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舊居

巴金舊居在上海有很多,武康路113號是目前對外開放建館的一處。

巴金1923年春到上海後,曾在上海11處民居居住過,其中在盧灣區境域就有7處。1925年,巴金住貝勒路天祥里(今黃陂南路149弄),譯克魯泡特金的《麵包與自由》等,發起創辦《民眾》等刊物。1926年下半年,遷康悌路康益里(今建國東路39弄)4號亭子間。不久,又搬到馬浪路(今馬當路)一里弄房屋,並從這裡赴法國留學。1932年2月,遷步高里(今陝西南路287弄)52號,與友人黃子方等一起居住,創作《海的夢》等。1932年三四月間,遷環龍路志豐里(今南昌路148弄)11號舅父家。不久,隨舅父家遷環龍路花園別墅(今南昌路136弄)1號,創作《春天裡的秋天》、《砂丁》等作品。1937年7月,遷霞飛路霞飛坊(今淮海中路927弄淮海坊)59號,創作《春》、《秋》等作品,並一直居住至1955年。
武康路113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萬讀者心目中的文學聖地。1955年9月,巴金遷居武康路寓所。這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長久的地方。在這幢花園洋房裡,交織著巴金後半生的悲歡。在這裡,他寫成了被海內外思想界、知識界、和文學界公認為“說真話的大書”《隨想錄》以及《團圓》、《創作回憶錄》、《往事與隨想》等散文、小說和譯作。許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熱心讀者都關注著這幢“獨立式花園洋房”,認為這裡的一切都應該好好保存,讓人們永遠記住,一位文壇巨匠曾在這裡長期生活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