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

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按《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 年)》、《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能減排規劃(2011—2015 年)》總體部署和要求,2012年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該《規劃》分現狀與形勢、指導思想與主要目標、重點行業節能途徑與措施、重點節能工程、保障措施5部分。《規劃》提出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的總目標是:到2015 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實現節能量6.7 億噸標準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
  • 類型:規劃
  • 發布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
  • 發布時間:2012年2月27日
前 言,工作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行業目標,鋼鐵行業,有色金屬,石化行業,化工行業,建材行業,機械行業,輕工行業,紡織行業,電子信息,重點工程,保障措施,

前 言

“十二五”(2011–2015 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經濟成長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強化,工業作為能源消耗的主要領域,是節能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編制並實施好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對於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按照《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 年)》、《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能減排規劃(2011–2016 年)》總體部署和要求,制定本規劃,作為“十二五”全國工業節能的指導性檔案。
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節能減排規劃(2011-2015年)》,確立綠色發展的理念,提升工業節能發展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發展環境
計畫
“十一五”期間,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逐年增加,由2005 年的15.95 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0 年的24 億噸標準煤左右,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0.9%上升到2010 年的73%左右,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耗量占工業總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1.3%上升到2010 年的77%左右。工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2005 年的41.8%下降至2010 年的40.2%,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 年的32.7%下降至2010 年的30.3%。
“十一五”期間,工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節約能源法》要求以及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圍繞國家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狠抓工業節能降耗,工業節能取得顯著成效。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全國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由2005 年的2.59 噸標準煤下降至2010 年的1.91 噸標準煤,5 年累計下降26%,實現節能量6.3 億噸標準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14.9%的工業增長。重點行業和主要用能產品單耗持續降低。2010 年同2005 年相比,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和化工、建材等重點用能行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23.4%、15.1%、35.8%、37.9%,噸鋼、銅冶煉、噸水泥綜合能耗分別下降12.1%、35.9%、28.6%。淘汰落後產能任務全面完成。5 年累計淘汰煉鐵、煉鋼、焦炭、水泥和造紙等落後產能分別為12000萬噸、7200 萬噸、10700 萬噸、37000 萬噸和1130 萬噸,超額完成“十一五”計畫任務。
工業節能管理工作得到加強:一是節能標準不斷完善。發布了一批能耗限額標準、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準和通信設備節能標準。二是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分解下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標,開展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目標完成情況評價考核,建立了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三是積極推動節能技術進步。圍繞重大節能工程,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實施一批重大工業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編制了重點行業節能技術目錄與指南,推廣乾熄焦、高爐壓差發電(TRT)等一大批先進適用節能技術。四是強化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發布重點用能行業13種產品(工序)能效標桿指標,開展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對標達標活動,支持鋼鐵企業能源管控中心項目建設;五是加強綠色信息通信技術套用。推廣移動辦公、視頻會議、電子商務等綠色節能新業務,推進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傳統產業節能改造中的套用。
工業節能降耗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高耗能行業增長過快,工業能源消耗增速過高;二是行業間和企業間發展不平衡,先進生產能力和落後生產能力並存,總體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單位產品能耗水平參差不齊;三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無法支撐節能發展需求;四是市場化節能機制尚待完善,企業節能內生動力不足;五是工業節能管理基礎薄弱,節能服務能力與市場需求發展不相適應。
機遇
從國內看,“十二五”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仍不斷增加,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將更趨嚴峻。工業發展對能源的需求繼續增加,工業和高耗能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國家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要求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同時,實施能源消耗總量控制,也將對工業發展形成硬約束。另外,傳統的能源資源高消耗的粗放型工業發展道路已難以為繼,工業轉型升級為節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機。加大節能降耗力度,進一步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生產率,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破解能源資源環境制約,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從國際看,競爭環境的變化對我國工業節能降耗構成嚴峻挑戰。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博弈日趨激烈,綠色貿易壁壘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已開發國家對出口國產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跡提出更高要求。我國製造業總體上處於產業價值鏈中低端,產品資源能源消耗高,出口將面臨巨大壓力。全球範圍內發展綠色經濟、倡導低碳生活越來越受到重視並逐漸成為新趨勢,大力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成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核心價值觀。
從現實情況看,重工業發展增速快於輕工業,主要高耗能產品產量處於較高水平,單位工業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節能潛力仍然很大,要實現工業又好又快發展,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出路在於能源節約。從長遠戰略看,節能減排是解決能源安全和保障供應的優先舉措,只有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進一步挖掘工業節能潛力,才能確保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十二五”是新一代移動通信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引入期,視頻、圖像等新業務新套用帶來數據業務快速增長,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建設使得集成度高、能耗大的數據單架設備大量增加,能源消耗呈指數增長,通信業節能將面臨更大挑戰。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綠色信息通信技術的廣泛套用,將為工業節能降耗提供有力支撐。
從長遠發展看,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而“十二五”是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30 多年工業發展歷程表明,發展方式粗放是工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增長主要依靠資源消耗支撐,重外延、輕內涵現象仍較普遍,尤其是支撐發展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工業發展靠投資、出口拉動和資源能源支撐是不可持續的。必須注重內涵式增長,把工業節能降耗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點之一。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也是能源資源消耗的主要領域,面對國家戰略任務和約束性指標要求、工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要以及國際競爭的巨大壓力,“十二五”期間工業節能任務更重、壓力更大、要求更高。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工業節能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促進工業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

