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水圈的主體是世界大洋,其面積占全球面積的約71%。陸地上的湖泊、河流、沼澤、冰川、地下水,甚至礦物中的水都是水圈的組成部分。可見,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廣泛的物質。同時,水也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質和參與地理環境物質能量轉化的重要因素。水分和能量的不同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帶、地帶和自然景觀類型,水溶解岩石中的營養物質,為滿足生物需要創造了前提。水分循環不僅調節氣候、淨化大氣,而且幾乎伴隨一切自然地理過程促進地理環境的發展與演化。
地球水源
地球上的總水量約1.36×10
9立方千米,其中海洋占97.2%,覆蓋了地球表面積的71%。地表水約2.3×10
5立方千米,其中淡水只有一半,約占地球總水量的萬分之一。地下水總量8.40×10
6立方千米。大氣中水量為1.3×10
4立方千米。地球上的水以
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形式存在於
空中、地表和地下,這些水不停地運動著和相互聯繫著,以
水循環的方式共同構成水圈。
儲存形式
液態和固態水體所覆蓋的
地球空間。水圈中的水
上界可達大氣
對流層頂部,下界至
深層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氣中的水汽、地表水、
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體內的水。各種水體參加大小
水循環,不斷交換水量和熱量。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態形式儲存
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庫、
沼澤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態形式存在於極地的廣大冰原、冰川、積雪和凍土中;水汽主要存在於大氣中。三者常通過熱量交換而部分相互轉化。
水循環
地球表面的水是十分活躍的。海洋蒸發的水汽進入大氣圈,經氣流輸送到大陸、凝結後降落到地面,部分被生物吸收,部分
下滲為地下水,部分成為地表
徑流。
地表徑流和
地下徑流大部分回歸海洋。水在
循環過程中不斷釋放或吸收熱能,調節著地球上各層圈的能量,還不斷地塑造著地表的形態。水圈中的地表水大部分在河流、湖泊和土壤中進行重新分配,除了回歸於海洋的部分外,有一部分比較長久地儲存於內陸湖泊和形成冰川。這部分水量交換極其緩慢,周期要幾十年甚至千年以上。從這些水體的增減變化,可以估計出海陸間水熱交換的強弱。大氣圈中的水分參與水圈的循環,交換速度較快,周期僅幾天。由於
水分循環,使地球上發生複雜的天氣變化。海洋和大氣的水量交換,導致熱量與能量頻繁交換,交換過程對各地天氣變化影響極大。各國極其關注海-氣相互關係的研究。
生物圈中的生物受洪、澇、乾旱影響很大,生物的種群分布和聚落形成也與水的時空分布有極密切的關係。
生物群落隨水的豐缺而不斷交替、繁殖和死亡。大量植物的
蒸騰作用也促進了水分的循環。水在大氣圈、生物圈和
岩石圈之間相互置換,關係極其密切,它們組成了地球上各種形式的
物質交換系統,形成千姿百態的
地理環境。
形成過程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只有地球是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上存在很大的分歧,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
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並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另外的觀點認為,
原始地殼中矽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應、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沒有河流,也沒有海洋,更沒有生命,它的表面是乾燥的,大氣層中也很少有水分。地球是由
太陽星雲分化出來的
星際物質聚合而成的,它的基本組成有氫氣和
氮氣以及一些塵埃。固體塵埃聚集結合形成地球的核心,外面圍繞著大量氣體。地球剛形成時,結構鬆散,質量不大,引力也小,溫度很低。後來,由於地球不斷收縮,核心放射性物質產生能量,致使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有些物質慢慢變暖熔化,較重的物質,如
鐵、
鎳等聚集在中心部位形成
地核,最輕的物質浮於地表。隨著地球
表面溫度逐漸降低,地表開始形成堅硬的地殼。但因地球內部溫度很高,
岩漿活動就非常激烈。
火山爆發十分頻繁,地殼也不斷發生變化,有些地方隆起形成山峰,有的地方下陷形成低地與山谷,同時噴發出大量的氣體。由於地球體積不斷縮小,引力也隨之增加,此時,這些氣體已無法擺脫地球的引力,從而圍繞著地球,構成了“
原始地球大氣”。
原始大氣由多種成分組成,
水蒸氣便是其中之一。
組成原始地球的固體塵埃,實際上就是衰老了的星球爆炸而成的大量碎片,這些碎片多是無機鹽之類的東西,在它們內部蘊藏著許多水分子,即所謂的
結晶水合物。結晶水合物裡面的
結晶水在地球內部高溫作用下
離析出來就變成了水蒸氣。噴到空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便冷卻成雲,變成雨,落成地面上,聚集在低洼處,逐漸積累成湖泊和河流,最後匯集到地表最低區域形成海洋。
地球上的水在開始形成時,不論湖泊或海洋,其水量不是很多,隨著地球內部產生的水蒸氣不斷被送入大氣層,地面水量也不斷增加,經歷幾十億年的地球演變過程,最後終於形成我們現看到的江河湖海。
人類
人體組成
水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人類為了維持生命,必須喝水和從食物中得到必要的水分。一個成年人體內水的總量占總體重的65%~70%。人體內的水主要存在於血液、淋巴和細胞中,人的血液與
海洋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人的器官和組織中都有水:心、肺、腎中約占80%,骨骼中平均占30%,牙齒琺瑯質中占0.3%。在人體中的生物液體,唾液、胃液、尿中占95%~99%。
相互影響
人類大規模的活動對水圈中水的運動過程有一定的影響。大規模的砍伐森林、大面積的荒山植林、大流域的調水、大面積的排乾
沼澤、大量抽用地下水等,都會促使水的運動和交換過程發生相應變化,從而影響地球上
水分循環的過程和
水量平衡的組成。人類的經濟繁榮和生產發展也都依賴於水。如水力發電、灌溉、航運、漁業、工業和城市的發展,無不與水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