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湖市圓通禪寺
- 外文名稱:YuanTong Temple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嘉湖平原東北部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35畝
- 開放時間:8;00-19;00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圓通寶殿
弘一大師文化館
白果樹 - 始建時間:周顯德五年(958年)
- 所屬時代:五代
- 現任主持:釋雲靜
- 所屬國家:中國
- 區號:0573
- 郵編:314299
歷史記載,文獻記載,建築格局,山門殿,觀音殿,伽藍殿,地藏殿,祖師殿,羅漢堂,七佛殿,佛事活動,懺摩請戒,護戒誦戒,陞座說法,年慶祈禱,山門迎春,上燈勝會,結夏安居,大座講經,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家庭普照,春祭秋祭,生亡普佛,三時繫念,盂蘭盆會,瑜伽焰口,水陸法會,鄉里傳說,附近景區,旅遊貼士,地理位置,交通方式,
歷史記載
據元徐碩所撰《至元嘉禾志》記載:“圓通禪寺,在縣東三十六里,考證元有荒廢寺基。周顯德五年,百姓茆承翰、申漢南、王乞,於古蹟寺基立名寧國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十一月改今名。”周顯德五年為公元958年,正好與鐘氏入居年代吻合,圓通寺也就成了史載鐘埭最早的建築。
平湖市圓通禪寺為上世紀60年代建糧庫所需,陸續被拆,被拆的寺建於清中期。
文獻記載
仲溪棹歌之三
(清)沈步清
扁舟乘月放雲東,羅袖寒生裂葉風。
夜半鐘鳴寧國寺,夾溪茅店兒燈紅。
作者原註:雲東,昔御史姚公綬谷庵,致仕後,愛泉石,構振衣亭。出乘滄江虹月之舟,自號雲東逸史。其故居在姚御史橋,俗呼姚家環橋。卞榮贈詩曰:西崦新為墅,東橋近在坰。同郡呂常贈詩曰:兩屐登山輕,上下一橋分。宅作東西,皆為此也。“寧國寺”,周顯德五年(958年)建,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圓通禪寺”。
(清)沈步清
扁舟乘月放雲東,羅袖寒生裂葉風。
夜半鐘鳴寧國寺,夾溪茅店兒燈紅。
作者原註:雲東,昔御史姚公綬谷庵,致仕後,愛泉石,構振衣亭。出乘滄江虹月之舟,自號雲東逸史。其故居在姚御史橋,俗呼姚家環橋。卞榮贈詩曰:西崦新為墅,東橋近在坰。同郡呂常贈詩曰:兩屐登山輕,上下一橋分。宅作東西,皆為此也。“寧國寺”,周顯德五年(958年)建,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圓通禪寺”。
仲溪棹歌之十三
(清)沈步清
柏軒深處徑斜通,來鶴亭荒跡已空。
剩有前朝銀杏樹,孫枝常護梵王宮。
作者自註:“柏軒”即圓通南院,舊名“起鳳軒”。為曹峨雪、葉鹿吳吟課處,後相繼膺鄉會首選,因以此名。明季又有柏斯民與屠我法等棲遁於此。遂更以姓易其名“柏軒”。“來鶴亭”在圓通寺,寺有銀杏二株,歷年已久,詳見志書。明永月初,鸛鳥巢其顛,忽生一鶴。寺僧構亭其下,名曰:“來鶴”。蔣山人為之記。
(清)沈步清
柏軒深處徑斜通,來鶴亭荒跡已空。
剩有前朝銀杏樹,孫枝常護梵王宮。
作者自註:“柏軒”即圓通南院,舊名“起鳳軒”。為曹峨雪、葉鹿吳吟課處,後相繼膺鄉會首選,因以此名。明季又有柏斯民與屠我法等棲遁於此。遂更以姓易其名“柏軒”。“來鶴亭”在圓通寺,寺有銀杏二株,歷年已久,詳見志書。明永月初,鸛鳥巢其顛,忽生一鶴。寺僧構亭其下,名曰:“來鶴”。蔣山人為之記。
鐘溪棹歌之四十
(清)沈步清
社倉址宇盡傾欹,社長侵漁半信疑。
比屋新舂香晚飯,幸儂生長太平時。
作者自註:社倉在圓通寺左,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知縣陳儒請建,今廢。其基址已鞠為寺之桑園,築退院矣。
(清)沈步清
社倉址宇盡傾欹,社長侵漁半信疑。
比屋新舂香晚飯,幸儂生長太平時。
作者自註:社倉在圓通寺左,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知縣陳儒請建,今廢。其基址已鞠為寺之桑園,築退院矣。
