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

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

《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是200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偉時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新版書籍,舊版書籍,書籍簡介,內容簡介,新版卷首獻辭,篇後絮語,增訂新版後記,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新版書籍

書名: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
ISBN:7-210-02780-7/K·327
頁數:463頁

舊版書籍

書名: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
作者:袁偉時
出版時間:1992年12月
頁數:374頁

書籍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剖析的是鴉片戰爭後至甲午戰爭50年間(本版已延伸到辛亥革命為止)的思潮與人物並旁及若干重大歷史事件。 這箇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轉型期給後人留下無窮的困惑。最大的困惑莫過於為什麼只留下屈辱,而一再讓機遇輕輕飄逝?史家們有過種種解說,但讀後細思,在迭獲教益的同時,又往往產生似信似疑的新困惑。本書呈現在這裡的是一個不願人云亦云的知識分予對這段歷史的新探索。
“歷史在哪裡扭曲,就要在哪裡突破!”作者袁偉時在《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一書中,似乎一直在證實自己的這句名言。關於晚清的歷史真相,對於普遍的讀者而言,他們更願意接受電視劇所描寫的那種,這無疑是一種危險的跡象。一方面是政治的改寫,另一方面是商業的遮蔽,真正的歷史卻在隱匿。袁偉時的研究有力地反抗了這種改寫和遮蔽。他筆下的歷史,不僅是材料的歷史,也是思想的歷史。讀他的文字,既令人沉思,也叫人警醒。

