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有智慧的教師》一書的出版社是嶽麓書社,作者是袁偉時,出版時間是2012-9。
基本介紹
- 作者:袁偉時
- ISBN:9787807612131
- 頁數:481
- 定價:65.00元
- 出版社:嶽麓書社
- 出版時間:2012-9
- 叢書: 袁偉時集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風骨·風情·人生》收集了作者60多篇長短不一的文章,包含 “師友的風骨”、“教育風雨”、“沉重的命運”、“市井風情”、“異鄉風情”、“人生軌跡和親友”六部分。
“師友的風骨”,寫公眾人物和自己的老師,著意其中閃亮的風骨。在作者筆下,中山大學享譽學界的教授們的正直品行、傲然風骨躍然紙上,可為陳寅恪先生名言“自由之意志,獨立之精神”之生動寫照,他們是“一個生氣勃勃的國家和民族需要的堅強脊樑”。
“教育風雨”中,袁偉時把中山大學概括為“百年風雨,逆風前行”;為“糾正因循苟且,維護高校招生公平”奮筆直書;為一堂優秀的國小語文課“擊節嘆賞”;呼籲“讓我們的大學走向世界”,真正把大學辦成與國際接軌的大學,“是要敢於把國外大學經過實踐證明的確先進的制度移植過來”;因民辦教育困境吶喊“把自由和公平還給教育”,評價優秀的民辦教育是“平民潛能的囚禁與釋放”……
“沉重的命運”中,其著重探討百年中國沉重,尋求歷史智慧。作者在回望百年共和路、探求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失敗的歷史經驗時認為,“民主應包容多元,尊重各方利益”,“制度只是工具,不存在姓西姓東的問題”,“對法治的虔誠信仰是民主的根基”,這些觀點對我們當下建設民主、法治的和諧社會,對國家的政治制度變革仍有啟示意義。
“市井風情”是作者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對現實也持一種觀察、探究的心態”,“是歷史和現狀的觀察者、批判者”,而對當下一些社會現象或熱點,如新《婚姻法》頒布後“牽手與分手”、“中西情人節之爭”、“關於廣州人的價值取向調查”等等,作為普通公民發表的個人看法。
“異鄉風情”部分四篇短文,寫他鄉風情,以小見大,是作者以自己的經歷感知當代世界多元文化的體驗、體會。
“人生軌跡和親友”部分,作者回首人生,第一次披露自己思想發展的心路歷程。作為一名知名學者,袁偉時的人生和求學、治學之路頗為特殊。作者學的是經濟學,教的是中國近現代哲學史,研究的是近代歷史。秉持任何時候都堅持自己的立場“說真話,說自己的話”的人生信條,著書立說,其全部研究不變的主題是“尋求中國現代化受挫的根源”,以此實現自己“渴望祖國現代化,願意為此略盡綿薄”的畢生追求。
目錄
自序:
留住風骨和熱忱 / 001
〖一〗 師友的風骨
馬英九副教授與黎子流教授 / 003
老師的風骨與悲劇的誕生
——《葉啟芳傳》序 / 007
送別李時岳、王季思、羅克汀教授 / 013
笑聲淚影中的苦難和智慧 / 014
春蠶到死絲方盡
——任老側影 / 017
文化殿堂中的選擇 / 021
完成人的解放的歷史任務
——讀何天靜、許宏《把人當人看》 / 025
杯水微瀾看編審 / 027
《一代報人王芸生》中的風骨
——答《新京報》記者甘丹 / 031
聽章詒和講故事 / 033
大眾掛在心上 史家寫進書中
——《南方都市報》八周歲感言 / 035
〖二〗 教育風雨
百年風雨,逆風前行
——中山大學80周年感言 / 041
讓我們的大學走向世界 / 053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審視一切! / 056
糾正因循苟且,維護高校招生公平 / 060
平民潛能的囚禁與釋放
——《平民信孚》序 / 062
英語教學不同類型大學應區別對待 / 065
傳承文化·提高思想·啟迪思維 / 067
獨立思考自由探索
——答《中大青年》記者羅靜 / 070
中山大學周邊書店滄桑 / 073
把自由和公平還給教育! / 078
當前大學的怪現象 / 084
“一校一警”制度獻疑 / 087
大學生校外租房與教育思想 / 089
“一蚊”驚現《南方都市報》! / 091
“私塾弟子”與胡適的箴言 / 093
〖三〗 沉重的命運
回望百年共和路
——答《南方周末》記者笑蜀 / 097
社會公平和正義
——答《同舟共進》記者孫宏光/ 107
中國近代史上的“小鬼挑大樑”
——聽一位老青年談新青年/ 116
現代儒商的智慧
——讀張謇《致商會聯合會函》 / 122
陳炯明成敗的意蘊 / 125
不能忘記的歷史教訓 / 128
四遇房地產商的思考 / 132
尋找改進人大工作的突破口 / 136
