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甘加達爾·蒂拉克

巴爾·甘加達爾·蒂拉克

印度資產階級民族運動領導人,國大黨小資產階級激進派領袖,是一位堅強的正統印度教徒,精通梵文,是著名的學者、歷史學家、政治家、戰略家和組織家。出身於馬拉塔族婆羅門小地主家庭。曾習法律。1880年在浦那開辦新英語學校。1881年創辦《月光報》和《獅報》,宣傳民族主義思想,揭露殖民當局的暴行,反對穩健派元老們的妥協媚英行為,主張同英國殖民當局做一切形式的鬥爭,包括武裝的暴力鬥爭在內,以實現印度獨立自主。1884年提拉克參加創建“德乾教育協會”。1893和1895年先後舉辦紀念印度甘奈希(Ganesh)神節和馬拉塔民族英雄西瓦傑慶祝會,以喚起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爾·甘加達爾·蒂拉克
  • 外文名:Bal Gangadhar Tilak
  • 民族:馬拉塔族
  • 出生日期:1856
  • 逝世日期:1920
簡介,生平,早年,極端派,政治主張,經濟獨立,鬥爭手段,鐵窗生涯,晚年,評價,

簡介

巴爾·甘加達爾·蒂拉克(Bal Gangadhar Tilak,1856—1920),印度著名的學者、教育家,印度國大黨“極端派”領袖,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鬥爭的傑出領導人之一。

生平

早年

巴爾·甘加達爾·蒂拉克
蒂拉克1856年7月1日生於馬哈拉斯特拉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屬統治西瓦吉帝國的奇特帕范婆羅門種姓
他從小就聽祖父講述馬拉特英雄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的領導人的故事,從中受到教育和鼓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他在孟買上大學,感到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一方面英國殖民統治者過著十分奢侈的生活,另一方面,印度數百萬人卻因饑荒而餓死。
1879年,馬哈拉斯特拉的知識分子帕德克反封建、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給了他深刻的影響。因此,他在大學時代就立志畢業後不在殖民政府中做官,不為英國殖民當局效勞,而要獻身於印度的民族解放事業。
蒂拉克的政治活動是從抓教育開始的。
1880年1月,他在浦那創辦新英語學校,隨後建立德乾教育社和弗古桑學院。這是他在馬哈拉斯特拉的教育基地之一。由於在政治自由和社會改革的關係上同弗古桑學院的領導人發生分歧,他於1890年12月同德乾教育社脫離了關係。
1881年1月,蒂拉克創辦了兩個民族報刊。一個是馬拉特語的《獅報》,另一個是英語的《馬拉特人報》。這又開闢了一個教育事業的新天地。從此,他以報紙為講台,揭露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傳民族主義思想,以此動員和組織民眾。
1882年,英印政府以出版顛覆性的文章為名,對他判處4個月的監禁。1897年,又以煽動民變為名,對他判處18個月的監禁。

極端派

英國殖民當局對蒂拉克的政治迫害,反而使他的思想和行動更為激進。
大體說來,1897年以前,他還是一個溫和派。他說:“我們不希望削弱這個政府。相反,我們希望加強它,使它能經受住各種攻擊,無論是來自俄國人或任何另外的敵人;我們要求政府使我們的國家聯合起來”。
可是從1897年起,他開始對英國失去信心。該年1月12日,他在《獅報》上撰文說:“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已經喊啞了嗓子,希望政府傾聽我們的呼聲。但是我們的喊聲同蚊子的嗡嗡聲一樣不能影響政府。我們的統治者不相信我們的話,或者故意這樣。現在讓我們用強大的憲政手段,把我們的不滿硬往他們的耳朵里灌。”
1898年出獄以後,他以更飽滿的政治熱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政治活動。
在1905——1908年印度第一次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潮中,蒂拉克成了印度國大黨“極端派”的領袖。

