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帝國(帖木兒汗國)

帖木兒帝國(中世紀中亞-西亞地區的帝國)

帖木兒汗國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帖木兒帝國(波斯語:تیموریان‎,英文:Timuriddynasty;1370年4月10日—1507年),是中亞河中地區的西察合台蒙古貴族帖木兒於1370年建立的帝國。首都最初為巴里黑,後相繼遷都撒馬爾罕赫拉特(Herat,又譯哈烈、黑拉特)。

建國者帖木兒本為渴石地區的突厥巴魯剌思氏的埃米爾,後來迎娶東察合台汗國王室黑的兒火者的女兒為妃。黑的兒火者在人們眼中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帖木兒本人獲得了政權的合法性。帖木兒早年起兵占據河中,以此為核心進行擴張。帖木兒去世後,其子孫相互爭奪王位,之後其四子沙哈魯統一帝國大部,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繁榮。沙哈魯及其子兀魯伯死後,帖木兒帝國逐漸走向分崩離析,最終於1507年被烏茲別克人取代。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敗逃至喀布爾,並在南亞開創了莫臥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東察合台汗國河中地區花剌子模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高加索大伊朗地區,並與奧斯曼帝國交戰,企圖復興蒙古帝國,但最後因帖木兒於東征中國明朝的期間(1404-1405年)逝世而被迫中斷。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亘從小亞細亞到印度德里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費爾乾納盆地,北起錫爾河鹹海,南及阿拉伯海波斯灣的大帝國。

帖木兒帝國吸收不同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交融匯合,展現了具有突厥特色的文化新貌,進一步發展了突厥—伊朗文化。帖木兒家族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帖木兒帝國
  • 外文名:Timurid dynasty
  • 時間範圍:1370年4月10日 至 1507年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巴里黑撒馬爾罕赫拉特
  • 主要城市赫拉特、塔什乾、玉龍傑赤、坎大哈、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巴格達等
  • 政治體制:君主專制政體
  • 國家領袖帖木兒
  • 人口數量:2850萬(1405年)
  • 主要民族突厥人波斯人蒙古人
  •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
  • 國土面積:約460萬平方公里(1405年)
國號,歷史,帝國建立,四面擴張,內亂迭生,再次復興,衰亂滅亡,疆域,統治範圍,藩屬國,政治,汗王統緒,中央行政,地方管理,軍事,軍事機構,兵種組織,徵兵制度,外交,與中國明朝,與東察合台汗國,與金帳汗國,與馬木路克埃及,與奧斯曼帝國,經濟,文化,文藝,建築,史學,宗教,科技,帝王世系,

國號

帖木兒(Temur,1336-1405):蒙古語,意為“鐵”。“帖木兒”是Temur的音譯,而Tamerlane則是西方國家對他的稱呼。

歷史

帝國建立

帖木兒(1336—1405年)是帖木兒帝國的奠基人,帖木兒生出的地方,在河中一個名稱哈思罕的君主之轄境內,渴石城附近。出生之時在回曆七三六年鼠兒年八月二十五日(1336年4月8日)。相傳其先世與成吉思汗同族。有哈剌察兒那顏者,據說是成吉思汗之從兄弟,也就是帖木兒的祖先。帖木兒的碑銘列舉他的世系,說禿蔑乃生子哈出來,哈出來生子亦兒占赤巴魯剌,亦兒占赤巴魯剌生子速忽赤臣,速忽赤臣生子哈剌察兒那顏,哈剌察兒生子亦連吉兒,亦連吉兒生子不兒赫勒不兒赫勒生子塔剌海,塔剌海生子帖木兒。帖木兒的直接繼承人沙哈魯,曾經廣事考證。
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
後人所知的帖木兒的傳奇歷史,絕大部分來自其自家自傳《勝利書》《帖木兒自傳》。從其家族看在帖木兒父輩的時候這一家已經勢力不小,西察合台汗國王族與他們有通婚關係。
蒙兀兒斯坦的察合台後王禿黑魯帖木兒在1360年平定河中,以其子也里牙思火者為河中總督,帖木兒被任命為也里牙思火者的參贊,不久,帖木兒逃走,同其姻兄、迦慈罕之孫忽辛會合,共同舉兵。1362年右腿因傷致殘,故又稱跛子帖木兒。1364年打敗和驅逐河中的蒙兀兒統治者。
1370年,帖木兒殺死忽辛,扶持傀儡統治者,成為河中的最高統治者。他宣稱自己是察合台汗國的繼承人,定都巴里黑(後遷都撒馬爾罕),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四面擴張