鐘溪棹歌之五十
(清)沈步清
高軒起鳳易僧寮,忠介公祠倚石橋。
東廠錦衣估客扇,好搜逸事話前朝。
作者自註:周忠介公祠,在圓通寺大殿左廡。傳有賈客自蘇來鐘溪,公附舟謂客曰:“我欲至圓通寺訪一友。”當即出,久之不返,遺一扇在舟,上書公姓氏。客因入寺,遍訪並無知者。客出扇以視,始悟公神,愛立祠於左廡。
(清)沈步清
高軒起鳳易僧寮,忠介公祠倚石橋。
東廠錦衣估客扇,好搜逸事話前朝。
作者自註:周忠介公祠,在圓通寺大殿左廡。傳有賈客自蘇來鐘溪,公附舟謂客曰:“我欲至圓通寺訪一友。”當即出,久之不返,遺一扇在舟,上書公姓氏。客因入寺,遍訪並無知者。客出扇以視,始悟公神,愛立祠於左廡。
鐘溪棹歌之五十六
(清)沈步清
通濟橋高雁齒排,闍黎燈樹設清齋。
晚儂歸換凌波襪,燭穗香花照滿街。
作者自註:通濟橋即寺橋,圓通寺每年秋月晦日,僧眾建齋,設燈樹。士女往觀,恆至漏三四下。
(清)沈步清
通濟橋高雁齒排,闍黎燈樹設清齋。
晚儂歸換凌波襪,燭穗香花照滿街。
作者自註:通濟橋即寺橋,圓通寺每年秋月晦日,僧眾建齋,設燈樹。士女往觀,恆至漏三四下。
鐘溪棹歌之六十七
(清)沈步清
寶杵韋馱鎮向南,圓通佛閣禮優縣。
幸逢聖主無疆壽,更好燒香萬壽庵。
作者自註:圓通寺有千佛閣,巍然特出。又寺中韋馱向與他寺北面者異,而獨持寶杵向南。清朝乾隆間,住院僧心如,募修易位,失其舊矣。萬壽庵,在段墅塘側。昔周子序璜居此,曾構段墅草廬、擁翠軒、舒嘯閣,今廢。
(清)沈步清
寶杵韋馱鎮向南,圓通佛閣禮優縣。
幸逢聖主無疆壽,更好燒香萬壽庵。
作者自註:圓通寺有千佛閣,巍然特出。又寺中韋馱向與他寺北面者異,而獨持寶杵向南。清朝乾隆間,住院僧心如,募修易位,失其舊矣。萬壽庵,在段墅塘側。昔周子序璜居此,曾構段墅草廬、擁翠軒、舒嘯閣,今廢。
鐘埭鎮懷古
陸道生
東風一路到鐘溪,古鎮老街何處咨。
遙指遠方銀杏樹,圓通古寺是舊基。
陸道生
東風一路到鐘溪,古鎮老街何處咨。
遙指遠方銀杏樹,圓通古寺是舊基。
題日僧約庵德久圓寂處
陸道生
雪浪排空渡海來,圓通入定坐禪台。
陸道生
雪浪排空渡海來,圓通入定坐禪台。
梵聲隱隱鶯啼舞,公孫樹下絕塵埃。
建築格局
山門殿
圓通禪寺山門殿,山門,也稱三門,是進入禪寺的大門的稱謂。寺院的大門,大多是三門並立,中間一大門,兩旁各一小門,故稱為“三門”。《釋氏要覽》說:“凡寺院有開三門者,只有一門,亦呼為三門者,何也?《佛地論》云:‘大宮殿,三解脫門為所人處。’大宮殿,喻法空、涅粲也。三解脫門,謂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粲人居之,故由三門人也。”由此可見,三門確實含有象徵意義,正如死心禪師所說:“今欲登菩提場,必由此門而人。然高低普應,遐邇同歸。其來人斯門者,先空自心;自心不空,且在門外。”(《羅湖野錄》)之所以稱佛寺之門為“山門”,也有特殊含義。《禪林象器箋》認為:“山門者,山對城市之言。城市俗,山林真。凡蘭若,反俗居本,宜在山,所謂遠離處也。故縱在城市者,亦用山號,夫歸向真道者,當由此而人,故言山門也。”寺院的山門常常建成殿堂式,故山門也稱之為山門殿或三門殿。
觀音殿
由於菩薩又稱“大士”,所以觀世音為主供的佛殿,又稱“大士殿”。如果供奉觀音(中)、文殊(左)、普賢(右)三尊菩薩的佛殿,叫“三大士殿”;如專 供觀音一尊菩薩的,唱稱“圓通殿”,因為觀音曾有"圓通"的美名。
一般而言,觀音殿或塑聖觀音像、自在觀音像,或供十一面觀音,或供千手千眼觀音,或供四十八臂觀音,等等。由於觀世音菩薩變化身很多,各地佛寺供奉多有不同。
伽藍殿
伽藍殿是寺院道場的通稱,佛教伽藍神的代表形象。「伽藍神」,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我們見到的伽籃菩薩像穿圓領寬大之深綠袍,胸前加掛一盔甲,展現出華麗富麗之氣。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飛龍紋外,還有散布袍身的雲紋,及袖邊、衣擺的花瓣紋,以紅和橙色裝飾。加有一層外袍。
地藏殿
