子按時就寢、按時起床的習慣。
父母也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單獨開闢一塊區域,有專屬孩子的桌子,椅子和床,由孩子自己來布置和管理物品,如書本,文具,玩具等。每次課前學會自己整理書包,把教科書,作業和各種文具分門別類,擺放整齊。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服務的意識,不再依賴他人,具備獨立工作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這種指導將逐步建立起孩子的獨立人格,從而適應相對獨立的小學生活。
在學習習慣方面,
由於幼稚園和國小的學習方式不同,在幼稚園,直觀感性,具體形象,學與玩交叉進行的方式,孩子通常比較感興趣;而國小實行課堂集體教學,有正式的教材,教學大綱與教學計畫,教科書里出現了符號,數字等較為抽象的概念,難度上提升了,學習時間也延長了。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就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孩子熟悉新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是集中注意力的訓練。家長跟孩子一起在大街上行走時,有意識地讓孩子注意到一些數字,並鼓勵孩子馬上回想,剛才看到的那一串數字的第一個數字是幾?最後一個數字是幾?家長也可以多與孩子玩棋類遊戲、拼圖遊戲,智力迷宮,這類遊戲能夠促使孩子思考,也能夠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這樣的訓練,既鍛鍊了孩子的注意力,又訓練了她的觀察力和反應能力。有了很強的注意力和觀察力為基礎,孩子的記憶力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以後,只要她見過的東西都記得非常清楚。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裡,父母可以問一問,今天的課程有意思嗎?寶寶舉手發言了嗎?提醒孩子上課時集中注意力,對於孩子儘快適應國小階段豐富的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的。
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有些孩子天天坐在書桌前,好像一直在學習,但往往成績表現並不理解,原來是捧著書本卻心繫別處,沒有專心致志地學習所致。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幼稚園階段也是主要採用讓孩子探索實踐的遊戲教學法,來實現孩子的自主式學習。但進入國小階段之後,孩子要逐步養成專心致志學習的習慣。
家長要做的,就是教育孩子學會一個時間段里只考慮一件事情,不要在學習的時候想著玩,玩的時候又擔心學習跟不上。如果不能用心一處,專心致志,一切都是白費。在家時,家長每天要抽出一段時間,陪孩子坐在書桌前,堅持一陣兒之後,就能夠促使孩子平心靜氣,伏案學習的習慣養成。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安排適當的學習時間和遊玩時間,在孩子學習時間裡不要有任何打擾;並在孩子學習完畢後,及時進行檢查,對於孩子認真的學習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
在專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培養孩子多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時間觀念。讓孩子較早形成良好的時間概念,從而提高做事的效率。和孩子好好溝通,一起合理地安排他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明白地知道,幾點吃飯,多長時間內完成作業,幾點之前要睡覺等,不斷強化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就能夠讓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能夠有意識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或者各種小任務。
此外,家長還要幫孩子養成正確的握筆寫字的姿勢,正確的坐姿,正確地使用文具,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等,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的健康學習成長也是不可或缺的。
任務意識與規則意識的培養:
由於孩子在啟蒙時期的教育以遊戲,活動為主,孩子一般來講還沒有形成明確的規則意識與任務意識。但在國小正式的學習過程中,要儘快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與任務的意識,初步了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
在親職教育中,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公約”,共建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通過平等參與的方式,讓孩子自主安排合理的學習與玩耍時間,有效規劃自己的零花錢,主動做家務,參與家庭各項事務的商量決策,從而有意識地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社會能力培養: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即要教育孩子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家長要做的,是把孩子在學校里學到的與人合作的經驗與交際意識進一步鞏固,教給孩子基本的禮貌禮儀,比如見到老師,同學,好朋友,熟人時主動問候,在公共場合排隊入座,不大聲喧譁等。
此外,家長還要幫孩子確立一些交往準則,如待人真誠,寬容等,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家中來了客人,教孩子如何禮貌待客,什麼是彬彬有禮有修養的表現。孩子結交了新朋友,家長要給與鼓勵,並協助孩子組織生日聚會,郊遊等集體活動,並鼓勵孩子在公開場合里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才藝特長,如給大家彈一首曲子,跳一個舞蹈等。
心理建設:
孩子的信心主要來源於外界對他的肯定,父母是孩子外界裡最重要的人物,在誇獎孩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孩子的信心主要來源於父母有效的誇獎。孩子需要誇獎,需要鼓勵。誇獎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把目光放長遠,把心態放平和。
家長要做孩子持之以恆的鼓勵者與最佳的學習同伴,讓孩子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感受挑戰之後的成就感而並非壓力。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批評和失敗,具有在群體中既能競爭又能共處的能力。讓孩子知道自己在成長,在學本領,感受到上國小的好處和樂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