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農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較為普遍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貴州貞豐的布依族過“三月三”舉行祭祀山神活動,節日來源與活動內容,隨居住地區不同有所區別,有的在農曆三月初三過節,有的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寅日過節,又叫“三月虎”。“三月三”布依語稱為“香尚”。傳說古時有一年三月初三這天,山神出生,隨著把蚊蠅、蝗蟲、螞蚱等害蟲放出來,使莊稼受災,人畜患病。後來,每到三月初三,布依族村寨都要舉行“掃寨驅邪”“祭祀山神”等活動,以求寨子安寧、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布依族的“三月三”祭山活動歷史悠久,清乾隆年間《南龍志·地理志》就.....每歲三月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婦篩酒,食花糯米飯....三、四兩日,各寨不通往來,誤者罰之”的記載,流傳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三月三”在宋元之前原是一個普遍的傳統節日,這一節日與歲時觀念相聯繫,歲時來源於古人對自然規律變化的周期性感知,“三月三”的到來就意味著春天的到來,春耕的開始。如今在以漢族為主的生活地域,這一節日已經少見蹤影,所幸的是,在中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這一節日得以延續至今,其中又以布依族的“三月三”最有特色。根據2014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布依族現有287萬餘人,其中生活在貴州的布依族約占了布依族總人口的97%,貴州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
布依族的祖先百越最先進行水稻種植,布依族至今仍以農業生產為主。因此,“三月三”仍是布依族的一個重要節日,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布依族人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消災祈福。由於貴州山地眾多,交通往來不便,且布依族居住比較分散,各地在“三月三”節慶活動上也略有差異。這一天,多數布依族地區要進行掃寨祭山神、祭社神等活動,驅邪掃鬼,禳災祈福,以保村寨平安,五穀豐登。據乾隆《安龍府志》記載:“每歲三月初三宰豬牛祭山,各寨分肉,男婦飲酒,食花糯米...三、四兩日,各村不通往來,誤者罰之。”這個節日大部分布依族地區都過。
民俗內容
關於布依族“三月三”的來歷,各地傳說不一,活動內容也有所不同。有的地區在這一天藉以“ 掃寨合把" (“掃寨" ,即請摩公用雞、鴨、香、燭、紙等念咒一天;“ 合把”,即議定鄉規民約)。羅甸、望謨一帶,和清明節相似,這天要殺豬宰牛,上墳掛青,做三色(黃色、白色、黑色)糯米飯,在墳邊設席請酒,青年們趁機上山唱歌,山坡炊煙繚繞,歌聲四起。在安龍,民間傳說農曆三月初三是“山神王”的生日,如不進行祭祀,山神就要放出蝗蟲損害莊稼,因此每年人們都要殺豬宰牛進行掃寨,祭祀山神、社神。貴陽地區把這天稱為“仙歌節”,烏當新堡一帶稱為“地蠶會”。相傳:這一天上山對歌的青年男女,誰的歌聲動聽,仙女就贈給他一副金嗓子,有了“金嗓子”,害蟲就避開了。實際上是讓青年男女聚集唱歌玩樂。望謨的樂元、平卜一帶,這天要殺狗請客,傳說三月初三這天逢“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驅寒。
布依族的“三月三”,有少部分地區在三月第一個寅日過,稱“三月虎”。但不論是“三月三”還是“三月虎”,內容基本相似,都包括過掃寨、祭山、躲蟲、對歌這樣的過程。
草龍掃寨驅鬼
掃寨意為“驅妖魔、保豐收”。“三月三”當天早晨,寨子裡要進行莊重的掃寨儀式,由兩個補摩(布依族的摩公先生)手執法器,帶領寨老和掃寨隊伍舞草龍、鳴鑼擊鼓,浩浩蕩蕩一家一戶進行掃寨。掃寨完畢後返回河邊,人們用水槍向草龍潑水,表示風調雨順,稱作“戲龍”或“草龍戲水”。最後,在摩師的組織下,集中到寨外三岔路口或河邊焚化草龍、龍船等物件。從這時起至第三天,三天之內不許外人進寨,也不許本寨人拿東西進出寨。
祭山求雨祈福
山神在布依語中叫“牆蘇”,“牆蘇”是全寨人丁繁盛、六畜興旺的保護神。祭祀山神要在掃寨之後進行,中午時分,祭祀吉時一到,全村不分姓氏、不論親疏遠近,各戶男性家長主動到山神前集中,由寨老主持祭祀山神,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重申“議郎古規”
“議郎古規”即當今的村規民約,參加祭祀活動者,皆靜聽寨老宣布或重申“議郎古規”。寨里男女老少都要嚴格自覺遵守,監督執行。所以說,布依族的“三月三”,實際上是全寨開一次民主制定村規民約的會議。
上山“躲蟲”避災
“三月三”這天,每戶除了男性家長參加祭祀山神活動外,其餘人聽到祭山神鳴放的鞭炮後,都要上山“躲蟲”,也就是躲避各種蟲害、災難和瘟疫。參加祭祀活動的人,分頭在各路口標記、擋路,以示“封寨”。上山“躲蟲”的老少,要待負責祭供山神的兩個寨老把害蟲“封死”後,派人到各路口傳令,或鳴放鞭炮發出信號,人們方可回家。之後,家家戶戶殺雞殺鴨,煮五花糯米飯等歡度佳節。
“浪哨”對歌
“浪哨”對歌就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談情說愛活動。上山“躲蟲”的過程,也是青年男女“浪哨”對歌的最好機會。節日當天,年輕女子身穿節日盛裝,拿著花包,三五成群相約到花園吹奏“木葉調”,召喚鄰村的男青年前來相會,通過甩花包、吹木葉、吹勒尤、彈月琴、拉四弦胡、對唱竹筒情歌、對山歌等形式,選擇自己心中的情意人進行“浪哨”活動,增進了解、加深情感,如果雙方真心實意互相愛慕,便互贈禮物,直到結婚成親。
文化特徵
節日前夕,布依族家家戶戶準備五色飯,少女們還會準備繡球。村民們采來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花米飯,這幾種植物的汁液只有在農曆三月清明期間才會染出最好的顏色。布依族人民相信吃了這種五色花米飯後會人丁興旺,身體強健。繡球是“三月三”中男女青年用來傳達情愛的信物,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絲織工藝品,個個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十二片段預告瓣連線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段預告瓣代表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布依族“三月三”不僅具有傳統的農事節日特色,也具有歷史變遷的氣息,其文化內涵豐富,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是布依族文化認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布依族“三月三”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正面臨消逝的危機。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望謨縣文化體育旅遊和廣播電影電視局文化館與貞豐縣文化館獲得布依族“三月三”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貞豐縣文化館獲得布依族“三月三”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布依族“三月三””項目原保護單位望謨縣文化體育旅遊和廣播電影電視局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望謨縣文化旅遊發展中心。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4月9日,農曆三月初三,在貴州貞豐布依族“三月三”祭山節活動中,來自廣西、雲南、貴州等全國各地的上千名布依族同胞歡聚一堂,共度傳統節日“三月三”。
2016年4月9日,台灣中華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經貿協會、台灣豐年文化藝術團近20人受貴陽市台辦邀請,參加了貴陽烏當新堡布依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動。
2018年4月18日,農曆三月初三,2018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中國望謨“三月三”布依族文化節在貴州省望謨縣開幕。
2018年4月18日,四川寧南縣西瑤鎮拉落村布依新寨民俗文化廣場,一年一度的布依族“三月三”祈福活動正式舉行。
2019年4月6日,2019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系列活動中國·望謨“三月三”布依族文化節開幕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