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是2010年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暉 。本書以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歷史沿革,布朗族的宗教信仰與民俗文化。
基本介紹
- 書名:布朗族
- 作者:王春暉
- 出版社: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 ISBN:9787546903262
《布朗族》是2010年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暉 。本書以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歷史沿革,布朗族的宗教信仰與民俗文化。
布朗族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可分為布朗和阿瓦兩大方言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布朗族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徵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
布朗族宗教,中國布朗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5.8萬人,大多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西定和八達地區。現在大多數居民信仰小乘佛教。基本簡介 中國布朗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5.8萬人(1982),大多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西定和八達地區。現在大多數居民信仰小乘佛教。但本民族...
布朗族婦女織的“青婆羅緞”為瀾滄江兩岸民眾所喜愛。而怒江兩岸的布朗先民用木棉紡織的“桐華布”則以潔白柔軟聞名。布朗族簡介 布朗族分布在雲南省西部沿瀾滄江中下游兩側的山嶽地帶。其中近3萬人較集中地聚居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邊沿一線的布朗山、西定、巴達、打洛等山區,景洪市、勐臘縣的山區亦有少數...
布朗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可分為布朗和阿瓦兩大方言區。布朗族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除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外,一部分人會講傣語、佤族語和漢語,西雙版納布朗族人兼用傣語的較多。1949 年以前,布朗族地區沒有一所正式學校。民間教育主要是通過長輩言傳身教和社會生產實踐進行。信仰佛教的布朗族地區,宗教...
布朗族蜂桶鼓舞,雲南省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傳統民俗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布朗族蜂桶鼓舞是布朗族跳鼓的總稱,它起源於布朗族的創世傳說和祭祀活動,在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邦丙鄉、大文鄉等的布朗族村寨中流傳。其參加人數不限,動作大方、粗獷、瀟灑,舞步剛健有力,...
布朗族吧是百度個人貼吧目錄下的貼吧之一。以交流布朗族歷史與文化、學習和發揚布朗族傳統、了解布朗族歷史,關注布朗族發展為主。另外還兼容經濟、軍事、民生、政治、科技等話題。會員以海內外的青年為主。布朗族吧以交流探討布朗族歷史、學習和復興布朗族文化、娛樂交友等為宗旨,尊重史實和振興布朗族為理念。力求使...
《布朗族基諾族》是2002年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雲南少數民族圖庫》編委會。內容簡介 布朗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主要分布於臨滄地區的雲縣、鎮康縣、永德縣、雙江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思茅地區的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以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縣等,總...
布朗族婚俗是布朗族結婚所用到的禮儀。婚俗過程 布朗族青年男女結婚需要舉行兩次婚禮。青年男女通過自由戀愛,雙方感情融洽,男方父母就請媒人給女方家送去茶葉、鹽巴等禮物。女方家收下後,男方就可以請祭司卜卦,選擇吉日結婚。結婚前一天,男女雙方要分別送給本村寨的長老草煙等禮物,請長老向全村寨的人發布結婚的...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蟻卵的習慣。布朗族人喜歡食鼠,無論田鼠、家鼠、竹鼠均為所食佳肴。將捕獲的鼠燒光毛,去皮和內臟,洗乾淨後煮食。布朗山有一種黑蟻,每窩有一隻蟻王,能產卵數千,布朗人常挖食蟻卵。種茶制茶 布朗族人善於種茶制茶,也很喜歡飲茶。姑娘們採下春茶後,製成散茶,又叫“大葉子茶”。她...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的土著少數民族。布朗族屬南亞語系,無文字,習漢文,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徵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布朗族總人口為9.19萬人。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布。布朗族的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
《布朗族》是2010年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暉 。本書以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歷史沿革,布朗族的宗教信仰與民俗文化。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知識讀本”系列叢書之一。全書共分三章,內容包括: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歷史沿革,布朗族的宗教信仰與民俗文化。 本書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
布朗族舞蹈豐富多姿,幾乎老幼都能會跳舞。舞蹈的稱呼各地不同。西雙版納布朗族稱“跳擺”,保山、臨滄地區的布朗族稱“打歌”,思茅地區的布朗族稱“跳歌”。漢書文獻中統稱為“踏歌”。布朗族舞蹈的特徵是把歌、舞和諧地融合為一體。在舞蹈時,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領舞、擊鑼、象腳鼓隨後。小伙子和姑娘們圍成...
布朗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布朗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布朗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繫在一起。既是布朗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台,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
布朗族是一個跨境民族,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對其有不同的稱呼。中國布朗族全部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境內,其餘散居於臨滄地區、思茅地區和保山市境內。布朗族民居形式主要是乾欄式建築。一種是茅草屋,一種是木瓦房。乾欄式建築 俗稱竹樓,有上下二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牛馬豬雞,安置舂碓,還...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勐海縣的布朗山、打洛、西定和八達等山區,其餘散居 於臨滄、思茅市,人口58476人(1982年統計)。布朗 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族人多兼操傣語,通用 傣文。信仰小乘佛教。其文學藝術深受傣族的影響,民 歌大部分用傣語演唱,或並用兩種語言,有些曲調也與 ...
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地處勐海縣西部,東接勐遮鎮,南鄰打洛鎮,西與緬甸隔江相望,北與勐滿鎮毗鄰。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距縣城48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591.5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戶籍人口為26936人。1987年10月,撤區建鄉,改西定哈尼族鄉。2005年...