帖木兒稱霸河中後,便進一步向周邊地區擴張。1375—1379年間,帖木兒東攻察合台汗國。從1380年開始,先後奪取了波斯阿富汗,進而攻占兩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
1389—1395年,多次進攻欽察汗國,毀其首都薩萊·伯克爾等城市,統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1398年進攻印度德里蘇丹國首都德里,屠殺戰俘約10萬人,占領印度北部。曾經打敗蒙古西侵大軍的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因為拒絕與帖木兒帝國結盟,1400年帖木兒率兵進攻敘利亞,蘇丹法萊吉親自率兵抵抗也無濟於事,整個敘利亞的領土被占領,名城大馬士革被焚毀(敘利亞戰爭)。
1402年春,帖木兒動員14萬左右的軍隊,進攻正處於上升階段奧斯曼帝國。7月20日在安卡拉戰役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其蘇丹即“閃電”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國疆域成為從印度德里到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的大帝國。
他擊敗當時不斷擴張中的奧斯曼帝國,間接地緩解了伊斯蘭文化對基督宗教文化與整個歐洲的滲透。而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無價的傳世建築,使該處在其孫兀魯伯的經營下,成為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重心。
1404年11月帖木兒揮軍東征明朝,1405年2月18日病逝於訛答剌,使這次東征無疾而終。

內亂迭生

帖木兒在世時曾將領土分給子孫,並指定其長孫皮兒·馬黑麻(帖木兒長子賈汗吉爾之子)為嗣君。帖木兒去世後,其後裔立即開始爭奪王位的鬥爭。皮兒·馬黑麻因遠在阿富汗,撒馬爾罕遂為帖木兒的另一孫子哈里勒所奪據自立為汗。皮兒·馬黑麻率軍前去爭位,被哈里勒打敗,退回阿富汗,後被部下所殺。

再次復興

帖木兒第四子沙哈魯以為皮兒·馬黑麻報仇為名,進軍河中,奪取帖木兒王位,將伊刺黑封為哈里勒封地。因此,原帖木兒王朝的所有領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魯統一起來。西波斯的帖木兒後裔不久為被土庫曼人的黑羊王朝所滅。沙哈魯的控制區只限於河中、阿富汗和波斯東部。
除武功顯赫,沙哈魯還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河中的學術中心。沙哈魯當政時,同中國明朝之間貢使往來不斷,官私貿易十分活躍。
沙哈魯命其長子兀魯伯駐撒馬爾罕鎮守河中,自己則仍以赫拉特為首都。

衰亂滅亡

沙哈魯死後,帖木兒帝國大亂。在爭位戰爭中,兀魯伯被自己的兒子阿卜拉·拉迪卜所殺,而後者又被兀魯伯的親信殺死。河中地區的政權最後落到米蘭沙之孫阿布·賽義德的手中。而呼羅珊地區則被帖木兒次子烏馬兒·沙黑·米爾扎的後代蘇丹·海珊·拜卡拉所占據。沙哈魯的帖木兒朝遂一分為二。
1451年,阿布·賽義德·米爾扎(AbuSa'idMirzaابوسعیدمیرزا)將大部分的帖木兒帝國舊地統一,擊敗了東部強敵察合台汗國,並且重新將帖木兒帝國的觸角伸向了波斯地區。隨後其與盟友黑羊王朝統治者賈汗·沙赫達成協定瓜分波斯。1466年黑羊君主賈汗·沙赫入侵牡羊王朝,被牡羊雄主烏宗·哈桑擊敗,應賈汗·沙赫的要求,阿布·賽義德·米爾扎也參與戰鬥,仍相繼被烏宗·哈桑擊敗,1469年阿布·賽義德·米爾扎被俘殺。
阿布·賽義德·米爾扎死後帖木兒帝國分崩離析,呼羅珊帖木兒王朝為海塞因米爾扎所統治,其餘的帝國分為艾哈邁德統治下的布哈拉撒馬爾罕,Hissar(三地在艾哈邁德死後分裂),烏馬爾米爾扎統治下的費爾乾納,馬赫穆德統治下的巴爾赫和米爾扎烏魯哈統治下的喀布爾
1500年,蒙古朮赤系後裔昔班尼汗率領烏茲別克族遊牧部落攻占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建立布哈拉汗國,帖木兒帝國滅亡。
1501年,烏茲別克汗國擊滅河中地區的帖木兒王朝;1507年5月,滅呼羅珊帖木兒王朝。河中地區形成由烏茲別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但帖木兒的家族並沒有因此全部消失,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以喀布爾為根據地力圖復辟,失敗後進入印度,於1526年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從而在一定意義上延續了帖木兒帝國。
(圖冊參考資料)