新版卷首獻辭

十一年前(1992)的五月,本書初版急著付印,責任編輯方映靈小姐在客廳中坐等,我揮筆寫下胸中鬱積作為卷首獻辭。
本書剖析的是鴉片戰爭後至甲午戰爭50年間的思潮與人物,並旁及若干重大歷史事件。這箇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轉型期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困惑,而最大的困惑莫過於:為什麼只留下屈辱,而一再讓機遇輕輕飄逝?對此,史家們有過種種解說。然而,對這種種解說讀後細思,在迭獲教益的同時,又往往產生似信撕疑的新困惑。本書呈現在這裡的就是一個不願人云亦云的知識分子對這段歷史的新探索。
史書毫無疑義應該謳歌光明、鞭笞黑暗,可是,如果視角有誤、史實不全,春秋史筆也許會化為光怪陸離的哈哈鏡。絕不能低估錯誤的社會思潮對人們心靈禁錮的嚴重性,卓犖方家有時也未能超凡脫俗。
值得人們深思的是,面對亘古未有的大變局,究竟什麼才是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100年前,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滿胸塊壘、齎志而歿,直到20世紀80年代,他和其他一些走在歷史潮流前列的救國先驅仍然被扣上“投降”、“賣國”的帽子。當這本小書不得不為他們辯誣的時候,但願師友和史家們能諒解筆者的苦心。
多年來,許多學術論著習慣於把西方在華傳教士等同於“侵略者”或“殖民主義分子”。當我說林樂知以及傅蘭雅等人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西文化交流、竭思殫精冀圖推動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的時候,既是出於還歷史本來面目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企望以史為鑑,使自己的祖國不再有人愚蠢地為分享文明成果設定障礙。
有關洋務運動的研究正新見迭出,本書的主要部份分析的也是這個運動及其領袖人物。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實現現代化的嘗試,無論其興起和失敗都是歷史的必然,而不是個別人的功績或罪過。現代化曙光在望的今天,苦果真堪玩味!洋務派在處理天津教案、越南和朝鮮問題以及興辦洋務等方面的所作所為都錯了嗎?曾國藩李鴻章是賣國權臣還是失敗了的救國而又誤國的大吏?為什麼他們生前身後會令那么多傑士、豪強傾倒?但願書中的新探索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由於黑白分明的人鬼鬥爭圖的消失,也許你會感到驚異:道光皇帝也講經世致用、師夷長技,林則徐左宗棠卻因封閉心態未淨而有落後於時代精神的失誤。
中國文化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本書涉及的經世致用思潮和洋務思潮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中體西用論是人們熟悉的,但道器統一論道同理一論中西文化融合論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進化論是人們熟知的,但也有未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內容,而培根的影響更受冷遇。因此,筆者在這方面的補充就不是多餘的了。書中闡發魏源、曾國藩著作中蘊含承先啟後的優秀中國文化因素的觀點,則似乎至今仍被漠視。
本書嚴厲譴責了列強的侵略和壓詐,但沒有花大量篇幅去分析,這齣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的民族有反求諸己的傳統,孟子說得好:“仁者如射……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二是這些已是眾所周知和無可辯駁的事實,教科書應該好好運用這些事實,讓我們的後代永誌不忘,而探索者神馳夢繞的必然是若明若暗的朦朧之境。
歷史應該引人沉思。同意還是反對本書的觀點實在無足輕重,重要的是筆者對歷史之謎的追尋也許能在讀者心中激起千層漣漪乃至波峰浪谷,引起探幽揭微的興致。歷史呼喚巨人,上台的卻是侏儒;時代要破浪前進,現實卻躊躇不前……思潮的底層,人物的背後,總與中國文化割不斷、理還亂。如果把這本小書看作我的中國近代文化片論,看來不會貴於離題。
本書有一半的篇幅是用問難體寫的,這對我來說是個嘗試。從司馬遷梁啓超,真是“凌雲健筆意縱橫”。史學應該是真善美的統一,也許將來我也能寫出差強人意的習作。
“你說這些不是太狂了嗎?”“敝帚自珍”,古有明訓,中國的知識分子如果不敢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或知識而自信、自尊,又怎能贏得整個社會對知識的足夠尊重呢?人們應該平等、友善、真誠地相處,而學術上自由地探索和無拘無束地交換意見,正是這個理想的人際關係的重要組成部份。以文會友,也許這種良好的文化氛圍乃至正直知識分子的狂狷性格將日益為人們所理解和認同。
十一年過去了,經歷風風雨雨,揭示近代中國的歷史真實仍然任重道遠,致使本書仍有增訂再版的價值,對筆者來說真不知是喜是悲。
螢屏充斥的是大清帝國的輝煌,康熙大帝、乾隆爺的睿智、瀟灑。學者們諄諄教導小民的是繼承傳統,忘掉啟蒙!官員們關注的是治下思想統一,安分守己。
文藝是想像的特區;小百姓冀求飯後一笑,紓解壓乏;市場催生戲說歷史,人們毋庸苛求。但是,學術是沒有國王的王國。一再有人冀圖挾權勢書寫歷史,宣布這是以唯一真實,留下的卻是一堆垃圾和炮製者令人發噱乃至憎恨的醜態。時間難以撫平被損害者心頭的創傷;史學家們孜孜不倦地爬梳史料,展示湮沒了的真實,為的是銘記不該忘記的歷史軌跡。
本書新版奉獻給我的讀者的是對晚清七十年歷史的接近,是對中國現代化艱辛進程深層原因的進一步發掘。歷史無法割斷。百年苦難無非是無可抗拒的歷史趨勢與中國歷史積垢的衝突。死的拖住活的,方生與未死反覆搏鬥。
中國人應該敢於正視:不但大清帝國的建立與英國革命同時,彼得大帝勇敢地改革也正好發生在康熙皇帝執政的鼎盛時期。沉淪和上升的根由早已埋下,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社會的負面因素難辭其咎。為什麼要啟蒙?看看自己和別人的傳統就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大清帝國的輝煌說到底是東方專制主義的迴光返照。
百年轉型一個新的高峰是清末新政。它是落日餘暉還是新世紀的曙光?戊戌維新和新政正是本書往後延伸的主要內容,一得之見也許能引發讀者的思考。
不管人們如何評說某一歷史時期或歷史事件,有一點是肯定無疑的:我們做的是前人未竟的事業,他們的成敗得失都應轉化為歷史智慧。
2003年3月18日 星期二