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也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當時在九華山修行時發大誓願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故在所有的菩薩當中,地藏王菩薩是願力第一。右手九環錫仗振開地獄之門,左手明珠照亮地獄之黑暗。放大光明,讓受苦的眾生能夠離苦得樂。他的坐騎名叫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西遊記》中有述說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留世諦聽僅存於九華山,屬國家重點文物,為九華山鎮山之寶。
佛經中說他受釋迦牟尼的囑託,在釋迦圓寂入滅之後而彌勒佛尚未降生之前,教化六道(天、人、阿修羅、餓鬼、地獄、畜生)輪迴中的眾生,拯救一切苦難。他受命發下大誓願:要等度盡眾生脫離苦難後,自己才升級成佛。所以,地藏菩薩又稱"悲願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侍立在地藏菩薩左右的是閔公、道明父子倆。
祖師殿
祖師殿,大致是禪宗寺院中的,但是其他叢林也仿效。正中是梁時來華的禪宗初祖達摩禪師,左方是達摩六傳北子,唐時的六祖慧能禪師,右方是慧能的三傳弟子,建立叢林制度傳到於今日的百丈禪師。
達摩是印度人,是禪宗祖師。禪宗來源,由於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一次在法會拈花示眾,所有在會大眾,沒有領悟,唯獨大弟子摩訶迦葉,破顏微笑,什迦即將佛法心印傳給迦葉,因此,迦葉在印度被稱為禪宗第一代祖師,再由迦葉傳給第二代阿難,阿難而後,代代相傳。至二十八代,就是達機車,所以在印度達摩是禪宗第二十八祖。
達摩為什麼要立在一根蘆葦上呢?這裡要講“一葦渡江”的故事。在中國南北朝梁魏時代,達摩從印度來中國,先到南朝與梁武帝會面,由於話不投機,達摩印來一根蘆葦,偷渡了長江,往北魏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不發一言,由於慧可立雪齊腰,斷臂求法,南昌後將禪宗心印傳結慧可,故中國禪宗稱達摩為初祖,慧可為二祖。
羅漢堂
一般來說,比較大型的寺院才有羅漢堂。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阿羅漢,即自覺者,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羅漢則是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認為,獲得羅漢這一果位即斷盡一切煩惱,應受天人的供應,不再生死輪迴。
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槃後,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印度古代慣用“五百”、“八萬四千”等來形容眾多的意思,和我國古人用“三”或“九”來表示多數很相像。因此,“五百羅漢”不一定就是五百,而且他們的名字也不是明確的。
正因羅漢的數量、姓名和造像沒有經典儀軌依據,所以,各地寺廟在建羅漢堂時,往往數量規模和人物造型都可能不一致。
七佛殿
七佛殿之七佛均為貼金站像,每尊高達一丈六尺,是依據佛經所謂"丈六金身"塑造的。這些塑像按照透視原理,有意把頭部塑得較大,身體略向前傾,人們在像下仰望,卻感到佛像身體直立,比例勻稱,顯示了我國古代塑師高超的藝術水平。
七佛殿中龕背面是韋馱菩薩的站像。據《正法念經》說,韋馱的父親是位國王,國王的第一夫人生了一千個兒子,就是現在賢劫的千佛,釋迦牟尼是千佛中的第四位。韋馱是第二夫人生的,他發誓願說,金剛不壞,童真不破,我要一直保護一千個哥哥轉法輪。於是,他被塑成年輕英武的將軍,頂盔貫甲,右手握金剛杵拄地,正對著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佛,成為護持佛法的天神,相當於佛的"侍衛長"。又傳,唐初高僧道宣(596--667)夢見一位韋琨將軍,是南方增長天王部下八神將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將之首,他童真修行,面受佛囑,周統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三洲巡遊護法事宜,故稱"三洲感應"("四大部洲"之北拘盧洲人民平等安樂,壽足千年,不屬巡遊之處)。後來,佛教就把韋馱和韋琨二人視為一人了。
