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隨想錄》研究

巴金《隨想錄》研究

《巴金《隨想錄》研究》是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景敏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胡景敏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69662
出版時間:2010-08-01
版 次:1
頁 數:34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在書稿修訂、增補的過程中,我曾致信巴金研究專家、我的博士指導教師李存光先生,請他為即將完成的書稿寫序。但因我諸事紛擾,遷延至十月初才將最後定稿發給先生。先生回覆說:“我要仔細讀一遍。”我急切地等待著先生的序言。一則第九屆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擬於十一月二十四一二十六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巴金文學研究會周立民兄熱心奔走,希望在研討會前出版此書。再則我私下裡急於在序言中看到先生對我的巴金研究的評價。十月二十三日,先生復我長信,謹錄如下:
景敏:
立民告訴我,打算下月研討會前把你的書印出,他們的效率真高,這么快就能見書。
你要我寫的序,我寫了一部分,但一邊寫一邊做思想鬥爭。經反覆考慮,決定不寫下去了,也就是不寫了。為什麼呢?
據我觀察,旁人寫序大致有三種“套路”:一是緊扣書稿,評價書的學術含量、新意和創見、意義和貢獻等,並指出不足或提出希望;二是由此及彼,對書稿一筆帶過,主要闡述作序者對同一論題的見解;三是借題發揮,撇開書稿長談作序者自己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心得。面對著三種“套路”,我很躊躇,因為沒有一種適合於我。
第一種寫法於我不宜,這應該由包括專家在內的讀者來評說。我是書稿前身(博士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之一,讚賞書稿有“王婆賣瓜”之嫌;第二種寫法於我不能,因我沒有比你更高明的見解可以訴諸文字“指引”他人,應有自知之明}第三種寫法於我不願,我覺得這樣做言不及義,真有心得完全可以另以專文寫出,不必如此這般。我懷疑後兩種寫法或有不得不作序的難處。
有關《隨想錄》的文章已有數百篇,學位論文也有近二十篇,但專著至今只有張慧珠教授從《隨想錄》中選取一百一十二篇文章逐篇詮釋解析的《巴金隨想論》(百花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四月)。你這本書拓展了認識《隨想錄》的視野,稱得上《隨想錄》的第一本研究專著,對深化《隨想錄》研究及加深對其當代意義的認識,作出了有意義的貢獻。
·查看全部>>

作者簡介

胡景敏,1972年生於河北省灤縣。2007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近年來,學術興趣集中於巴金研究及對當下文化現象的思考。自2000年以來,已在《讀書》、《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研究》、《文藝爭鳴》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媒體評論

《隨想錄》是一部以文學形式出現的知識分子的社會文化批判書,面對它所提出的許多問題,我們至今也沒能給出圓滿的答案。
——胡景敏

目錄

緒論:巴金的意義
一、巴金意義的釋放
二、一個學術話題
三、讚譽與貶抑之爭
四、《隨想錄》與“巴金的意義”
第一章 《隨想錄》研究反思
一、《隨想錄》的發表與結集
二、《隨想錄》研究的意義
三、《隨想錄》研究反思
四、《隨想錄》研究方法論
第二章 作為五四迴響的《隨想錄》
一、自我:一個意識形態神話
二、早年巴金:按照文本生活
三、《隨想錄》:回到自我具體性
四、重塑新的抽象自我
五、盧梭、托爾斯泰與晚年巴金
第三章 《隨想錄》與現代性話語實踐
一、知識分子與現代性
二、巴金的革命現代性話語
三、從歷史理性到常識理性
四、道德的個人性與公共性
五、穩健的文化姿態
第四章 作為文藝論的《隨想錄》
一、從個人經驗出發的“談藝錄”
二、在“去政治化”的文學思潮中
三、“非文學”的文學觀
四、“無技巧”境界
第五章 《隨想錄》與新啟蒙
一、新時期的新啟蒙
二、《隨想錄》的言說策略
三、《隨想錄》的十七年敘述
四、擺脫“精神奴役的創傷”
五、與新時期思想史同步
第六章 “隨想”作家群
一、失憶的文革敘述
二、“隨想”作家群的興起
三、“隨想”作家群的精神類型
四、從我的思想到我們的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