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把節能降耗作為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工業能源利用效率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政策法規為保障,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大力推進工藝、裝備、產品的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加快以節能降耗為核心的企業技術改造,強化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加強信息通信技術在節能降耗中的套用,培育和發展節能產品裝備製造業和節能服務產業,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提高工業綠色發展水平。

基本原則

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抓好重點行業節能的同時,逐步將節能推向工業全行業,實施重點節能工程;落實目標責任,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積極開展節能服務進萬家活動,不斷提高中小企業主動節能意識。
堅持過程節能與產品節能相結合。加強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套用力度,不斷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加強生態設計,實施綠色製造,強化節能汽車、節能家電等機電產品推廣力度,逐步降低用能產品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堅持最佳化存量和控制增量相結合。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進程、加強節能挖潛改造和技術改造力度,持續最佳化工業用能結構;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企業過快增長,努力提高新增項目的能效水平。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政府在節能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節能技術;鼓勵有條件的重點用能企業到國外建設工廠和工業園區,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的出口。

主要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15 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間預計實現節能量6.7 億噸標準煤。
2.主要行業目標
到2015 年,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比2010 年下降18%、18%、18%、20%、20%、22%、20%、20%、18%。
3.主要產品單位能耗下降目標
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持續下降,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逐步縮小,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
表1:“十二五”主要產品單位能耗下降目標(略)
4.淘汰落後產能目標
加快淘汰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水泥(熟料及磨機)、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素、檸檬酸、製革、印染、化纖、鉛酸蓄電池等
工業行業落後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具體淘汰任務按淘汰落後產能工作部際協調小組確定的“十二五”期間淘汰落後產能目標執行。

行業目標

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行業,大力推進結構節能,按照循環經濟理念,最佳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推進產業向上下游一體化、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方向集中,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淘汰落後的工藝、裝備和產品,發展節能型、高附加值的產品和裝備;大力提升行業能源利用水平,繼續加強重大節能技術創新和示範,加大先進適用節能技術推廣力度,加快重大節能標準制定,確保實現“十二五”行業節能目標。

鋼鐵行業

以工序最佳化和二次能源回收為重點,提高物料、燃料的品質,提高高爐噴煤比和球團礦使用比例,加大廢鋼回收和綜合利用,降低鐵鋼比。大力發展綠色鋼材產品,有效控制鋼鐵產量增長,淘汰90 平方米以下燒結機、4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炭化室高度小於4.3 米(搗固焦爐3.8米)常規機焦爐、6300 千伏安及以下鐵合金礦熱電爐、3000 千伏安以下鐵合金半封閉直流電爐和精煉電爐。加大能源高效回收、轉換和利用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二次能源綜合利用水平。
全面推廣焦爐乾熄焦、轉爐煤氣乾法除塵、高爐煤氣乾法除塵、煤調濕、連鑄坯熱裝熱送、轉爐負能煉鋼等技術;重點推廣燒結球團低溫廢氣餘熱利用、鋼材線上熱處理等技術;示範推廣上升管餘熱回收利用、脫濕鼓風、利用焦爐消納廢棄塑膠和廢輪胎等技術;研發推廣高溫鋼渣鐵渣顯熱回收利用技術、直接還原鐵生產工藝等;加快電機系統節電技術、節能變壓器的套用。到2015 年,轉爐負能煉鋼、脫濕鼓風、燒結餘熱發電、煤調濕等技術的套用比例分別達到65%、20%、40%和50%。
專欄1:鋼鐵行業主要工序能耗及能源利用效率目標
焦化:到2015 年,能耗達到國家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的企業數量占比達60%。
燒結:到2015 年,能耗達到國家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的企業數量占比達15%。
電爐:到2015 年,能耗達到國家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的企業數量占比達65%。
二次能源綜合利用:大中型鋼鐵企業餘熱余壓利用率達到50%以上、利用副產二次能源的自發電比例達到全部用電量的50%以上。