篇後絮語

這部小書是筆者近年的部分習作。
大學教師的任務是傳授和創造文化。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寫下來的文章是我的生命記錄。
它記下一年360個勞動日。“天道酬勤”。可以欣慰地對自已說,在精神上我是富有的。
它也記下我的人生追求。人生百年,總應該給世界增添一點什麼。
在哲學系工作多年,我發現許多年輕人的人生哲學不是從哲學課中學來的。除了社會生活的教育外,給他們重要影響的是文藝。在日常的閱讀中,我還有一個令自己吃驚的發現:優秀文藝作品的哲理性遠勝那些喜愛重複的哲學文章。這個現象無非再一次揭示:枯搞、停滯就是學術文化的死亡。
在慶幸自己創造性的思維和寫作衝動盛而不衰的同時,我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沒有新意的文章不寫;沒有自己的比較系統的見解的書不出。但願這部書沒有辜負自己的信念;也沒有浪費讀者寶貴的生命一時間。不過,這有待嚴格的讀者去鑑定。同時,出於不願自己的學術生命過早枯萎的真誠願望,盼望聽到直率的指疵糾謬的聲音。
它還記下人間許多真摯的友情。中國是有豐富典籍的文明古國,但不容諱言,圖書館的設備和管理可能居於世界最落後的國家之列。我曾為改變這個狀況反覆呼籲,直至提出制定圖書館法的議案,但都收效甚微。不過,我在很多圖書館都遇到過樂於助人的工作人員,沒有他們的真誠幫助,這部書不可能誕生。海天出版社和方映靈女士為本書出版辛勤籌劃,更令人永志難忘。至於多年的摯友、理解我的學生和家人,還有妙趣橫生的小孫子瀟瀟,對我說來,任何時候都是激勵、支持、溫暖和歡樂。
本書部分章節曾公開發表,熱心的編者有所刪改。但本書絕大部分按手稿植字,故大體保持原貌。
書中用“中世紀”或“宗法專制”取代大陸學者的習慣用語“封建”。我感到這既能準確地表達我要說的意
思,又避免了與境外同行交流中的字面之爭。此外別無他意。
藉此機會,我要對美國王安研究院表示深切的感謝。1986-1987年,它曾對我的研究給予獎助。接著,我奉命在中山市中山大學分校,在人生道路上增添了一段非常難忘的經歷;學術研究卻由此拖延;所以,時至今日才捎去遲到的謝意。
袁偉時
1992年5月22日
於廣州中山大學

