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

武康路

武康路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原名福開森路(Route Ferguson),以美國傳教士約翰·福開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於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武康路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沿線有優秀歷史建築總計14處,保留歷史建築37處。2011年6月11日,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入選由文化部與國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康路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上海市
  • 建議遊玩時間:3-4小時
歷史,建築,價值,交通信息,

歷史

武康路始建於1907年。據《上海市徐匯區地名志》記載:“該路原名福開森路,以美國人福開森姓氏命名。1943年改現名武康路,以浙江省舊縣名命名。”
清末洋務派大臣盛宣懷李鴻章之託督辦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前身),苦於找不到諳熟現代大學管理的人才時,巧遇福開森在上海逗留,遂聘其為“監院”(相當於21世紀的教務總長)。福開森上任後,為方便師生出行,用自己的薪水修建了這條馬路,開始並無確實名稱,後因法租界在擴大地盤中,與上海寧波同鄉會“四明公所”發生衝突,又與英、美、俄等國產生了矛盾。福開森從中調定,最終令各方滿意獲得解決。為答謝福開森,當地民眾把這條馬路冠名福開森路。由於福開森聘請的教授都住在市區,自從修建了這條馬路後教師上班、上學就方便多了,因此,很受師生稱讚。武康路起先是一條土路,兩邊儘是水稻和菜園及農舍,河道池塘密布,散落著許多墳丘。1914年,福開森路正式被劃入法租界,法國第一任駐滬領事明梯尼按照當時西方最現代的城市建設理念,實施了武康路沿線的整體規劃,並以武康路為中心,將這一規劃逐步向周邊推進。
1914年,武康路所在的西區正式被劃入法租界,這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法國新租界。由於受來自法蘭西科技、資金、文化的強力推動,很快形成了以武康路為標誌的法蘭西社區。住在這裡的都是西方派駐滬上的官員和高級管理人員,“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成了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國中之國。1937年,淞滬戰爭爆發,經過3個月的浴血抗戰,上海最終被日軍攻陷,以武康路為中心的法租界進入了為期4年之久的“孤島期”,此時,在整個歐洲到處遭受德國法西斯鐵蹄奴役之苦的大背景下,滬上洋人開始放下了身段。與中國國內淪陷區戰亂不止、日寇燒殺搶掠暴行肆虐相比,租界內由於能夠得到庇護,相對比較安定,來自各地的商賈富豪攜巨款湧進這裡躲避戰亂。由於遊資的日愈增多,市面得到了畸形繁榮,人口膨脹,一些富商又開始了建設投資,在武康路周邊修建了大批新式里弄,武康路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期。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日本交惡,侵華日軍占領上海法租界,武康路陷落。1943年,法國宣布放棄以武康路為中心的法租界,汪偽政府乘機宣布“接受”法租界,並將武康路所在法租界改稱為上海市特別第八區。汪偽政府的“接受”不被國、共兩黨及國際社會所認可,也不為國內民眾所接收。汪精衛因此非常懊惱,卻又無計可施,躲在武康路湖南別墅生悶氣。之後,周佛海胡蘭成及汪偽上海市市長等人提出了應對之策,建議汪精衛把“接受”的租界200多條以外國人命名的馬路,全部改成以中國各省、市及部分縣級行政區域名稱命名,這樣做有幾大個好處:一是顯示了汪偽政府的獨立、尊嚴和民族氣節,可以擺脫漢奸罵名。二是藉助全國人民反殖民地激憤之力,通過改換馬路名稱,贏得民心,造成“接受”的既成事實,以堵住重慶方面的嘴。三是這些馬路換上各省、市地名後,這些馬路的名字將會永遠存在,名垂青史。汪精衛聽罷喜上眉梢,立即吩咐上海市長照辦。
負責改名的辦事人員找來當時的全國行政區劃圖,給租界內的各條馬路換上新名。方案形成後由市長親自送往暫住武康路周佛海別墅的汪精衛審定。汪只對福開森路等幾條重要馬路給予關注,他憑自己多次途經武康上莫乾山留下的美好印象,對周佛海說,武康莫乾山在山區,福開森路在大都市,但環境和氛圍極為相象,不僅洋人喜歡那裡,上海灘的政要富商都喜歡往那裡跑,福開森路就以武康命名吧。武康路從此就在上海灘叫響了。此後,這些馬路名稱一直沿用未被更改,即便是橫掃一切的文革時期,全國不少城市的街道都被換成與革命有關的稱謂,這裡不曾有過任何變動。