疆域

統治範圍

在帖木兒統治末期,帖木兒帝國的疆域達到最大,東起北印度、西達幼發拉底河、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裏海和鹹海。到沙哈魯即位後,控制限於河中、阿富汗和波斯東部,但仍能大體維持。沙哈魯及其子兀魯伯死後,帝國走向分裂。
帖木兒帝國(帖木兒汗國)
15世紀的帖木兒帝國疆域全圖

藩屬國

除了直屬中央管理的地區外,帖木兒帝國還採取突厥-蒙古遊牧政權的分封方式進行統治和管理。一部分被征服地被分封給帖木兒家族的成員、帝國的軍隊將領,以及原地區的統治者埃米爾。哈烈城是沙哈魯的封地;撒麻耳乾是帖木兒之孫馬黑麻·速檀的封地;巴里黑、昆都士、喀布爾、坎大哈等地是帖木兒之孫皮兒·馬黑麻的封地。沙哈魯在位時期,在其父分封的基礎上再次對帝國領土進行了分封,長子兀魯伯統治河中之地;次子伊不拉欣統治巴里黑;沙哈魯本人統治著呼羅珊及帝國西部地區。受封者世襲占有自己的封地,但地區行政由中央派出的官員管理,受封者只享受封地上農民繳納的賦稅。
在帝國境內的一些地區(主要是呼羅珊及其西部),帖木兒保留了一些由當地人統治的王朝,它們成為帝國的被保護國。這些王朝的統治者必須交納相當數量的賦稅。如撒卜茲瓦爾家族受到帖木兒的庇護,繼續保持自治。不過,草原帝國西部的這些自治王朝中,只有沙爾別達爾國維持時間較長,其餘自治政權都因反叛帝國而被消滅。

政治

汗王統緒

帖木兒家族並非成吉思汗系的蒙古貴族,故而帖木兒在建國之初極力維護成吉思汗系的正統性。他以察合台汗國繼承者的面目出現,保留了察合台系的汗王。他還希望以通婚方式獲得合法性。此外,帖木兒帝國長期對察合台系蒙古貴族採取優撫政策。在帖木兒之孫兀魯伯統治時期,撒馬爾罕政權不僅仿效帖木兒扶持了一位察合台系汗,還對蒙古人的法律《大札撒》表現出尊重。在兀魯伯之後,強調察合台系合法性的傾向淡化。

中央行政

帖木兒帝國的行政機構是雙重的,既保持了突厥-蒙古遊牧政權的一些統治制度,又大量吸收了阿拉伯-波斯的行政管理方式,帖木兒帝國的統治者們對兩者進行整合和改造,以適合帝國的統治需要。帖木兒帝國的統治權和行政權合一。最高統治者"素丹"也是中央政府的最高統治者,他們都出自帖木兒家族。實際上,帖木兒帝國政府是一個受君主意志操縱的機構,帝國統治者隨意干涉政府事務,他們要求部下完全忠實於他們,而不是忠實於自己的職責。
在素丹之下保留了一個由7人組成的大臣會議,大臣會議的基本分工是:一人管理軍事;一人管理行政,包括商業貿易、財政、治安在內;一人管理客旅和無主的產業;一人管理素丹王室的宮廷事務;另外三人管理邊境事務。7人的職責基本上反映了帖木兒帝國中央政府的分工:即行政、司法、宮廷管理和軍事機構。
早在帖木兒征服時期,已經形成了一個隨大汗征戰而移動的中央政府,即中央迪萬。中央迪萬體現了阿拉伯-波斯的行政方式。中央行政機構設定了三類官員,官職最高的是掌印官穆哈爾達爾,此外設定了法官和財務官。中央迪萬的主要職能是徵稅,登記被征服城市的財產和贖金,檢查監督省級迪萬。參與其中的人員有波斯人和察合台人。
在帖木兒帝國的行政機構中,起用大批波斯人出身的文書,這些人有行政的技巧,特別是寫和記錄方面的技能;然而,波斯官吏在行政機構中的地位較低,那些熟悉波斯傳統和了解定居文化的察合台系埃米爾占據了較高職務,一般來說,最高職務由察合台系埃米爾擔任。在呼羅珊,察合台系埃米爾還擔負著監視地區行政機構的任務。不過,波斯官吏並非沒有潛力,他們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優勢,他們與被統治人民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在調查濫用職權之類問題上,波斯書記員似乎比察合台人的作用更大,如克爾曼總督貪污地區基金一案,中央財政部門派去處理此事的代理人就是波斯人,他們獨立行動,沒有察合台系埃米爾的陪同。