有色金屬

大力發展銅、鋁深加工產品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業,加快發展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和再生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嚴格控制電解鋁新增產能,引導電解鋁生產向能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轉移,淘汰100 千安及以下電解鋁預焙槽,密閉鼓風爐、電爐、反射爐煉銅工藝及設備和燒結鍋、燒結盤、簡易高爐、燒結—鼓風爐、未配套制酸及尾氣吸收系統的燒結機等煉鉛工藝及設備。
以電解鋁、氧化鋁、銅、鉛、鋅、鎂等產品生產過程節能為重點,全面推廣有色金屬冶煉煙氣餘熱發電、銅材料短流程生產、金屬礦山高效選礦等技術和高效節能採礦、選礦設備;重點推廣新型結構鋁電解槽、低溫高效鋁電解、電解鋁液合金化成形加工技術、氧氣底吹熔煉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煉鉛新工藝;研發推廣閃速煉鉛工藝等。
專欄2:有色金屬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措施與目標
電解鋁:推廣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新型導流結構鋁電解槽、高陽極電流密度超大型鋁電解槽,到2015 年,新型結構鋁電解槽普及率達到80%以上。
氧化鋁:推廣低品位鋁土礦高效節能生產氧化鋁技術、拜耳法高濃度溶出漿液高效分離技術、串聯法生產氧化鋁工藝技術等。
銅冶煉:研發推廣氧氣底吹爐連續煉銅、閃速爐短流程一步煉銅等技術。
鉛鋅冶煉:加快短流程連續煉鉛節能技術、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煉鉛工藝與裝備的研發和推廣。到2015 年,氧氣底吹(頂吹)先進工藝占鉛冶煉總產能的比重達到80%。
鎂冶煉:以焦爐煤氣、半焦煤氣、發生爐煤氣、天然氣或水煤漿等清潔能源為燃料,全面改造落後的鎂冶煉生產工藝,支持內電阻加熱矽熱法還原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推廣蓄熱高溫空氣燃燒技術。

石化行業

以提高石化產品附加值為重點,大力發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膠、乙丙橡膠、異戊橡膠等高端或專用石化產品,加強可再生樹脂的研發和廢塑膠的回收利用,努力增加節能環保型丁苯橡膠、丁二烯橡膠、丁腈橡膠、氯丁橡膠的新產品、新牌號,積極推進節能型溶聚丁苯橡膠的套用。
全面推廣大型乙烯裂解爐等技術;重點推廣裂解爐空氣預熱、最佳化換熱流程、最佳化中段回流取熱比、中低溫餘熱利用、滲透汽化膜分離、氣分裝置深度熱聯合、高效加熱爐、高效換熱器等技術和裝備;示範推廣透平壓縮機組最佳化控制技術、燃氣輪機和裂解爐集成技術等;研發推廣乙烯裂解爐溫度與負荷先進控制技術、C2 加氫反應過程最佳化運行技術等。
專欄3:石化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措施
乙烯:最佳化原料結構,推動原料的輕質化,支持乙烯生產企業進行節能改造,實現生產系統能量的最佳化利用,到2015 年,乙烯綜合能耗降至857 千克標準煤/噸。
芳烴:最佳化操作流程,實現蒸汽能級的合理利用。通過降低加熱爐有效負荷、提高加熱爐熱效率等措施,降低加熱爐燃料消耗量。推廣新型高效催化劑(吸附劑),提高裝置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合成材料及單體:對聚乙烯、聚丙烯、己內醯胺、丙烯腈、乙二醇等生產裝置,開展針對性的節能技術改造,降低蒸汽、水、原料的消耗量,提高裝置能效水平。研發和生產節能環保型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的新產品、新牌號。

