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號排列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府第三居民委員會
- 別名:三段
- 曾用名:市政府辦事處、河濱聯合辦事處、河濱人民公社、市府街道革命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Shìfǔ Dìsān Jū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79年
- 廢止年份:2001年
市府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號排列而得名。
市府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號排列而得名。歷史沿革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及河濱衛星人民公社式點,1960-1961...
市政府居民委員會 市政府居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駐地位於市政府大院宿舍區內,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1955年建立屬縣橋分社,1980年屬向陽街道,1982年屬壽春路街道,2002年3月區劃調整屬於廬陽區逍遙津街道,2005年5月撤銷。
市府第七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七而得名。地名含義 根據檔案精神及排列順序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為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河濱...
市府第一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一而得名。地名含義 根據檔案精神及排列順序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1960年屬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屬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屬...
市府第二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二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為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河濱聯合辦事處,1962-1966年市府辦事處,1967-1978...
張勇 張勇,四川省遂寧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人物履歷 遂寧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興建街道第三居民委員會是1986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所在行政區為興建街道,故以順序排列而得名。歷史沿革 第三居民委員會原屬友協公社革委會(現友協街道辦事處)管轄,為友協公社第十三、四居民委員會,1980年為興建街道辦事處第三和第四居民委員會。1986年市政府要求合併為興建街道第三居民委員會。
市府第五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五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為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河濱聯合辦事處,1962-1966年市府辦事處,1967-1978年...
市府第四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四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為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河濱聯合辦事處,1962-1966年市府辦事處,1967-1978年...
市府第九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九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年劃為大南聯合辦事處,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為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河濱聯合辦事處,1962-1966年市府辦事處,1966-...
市府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十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第十居民委員會,1958年劃歸大南聯合辦事處第十居民委員會,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為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河濱聯合辦事處,...
市府第八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八而得名。地名含義 根據檔案精神及排列順序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為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河濱聯合...
市府第六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市府辦事處管轄,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六而得名。地名含義 根據檔案精神及排列順序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1958-1960年為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1961年為河濱人民公社,1961年河濱...
聯盟街道第三居民委員會,1980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名寓意聯盟街道居民委員會的順序。歷史沿革 第三居民委員會原為保國街道辦事處第二十、第二十五居民委員會,1980年1月經市政府批准,將該委從保國街道辦事處劃出,改為聯盟街道辦事處第四、第五居民委員會,1986年居民委調整,又改為聯盟街道...
王偉 王偉,政協第十三屆河南省委員會委員。人物履歷 政協第十三屆河南省委員會委員。
現任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人物履歷 1987.07—1992.02 旗教師進修學校,政府調研室,旗委辦,宣傳部 1992.02—1994.01 察右前旗黃家村鄉黨委副書記 1994.01—1996.11 察右前旗旗委辦副科級秘書 1996.11—1999.03 土鎮黨委副書記 1999.03—2001.06 察右前旗三...
2016年11月至2021年12月,任江西省景德鎮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任免信息 2016年11月23日,景德鎮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一次會議通過一批任免名單,決定李軍為景德鎮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2021年12月29日,景德鎮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免去李軍的景德鎮市人大...
李軍,女,漢族,重慶市渝中區人,1965年4月生,大學本科文化,理學學士,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重慶市江北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委員。工作分工 協助黨委書記抓好黨建工作、意識形態工作;負責機關紀檢、政務公開、宣傳、群團工作;負責機關文電、機要、保密、安全等工作;負責...
第三條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活動,依法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關開展工作。第四條居民委員會工作應當堅持黨的領導、政府指導、依法自治、社會參與,服務居民民眾,形成居民區治理合力。第五條中國共產黨在居民區的基層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
第三條 居民委員會選舉應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非經法定程式撤換居民委員會成員。第四條 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共5至9人組成,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委員若干人。組成人數由街道(地區)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多民族居住地區,居民委員...
李偉 李偉,現任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人物履歷 現任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職務任免 2022年6月23日,經區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決定任命:李偉同志為中站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應志敏,男,漢族,1965年1月生,浙江寧波人,199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2月參加工作。現任嘉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嘉興市城鄉建設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嘉興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主任。人物經歷 1979.09--1982.12 浙江省嘉興市第三中學 1982.12--1985.09 浙江省嘉興市冶金機械廠工人...
李軍 李軍,現任政協湖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第九屆農工黨湖南省委委員,南湖智慧大健康醫養集團董事長。人物活動 2023年1月14日,出席政協湖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張偉 張偉,男,1970年7月出生,漢族,北京市人,1992年6月入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套用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經濟學碩士,政工師。現任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青龍橋街道工作委員會書記。
張勇 張勇,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濟源路街道辦居民.2021年,入選鄭州市防汛救災“身邊好人”名單。
2019年2月28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正式命名瀋陽市為“國家衛生城市”。辦公地址 中國遼寧省瀋陽市渾南區沈中大街206-3號市規劃大廈3號樓 2015年10月13日,從民政部區劃地名司獲悉,國務院已於2015年9月12日批覆同意瀋陽市人民政府駐地由瀋陽市瀋河區市府大路260號遷至瀋陽市渾南區沈中大街206-3號市規劃大廈3...
草案)》中這種問題仍未得到好的解決,但由於這類自治組織代表著越來越龐大的受益群體,其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壯大是必然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是社區管理的主體。它們分別承擔不同的職責,共同為社區居民服務,俗稱社區的“三駕馬車”。構建這三者之間的和諧關係是構建和諧社區重要部分。
2024年兩會,曹琛從“加強社區治理”方面提出建議。她表示,建議的落腳點是為社區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2024年3月19日上午,“春天裡的分享會”在杭州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杭州市人大代表聯絡總站)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小營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曹琛,分享了她本次參會的所見所聞、...
1992年,新涇鄉劃入長寧區。至1992年底,全區共有10個街道、1個鎮、1個鄉,下設219個居民委員會,9個村民委員會。1994年5月,撤銷天山新村街道、遵義路街道,建立天山路街道。1995年3月,撤銷華陽路街道、武夷路街道,建立華陽路街道。1995年6月,撤銷新涇鄉,建立新涇鎮。1996年,經區政府同意做出區劃調整:...
實行這個方針就要改變二元社會結構,使大多數居民聚集到城市裡來,實現區域現代化。到1993年中國有560個市,15230個鎮,市鎮人口達33351萬人,新型城鄉關係已經出現且將進一步發展。 第六,它有利於正確處理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中國要繼續改革和發展,要實現現代化,重點和難點在農村。溫家寶在《關於農村政策研究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