地方管理

帖木兒帝國的地區管理呈現多種形式。在戰爭時代,隨帖木兒征戰的軍隊首領常常被指派充當地方行政官員,管理被征服地。當時,地方文職官達魯哈大多數是軍人。如巴斯拉城破之後,帖木兒任命部將穆魯克·薩布扎瓦里負責該城的組織工作;又如,帖木兒奪取伊斯法罕城之後,委託賈溫庫班管理,城市重建工作常常是他的職責之一。不過,以軍人代理城市行政只是短時期內的安排,如回曆795年(1393)擔任耶茲德城(Yazd)達魯哈的將領帖木兒·斡赤斤於第二年(回曆796—797)就離開此城,參加了帖木兒在欽察草原上的戰爭。回曆795年(1393)擔任法爾思阿巴庫赫城達魯哈的拉希姆·巴哈都爾在當年秋天就參與了圍攻伊拉克塔克里特城的戰爭。
帖木兒任命軍隊部將為地方行政官員的情況並不說明在帖木兒帝國內沒有地方行政機構。戰爭結束以後,帖木兒帝國的地方行政以大州、小州為單位建立起來。與中央政府的模式一樣,各大州、小州建起了地區迪萬,不論大、小州,地方迪萬都設定長官三人。一人掌民事,一人掌軍事,一人掌無主產業,設定了軍事及民事輔佐人員協助管理。
在州之下,帖木兒似乎保留了怯伯汗之後的行政管理系統,即將地方再劃分為"土綿"(即萬戶),以土綿為收稅單位。地方各部受中央政府機構的監督,現在還不清楚中央機構是否對地方迪萬進行定期巡視,但我們知道克爾曼至少接受過定期巡視,這些人是從中央迪萬派出的。

軍事

軍事機構

軍事機構在帖木兒帝國中自然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在帖木兒帝國的軍事機構中,最高官職是埃米爾·烏瑪拉,通常譯為首席將軍(大元帥)。此官職在其他地方(指除軍隊以外的其他地方)可能作為有權勢者出現,尤其是指在君主衰弱之時的握重權者。在14世紀的欽察汗國,此官名(突厥語形式:beglerbeg)指四大兀魯思埃米爾中官職最高的那一個人,一般指僅次於大汗、掌握最高權力者。
軍隊首領以軍階、戰利品賞賜士兵以維繫對軍隊的統帥權。哈里勒奪取政權之初,為了維繫軍隊的效忠,動用國庫資財賞賜將士,以後,凡在重大戰役之前,他都要厚賞全軍將士。沙哈魯在位期間數次動用呼羅珊的財富厚賜將士。1405年初,沙哈魯在策劃入侵河中地區時,就動用國庫的錢財徵募軍隊,同時還遣沙蔑里克去布哈拉,挪用該城府庫的錢財以應付開支。此外,沙哈魯還以授地的方式獎勵將領,1405—1406年,他把撒剌哈夕的土地賜給蘇來曼;1406年,他將反叛者的土地賜給鎮壓反叛有功的米德拉伯·切卡。
在帖木兒帝國,中央軍事機構中的一些官職在行省里也有設定,如首席將軍。一些埃米爾被任命為行省的首席將軍。其中,擔任呼羅珊行省的首席將軍有阿克不花那顏、1387年8月起義期間,呼羅珊總督不在起義現場,阿克不花那顏主動出面恢復秩序,他在呼羅珊的廣大地區徵兵,並率領軍隊作戰。他也親自協助警官賈漢沙鎮壓了幾乎同時在喀布爾爆發的起義。據哈菲茲·阿卜魯的《全史》記,此職在行省中除總督外應該是最有權威的官員了,但事實上阿克不花的權力低於另外一個叫穆罕默德·蘇丹沙的埃米爾,後者不僅是行省的軍事官員,而且還監管行省的財務。

兵種組織

帖木兒帝國是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礎上的政權,軍隊在國家中具有重要作用。帖木兒的軍隊由40個突厥化蒙古部落構成,軍隊首領大多數是察合台蒙古人,但帖木兒招募兵士不限國籍、不限地位,連敗軍的士卒也可錄用。招募來的年輕人被訓練為各種兵種的職業軍人,兵種有輕裝部隊、騎兵、管理軍事機械的技術兵等等。
帖木兒的軍隊以百為單位組織起來,軍隊置百人長,千人長及萬人長,全軍置有統帥。遇有戰事發生,按敵勢之強弱,徵調各級將士。軍隊所用馬匹及牲畜平時均分撥與族人飼養,負責飼養者必須加倍照看。據《武功記》評論,帖木兒軍隊的編排不用口令,隊形是在敲鼓或吹號以前就排好了的。