化工行業

以合成氨、燒鹼、純鹼、電石和傳統煤化工等行業為重點,合理控制其新增產能。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合成氨裝置,汞法燒鹼、石墨陽極隔膜法燒鹼、未採用節能措施(擴張陽極、改性隔膜等)的普通金屬陽極隔膜法燒鹼生產裝置,不符合準入條件的電石爐和10 萬噸以下的硫鐵礦制酸和硫磺制酸裝置(邊遠地區除外)。大力發展功能膜材料、先進儲能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環保及節能型塗料等高端化學品和電子級含氟精細化學品、新型催化材料、高性能環保型水處理劑等專用化學品。推進化肥、甲醇、電石等資源型產品生產向原料產地集中。組織實施好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示範工程,全面評價並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的新途徑。提高新材料國內保障能力和化工行業精細化率,到2015 年精細和專用化學品率達到50%。
全面推廣先進煤氣化、先進整流、液體燒鹼蒸發、蒸氨廢液閃法回收蒸汽等技術以及新型膜極距離子膜電解槽、滑式高壓氯氣壓縮機、新型電石爐等裝備;重點推廣氯化氫合成餘熱副產中高壓蒸汽、真空蒸餾、乾法加灰、黃磷煙氣回收利用、電石爐尾氣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發推廣氧陰極低槽電壓離子膜電解、節能型乾銨爐、無機化工生產過程中低溫餘熱回收利用等。
專欄4:化工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措施與目標
合成氨:最佳化原料結構,實現制氨原料的多元化,支持氮肥企業進行節能改造,加快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術裝備國產化進程,到2015 年,合成氨綜合能耗降至1350 千克標準煤/噸。
純鹼:加大產品結構調整,提高重質純鹼和乾燥氯化銨的產能比例,鼓勵大中型企業採用熱電結合、蒸汽多級利用措施,提高熱能的利用效率,到2015 年,純鹼綜合能耗降至320 千克標準煤/噸。
電石:推動電石行業兼併重組,鼓勵企業向資源和能源產地集中,促進產業布局結構合理化發展,加快內燃爐改造,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到2015 年,電石綜合能耗降至1050 千克標準煤/噸。
黃磷:加強尾氣回收利用,推廣深度淨化、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碳一化學品、乾法除塵替代濕法除塵技術,加強熔融磷渣熱能及渣綜合利用研究和示範工程建設。

建材行業

以水泥、平板玻璃和新型牆體材料為重點,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製品等水泥基材料製品和中空玻璃、夾層玻璃等節能型建材產品以及高性能防火保溫材料、燒結空心製品和粉煤灰蒸壓加氣混凝土等輕質隔熱牆體材料。淘汰直徑3.0 米及以下的水泥機械化立窯和直徑3.0 米以下球磨機(西部省份的邊遠地區除外)、平拉工藝平板玻璃生產線(含格法)等落後工藝設備,對綜合能耗不達標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水泥粉磨站以及普通浮法玻璃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對技術改造仍不能達標的,限期關停。
推廣玻璃窯餘熱綜合利用、全氧燃燒、配合料高溫預分解等技術,以及陶瓷乾法制粉、一次燒成等工藝;重點推廣水泥燒鹼:推動離子膜法燒鹼用膜國產化,支持採用新型膜極距離子膜電解槽進行燒鹼裝置節能改造,到2015 年,燒鹼(離子膜法30%)綜合能耗降至330 千克標準煤/噸。純低溫餘熱發電、立磨、輥壓機、變頻調速及可燃廢棄物利用等技術和設備;示範推廣高固氣比水泥懸浮煅燒工藝以及燒結磚隧道窯餘熱利用、窯爐風機節能變頻等技術。
專欄5:建材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措施與目標
水泥:大力發展生態水泥及水泥深加工產品,繼續推廣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開展以粉磨節電為重點的設備節能改造。到2015 年,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比例提高到65%以上。
平板玻璃:加快發展玻璃深加工,提高玻璃深加工率,推廣原料最佳化、玻璃窯純低溫餘熱發電等技術,到2015 年,玻璃窯純低溫餘熱發電套用比例達到30%以上。
建築衛生陶瓷:推廣瓷磚薄型化和潔具輕型化技術,提升大型化、智慧型化、節能化生產裝備的使用率
牆體材料:推廣煤矸石燒結磚隧道窯餘熱發電技術和燒結磚內燃工藝,提升牆體材料能效水平,大力發展承重類新型牆體材料,替代粘土實心磚,到2015年,新型牆體材料產量比重達到65%以上。

