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原理

平庸原理認為地球只是位於普通的棒旋星系非異常區域內的一個普通的行星系統中的一顆普通的岩石行星,因此整個宇宙中充斥著複雜生命。瓦爾德等人卻指出像地球、太陽系和我們位於銀河系的區域這樣擁有適宜複雜生命生存的行星、行星系統和星系區域是非常稀少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庸原理
原理簡介,案例,反對觀點,

原理簡介

平庸原理是一種科學哲學觀念,指出人類或者地球在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特殊地位或重要性。這是一種哥白尼的理論。不管是由啟發法得出的地球所在的位置,還是根據哲學原理闡述人類的地位,都能得出這種結論,此外還有下列論據:
化石記錄以及基因研究結論出所有人類是約100,000年前的一個共同祖先的後代而人類祖先和黑猩猩在約六百萬年前在演化中分道揚鑣。因此人類只是生物圈的一部份,並非獨特的一種生物。
人類的基因和黑猩猩的基因有超過98%相同,黑猩猩在和人類分開演化的過程內甚至擁有比人類更多的基因變異。
上世紀對薛丁格提出的生命是什麼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將生命簡化到有機化學領域,否定了生機論學說。
愛德溫·哈勃發現宇宙遠比人們以前想像的要大,詹姆斯·赫頓發現地球的年齡比人們以前認為的要更古老,哈伯深空包括了成千上萬個河外星系,更加支持了平庸原理的觀點。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從64億千米以外拍攝到地球的照片,只是一個暗淡藍點

案例

哥白尼的平庸原理理論有以下的論點:以前古代西方和中東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推測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100年後伽利略用望遠鏡發現了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繞日運行的軌道,驗證了日心說。1930年,特朗普勒發現太陽並不是銀河系的中心,雅各布斯·卡普坦闡述是在銀心外到邊緣56%的地方。20世紀中葉,喬治·伽莫夫等人根據哈勃定律認為銀河系位於不斷膨脹的宇宙中心。20世紀末,傑弗里·馬西等人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相當普遍,證明了太陽具有行星並不是一個特例。所以哥白尼的平庸原理是被天文學的一系列發現所證明的,地球不過是在廣漠的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普通行星,也許是在無限個多元宇宙中更為普通的星。

反對觀點

為了證實地球和人類只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啟動了搜尋地外文明計畫卡爾·薩根認為“在銀河系可能有成千上萬個文明存在。”但迄今沒有找到任何外星信號和費米悖論的證明,所以這是對平庸原理的一個打擊,又或許仍然存在著外星文明,但由於和我們距離太遙遠,所以無法監測出來。
相同的,以尺度和機率的角度與視野來觀察,地球屬於適居帶的行星,擁有且滿足一切生物物種維持生命生存演化的所有條件,然而事實上從地球歷史中的顯生宙開始至今,在這長達五億多年的歲月間和數百萬的生物物種中,只有一個物種成功的演化成為高等智慧生命-“人類”,而非多種多元的高等智慧生物並存於地球上,這顯示了在“相同條件”下,“高等智慧生命”並非如此的輕易出現和存在。同地球殊異假說一般,這或許為費米悖論提供了一個答案。
和平庸原理相競爭的是地球殊異假說,吉勒莫·岡薩雷斯和理察在2004年出版的《獨特的星球》一書中,就支持地球殊異假說:
我們雖然不在宇宙的中心,但是位於一個最好的位置,在這裡可以產生複雜的生命,並進化到可以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
支持地球殊異假說的人們認為,不僅這個宇宙為了生命產生而精心調整的,而且地球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暗淡藍點,2000年皮特·瓦爾德發表了《稀有的地球:為什麼複雜的生命在宇宙中是不平常的》。這種觀點由下列論據支持:
太陽是一個大小合適,光照穩定,光譜頻率正合適的星球,如果太陽再大一些,就會燃燒更快,而生命無法即時產生;如果太陽再小一些,地球就需要離太陽更近一些,軌道就會不穩定。
地球的軌道近乎圓形,是由於木星重力的影響,造成太陽系行星幾乎都是這種近乎圓形的軌道,但在其他太陽系外行星中,這種軌道是很少見的。
地球是質岩石的大型板塊質地心組成的,保護了生命防止受到輻射的傷害。
木星和其他外層大行星保護了地球不受來自太陽系外的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而導致軌道不穩定。
地球含有大量的和穩定活躍的水圈
月球相當大,造成海洋的潮汐,因此穩定了地軸的傾角,根據拉斯卡的計算,如果沒有月亮是無法如此穩定的。
由於月球是從地球分離出來的,帶走相當火星質量的地殼物質,導致地殼物質缺乏,因此形成板塊構造,如果沒有這樣的板塊構造,地球可能和金星一樣,全球到處分布著火山
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非常罕見並重要:“不在銀河中心,不在星系分支中,沒有靠近任何伽馬射線源,不是在多恆星星系中,不靠近太小的恆星,不靠近太大的恆星,不靠近很快要爆發超新星的恆星。”(《稀有的地球》,282頁)
幾十億年中,地球的軌道和溫度非常穩定,沒有非常特殊的極大災難,著實是非常罕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