徵兵制度

帖木兒帝國的徵兵工作是根據素丹的需要隨意進行的。原則上徵兵工作有專人負責,實際上,帖木兒常常派親信去徵兵。回曆806年(1403),在伊斯坎達爾·謝赫(IskandarbShaykhī)反叛之時,帖木兒派他的兩個孫子與速勒都思部皮兒·阿里(PīrcAlīSuldus)到剌夷徵兵;派蘇萊曼(Sulaymānshāh)到庫姆和喀山去徵兵;派巴魯剌思部米德拉布·本·徹庫(Midrābb。Chekü)去呼羅珊調兵。

外交

與中國明朝

1368年明朝建立,對西域各國要求按元例進貢,當時帖木兒還沒有殺死了忽辛,獨掌大權統一周邊,未見朝貢記錄。布哇《帖木兒帝國》講到明初明朝軍事征伐對於中亞帖木兒政權的影響:“明兵追逐敵人於塞外,在1370至1390年間,併入了若干蒙古屬地。帖木兒也不得不稱臣納貢,所以帖木兒終身的夢想,就是在解除這個藩屬關係。”漢文文獻中最早的帖木兒王朝來華表文(或國書)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帖木兒遣酋長迭力必失等向明朝進貢奉獻的表文。
1396年,帖木兒扣押各國使節,包括明朝奧斯曼帝國的使節,表示對外宣戰。1398年,再次禁錮、扣留明朝特使。帖木兒是一心想要重現成吉思汗大業的人,因此準備東征明朝,但最終因其病逝於東征途中作罷。但帖木兒死後明朝還是沒有放棄對帖木兒帝國的警惕,派遣錦衣衛抓捕購買當地人口的帖木兒商人。又遣鄭和率大軍到達忽魯謨斯停留長達五十二天之久,直到雙方都冷靜下來。
帖木兒過世後,其生前欽定的繼承人哈里釋放早年遭帖木兒扣押的明朝使臣傅安、楊德文等人,並托其帶去帖木兒帝國修好的願望。陳誠得知帖木兒帝國正陷入奪位內戰,立刻向明成祖建言“速派使節,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1408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兒帝國的郭驥為使節率團出使,帶去朱棣的親筆書信,調解哈里和沙哈魯的糾紛。
沙哈魯與改變其父帖木兒敵視中國的政策,同明朝在政治、經濟上交往頻繁。1409年,沙哈魯派使團至南京,送上豹子、獅子等禮品。雙方重新恢復“宗藩”關係,友好往來。1413年遣使朝貢;同年明成祖派遣中官李達、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等9人出使帖木兒帝國,訪問首都赫拉特。1419年沙哈魯派遣幾百人的龐大使團訪問中國。使團成員包括包括沙哈魯的諸子。歷史學家哈菲茲·阿卡魯根據使團成員吉亞斯·丁的日記撰寫而成的《沙哈魯遣使中國記》,記述了使團去中國沿途所見及明朝的政治、經濟、人物、民俗、物產等情況。
明朝成化、弘治年間,撒馬兒罕使臣由陸路貢獅、海道回國,又從海路入貢過程以及明廷的反應。表面上這是皇帝、宦官、政府官員對貢獅和貢路的爭執,實際上反映了明朝中後期尤其是弘治年間明朝對朝貢政策如何調整的問題。由於明朝大臣竭力反對,帖木兒王朝來華貢路復歸於陸路。明朝也由此喪失了加強海路貿易的機會,為以後葡萄牙人東占滿剌加留下了空隙。

與東察合台汗國

東察合台汗國與帖木兒帝國在地域經濟上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必然走上軍事對抗的道路。從雙方所轄地域看,東察合台汗國的轄地雖包括蒙古斯坦向陽地畏兀兒地三部分,但其統治中心地仍在蒙古斯坦。此時的帖木兒帝國國勢正處於上升時期。由於其統治中心是在經濟發達的河中及其周圍地區,這裡物產豐富,既有肥沃的農區,又有廣袤的牧場,經濟特徵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且商業發達,自古以來,這一地區就是許多農業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必爭之地。然而,河中地區的時局亦不容樂觀。金帳汗國、伊利汗國等實力雖不及帖木兒帝國,但對其仍具有潛在威脅。尤其是東察合台汗國經哈馬魯丁的“勵精圖治”,日漸強大,已成為帖木兒帝國東部邊境的強鄰。為此,在採取措施加強河中統治的同時,“帖木兒牢記先祖成吉思汗的教誨‘天上無雙日,地上無二主’”,調動河中地區一切經濟潛力,向威脅帝國最大的勁敵宣戰,並謀取更多的財富。於是,東察合台汗國與帖木兒帝國之戰不可避免。
1365年,東察合台汗國的朵豁剌惕部異密哈馬魯丁在也里牙思火者汗死後公開叛亂。東察合台汗國政權危機四伏,給帖木兒帝國入侵提供便利,由此引發雙方長達22年的戰爭。雙方經這場戰爭的反覆較量後,東察合台汗國的哈馬魯丁為首的“僭汗”政權垮台,代之以察合台後王黑的兒火者汗為首的“合法”政權。從此,雙方關係由對抗轉向緩和。帖木兒取勝後,削弱了東察合台汗國對其東部邊界的威脅,但西域的朵豁剌惕部異密家族的勢力仍很強大。這就意味著,河中帖木兒帝國要在短期內完成統一西域的宏業並非易事。所以,帖木兒一改原先單一的武力征服,因地制宜,對蔥嶺東的西域以政治威懾為主,將重點放在對帖木兒帝國西部的伊利汗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征伐上,以獲取更多的土地和財富。戰後,帖木兒也希望儘早解除雙方的敵對狀態,以便抽身向西進行大規模的遠征。1397年,黑的兒火者汗“派其長子沙米·加罕作為特使前往撒馬兒罕,商談同帖木兒和親事宜”,結果,“黑的兒火者汗以宗室女塔瓦卡勒公主嫁給帖木兒”,並“與帖木兒簽訂和平協定”。通過聯姻使雙方關係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與金帳汗國