機械行業

以生產過程節能節材和提高終端用能產品能效為重點,加強綠色設計,選用新材料,推廣綠色製造工藝,大力推進鑄造、鍛壓、熱處理、軸承等生產過程的節能,提高材料利用率;不斷提高電機、風機、水泵、變壓器等產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後的燃煤鍛造加熱爐、無磁軛(≥0.25)鋁殼無芯中頻感應電爐、中頻發電機感應加熱電源等生產設備。
重點推廣餘熱利用熱處理、真空與可控氣氛加熱和全纖維爐襯等技術以及大噸位外熱風長爐齡沖天爐、高效電機、節能型內燃機等設備;示範推廣諧波振動消除應力、冷溫熱精密鑄造、熱處理過程計算機精密控制、高壓共軌、渦輪增壓等技術,以及軸承套圈毛坯三聯套件鍛造、大型軸承鍛件整徑等工藝;加快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示範套用;研發推廣低毒樹脂和環保無機樹脂材料、耐衝擊高淬透性軸承鋼、非調製鋼以及低阻零部件、高效動力總成、汽車輕量化等技術。
專欄6:機械行業重點工藝和產品節能措施與目標
鑄造:推廣中頻爐雙聯溶化技術,示範套用高精密近淨成型、鋁鎂合金擠壓鑄造等技術及裝備。
鍛壓:發展直驅式(離合器)螺旋壓力機及鍛造與衝壓數位化伺服壓機技術,加快非調製鋼的套用,推廣冷鍛設備、近淨成型鍛造等工藝。
熱處理:合理選擇熱處理電加熱設備,加強採用氣體燃料的熱化學重整技術對傳統設備改造,推進陶瓷纖維代替耐火磚材料的套用。
軸承:最佳化軸承製造工藝,採用節能型熱處理技術,加強軸承生產過程中的節材,到2015 年,鋼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內燃機:加強電控高壓燃油系統、排氣後處理、替代燃料、點燃式內燃機缸內直噴等節能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廣高效增壓技術的套用,到2015 年,內燃機燃油消耗降低10%。
電機:提高節能機電產品設計、製造水平和加工能力,重點發展變頻電機、稀土永磁電機等。到2015 年,2 級以上能效電機套用比例達到80%。
風機、泵和壓縮機:以重點用能行業為依託,加強風機、泵和壓縮機的節能最佳化改造,推廣變頻調速、自動化控制技術。
變壓器:加強變壓器結構設計創新,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損耗,大力推廣非晶合金變壓器等新一代節能型變壓器
汽車:大力推廣節能汽車,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因地制宜發展替代燃料汽車,促進汽車能源使用多元化發展。逐步降低我國汽車燃油消耗率,到2015 年,節能型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達到5.9 升/百公里。

輕工行業

以造紙、陶瓷、日用玻璃、發酵、塑膠加工和製鹽行業為重點,大力發展超薄陶瓷、輕量化玻璃瓶罐等節能型產品;淘汰單條年產3.4 萬噸以下非木漿生產線和年產5.1 萬噸以下化學木漿造紙生產線、單條年產1 萬噸及以下廢紙為原料的製漿生產線、年產3 萬噸以下酒精和味素生產線(廢糖蜜制酒精除外)、年加工藍濕皮能力3 萬標張牛皮以下和年加工生皮能力5萬標張牛皮以下的製革生產線,淘汰北方海鹽年產30 萬噸、湖鹽年產20 萬噸以下的生產設施和真空製鹽單套生產能力年產10 萬噸及以下的生產設備;加強造紙、日用玻璃、製鹽等行業的餘熱回收利用,鼓勵造紙、發酵等領域發展熱電聯產。
全面推廣低能耗蒸煮、高效廢紙碎解等節能技術以及高效蒸發濃縮、新型發酵等設備;重點推廣快速乾燥、大型噴塔和泥漿減水、膜分離濃縮、菌種選育及發酵過程控制等技術以及富氧、全燃燒等節能環保型玻璃熔窯;示範推廣機械式蒸汽再壓縮、二次能源綜合利用及靴型壓榨等節能技術;研發推廣新型發酵技術、連續化大噸位球磨機、新型無螺桿塑膠加工等裝備。到2015 年,膜分離濃縮技術使用比例達到30%以上,新型色譜分離技術推廣比例達到60%以上。
專欄7:輕工行業重點領域節能措施
造紙:採用低能耗蒸煮、封閉篩選、中濃洗選漂技術與設備進行化學製漿工藝最佳化;加快蒸汽回收技術與設備在化機漿生產中的套用;採用乾法篩選、高效廢紙碎解技術與設備提升廢紙製漿工藝和技術;紙機網部採用新型脫水元件和高效洗網裝置,壓榨部加強寬壓區壓榨、複合壓榨、靴型壓榨等技術的示範推廣,乾燥部採用密閉式烘缸罩、袋式通風及餘熱回收裝置等。調整造紙纖維原料結構,到2015 年,廢紙漿比重達到65%。
陶瓷: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超薄陶瓷;鼓勵使用以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為主的清潔燃料;提升關鍵設備自動化、連續化運行能力和工藝創新,促進陶瓷加工、成型、乾燥、燒成等重點工序能效水平提升。
日用玻璃:加大輕量化玻璃技術的研發投入,大力發展輕量化玻璃瓶罐;最佳化玻璃爐窯結構設計,加大節能環保型玻璃熔窯的套用,提高碎玻璃加工處理能力,增加碎玻璃的摻入量。
發酵:在發酵和提取過程中推廣高效新型蒸發設備,在末端強化廢汽回收與綜合利用技術的套用,支持沼氣發電、蒸汽階梯綜合利用、階梯式水循環利用等二次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的示範套用。
塑膠加工:開展注射機、擠出機、輔助設備等塑膠加工關鍵設備的節能技術研發,推廣全閉環伺服驅動、動態成型加工、電磁感應加熱廢舊塑膠的合理綜合利用等技術,提升塑膠加工行業能效水平。
製鹽:加快鹽硝聯產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吸收,推廣三相流分效預熱防結垢、熱電聯產等節能技術,開展製鹽系統綜合節能技術改造。
家用電器:加強生態設計,採用變頻等節能技術,開展綠色製造,大力推廣能效在2 級以上的節能型空調、冰櫃、洗衣機等產品。

