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言語運動障礙的神經機制研究

帕金森氏病言語運動障礙的神經機制研究

《帕金森氏病言語運動障礙的神經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陳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金森氏病言語運動障礙的神經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曦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大約90%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但是目前仍缺乏對之有效的治療手段,這主要是由於帕金森氏病的言語運動調控神經機制尚未得到闡釋。言語運動的調控,依賴於前饋、聽覺反饋和本體感覺反饋等感覺系統與發聲運動系統的共同協調。研究表明,帕金森氏病患者由於基底節病變導致前饋功能和本體感覺反饋功能出現障礙,對聽覺反饋依賴增大,但患者也無法正確感知來自聽覺反饋的聲音。據此,我們提出帕金森氏病患者由於過度依賴聽覺反饋,令其聽覺感知系統對反饋信息過度敏感,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難以對發聲運動進行準確調控。本項目擬利用基於聽覺反饋擾動的生物聲學和腦電/事件相關電位技術,研究帕金森氏病患者利用聽覺反饋對發聲運動進行調控的神經生理學機制,揭示聽覺反饋在帕金森氏病患者區分自我發聲和外界聲音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為以聽覺反饋為核心治療帕金森氏病患者言語障礙的康復新技術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結題摘要

本項目利用基於聽覺反饋擾動的心理聲學和腦電/事件相關電位技術,結合靜息態磁共振技術,對PD言語運動調控障礙的神經機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在以下4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1)PD言語運動調控障礙的皮層處理機制。PD患者調控言語運動時,額葉、顳葉和頂葉等大腦區域的皮層活動強度顯著高於正常人,說明PD言語運動調控障礙是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整合異常的結果。顳葉癲癇患者雖然同樣存在言語運動調控障礙,但是其大腦活動模式與PD患者相反,說明兩者的言語運動調控機制存在顯著區別。(2)PD運動障礙的前饋和反饋基礎。PD前饋障礙導致內在計畫無法正常執行,使得站立和行走時的足底壓力分布出現異常。但是視覺-聽覺綜合提示訓練能夠有效地改善足底壓力分布和軀體運動功能障礙,說明反饋的加強能夠彌補前饋障礙引起的運動功能損傷。(3)注意力和工作記憶對言語運動調控的作用機制。注意力的提高和工作記憶能力的改善能夠顯著提高大腦處理言語反饋偏差的神經編碼效率,促進聽覺系統和運動系統之間的整合。這說明言語運動存在一個自上而下的認知處理機制,從而為通過認知功能的改善來治療PD等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言語運動調控障礙提供了新的思路。(4)言語運動調控個體差異的神經基礎。聽覺和運動區域的局部一致性特性能夠預測個體言語運動調控的行為學表現和皮層活動特徵,並且女性生理周期變化引起的性激素水平能夠對言語運動調控產生抑制性效應,為闡釋言語運動調控個體差異的神經網路機制和神經化學機制提供了新依據。本項目執行期間,在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SCI論文9篇,另發表中文論文3篇。綜上所述,本項目各項研究內容均順利完成,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並在言語運動調控的認知神經機制及其個人差異的神經基礎方面取得了突破。這不僅推動了PD言語運動調控障礙神經機制的進展,而且為實現PD言語障礙的精準康復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