帝國初創,強鄰環伺,必須首先削弱打擊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對金帳汗國的政策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帖木兒利用汗國的內訌,大力扶持託庇的脫脫迷失加速金帳汗國的自相殘殺削弱打擊汗國;第二階段,帖木兒親率大軍,二次入侵北鄰,直接給予金帳汗國毀滅性的打擊。1357年,金帳汗國發生宮廷政變,札尼別汗被其子伯爾迪別勒死,汗國陷入分裂動亂之中,貴族王公互相廝殺,與此同時,金帳汗國與白帳汗國之間,敵對情緒日益嚴重。白帳汗國的烏魯斯汗一直在尋機出兵,重新統一兩個汗國。金帳汗國的動亂與衰落,正是帖木兒所希望的,而烏魯思汗企圖重新統一兩個汗國的政治野心,不啻是對帖木兒最大的威脅。加之烏魯斯汗庇護從河中出逃的札刺兒叛亂者,帖木兒早就對此耿耿於懷。因此,帖木兒一直密切關注著北鄰兩個汗國的各種變化,尋機干涉。
在帖木兒的大力支持下,1374年6月12日至1375年6月2日期間,脫脫迷失多次進攻烏魯思汗,但屢遭敗績,由於在戰鬥中,脫脫迷失擊殺了烏魯斯之子忽都魯·不花,烏魯思汗遣使抵帖木兒處威脅說:“脫脫迷失殺害了我的愛子,今此逆賊託庇於你的國家,將他交給我吧,不然就將對你開戰。”帖木兒斷然拒絕了引渡脫脫迷失的要求,秣馬厲兵,準備出征。1388年末,脫脫迷失又從伏爾加河的波爾加爾與高加索地區,出兵侵擾河中,帖木兒遣軍將敵兵逐過錫爾河。1389年春,脫脫迷失捲土重來,從西北面圍攻帝國的邊境重鎮薩布朗,縱兵四處劫掠,帖木兒率兵反擊,脫脫迷失遂退兵欽察草原。1391年6月18日,兩軍決戰,帖木兒大敗敵軍,奪得了大量的戰利品,脫脫迷失帶著殘部逃之夭夭。由於未能擒脫脫迷失,帖木兒縱軍四處掠奪,並將金帳汗國作為封邑。1393年,脫脫迷失恢復了元氣,為對付帖木兒,他秉承了金帳汗國諸汗與馬木路克王朝蘇丹們結盟,反對共同敵人的策略,由於金帳汗國與馬木路克王朝的再度聯盟,貝爾孤格蘇丹秣馬厲兵,準備迎擊來犯之敵,脫脫迷失則從欽察草原竄出,率軍越過高加索,企圖侵擾河中地區。帖木兒聞訊,引兵北上,脫脫迷失又避其兵鋒,遁走他方。顯然,脫脫迷失之舉是要攪擾。
1395年帖列克河畔大捷,對帖木兒具有重要意義,這次勝利粉碎了金帳汗國與馬木路克王朝聯合夾擊帖木兒的企圖,掃除了後顧之憂。帖木兒徹底摧毀了汗國境內的商業中心——撒萊、塔萊、阿斯特拉罕和亞速夫。“由於這些城市和烏爾堅奇被摧毀,地中海和亞洲間的貿易,差不多三十年間只能通過帖木兒控制下的伊朗、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商路進行。”巨額的商業稅,成了帖木兒帝國源源不絕的重要財源。