紡織行業

重點推進棉紡織、服裝、印染和化纖等領域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印染、化纖落後生產工藝設備;推進企業向園區聚集,最佳化工藝路線,加強紡織、漿料和印染企業間在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銜接,推進產業鏈協調發展;推行生態設計,提高紡織行業的能效水平。
全面推廣太陽能集熱器、綠色照明、蒸汽節能器、空壓系統能源最佳化等產品及技術;重點推廣空調和空壓機節電、高中溫廢水廢氣熱能回收利用、高效節能復洗等技術以及高效節能紡絲冷卻、紡絲熱媒循環供熱等設備。“十二五”期間,建成太陽能集熱裝置500 萬平米,蒸汽節能器5000 台(套)。
專欄8:紡織行業重點領域節能措施
棉紡織業:加強棉紡設備的機電一體化、自動化,套用信息通信技術提高紡紗效率,推廣緊密紡、中高支轉杯紡紗工藝和高智慧型型寬幅無梭織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加強紡織設備、紡織器材的再製造和再利用。
服裝業:推進服裝行業智慧型管理系統的套用,重點推廣“工業縫紉機電子調速電機”,實現生產節電30%的目標。
印染業:推廣數碼印花和小浴比染色等少水印染加工、生物酶(菌)處理、線上自動檢測和控制等技術。
化纖業:重點推廣聚酯聚合節能組合、高效節能的熱媒系統、低耗低污染著色纖維、液相增粘熔體直紡工業絲以及功能化、差別化直紡等技術。

電子信息

以電子元器件、材料生產過程和典型電子整機產品為重點,大力推進單晶矽、多晶矽、電極箔、磁性材料、陶瓷燒結、電子玻璃、光纖及光纖預製棒等生產工藝的改進,降低生產過程的能耗;加強綠色設計,推行能效標識,不斷降低平板電視、計算機、移動信息終端等量大面廣的整機產品的使用能耗和待機功耗;推進半導體、電力電子、物聯網等一批先進適用信息
通信技術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改造中的套用。
重點套用波治理及無功補償技術改造單晶爐、多晶矽生產流水線,增加餘熱回收裝置;示範推廣石墨輻射隔絕器、綜合回收四氯化矽和導熱油循環冷卻、納米分散劑等產品和工藝;研發推廣先進半導體照明、低功耗中央處理器和存儲、低能耗集中式空調等技術和產品;選擇合理的爐型及爐膛結構,採用先進的燃燒技術和輔助裝置,加強爐窯的熱工檢測與控制,提升電子工業爐窯的熱效率。
專欄9:電子信息行業主要耗能設備和整機產品節能目標
電子工業窯爐:熱效率達到60%以上。
平板液晶電視:待機功耗小於0.5 瓦/小時,能效指數達到2 級。
筆記本電腦:待機功耗小於0.5 瓦/小時,使用功耗達到筆記本電腦能效限定值標準。
台式機電腦:待機功耗小於1 瓦/小時,使用功耗達到台式機電腦能效限定值標準。