銘記小平“再造幾個香港”的箴言
——香港回歸十年感言/ 139
安靜·冷靜·認真讀書
——答宋先科對《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的評論/ 141
掃除維護學術規範的障礙 / 145
賑災和災後重建
——答張弘先生/ 149
附錄一中國現在是否需要開建航母?/ 151
附錄二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有頑固的自由恐懼症
——答《南方都市報》記者謝湘南/ 164
〖四〗市井風情
手與分手(兩則)/ 173
正視文化藝術和近代中國歷史的複雜性 / 176
關於廣州人的價值取向調查
——答《南方都市報》記者陸燕/ 179
在多元而寬鬆中實現和諧
——答《中山日報》記者吳娟/ 181
中西情人節之爭
——答《中山日報》記者吳娟/ 182
語言暴力的根源 / 184
〖五〗異鄉風情
與摩門教徒一次愉快的交談 / 189
自由和愛是永恆的人性
——來自東方的模範夫妻給我的啟示 / 194
日月潭畔話滄桑 / 198
“天下無賊”? / 200
〖六〗人生軌跡和親友
一個嘴巴忘記貼封條的人
——答章文斯先生/ 205
察古觀今,樂在其中!
——答《市民》特約記者彭曉芸/ 212
從我的迷誤與抉擇看研究方法 / 220
執著為中國的新文化辯護
——1999年獨白/ 225
影響我的幾本書/ 235
書生報國的心路歷程 / 238
我記憶中的亞偉姑丈 / 268
附錄 回憶錄 / 273
作品目錄
目錄
自序:
留住風骨和熱忱 / 001
〖一〗 師友的風骨
馬英九副教授與黎子流教授 / 003
老師的風骨與悲劇的誕生
——《葉啟芳傳》序 / 007
送別李時岳、王季思、羅克汀教授 / 013
笑聲淚影中的苦難和智慧 / 014
春蠶到死絲方盡
——任老側影 / 017
文化殿堂中的選擇 / 021
完成人的解放的歷史任務
——讀何天靜、許宏《把人當人看》 / 025
杯水微瀾看編審 / 027
《一代報人王芸生》中的風骨
——答《新京報》記者甘丹 / 031
聽章詒和講故事 / 033
大眾掛在心上 史家寫進書中
——《南方都市報》八周歲感言 / 035
〖二〗 教育風雨
百年風雨,逆風前行
——中山大學80周年感言 / 041
讓我們的大學走向世界 / 053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審視一切! / 056
糾正因循苟且,維護高校招生公平 / 060
平民潛能的囚禁與釋放
——《平民信孚》序 / 062
英語教學不同類型大學應區別對待 / 065
傳承文化·提高思想·啟迪思維 / 067
獨立思考自由探索
——答《中大青年》記者羅靜 / 070
中山大學周邊書店滄桑 / 073
把自由和公平還給教育! / 078
當前大學的怪現象 / 084
“一校一警”制度獻疑 / 087
大學生校外租房與教育思想 / 089
“一蚊”驚現《南方都市報》! / 091
“私塾弟子”與胡適的箴言 / 093
〖三〗 沉重的命運
回望百年共和路
——答《南方周末》記者笑蜀 / 097
社會公平和正義
——答《同舟共進》記者孫宏光/ 107
中國近代史上的“小鬼挑大樑”
——聽一位老青年談新青年/ 116
現代儒商的智慧
——讀張謇《致商會聯合會函》 / 122
陳炯明成敗的意蘊 / 125
不能忘記的歷史教訓 / 128
四遇房地產商的思考 / 132
尋找改進人大工作的突破口 / 136
銘記小平“再造幾個香港”的箴言
——香港回歸十年感言/ 139
安靜·冷靜·認真讀書
——答宋先科對《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的評論/ 141
掃除維護學術規範的障礙 / 145
賑災和災後重建
——答張弘先生/ 149
附錄一中國現在是否需要開建航母?/ 151
附錄二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有頑固的自由恐懼症
——答《南方都市報》記者謝湘南/ 164
〖四〗市井風情
手與分手(兩則)/ 173
正視文化藝術和近代中國歷史的複雜性 / 176
關於廣州人的價值取向調查
——答《南方都市報》記者陸燕/ 179
在多元而寬鬆中實現和諧
——答《中山日報》記者吳娟/ 181
中西情人節之爭
——答《中山日報》記者吳娟/ 182
語言暴力的根源 / 184
〖五〗異鄉風情
與摩門教徒一次愉快的交談 / 189
自由和愛是永恆的人性
——來自東方的模範夫妻給我的啟示 / 194
日月潭畔話滄桑 / 198
“天下無賊”? / 200
〖六〗人生軌跡和親友
一個嘴巴忘記貼封條的人
——答章文斯先生/ 205
察古觀今,樂在其中!