佛事活動
懺摩請戒
三壇大戒中,每於登壇受戒前夕,由羯磨和尚引導戒子懺悔發願,以便身心清淨,納受戒體。
護戒誦戒
僧團中受過菩薩戒的僧眾,每半個月誦菩薩戒法一次,藉以勉勵自己不忘發心,行菩薩道。
陞座說法
叢林中,大和尚晉山就職,或逢節日慶典,乃至平日對大眾說法,都稱為陞座。陞座就是正式對外宣布、通告。例如新春陞座即正式昭告一年的行事。
年慶祈禱
叢林中,在大年初一的早課時,大眾一起唱贊、誦經,為國家祈禱國泰民安,為護法檀那祈求福慧圓滿。所以〈寶鼎贊〉中有“端為世界祈和平,地久天長”。
山門迎春
叢林生活,僧眾平日不輕易走出山門,唯過年時,在初一到十五的某一天,早課後,由大和尚或監院領導大眾,從大雄寶殿到山門外巡禮參訪,藉此接觸大自然。
上燈勝會
燈代表光明,點燈主要是點亮自己的心燈,因此,信徒在佛前點燈,是表示佛與人的心光互相輝映。一般寺院均在新春期間舉行上燈法會,江蘇省的揚州,有所謂:“十三上燈,十八落燈,十九算帳,二十開張。”
結夏安居
日期為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解居則於農曆七月十五日。另有冬安居,是於每年十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解居。
大座講經
以講經為主,講演前先唱香贊、鐘聲偈等,並有信徒請法等儀式,是一種解行並重的佛事法會。
三皈五戒
指皈依三寶及受持五戒。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乃至“自性三寶”,皈依即是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受持五戒則是尊重別人、不侵犯別人的善行。
八關齋戒
提供在家信徒學習出家生活,培養出離心,而於一日一夜遠離家庭,進住寺院,並持守八條戒。過去一般均於六齋日舉行,現在一般寺院均在星期日舉行,一個月舉行四次。
家庭普照
以信徒家中為聚會場所,一般均邀請法師主持並說法,透過輕鬆的佛法座談方式,增進參與者對佛法信仰的理解及解答有關信仰、行持上的疑問。
春祭秋祭
指農曆四月清明法會與七月孝道月的報恩法會,稱為春秋二祭。
生亡普佛
指延生普佛與薦亡普佛。延生普佛用於消災、作壽、喜慶;薦亡普佛用於往生、超薦、冥壽。普佛者,即對三世一切諸佛普遍恭敬,普遍禮請,普遍結緣的意思。
三時繫念
元朝中峰明本禪師著。屬淨土法門,主要目的是藉著繫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超薦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業海,直證不退,圓滿無上菩提。
盂蘭盆會
是藉著供佛齋僧的功德,以解救餓鬼脫離苦趣,並且報答七世父母恩德的佛事法會。一般寺院道場均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
瑜伽焰口
施放焰口,能令餓鬼得度,也是對亡者追薦的佛事之一。除了施食,以解除餓鬼的飢虛之外,最重要的是為他們說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
水陸法會
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著重對水陸眾生的普濟,除了施食,並有誦經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
鄉里傳說
平湖市鐘埭老街上了年紀的老人講,他們讀國小時,教室就設在寺廟的兩層小樓里。那時候寺廟還是完整的,有山門、前殿、大雄寶殿、後殿及其四周的房子,廟裡還有供奉的菩薩和羅漢,甚至在寺院外東北角還擺放著和尚坐化的大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