重點工程

組織實施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內燃機系統節能、電機系統節能改造、餘熱余壓回收利用、熱電聯產、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節能產業培育等九大重點節能工程,提升企業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節能技術和節能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
1、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
針對工業鍋爐窯爐自控水平低、平均負荷低、裝備陳舊落後等問題,實施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技術改造。
區分鍋爐運行效率和使用燃料等情況,重點推進中小型工業燃煤鍋爐節能技術改造。淘汰結構落後、效率低、環境污染重的舊式鑄鐵鍋爐;採用線上運行監測、等離子點火、粉煤燃燒、燃煤催化燃燒等技術因地制宜對燃煤鍋爐進行改造;採用潔淨煤、優質生物型煤替代原煤,提高鍋爐燃煤質量,在天然氣資源豐富地區進行煤改氣,在煤、氣資源貧乏的地區推進太陽能集熱替代小型燃煤鍋爐。
採取窯體減少開孔與爐門數量、使用新型保溫材料等措施提高工業窯爐的密閉性和爐體的保溫性。對燃煤加熱爐採用低熱值煤氣蓄熱式技術改造,對燃油窯爐進行燃氣改造。重點實施石灰窯綜合節能技術改造和輕工燒成窯爐低溫快燒技術改造,推廣節能型玻璃熔窯。
到2015 年,工業鍋爐、窯爐運行效率分別比2010 年提高5%和2%。
2、內燃機系統節能
以內燃機產業升級和提升產品技術水平為核心,加強節能技術的推廣和套用,在內燃機整機、部件、替代燃料套用領域,開展節能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示範推廣和套用。
推廣高壓燃油噴射、增壓、排氣後處理、高效濾清、低摩擦和高密封等技術,提高內燃機的綜合效率,降低內燃機燃油消耗。開展燃用替代燃料內燃機的研究和推廣套用,以醇醚燃料、生物燃料、氣體燃料為重點,著力解決替代燃料套用中關鍵零部件的適應性和可靠性。採用先進的內燃機製造工藝及材料,最佳化整機與配套機械的匹配技術,大力推廣廢氣渦輪增壓技術,重點支持電控燃油高壓噴射系統、高效增壓器和關鍵零部件產業的發展。
到2015 年,內燃機產品燃油消耗率比2010 年降低10%,投放市場的節能型內燃機產品占市場保有量的20%。
3、電機系統節能改造
針對電機系統運行效率低、系統匹配不合理、調節方式落後等問題,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輕工等重點領域,加快既有電機系統變頻調速改造,最佳化電機系統控制和運行方式。
重點改造高耗電的中小型電機及風機、泵類系統,嚴禁落後低效電機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採用變頻調速、永磁調速等先進電機調速技術,改善風機、泵類電機系統調節方式,逐步淘汰閘板、閥門等機械節流調節方式,重點對大中型變工況電機系統進行調速改造,提高電機系統運行效率。通過軟啟動裝置、無功補償裝置、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等,合理配置能量,實現系統經濟運行。以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傳動方式改造傳統的機械傳動方式,逐步採用交流調速取代直流調速,採用高新技術改造拖動裝置。加快電機系統節能改造步伐,鼓勵節能服務公司採用契約能源管理、設備融資租賃等市場化機制推動電機系統節能改造。
到2015 年,電機系統節電率比2010 年提高2-3 個百分點。
4、餘熱余壓回收利用
在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輕工等餘熱余壓資源豐富行業,全面推廣餘熱余壓回收利用技術,推進低品質熱源的回收利用,形成能源的梯級綜合利用。
鋼鐵行業基本普及焦爐乾熄焦裝置、高爐乾法除塵及爐頂壓差發電裝置,重點推廣焦爐實施煤調濕改造、轉爐餘熱發電裝置和燒結機餘熱發電裝置;有色金屬行業重點建設冶煉煙氣廢熱鍋爐和發電裝置,推廣粗鉛、鎂冶煉餘熱回收利用技術;化工行業重點推廣硫酸生產低品位熱能利用技術和炭黑餘熱利用技術;建材行業在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全部配套建設純低溫餘熱發電系統,重點推廣玻璃熔窯餘熱發電技術、煤矸石燒結磚生產線餘熱發電技術;輕工行業加快對造紙生產實施全封閉氣罩熱回收節能技術改造。
5、熱電聯產
在鋼鐵、有色金屬、化工、輕工等行業發展熱電聯產,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結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工業企業發展熱電聯產,推廣使用背壓式汽輪機、抽氣凝汽式汽輪機、微型透平機、螺桿膨脹發電機等設備,提高熱電聯產的裝備水平。支持熱電聯產新增項目採用高效率、低排放供熱機組,發展非採暖期季節性用戶。支持工業園區內企業按相關產業政策發展熱電聯產,為園區集中供電、供熱、供冷。
到2015 年,大幅提高鋼鐵、有色金屬、化工、輕工等行業熱電聯產的平均熱效率。
6、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
加大焦爐煤氣、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煉化尾氣等工業副產煤氣的回收力度,促進工業可燃氣體資源綜合利用。
最佳化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工藝,提高副產煤氣回收率,減少煤氣放散損失,提高煤氣淨化質量,推廣煤氣高溫高壓發電和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發展以工業副產煤氣為原料的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推廣焦爐煤氣作為冶煉還原和化工原料,採用轉爐煤氣、高爐煤氣等混合煤氣作為替代燃料。
到2015 年,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率達到98%以上。
7、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
支持重點用能企業實施信息化改造,通過對企業能源生產、輸配和消耗實施動態監控和管理,改進和最佳化能源平衡,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總結完善鋼鐵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實踐經驗,逐步開展有色金屬、化工、建材、造紙等行業企業能源管控中心推廣實施方案。“十二五”期間,支持一批電解鋁、銅冶煉、鉛鋅冶煉、鎂冶煉大中型企業,年耗能30 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等大中型企業,年產100 萬噸水泥企業和大型玻璃企業,以及大中型造紙企業建設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加強對能源管控中心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組織項目實施情況檢查,對項目節能效果進行後評估。
到2015 年,有色金屬、化工、建材大中型企業能源管理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節能貢獻率達到5%以上。
8、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
加快電子信息和綠色通信技術在工業節能降耗中的套用,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
鼓勵信息化企業開發數字能源解決方案,推動信息通信技術在重點用能行業和企業中的套用,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推動智慧型電網、智慧型建築、智慧型交通等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加強網路統籌規劃和共建共享,提升網路資源的利用水平。
重點推廣綠色數據中心、綠色基站、綠色電源,統籌數據中心布局、伺服器、空調等設備和管理軟體套用,選址考慮能源和水源豐富的地區,利用自然冷源等降低能源消耗,選用高密度、高性能、低功耗主設備,積極穩妥引入虛擬化、雲計算等新技術;最佳化機房的冷熱氣流布局,採用精確送風、熱源快速冷卻等措施。
到2015 年,數據中心PUE(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之比)值下降8%。
9、節能產業培育
發展節能裝備製造業。加大共性節能技術的研發、示範和產業化,加快節能裝備的推廣套用。支持信息技術與節能技術融合產生的新型關鍵共性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套用,加快節能裝備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節能裝備製造企業以及特色化、專業化中小節能裝備製造企業;選擇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和發展空間的區域,重點培育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節能裝備),推動基地向集聚化、規模化發展,形成一批高效鍋爐製造基地和高效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產業化基地以及餘熱余壓利用裝備製造基地。
培育節能服務產業。以培育節能服務公司、創新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鼓勵重點用能企業依託自身優勢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行業提供節能服務。支持節能服務公司通過契約能源管理、節能設備租賃、節能項目融資擔保等方式,為中小企業節能提供“一條龍”服務。支持專業化節能服務信息化平台建設,促進節能服務業快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節能裝備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以上,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產業體系,培育1000 家具有較強實力的節能服務公司。
表2:“十二五”重點節能工程投資需求(略)

