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簡歷
它的前身名為“
巴黎音樂院
管弦樂團”,其歷史可以追 溯到1828年巴黎歌劇院樂隊的
音樂會演出。1938年後,明希、
克路易坦、馬蒂儂等先後指揮該樂團。
夏爾·明希是
巴黎管弦樂團的首位藝術總監,此後相繼由
赫伯特·馮·卡拉揚(1969-1971年)、喬治·
索爾蒂(1972-1975年)、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1975-1989年,他創建了巴黎管弦樂團合唱團)、謝苗·巴克科夫(1989-1999年)和克里斯托夫·馮·多納伊(1998-1999,他曾任藝術顧問)繼任。2000年9月隨著委任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為藝術總監的開始創建了一個新紀元。
巴黎管弦樂團樂團誕生
1967年克魯伊但的逝世既是一個時代的終止,也是一個新生命的發軔。這一年,在當時的
法國文化部長安德列·馬爾魯的倡議下,組建一個能夠真正代表法國交響樂演奏水平並且可以與歐洲所有的一流樂團分庭抗禮的交響樂團的計畫被提到了日程之上。於是在文化部及巴黎市政府的支持下,巴黎
音樂學院管弦樂團正式改組為巴黎管弦樂團,樂團的所有經費全部由國家和巴黎市政當局負擔。樂團成立時,組織者對於原有的成員進行了極為嚴格的篩選,結果只有一半左右的演奏員得以留任,其他人不得不自尋門路,另闢蹊徑。
當時,這個新樂團經營的構想有三條:樹立音樂總監的至高權威;團員定期進行水平
測驗以保證樂團始終處於最佳的表演狀態,體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公平競爭原則;強化國際化色彩,以避免此前的
巴黎音樂學院管弦樂團過分強調
法國本土音樂的傾向。 新樂團成立後,迎來了它的第一任音樂總監蒙什,儘管對於相當一部分成員來說他並非一個全然陌生的人物,但是他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強烈的個人化色彩卻令許多人感受到了與此前所有的指揮迥然不同的個性,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於樂團會不會由此完全喪失了
法國特色的優慮。
過分隨意的節奏變化和速度處理常常使人感到其整
體育樂背景的撲朔迷離,難以捉摸,這種信馬由繽的方式毫無疑問早已脫離了
法國樂團所慣有的傳統。但是,蒙什在營造其管弦樂音色的織體上確有其十分獨到的優勢口在他的手中,樂團很快便在國際樂壇脫穎而出。
然而蒙什並沒有來得及在
巴黎管弦樂團的位置上充分施展他的才華, 1968年11月6日,在率樂團赴美國巡迴演出的過程中,他因為心臟病突發而在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逝世,隨後
卡拉揚和
索爾蒂相繼執拿
巴黎管弦樂團,雖然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給樂團歌人了新鮮的內容,特別是樂團在掌握非
法國系的音樂作品上的 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因為都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任期,前者從1969年到1971年,後者從1972年到1974年,幾乎都沒有成就一番大事的基礎和可能。
直到1975年達尼埃爾·巴倫博依姆來到之後,一個漫長而又令人興奮的時期才真正開始。 在巴倫博依姆接手之前,由於比較頻繁地更迭指揮,或多或少地影響了
巴黎管弦樂團的正常發展。很少能夠有一名指揮在較短的任期內為一個樂團帶來驚人的進步,即使是一流的大師也無 法擺脫這個
規律。大約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樂團在選擇新一屆 音樂總監時將目光落到了年輕的巴倫博依姆身上。
使樂 團有了一個從容發展的機會。
巴黎管弦樂團巴倫博依姆也有其自身的限制,作為一位著名的
鋼琴家,他將很大一部分精力花費在心愛的樂器上,在世界各地旅行演奏,同時,他還熱衷於室內樂的表演,常常與三兩同道沉浸此中,其樂融融,因此而不可避免地分散了他的精力。特別是到了與
巴黎管弦樂團合作的後期,巴倫博依姆已經將他的眼睛緊緊地盯住了另外一些更具盛名、更有號召力的樂團。
1990年,他接替
索爾蒂成為
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樂指導。 隨後出任
巴黎管弦樂團指揮之職的是一位年輕的新人:塞米雍·畢什科夫。 1952年生於列寧格勒的畢什科夫年僅21歲時就在
蘇聯獲得過技赫瑪尼諾夫指揮比賽的第一名,並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與
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合作的學生指揮。人們也許還會記得,進入暮年以後的卡技揚經常會彼人間及身後接班人的問題,在1985 年的一天,當他與幾名
法國記者再度談到這個十分敏感的話題時,大師出入意料地輕輕說出了一個在當時還鮮為人知的名字,這就是畢什科夫。
在此之前,畢什科夫還只是美國北部
密執安州一個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樂團——大意流城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與世界一流交響樂團合作的經驗少得可憐,但是當他於1985年1月在事先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指揮了
柏林愛樂樂團之後,100多位訓練有素見多識廣的樂團成員也加入了聽眾的歡呼之中。也許,他能獲得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應該感謝
穆蒂,這位義大利
指揮家在偶感不適之後取消了原定的出場,畢什科夫匆忙之間提槍上馬,受命於危難之時,卻表現出了難得的大將風度,結果自然是凱旋而歸。
不久之後,
柏林愛樂樂團的管理機構宣告,畢什科夫將受邀在這個著名樂團的巡迴演出中出任指揮,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位能夠享受到這項殊榮的客席指揮。 無疑,畢什科夫的到來對
巴黎管弦樂團意味著新一輪攀升的開始。
樂團榮譽
巴黎
管弦樂團從
法國文化與交流部和巴黎市獲得
津貼。樂團每年舉辦100餘場
音樂會,其中三分之二在
巴黎市,其餘由巴黎
管弦樂團聯誼會資助,在
法國的眾多城市演出,同時在歐洲、中東和遠東(土耳其、以色列、伊朗、印度、韓國、日本和中國)、拉丁美洲(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美國等各地
巡演。2002年在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率領下,樂團赴美國的
巡演獲得巨大
成功。巴黎
管弦樂團還在許多音樂節演出(薩爾茲堡、普羅旺斯、
斯特拉斯堡、巴黎
莫扎特音樂節、林茨、都靈、施樂蘇益格-霍爾斯坦州、柏林、倫敦BBC逍遙
音樂會、布加勒斯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