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十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府第十居民委員會
- 別名:十段
- 曾用名:市政府辦事處、河濱聯合辦事處、河濱人民公社、市府街道革命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Shìfǔ Dìshí Jū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79年
- 廢止年份:2001年
市府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十而得名。
市府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195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後正式成立按序排列第十而得名。歷史沿革1954年正式成立居民委員會至1957年為市府辦事處第十居民委員會,1958年劃歸大南聯合辦事處第十居...
安靜街道第十居民委員會是195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居民委員會位於安靜街道轄區內,按順序排列而命名。歷史沿革 第十居民委員會始建於1954年,當時安靜街道辦事處命名為第十居民委員會,1968年與安和公社合併後被命名第二十居民委員...
永紅區第十居民委員會是196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居民委員會排序而得名。歷史沿革 1964年為永紅區第十居委會,2002年根據佳木斯市、區民政局關於社區建設會議精神和要求,永紅區第十居委會與永紅區第十一居民委合併稱為永紅區同福...
史達林街道第十居民委員會是195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居民委員會位於史達林街道轄區內,按順序排列而命名。歷史沿革 該居民委員會始建於1953年,由史達林街按序號排列順序道命名為第十居民委員會。2001年該居民委員會消失。
太慈橋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太慈橋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數排列而得名。地名含義 居委會以序數排列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解放後屬第六區,1958年併入河濱聯合辦事處,1960年改為太慈橋分社太慈管理區,1962年改...
威清路街道辦事處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以數字順序排列命名。,歷史沿革 原屬頭橋路街道辦事處,1958年劃歸本處,2000年已與威清路街道辦事處第九、十一合併為延安居民委員會。地名含義 根據其所在道路及排列順序而命 名。
中曹司第十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中曹司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數排列而得名。地名含義 按序數排列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1960年前是各單位家屬委員會,1962年初建立居民委員會時劃為甘蔭塘第四居民委員會,1977年改劃...
紅樹第十居民委員會,1979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紅樹地區第十戶籍段為第十居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79年春,由於恢復區街兩級行政管理體制,撤銷原街道革命委員會建制,組建紅樹第十居民委員會。1981年春,因整頓建設基層...
兆麟街道第十居民委員會是1980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居民委員會位於兆麟街道轄區內,按順序排列而命名。歷史沿革 1954年該居民委員會成立,1980年經兆麟街道辦事處劃分,按序數命名為第十居民委員會,2001年該居民委員會消失。
南七東路9號,(1981年始)興工第十居民委員會原是鐵西區興工街道轄區內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從1981年開始,從老八委分出興工十委,管轄內有化工學院宿舍、空壓機廠宿舍、橡膠三廠宿舍,1986年6月又將愛工南街以西至雲峰街...
居民會議必須有全體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戶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組選舉的代表的過半數出席,才能舉行。會議的決定,由出席人的過半數通過。 第十條 居民委員會向居民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 居民會議由居民委員會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
市政府居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駐地位於市政府大院宿舍區內,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1955年建立屬縣橋分社,1980年屬向陽街道,1982年屬壽春路街道,2002年3月區劃調整屬於廬陽區逍遙津街道,2005年5月撤銷。
第十條 居民委員會的選舉,由居民選舉委員會主持。居民選舉委員會由居民會議推舉主任、委員共5至9人組成。其主要職責是:(一)開展選舉的宣傳、發動工作;(二)依法制定選舉工作方案;(三)組織選民登記,審查選民資格;(四)組織選民提名...
花園新村第十社區居委會 花園新村第十社區居委會,由街道辦事處報常州市政府批准成立。地名含義 以新村名,按居委會序數命名。歷史沿革 花園新村第十居委會1987年建立。至2014年12月31日已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