建築

武康路長1183米,寬12米到16米,整條路呈弧線、大致為南北走向,北起華山路,可見晚清重臣李鴻章的丁香花園,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餘慶路,與宋慶齡故居相望。梧桐婆娑的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較高,有約30處的名人舊居。沿線西班牙式、法國文藝復興式等風格的建築極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具歐陸風情街區之一。
道路沿途兩邊是上海最有名的西方洋人和達官名人、商賈富豪的高級住宅區,如40弄的67、99號是洋人大班住宅;390號是義大利總領事官邸,大批的有志報國青年通過這個視窗留學國外,解放以後則是全球500強企業上海汽車集團所在地,從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輛桑塔納轎車;393號則是民國革命先驅黃興的故居,孫中山曾多借宿這裡商議革命;而位於武康路與湖南路口的湖南別墅先為周佛海私宅,解放後陳毅、鄧小平在這裡暫住過,賀子珍則在此隱居了20多年;榮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高錕曾就讀於武康路世界學校;113號則是一代文學巨匠巴金的故居,巴金在這裡完成了被海內外文學界、思想界稱之為“一部說真話的大書”的《隨想錄》。黃興故居則坐落在武康路393號。
858號東美特公寓
已更為武康大樓,位於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處,是武康路標誌性建築。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武康大樓猶如等待起航的巨輪般,以前曾叫諾曼第公寓。這座公寓由法商萬國儲蓄會於1924年投資建造,請匈牙利設計師鄔達克設計。這是一座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建築式樣的大樓,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早期作品。著名電影藝術家鄭君里趙丹秦怡孫道臨等曾居住於此。
武康路路口的武康大樓武康路路口的武康大樓
武康路393號黃興故居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的故居,人稱“黃公館”,不對外開放,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早期部分建於1912年,新古典主義建築樣式。後續部分建於1933年,裝飾藝術派風格。1912至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1874—1916)曾居住於此。黃興過世之後,“黃公館”幾經易主,1932年蔡元培、吳稚暉等在此創辦上海國際圖書館,它是日內瓦中國國際圖書館的分館,也是中國第一家國際專業圖書館,1937年遷往北京。這裡還曾是上海電影廠的辦公樓。
武康路40弄1號唐紹儀舊居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於1932年,西班牙風格的獨立式花園住宅,著名建築師董大酉設計。1937至1938年,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1862—1938)曾居住於此。
武康路99號正廣和老屋
劉靖基舊居,位於武康路和復興西路路口,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於1928年,英國鄉村別墅式花園住宅。原為英商正廣和洋行大班住宅。同宋子文沆瀣一氣的唐海安一度居住在此。解放後此房被沒收,潘漢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這裡住過,後來作為市委招待所。“文革”後劉靖基先生(1902—1997)年邁回滬,市府安排其全家入住。房子後屬劉家所有。
武康路117弄1號周作民舊居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於1943年,中西式混合風格花園住宅,著名建築師範能力設計。原為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1881—1955)舊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原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魏文伯曾先後居住於此。
武康路274號鄭洞國舊居
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晚期,現代派建築,局部帶有裝飾藝術派特徵。1950至1952年,抗日名將、原全國政協常委鄭洞國(1903—1991)曾居住於此。
武康路117弄2號李及蘭舊居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西班牙風格花園住宅。原為國民政府軍事參謀部參謀次長李及蘭(1904—1957)舊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原上海市市長曹荻秋曾居住於此。
武康路115號密丹公寓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於1931年,裝飾藝術派風格的公寓住宅,法商賚安洋行設計。民國時期為義品放款銀行使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1921-2007)曾居住於此。
武康路395號北平研究院舊址
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於1926年,巴洛克風格花園住宅。由李石曾創辦的、在中國近現代文化、教育和科學領域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北平研究院鐳學所、藥學所、世界社和世界中國小等曾在此辦公。
武康路390號
原義大利領事官宅。平緩四坡瓦頂一層東、西,南三面均有敞廊,兩邊設弧形環抱台階,檐頂為盔形山牆,設落地窗和陽台,這樣的地中海式建築風格在上海已經瀕臨絕種。地中海風格主要指模仿希臘、義大利、法國南部等地區風格而建的洋房。
武康路240號開普敦公寓
就在湖南別墅的對面,湖南路武康路交叉口,是當年的英國公和洋行設立在上海的建築設計事務所。當代的滙豐銀行上海分行、海關大樓、渣打銀行等建築,都是公和洋行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作品,簡練動感的造型、清秀流暢的線條,為昔日的上海建築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武康路113號巴金故居
在文革結束後,重回武康路113號的巴金老人寫下了《隨想錄》。這是巴金在上海最後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長久的地方,這座小樓始建於1923年,曾為蘇聯商務代表處,從1955年起,巴金和女兒李小林一家就住在這幢三層小洋樓里,巴金在此樓居住了40多年,在這裡,他寫成了《創作回憶錄》、《往事與隨想》、《長夜》、《一雙美麗的眼睛》等譯作及小說,被海內外思想界、知識界和文學界公認為“說真話的大書”。
武康路113號巴金舊居武康路113號巴金舊居
武康路40弄民國總理的官邸
建於1932年,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弄堂屬於西班牙風格的獨立式花園住宅,弄內的1號據稱是由董大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成時為比利時與法國商人合資組建的義品銀行產業。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曾在此居住,並在此被國民黨軍統(有說為日軍)謀殺,成為當時震驚中外的政治謀殺案。
宋慶齡故居
位於淮海西路武康路口,宋慶齡於1948年冬遷居於此。故居房前是一大片草坪,四周是終年蒼翠的樟樹。故居底層是過廳、客廳、餐廳和藏書室。房間裡陳列著國內外友人贈送的石刻擺件和風景油畫,牆上則掛著孫中山和一些她與中外名人的合影。

價值

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較高,沿線西班牙式、法國文藝復興式等風格的建築極富特色,是對上海歷史的反映。其最大的意義在於這個是一個文化遺產,可以是反映上海歷史文化結點的典型的一個道路。它最大所謂的作用是在於讓人們感覺一個城市它在發展進程當中,它的歷史、它的一些文化是怎么來沉澱下來的,一個城市是怎么一步步發展。它反映了一個城市發展的一個軌跡,所以保留一些風貌道路,和風貌相關的沿街的建築,實際上是保留了城市的歷史。

交通信息

公交
乘坐公交26、911、920、926路至淮海中路武康路下。
捷運
乘坐捷運10、11號線至交通大學站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