政治主張

蒂拉克的政治主張,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求“斯瓦拉吉”。他在1895—1897年的政治活動過程中,就為當時正在形成的“極端派”制定了這個鬥爭目標,並說:“斯瓦拉吉是每個印度人天賦的權利,我們一定要獲得它。”“斯瓦拉吉”這個詞早在吠陀經中就有了,原意為“自主”。蒂拉克從策略考慮,在公開場合,較多地把它解釋為在英帝國範圍內的完全自治。不過,他的本意是要求民族獨立。他說:“我要做自己房子的主人,不要僅僅成為被逐出家門的陌生人。自治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要掌握自己的行政權。我們不想成為書記員”。他認為政治獨立是前提,是基礎。他形象地說:“必須首先給人房子,然後你才能要求他們把屋子布置得井井有條”。因此,他反對以戈卡爾為首的國大黨溫和派在沒有政治獨立的情況下空喊社會改革,認為他們的“三P政策”,即祈禱(Pray),請求(please)和抗議(Protest)是一種乞討政治,不會有什麼效果,只能是浪費時間。
蒂拉克不僅把“斯瓦拉吉”作為自己政治鬥爭的目標,而且力爭使“斯瓦拉吉”成為國大黨的行動綱領。1905年,英國殖民當局為了分裂印度民族解放鬥爭的力量,製造了孟加拉分割案,激起了印度人民,特別是孟加拉人民的強烈反對。
1905年8月7日,孟加拉人民在加爾各答集會,通過了“斯瓦德西”,(意為“自產”)和抵制洋貨運動的決議。蒂拉克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熱情支持孟加拉人民的“斯瓦德西”和抵制洋貨運動,號召孟加拉人民起來爭取“斯瓦拉吉”。他說:“要求斯瓦拉吉或自治的時刻已經到來。別再零零星星地搞改革。現存政府對印度來說是毀滅性的。必須加以改進或根除”。
在1905年國大黨的年會上,蒂拉克公開提出:“印度必須獲得斯瓦拉吉”。正是在蒂拉克為首的“極端派”的有力影響下,在1906年的國大黨年會上,通過了“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西”(自產)、抵制英貨和民族教育四大要點作為國大黨的綱領。

經濟獨立

蒂拉克除要求政治獨立外,還要求經濟上的獨立,主張發展民族資本的工商業,恢復農村的手工業。在他看來,一些有錢的中介商,是否投資於民族工業,是愛國不愛國的問題。因此,在1905—1908年印度第一次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潮中,他不僅號召廣大民眾積極支持“斯瓦德西”和抵制英貨運動,而且自己帶頭組織民族商店,建立工廠,建立民族學校和“斯瓦德西”市場。
蒂拉克認為,經濟獨立必須以政治獨立為前提,沒有政治獨立,經濟獨立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不象溫和派那樣,把“斯瓦德西”運動看作是純經濟運動,而是把它看作實現“斯瓦拉吉”的重要工具。他說:“如果我們不希望成為白人的奴隸,我們就應該強有力地推進斯瓦德西運動。它是拯救我們的唯一的有效手段。運動的目的是要消除歐洲人把我們當奴隸看待的制度,並且迫使政府給予我們英國公民所具有的一切權利。”
蒂拉克認為“斯瓦德西”同抵制洋貨是分不開的。他說:“當你們寧願接受斯瓦德西的時候,你們必須抵制外國貨,否則,斯瓦德西是不能繁榮起來的”。在蒂拉克看來,抵制不僅是個經濟武器,而且更是一個政治武器,是戰爭的替代物。

鬥爭手段

蒂拉克反對溫和派片面地追求西方教育,認為片面追求西方教育,就會毀滅印度民族的未來和幸福,使印度的青年人丟掉過去的光榮傳統,忘了過去的豐富遺產。而民族教育內容健康,可以向青年灌輸自助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收費標準又低。所以,蒂拉克和他的同事們強調民族教育,把民族教育作為印度國大黨綱領的一部分。 發動工農民眾,實行消極抵抗,是蒂拉克實現上述綱領所採用的基本方法。蒂拉克認為,工人居住集中,組織性強,在實現“斯瓦拉吉”的運動中起決定的作用。所以他非常注意在工人中的工作。
早在1905年以前,他就為與孟買工人階級建立聯繫採取了步驟。
1905年以後,他和他的戰友們在孟買工人中進行了廣泛的愛國主義的宣傳教育,參與了旨在改善工人狀況的一系列活動,深受孟買工人階級的歡迎。
蒂拉克認為,”農民是印度的中堅”,在印度的民族解放鬥爭中沒有農民參加是不行的。因此,他十分重視在農民中的工作。
1896—1897年, 馬哈拉斯特拉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殖民當局照樣催捐催稅,而國大黨領導人又置之不理。面對這種情況,蒂拉克和他的戰友們分赴災區,領導農民進行抗稅鬥爭,深得農民的歡迎。此外,他還要求知識分子深入到農民中去,“了解他們,組織也們,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
1905年民族解放運動興起以後,他竭力主張把運動從城市推向農村。
蒂拉克作為一個小資產階級民主派,一方面懂得要使自己的鬥爭取得勝利,必須發動工農民眾。為此,他對工農民眾的切身利益給與一定的關心和注意。另一方面,他是小資產階級中上層的代表,經濟地位接近於地主、資產階級,並與他們有密切的聯繫。因此,他不敢正視工農民眾的根本利益。如,他對農民只提減輕賦稅,固定地稅,不提土地問題;對工人,只強調“斯瓦德西”和抵制英國貨,不強調提高工資,減少工時,更不注意把工人組織起來,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這正是蒂拉克階級局限性的表現。
蒂拉克主張消極抗抵,對英國殖民當局採取了廣泛的不合作態度。蒂拉克認為,一小部分英國人統治印度是在印度人的協助下進行的。因此,只要印度人實行廣泛的抵制政策,英國的統治就會垮台,印度人就會自由。他在一次集會上說:“我們不幫助他們收稅和維持治安。我們將有我們自己的法院,當時間到來的時候,我們將不交稅。你們是否能用你們共同的努力來做到這些?如果你們能這樣做,你們明天就可以自由。”
蒂拉克雖然主張消極抵抗,但是他不象甘地那樣,完全反對暴力。他在一次集會上說:“如果盜賊進入我們屋內,而我們又沒有足夠的力量把他們趕跑,那么我們就應當毫不猶豫地把他們關在屋內,活活地把他們燒死。”蒂拉克也不排斥武裝起義的可能性。他認為對一個被壓迫民族來說,使用各種方法,包括公開的起義都是允許的。他經常說,如果武裝起義有50%成功的把握,就可以進行。但是,印度缺乏武器,缺乏組織,武裝起義沒有成功的希望。所以,他認為在印度使用暴力革命的方法是無益的,不適當的。