——答《市民》特約記者彭曉芸/ 212
從我的迷誤與抉擇看研究方法 / 220
執著為中國的新文化辯護
——1999年獨白/ 225
影響我的幾本書/ 235
書生報國的心路歷程 / 238
我記憶中的亞偉姑丈 / 268
附錄 回憶錄 / 273
自序:
留住風骨和熱忱 / 001
〖一〗 師友的風骨
馬英九副教授與黎子流教授 / 003
老師的風骨與悲劇的誕生
——《葉啟芳傳》序 / 007
送別李時岳、王季思、羅克汀教授 / 013
笑聲淚影中的苦難和智慧 / 014
春蠶到死絲方盡
——任老側影 / 017
文化殿堂中的選擇 / 021
完成人的解放的歷史任務
——讀何天靜、許宏《把人當人看》 / 025
杯水微瀾看編審 / 027
《一代報人王芸生》中的風骨
——答《新京報》記者甘丹 / 031
聽章詒和講故事 / 033
大眾掛在心上 史家寫進書中
——《南方都市報》八周歲感言 / 035
〖二〗 教育風雨
百年風雨,逆風前行
——中山大學80周年感言 / 041
讓我們的大學走向世界 / 053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審視一切! / 056
糾正因循苟且,維護高校招生公平 / 060
平民潛能的囚禁與釋放
——《平民信孚》序 / 062
英語教學不同類型大學應區別對待 / 065
傳承文化·提高思想·啟迪思維 / 067
獨立思考自由探索
——答《中大青年》記者羅靜 / 070
中山大學周邊書店滄桑 / 073
把自由和公平還給教育! / 078
當前大學的怪現象 / 084
“一校一警”制度獻疑 / 087
大學生校外租房與教育思想 / 089
“一蚊”驚現《南方都市報》! / 091
“私塾弟子”與胡適的箴言 / 093
〖三〗 沉重的命運
回望百年共和路
——答《南方周末》記者笑蜀 / 097
社會公平和正義
——答《同舟共進》記者孫宏光/ 107
中國近代史上的“小鬼挑大樑”
——聽一位老青年談新青年/ 116
現代儒商的智慧
——讀張謇《致商會聯合會函》 / 122
陳炯明成敗的意蘊 / 125
不能忘記的歷史教訓 / 128
四遇房地產商的思考 / 132
尋找改進人大工作的突破口 / 136
銘記小平“再造幾個香港”的箴言
——香港回歸十年感言/ 139
安靜·冷靜·認真讀書
——答宋先科對《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的評論/ 141
掃除維護學術規範的障礙 / 145
賑災和災後重建
——答張弘先生/ 149
附錄一中國現在是否需要開建航母?/ 151
附錄二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有頑固的自由恐懼症
——答《南方都市報》記者謝湘南/ 164
〖四〗市井風情
手與分手(兩則)/ 173
正視文化藝術和近代中國歷史的複雜性 / 176
關於廣州人的價值取向調查
——答《南方都市報》記者陸燕/ 179
在多元而寬鬆中實現和諧
——答《中山日報》記者吳娟/ 181
中西情人節之爭
——答《中山日報》記者吳娟/ 182
語言暴力的根源 / 184
〖五〗異鄉風情
與摩門教徒一次愉快的交談 / 189
自由和愛是永恆的人性
——來自東方的模範夫妻給我的啟示 / 194
日月潭畔話滄桑 / 198
“天下無賊”? / 200
〖六〗人生軌跡和親友
一個嘴巴忘記貼封條的人
——答章文斯先生/ 205
察古觀今,樂在其中!
——答《市民》特約記者彭曉芸/ 212
從我的迷誤與抉擇看研究方法 / 220
執著為中國的新文化辯護
——1999年獨白/ 225
影響我的幾本書/ 235
書生報國的心路歷程 / 238
我記憶中的亞偉姑丈 / 268
附錄 回憶錄 /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