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達姓

巴爾達[巴爾達、把爾達,讀音作bā ěr dá(ㄅㄚ ㄦˇ ㄉㄚˊ),滿語為“Bard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爾達姓
  • 源於:滿族
  • 滿語:Barda
  • 讀音:作bā ěr dá
姓氏淵源,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建州女真巴爾達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巴爾達氏,亦稱把爾達氏,滿語為Barda Hala,世居蜚優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高麗城村)、巴爾達城(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東南部、渾河流域)等地。
巴爾達姓
清朝中葉以後,滿族、達斡爾族、蒙古族巴爾達氏多冠漢姓為巴氏、把氏、達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巴爾達氏複姓是滿族、達斡爾族、蒙古族共有的姓氏,今已很少稱呼,多漢化為巴氏、把氏、達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族人大多分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吉林省的長春市、遼寧省的撫順市等地。

郡望堂號

郡望

琿 春:關於“琿春”之名,最早在《金史》中就名為“渾蠢”,後來在《明史》中也出現了“渾蠢”一名,並說明“渾蠢”來自女真語,也就是後來的滿族語。在此後的諸多史料中“渾蠢”還寫作“渾淖渾”、“溫車恨”、“渾蠢渾”、“弗出渾”、“弗出”、“訓春”等,最後音譯漢化為“琿春”。從“渾淖渾”到“琿春”,變化很大,但都是不同歷史時期,由於滿語音譯時所用的漢字不同而造成的差異,琿春是其最後較穩定的譯音。據《琿春縣誌》、《琿春鄉土志》記載:琿春在金國時期稱作“渾蠢”,為魏、晉時“沃沮”二字的變音,凡勿吉、窩集、扶餘皆此音之轉,實為滿語“邊地、邊陲、邊陬(角落)、近邊”之意。在民間有“琿春”是“渾(混)春”的轉語之說,是因琿春近海,晨霧較多,尤其在春夏之交季節,晨霧濛濛繚繞近午方消,故曰“琿春”。早在漢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今琿春境內的溫特赫部城就已是高句麗的柵城。唐朝渤海國時期,在琿春溫特赫部城設東京龍原府,領慶、鹽、穆、賀四州。唐貞元元~十年(公元785~794年)是渤海國國都。明朝奴爾乾都指揮使司下屬的密拉衛、烏爾琿山衛、童寬山衛(今琿春通肯山)等,都設在琿春一帶。清朝初期,琿春屬封禁區。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公元1714年),滿清政府設琿春協領,這是“琿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文獻中出現,下設卡倫(哨所)十五處,隸屬於寧古塔副都統。次年始建協領衙門於渾蠢水(琿春河)之北,並開始建城。清鹹豐九年(己未,公元1859年),琿春協領升為副都統銜協領。清光緒七年(辛巳,公元1881年),增設琿春副都統,統轄延邊大部分地區。首任副都統依克唐阿繼續在琿春築城,初在今琿春市靖和街東部(第一百貨商店東—東關路一帶),俗稱舊城。同年設吉林邊務督辦、琿春招墾局,開放荒圍。清光緒十五年(己丑,公元1889年)前後在琿春相繼建有副都統衙門、招墾總局、邊務行營等軍政機構。清宣統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設琿春廳,轄密江以東之地,治所仍在琿春城。添設吉林省東南路分巡兵備道,琿春廳撫民同知衙門與道台衙門同城。從此廢除了吉林圍場,實行“移民實邊”政策,招民墾荒,駐靖邊軍,置防俄炮台,修通道路,整設驛站等,使琿春進入了重新建設時期。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琿春廳改為琿春縣。琿春初建縣時縣城稱首善鄉琿春城。民國十九(庚午,公元1930年)後改稱第一區。偽滿州國以及抗戰淪陷時期的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改稱琿春街。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以後先後稱琿春縣、城區、城關區、第一區、琿春鎮等。1988年撤銷琿春縣,改置琿春市。1992年3月9日國務院批准琿春市為對外開放沿邊城市。
吉林烏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烏拉為滿語地名,意為沿江的城池。因明清兩代為固戍邊,抵禦外侵,在此設廠造船,又稱“船廠”。殷、周時期,吉林已有氏族部落。秦朝以前居住著滿族祖先“肅慎人”。漢朝時期稱挹婁,北魏時期稱勿吉,隋、唐兩朝稱粟末靺鞨。遼國時期為遼東京道所轄,後改稱女真。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女真族人建立了金國,滅遼國後,吉林成為金國領地。明朝時期,吉林隸屬海西女真烏拉部統轄,為“烏拉國”。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吉林歸屬佟·努爾哈赤統治,成為後金政權領地。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寧古塔副都統安珠瑚奉命率軍,籌建吉林城。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清政府調寧古塔將軍巴海移駐吉林城,吉林遂成清政府統轄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等流域的重鎮,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康熙大帝於公元1674年東巡吉林時,巡視水師營後,揮筆作詩,名曰《松花江放船歌》。因其中有“連檣接艦屯江城”的詩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國江城”之稱。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置永吉州,州治吉林。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改永吉州為吉林廳。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吉林廳升為吉林直隸廳,次年又升為吉林府。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將吉林府改為吉林縣。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改吉林縣為永吉縣,同時設立吉林市政籌備處。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9月21日,日寇占領了吉林,並於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3月1日成立偽吉林省公署。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日寇投降,民國政府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維持會”;同年10月中共吉林市委組織下成立吉林市政府,11月成立吉林省政府,省會設在吉林市。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從吉林市撤出,民國政府成立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市政府。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3月9日吉林市再次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3月10日吉林省政府從延吉市遷至吉林市,3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1954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遷往長春市。1958年將永吉、磐石、舒蘭、蛟河、樺甸等縣劃歸吉林市。1968年3月成立吉林市革命委員會。1980年撤消吉林市革命委員會,改稱吉林市人民政府,轄四個城區(船營區、昌邑區、龍潭區、豐滿區)、四個縣級市(磐石市、蛟河市、舒蘭市、樺甸市)、一個永吉縣、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堂號

琿春堂:以望立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