鐵窗生涯

正是在蒂拉克為首的“極端派”的積極推動下,掀起了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鬥爭的第一次高潮。工人、農民、城市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參加了這次鬥爭。運動的中心,1905—1906年主要在孟加拉;1907年4至5月,轉到了旁遮普;1908年3月,又轉到了南印度。這次鬥爭沉重打擊了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英國殖民當局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措施,先後將“極端派”的領導人一個一個抓起來,投入監獄。1908年6月23日逮捕了蒂拉克, 7月22日判處他6年徒刑,隨後,把他關入緬甸曼德勒監獄。蒂拉克的被捕和判刑,在印度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孟買10萬工人,舉行了6天的同情罷工。
6年的鐵窗生活並沒有使蒂拉克屈服。在獄中,他繼續從事學術活動,追求革命的真理。他寫了兩部學術著作。一部是《吠陀中的北極故鄉》,另一部是《薄伽梵歌的秘密》。前者強調雅利安人最早生活在亞洲大陸的最北方,後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從哲學上研究《薄伽梵歌》的著作。他認為《薄伽梵歌》的真正要旨不是要人克制自己,而是要人行動,它所宣傳的正是不停頓活動的福音。蒂拉克不僅在《薄伽梵歌》中為他們的行動找到了根據,而且從中發現有正當理由的暴力行動也是合理的。

晚年

從1914年出獄至1920年,是蒂拉克政治活動的後期。同前期相比,這個時期蒂拉克的政治路線有一定的後退。1914年8月27日,他公開發表聲明,宣告效忠英國,支持英國對德作戰,表示要同英國合作,來爭取印度的自治。儘管如此,他還是為印度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在他的推動下,於1916年的勒克瑙大會上,不僅恢復了國大黨內部兩派的團結,而且對穆斯林聯盟作出了讓步,促成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團結,從而加強了印度民族解放鬥爭的力量。1916年4月28日,他建立自治同盟,重提自治問題。當時,蒂拉克認為,印度人民必須通過這個同盟,用憲政方法,實現在帝國範圍內的自治。1918年9月19日,他親自去倫敦,向英國人民和英國政府陳述他的自治同盟關於印度未來憲法的意見。他希望未來的印度憲法給與印度的東西,要比1918年6月公布的蒙塔古一切爾姆斯福德改革方案給與印度的東西更多一點。為此,他在英國會見了許多人,在集會上發表了幾十次講話,在報紙上寫了好多文章,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這是一個“令人失望和不能令人滿意”的方案,應該爭取更多的東西。他堅決要求印度中央政府和英國母國政府共同決定政策,由省政府執行它們的指令。1919年11月6日,他離開倫敦回國。

評價

蒂拉剋死於1920年8月1日,終年64歲。
蒂拉克的一生是為印度民放解放事業奮鬥的一生。印度人民十分尊敬他,稱他為“洛克馬尼亞”,意為“敬愛的人”。
甘地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都給了他極高的評價。甘地稱他為“現代印度的締造者”,尼赫魯稱他為“印度革命之父”。列寧也給了他極高的評價,稱他為“印度民主主義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