與馬木路克埃及

從14世紀40年代開始,阿尤布開創的馬木路克王朝進入末期。1382年,伯海里系的末代國王沙里·伊軍·塞班,被其新衛隊長貝爾孤格廢黝。貝爾孤格原是艾什賴弗·舍耳班之子的奴隸,由於軍事寡頭政治,統治階級內部的互相傾軋,貨幣貶值,苛捐雜稅,瘟疫飢謹連綿,人民困苦不堪,暴動頻仍。貝爾孤格創立的布爾吉王朝(馬木路克王朝第二期),"是敘利亞一一埃及編年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正當布爾吉系的王朝危機四伏之際,帖木兒開始染指西亞,1393年,他攻陷泄刺失,殺掉木楔非兒王朝的滿速兒,兵鋒直逼巴格達。鑒於無力與帖木兒抗衡,阿赫美德棄城遁往埃及。1393年8月,帖木兒占據巴格達,這一行徑是對馬木路王朝的宗主權的直接挑戰,激起了貝爾孤格蘇丹的憤怒與關注。入主巴格達後,帖木兒遣使赴開羅,提議兩國締結友好條約,建立貿易關係。為表示願與埃及結好,帖木兒主動率軍搗毀了經常劫掠敘利亞,埃及商旅的塔克里特匪巢。
帖木兒主動結好馬木路王朝之舉,實乃權宜之計。因為,當時帖木兒略定波斯,帝國初創,強鄰環伺。東有崛起的明王朝;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帝國,大有問鼎中亞之勢;北方的金帳汗國,雖1391年遭重創,迄今卻糾集力量,捲土重來,直接威脅河中地區,馬木路克王朝也並非不堪一擊。要削平周鄰群雄,實現稱霸亞洲的目標,帖木兒首先必須集中兵力,討伐金帳汗國,徹底掃除後顧之憂,所以,帖木兒玩弄了緩兵之計,委蛇通好馬木路克王朝。
貝爾孤格蘇丹剛慎自用,作為伊斯蘭教最主要的捍衛者,他根本蔑視這位中亞的暴發戶。但帖木兒並未討伐之,帖木兒之所以未引兵入侵埃及,是因為北鄰脫克塔迷失為牽制夾擊帖木兒,正率軍越過高加索,進犯河中地區。帖木兒當時最危險之敵,乃是攪擾他坐臥不安的脫克塔迷失,加之奧斯曼人咄咄逼人,伺機插足中亞,所以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帖木兒採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策略,引兵北上,專事征伐金帳汗國。貝爾孤格蘇丹死後,馬木路克王朝內亂不止,帖木兒趁機征伐,1400年,在帖木兒侵略軍的蹂晌下,敘利亞殘破不堪,馬木路克王朝一蹶不振,再無力與帖木兒帝國抗衡爭雄了,帖木兒在實現稱霸亞洲的理想的進程中又邁進了一步。

與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濟德一世(巴耶塞特一世)與帖木兒之間,本身矛盾就十分尖銳。巴耶濟德一世庇護著巴格達出逃的阿合麻,蘇丹與黑羊王朝的卡拉·優素福,特別是後者曾劫掠過赴麥加朝聖的香客旅隊。帖木兒視此二人為寇讎,曾多次懇切致書巴耶濟德一世,要求引渡他們。巴邪濟德不僅斷然拒絕,而且公開辱罵帖木兒。另外,巴耶濟德一世對敘利亞素有野心,曾率軍越過幼發拉底河,進犯底格里斯河一帶硯域。帖木兒卻捷足先登,率先占領了敘利亞。對此,巴耶濟德一世更是耿耿於懷。兩者的矛盾日趨尖銳,兵戎相見,決一勝負,勢在必行。
1402年春,帖木兒率大軍十五萬人左右發動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數月之間即兵臨安卡拉(舊譯安哥拉)城下。奧斯曼蘇丹“閃電”巴耶塞特一世率軍7萬人左右利用瑟瓦斯一旁的森林設防,以降低帖木兒騎兵的機動優勢。帖木兒遂於7月20日率軍由南面迂迴攻擊安哥拉,迫使巴耶塞特回軍救援。雙方不久相會於平原之上,帖木兒遂發揮騎兵優勢集中兵力攻擊巴耶塞特軍左翼。激戰半日後,巴耶塞特軍中的韃靼軍隊和安納托利亞聯軍先後倒向帖木兒,巴耶塞特本軍隨即崩潰,其本人被俘。安卡拉大捷後,他趁勢攻克了士麥那,這是十字軍在小亞細亞的最後一個據點。他完成了巴耶濟德一世所不能完成的功業,因而,他受到了整個穆斯林世界的歡呼與敬仰。原被奧斯曼土耳其人併吞的安納托尼亞的各個異密國得以恢復,並成了帖木兒帝國的藩屬。帖木兒獲勝後並沒有繼續對奧斯曼帝國的進攻,因為正獲得探子來的情報而迅速回師撒馬爾罕。集合二十萬大軍,發動了企圖征服中國的戰爭。

