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反饋調控發聲運動的神經機制研究

聽覺反饋調控發聲運動的神經機制研究

《聽覺反饋調控發聲運動的神經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劉漢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聽覺反饋調控發聲運動的神經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漢軍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人類和哺乳類動物能夠利用聽覺反饋對基頻和聲強進行聲學補償調控,以保持發聲運動的穩定,但聽覺-發聲中樞神經系統參與這一運動的神經機制還尚不清楚。申請人已證實聽覺反饋在複雜發聲條件下的聲學補償調控作用,並據此提出聽覺反饋調控發聲運動的神經活動與行為模式存在關聯且與受試人群密切相關。本項目擬利用聽覺反饋擾動方法,結合生物聲學與腦電/事件相關電位技術,以正常人和帕金森氏病患者為對象,構建發聲運動中基於語言、音樂和病理等因素的聲學行為模式和神經回響模式,闡釋中樞神經系統在早期認知階段處理聽覺反饋信息的時域特徵,明確聽覺反饋調控發聲運動中反射性聲學補償回響與皮質層聽覺誘發電位的內在關聯。該研究旨在提供中樞神經系統參與聲學補償調控的皮質層活動證據,揭示在正常與病理條件下聽覺-發聲神經網路利用聽覺反饋調控發聲運動的規律,為神經性語言障礙的康復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奠定技術基礎。

結題摘要

本項目利用基於聽覺反饋擾動的聲學方法和事件相關電位的神經生理學方法,以不同背景的正常人群和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為研究對象,圍繞中樞神經系統利用聽覺反饋對發聲運動進行調控的機制進行了一系列行為學和神經生理學研究。本項目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研究工作:(1)聽覺-發聲系統的發育和老化對發聲運動調控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學齡兒童主要依靠聽覺反饋對發聲運動進行調控,而成年人則主要依靠前饋機制來對言語運動進行調控。隨著年齡增長引起的腦功能老化,成年人的前饋調控功能受到了削弱,從而不得不重新主要依靠聽覺反饋來對發聲運動進行調控。針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發現,即前饋機制的神經迴路受到破會使得對聽覺反饋的依賴性升高,從而導致發聲運動控制的障礙。(2)聽覺中樞區分自我發聲和外界聲音的皮層抑制與增強轉換機制。研究發現,聽覺刺激的時間可預測性與皮層的抑制活動密切相關,並且聽覺刺激在時間上不可預測時,皮層的活動不再受到抑制反而會增強。同時,發聲過程中聽覺系統對聽覺刺激的處理與刺激的聲學特性有關,即感知為自我發聲的正常變動時皮層的活動會增強,而當刺激被認為是環境噪聲時皮層的活動則會受到抑制。(3)不同語言背景下聽覺-發聲運動系統的神經可塑性。研究發現,不同聲調語言(粵語和國語)的受試者利用聽覺反饋對發聲運動進行調控的聲學和神經生理學表現存在顯著差異,並且這種差異是由兩種語言不同的聲調系統特性所導致的。這說明在經過長期的語言學習之後,聽覺-發聲系統對發聲運動的調控可以形成神經可塑性,這為言語感知和言語運動之間的整合機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項目的上述研究成果,共發表SCI論文10篇,錄用待發表SCI1篇,發表在Brain and Language、PLoS ONE、Clinical Neurophysiology等國際權威雜誌上,並獲得另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各項研究內容順利完成,實現了預期的研究目標。本項目的研究結果揭示了正常和病理條件下中樞神經系統利用聽覺反饋調控發聲運動的機制,為神經性言語障礙的康復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