增訂新版後記

本書初版原名《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是深圳海天出版社於1992年12月出版的,1995年重印。這一版除對原有某些章節略有修改外,全書從十章增至十四章;向前追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社會制度的瘤疾給社會轉型帶來的困難,向後延伸考察戊戌變法至清末新政的種種歷史現象,以期對晚清大變局有較全面的描述。因為全書內容不限于思潮和人物,書名也作了改動。
本書說了一些與眾不同的話,歡迎與反對均在意料之中。這不是隨意標新立異,筆者追求的是言必有據,白紙黑字後面是爬梳史料的汗水。讀來如感到新鮮,那與它是來自另一學派的聲音不無關係。
1993年9, 10月間,在香港三聯書店工作的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余麗嫦大姐,熱心籌劃為本書
出一新版,後來雖因她無能為力的原因沒有辦成,但她當年和多年後一再惦念這件小事所流露的誠摯,令我十分感動。當時寫就的新版前言,有幾段話捨不得湮沒,請允許我把它抄在下面:
只要對中國大陸出版界的現狀略有了解,決不會認為我再一次感謝原版責任編輯方映靈小姐是多餘的。當歷盡艱辛終於把100本樣書從幾百里外的印別廠取來交給我的時候,她的唯一要求是送給她一本有筆者題簽的書。認真挑出我認為是最好的一本,我在扉頁寫下這么幾句話:‘這裡傾注了你的善良、真誠和高稚的追求。書是靈魂的視窗,它應展示:人生的真諦,時代的呼聲。’現在,從未見過面的余麗嫦大姐又熱情地要把這部小書印出精美的新版推廣到更多讀者中去。我想,為繁榮中國學術文化盡力的強烈願望,把許多知識分子的心聯結起來了。
  我的書說到底是為我的小孫子瀟瀟那一代人寫的。一年多前,這個三歲的小男子漢鄭重宣布:‘長大了,我要造大平板車,能載地球的!’告訴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車的時候,他立即瞪大眼睛反駁:‘如果有呢?’不要再讓他們受到驚擾。一百多年的富強、自由、民主的美夢,一定會在他們手上實現。假如有此需要,他們一定會造出能校正地球軌道的神奇飛車。若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童心未泯,遇事尋根究抵問個‘為什麼?’我們的祖國必定日新月異。要是有人問我:‘中國最缺的是什麼?’我會毫不擾豫地說:以獨立人格為基拙的徹底的理性態度。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理性化。理性有自身的局限,但在盲從和迷信根深抵固的中國,仍是對症良方。
  早在兩歲多的時候,瀟瀟就爬上我的書桌,邊在稿紙上筆走龍蛇邊說:‘爺爺,我給你寫文章!’,再過二三十年,當他真正要寫自己的書的時候,必定會說:‘我爺爺那一輩人真傻,討論的儘是常識的問題!’我期望看到開懷大笑的那一天到來。
  應該補充一句:我至今仍未見過余大姐,她現在在著名的慈善組織世界宣明會工作,正在為救助不幸的弱者奔忙;偶通聲問,仍是那么誠摯。
以上是1998年寫就的後記原文,僅在第一段加了說明增訂內容的幾句話。匆匆幾年過去,由於多種原因,書還是沒有出來。從我這方面說,永遠有那么多新問題吸引著自己,對原有成果的修訂出版,總是不那么著緊。謝謝蕭悟了先生,他熱心催生了這一新版,而且效率很高,在商風瀰漫之際,顯示了頗為難得的學術品味和競爭意識。都說新世紀應該有新氣象,以小見大,也許這就是端倪?
袁偉時
2003年3月
於廣州中山大學陋室

圖書目錄

卷首獻辭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困境
第二章 從林則徐到郭嵩燾
第三章 經世致用思潮與鴉片戰爭後改革的延誤
第四章 經世致用思潮與魏源的改革開放思想
第五章 從徐繼畲看愛國與投降
第六章 洪秀全洪仁玕與晚清思想研究的誤區
第七章 洋務思潮與王韜馮桂芬鄭觀應等的探索
第八章 西方在華人士與洋務思潮
第九章 曾國藩思想面面觀
第十章 李鴻章的是是非非
第十一章 千年遺恨,失足何處?
第十二章 慈禧康有為的兩面性及其啟示
第十三章 晚清官員貪污的特點與根源
第十四章 清末新政與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
主要參考書目
主要人名索引
篇後絮語

作者簡介

袁偉時(1931年12月15日- ),1949年5月參加革命,1950年6月參加共產黨,現在是中山大學離休的教授
袁偉時袁偉時
和廳級幹部。第七屆(1988——199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6——1990任中山大學中山市分校——孫文學院首任院長。1987年當選中國現代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以後多次連任;曾是安徽社聯主辦的《學術界》和浙江社聯主辦的《浙江社會科學》的學術顧問,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辦的《開放時代》的學術委員;2008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訪問學者。 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思想散論》、《大國之道》、《晚清大變局》、《近代中國論衡》、《嶺南歷代思想家評傳》(與人合著)等。學術上多次獲獎,如《中國現代哲學史稿》獲光明日報主辦的評選“文革”後優秀學術著作的光明杯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教育部的優秀教材二等獎;2006年獲得廣東省委宣傳部優秀學術論文獎,等等。 袁偉時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著稱,一生崇尚“說真話,說自己的話”、“歷史在哪裡扭曲,就要在哪裡突破”。素為近現代思想史愛好者、時政類報刊閱讀者,如《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讀者群、高知群體所推重,深得學術界、讀書界普遍好評,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會公共領域的廣泛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