經濟

帝國重視國內外的商業貿易發展,曾為印度、波斯東部開闢了陸上的新商道。“絲綢之路”中段站驛相望,道路無阻,遠地商旅,鹹得其濟。在首都撒馬爾罕和大不里士,東西方各國商旅匯聚,商肆櫛比,百貨雜陳,民物富庶。農業上修建了大型灌溉工程,溝渠完整,農村“田土地膏腴,人民繁庶”、“五穀蕃殖,食物豐饒”(明·陳誠等《西域番國志》)。
帝國重視城市建設,曾一度毀於戰火的城市得到重建和擴建,以移民充實,並在邊關要道新建了新的集鎮,將撒馬爾罕和赫拉特擴建成最繁華的政治、經濟、宗教和學術文化中心。帖木兒帝國的後王曾與明帝國長期互派使節通好,商人、學者、旅行家頻繁往采,進行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

文化

文藝

在文學上,出現了著名的詩人哈菲茲賈米納瓦伊等,他們的作品在伊斯蘭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馳名世界。在繪畫上,將波斯細密畫達到高超的水平,形成了各具獨特風格的赫拉特派和撒馬爾罕派。

建築

在建築上,將波斯、阿拉伯同突厥建築風格融為一體,呈現出突厥民族特色。所建造的賈米清真寺、古爾·埃米爾陵墓及宮殿、宗教大學、天文台,巍峨華美,裝飾絕麗,雕鏤精妙,色調明快。

史學

阿卜杜·拉扎克撰定的《沙哈魯史》記述了帝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在波斯語文學的影響下,形成了“突厥文化”,察合台語發展起來,並用突厥語創作詩歌和文學作品。帖木兒汗國的大多數統治者均喜愛文學藝術,蘇丹沙哈魯、兀魯伯、海珊·拜卡拉均為著名的學者和科學家,被後世學者讚譽為“伊斯蘭科學和藝術的偉大保護者”。

宗教

帖木兒帝國奉行伊斯蘭教遜尼派教義和教法,統治者以伊斯蘭教的保護者自居。各地設有教法官,主持司法和宗教事務。在首都赫拉特設有教法監督官,稱“穆赫塔希布”,監督穆斯林執行教規。伊斯蘭教職人員在社會上享有很高地位,在宮廷中延聘著名宗教學者擔任國師、大臣、參議,輔佐蘇丹施政。帖木兒將社會分為主2個等級,把賽義德(即聖裔)、謝赫(即長老)、烏萊瑪(即學者)等宗教領袖人物列為第一等級,並賜予土地和其他宗教權益,在各地興建了大量清真寺和宗教大學,尤以赫拉特賈米大清真寺、海珊·拜卡拉經學院、郭瓦夏古學府、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的伊斯蘭大學最為著名。在帝國的保護和支持下,以布哈拉為中心的蘇菲派納格什班迪耶教團在中亞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展,其學說對帝國的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活有相當大的影響。對什葉派採取寬容政策,保護和修葺了什葉派的清真寺和聖地。

科技

在天文學上,兀魯伯在撤馬爾罕建造的天文台和編制的《兀魯伯天文表》,是16世紀以前著名的天文台和精確度最高的天文表。在史學上,哈菲茲·拉卜魯編定的《歷史精華》記述了沙哈魯與中國明王朝通使的詳細經過。

帝王世系

一、帖木兒時期,都撒馬爾罕
帖木兒1370―1405
皮爾·馬黑麻1405,帖木兒長孫,旋廢。
哈里勒1405―1409
二、哈烈國時期,都赫拉特
沙哈魯1409―1447,帖木兒四子。
兀魯伯1447―1449
阿布都·拉迪甫1449―1450
阿布都剌1450―1451
卜撒因1451―1469
三、撒馬爾罕王朝時期,都撒馬爾罕
速檀·阿合馬1469―1494
速檀·馬合謀1494―1495
拜孫哈爾1495―1497
速檀·阿里1497―1500年亡於烏茲別克汗國昔班尼
四、呼羅珊王朝時期,都赫拉特,與撒馬爾罕王朝南北並立。
速檀·忽辛·拜哈拉1469―1506
木契菲爾1506―1507(共同執政)
巴的兒翰思咱蠻1506―1507(共同執政)1507年亡於烏茲別克汗國昔班尼
附:巴維蘭納國(1405―1446),都撒馬爾罕,沙哈魯封其子兀魯伯於撒馬爾罕,實際獨立。
兀魯伯1405―144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