“布朗族山康茶祖節”布朗族稱“好夠龍”,與漢族的春節相仿,有除舊迎新的意思;時間一般為農曆的二月二十七到三月初一,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布朗人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崇拜,祈求祖先給予保佑。布朗族山康茶祖節源於瀾滄縣惠民鎮芒景村布朗族先民發現、馴化、種植和利用茶的活動,在千百年歷史的磨礪中逐漸演變、...
布朗族為什麼要過岡永節呢?民間傳說,遠古時候,有個叫 雅枯栓的布朗族婦女獲得一粒比南瓜還大的稻種,她把這粒稻 種藏在倉中。有一天,稻種滾出倉房,越變越大,幾乎壓垮了竹 樓。雅枯栓十分生氣,舉棍猛打稻種,使稻種碎成小粒,漏下竹 樓,一粒粒鑽進土縫藏於地底深處。一隻有靈性的竹鼠打洞鑽 入地下...
布朗族舞蹈豐富多姿,幾乎老幼都能會跳舞。舞蹈的稱呼各地不同。西雙版納布朗族稱“跳擺”,保山、臨滄地區的布朗族稱“打歌”,思茅地區的布朗族稱“跳歌”。漢書文獻中統稱為“踏歌”。布朗族舞蹈的特徵是把歌、舞和諧地融合為一體。在舞蹈時,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領舞、擊鑼、象腳鼓隨後。小伙子和姑娘們圍成...
布朗族博物館為中華民族園56個民族博物館之一,按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臨滄地區布朗族傳統民居1:1復原,由當地工匠按本民族習慣和建築工藝建設。博物館於2004年開工,並於當年竣工開館。博物館占地面積213平方米,建築面積122平方米。布朗族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縣,現有人口約9.2萬。有本民族...
西雙版納布朗族女服是現代的文物。文物歷史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臨滄地區的雙江、永德、雲縣、耿馬及思茅地區瀾滄、墨江等縣,是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著極為豐富的口頭文化,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具鮮明特徵的民族語言、服飾、歌舞、風俗習性。居住在西雙版納布朗族女青年,上著圓領...
布朗族文學,布朗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紅河、臨滄和思茅等地。約58000餘人(1982),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無文字。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布朗族文學 民間保存著許多古老的神話,這些神話反映了布朗族先民對天地以及自然萬物的理解和認識。其中以開天闢地和日月神話《顧米亞》,人祖神話和洪水神話《阿布林嘎與依...
金布朗是近幾年雲南施甸縣政府提出的,用來稱呼本地特有的及少數民族布朗族。主要是指在施甸的木老元鄉,擺榔,姚關生活著的保持原始的,傳統的生活方式的布朗族,是施甸的土著居民。布朗族是我國西南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南的群山之中。居住在雲南施甸的布朗族,自稱“烏”,他稱“本人”,是滇西...
布朗族菜是指少數民族布朗族製作的菜餚,主要有烤山鼠肉、斑鳩肉、魚、豬肉、牛肉、卵石鮮魚湯、螃蟹松等。菜品簡介 布朗族有“不吃烤肉,不算嘗過肉香”的說法。所以烤食的東西多有烤山鼠肉、斑鳩肉、魚、豬肉、牛肉;另外,還有卵石鮮魚湯、螃蟹松、螃蟹肉剁生、油炸花蜘蛛、蟬醬、包燒鮮魚、酸味菜(酸肉、...
布朗族洗牛腳,是布朗族的一項傳統節日。簡介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還要過洗牛腳。屆時老人和頭人頭戴斗笠,披蓑衣,手執楊柳、桃枝紮成的掃把,牽著羊,把支支紅紙小幡插在各家門前,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戶主,應把潔淨的水潑在老人和頭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腳跡,最後把羊牽到寨子外宰殺煮熟共餐。 節日風情...
布朗山布朗族鄉,隸屬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地處勐海縣南部,東與景洪市交界,南、西部與緬甸接壤,西北與打洛鎮毗鄰,北、東北部連勐混鎮。布朗山布朗族鄉距距縣城82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000.6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布朗山布朗族鄉戶籍人口為21579人。1984年,復稱布朗山區。1987年,撤區建鄉,改...
《布朗族史話》是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郗春嬡。內容簡介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該民族有語言無文字,具有豐富的口傳歷史傳統文化,從遠古的兄妹成婚衍人類、漢代的哀牢人到今天的布朗人,從靠山吃山、狩獵採集、制茶織布到今天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從傳統的“彈琴說愛”“擊鼓傳情”到...
瀾滄縣惠民鎮芒景村翁基千年布朗古寨,距縣城73公里、鎮政府駐地28公里。全寨共有80戶、380人,其中布朗族295人。村落介紹 翁基布朗族古村落歷史久遠,布朗族生態文化保留和傳承完整,原始風貌濃郁,自然風光秀麗,民族特色突出,被譽為“千年布朗古寨”。古寨有古村落、佛寺、寨門、寨心、古柏樹等景點景觀,是以...
布朗族的厚南節 又稱“桑刊節”、“宋坎節”。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舉行,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節日裡的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以迎接太陽。所以,人們把這個節日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現在,宋坎節的內容比過去有很多改變,除以往的傳統活動外,又增加了文娛節目的表演和體育比賽,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