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小熱昏

常州小熱昏,常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曲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小熱昏
  • 別名:小鑼書
  • 始興年代:清末民初
歷史淵源
常州小熱昏,起於清末民初,是隨梨膏糖行業進化而生成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
熱昏的本意,是指一個人因發高燒熱昏了頭而胡言亂語,以該辭彙命名的說唱則是形容“滿嘴荒唐話”的藝術。常州小熱昏主要說唱本地新聞,內容多為對當時社會現象的諷喻。當時的藝人自稱“熱昏”,是借自嘲自諷之名掩飾與保護自身。其內容生動風趣,說白滑稽幽默,唱詞通俗易懂,開場、賣口、唱曲、賣糖、唱篇的演唱程式引人注目,在民間深得百姓青睞。
小名利吳金壽和小得利包雲飛,是常州小熱昏生成和傳承的代表人物。吳金壽以單檔買糖著稱,擅說會唱,能根據社會不良現象和街坊新聞現編現說;包雲飛則以演唱小調著稱,並在演唱時加入胡琴、小鼓、蓮花板等伴奏,對傳統的唱法進行了創新。抗日戰爭時期,包雲飛曾多次帶領徒弟深入抗日根據地說唱賣糖,受到新四軍指戰員的歡迎。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常州文聯任職,經常帶領藝人到工廠演唱宣傳,為常州小熱昏的傳承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50多年間,小熱昏在常武地區先後有弟子50餘人,現傳承至第六代。當前的重要傳人有范兆餘、葉莉莉、洪平等,演唱篇目、曲目近百件(篇),完好地保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再現了古代、近代江南地區的民俗風情。在繼承與進化中,常州小熱昏吸收了蘇南民歌、鄉土小調、常州唱春、常州道情等音樂元素及素材,不斷創新、進化。同時,其許多曲藝短篇段子,又被陸續移植或改編成獨腳戲、滑稽小段等節目演出,成為蘇南滑稽戲形成的母胎。
近年來,常州小熱昏的保護傳承工作逐漸完善,已孕生出了常州葉莉莉梨膏糖制售中心、常州千里香梨膏糖廠等傳承平台載體,並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中長期保護規劃,同時對常州小熱昏當前代表性傳承人和重要藝人分別作了採錄、建檔。常州小熱昏的公益講座、免費培訓活動在全市範圍展開,重點傳承人屢收新徒,成效可喜。2018年,常州小熱昏亮相全國曲藝周,並在澳門特首訪華時被指定為迎賓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葉莉莉還受邀前往香港,現場為同胞表演傳授常州小熱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