保障措施

1、健全法規標準體系
加強工業節能管理制度建設。以落實《節約能源法》為核心,制(修)訂《工業節能管理辦法》、《工業節電管理辦法》、《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辦法》、《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等,落實《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導意見》,建立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崗位和能源管理負責人制度,規範企業能源計量統計和監測等制度,形成相關法律法規相協調的工業節能管理體系。
發揮節能標準支撐作用。加快單位產品(工序)能耗限額標準制(修)訂工作,擴大工業設備、家電照明和信息通信等領域產品能效標準實施範圍;鼓勵地方制定更加嚴格的單耗和能效地方標準;推動工業節能標準的國際協調和統一;加強節能產品認證和檢測能力建設,強化節能產品認證;擴大節能產品能效標識範圍,加大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力度。
加強工業節能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節能主管部門作用,深化政府各部門、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協調、溝通,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促進工業節能工作有序開展。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強化財稅政策。加大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工業節能的支持力度,完善財政補貼方式,支持九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通過國家科技計畫專項,重點支持行業節能關鍵共性技術及重大裝備的研發,推動產業化套用;對鼓勵發展的節能項目,其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節能裝備,在規定範圍內免除進口關稅;研究完善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熱電聯產項目的建設投資、電價、熱價等政策,有序發展熱電聯產項目。研究完善鼓勵企業建設利用餘熱余壓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熱電聯產項目等的電力上網政策。
完善能源資源價格政策。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範圍和力度,將收繳的差別電費、懲罰性電費重點用於支持當地節能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後產能工作,根據產業發展需要修訂加價範圍、提高加價標準。鼓勵企業利用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完善投融資政策。開展節能金融產品創新示範;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為節能項目提供融資、保理、擔保等金融服務;研究建立工業節能產業發展基金、契約能源管理項目擔保基金,促進節能產品(裝備)製造業和節能服務產業發展;鼓勵國有、民間、外資資本進入節能領域,提高信貸審核標準,嚴控對高耗能行業的信貸投入。
3、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落實淘汰落後產能任務。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強制性產品(工序)能耗限額標準,制訂重點行業“十二五”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任務以及分解落實方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行政手段,健全促進落後產能退出的綜合政策體系,完善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加強淘汰落後產能監督檢查力度,確保淘汰落後工作按期完成。
嚴格新建項目節能準入。及時制(修)訂強制性單位產品(工序)能耗限額標準,實施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建立健全新上項目管理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從源頭把好節能準入關,嚴格控制高耗能、低水平項目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發展。對於未完成年度節能目標的地方,其新上高耗能項目採取區域限批措施。
加快傳統產業技術創新,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加大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支持節能產品裝備和節能服務產業做大做強。鼓勵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4、推進節能技術進步
加強工業節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組建以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聯盟;支持國家級工業節能技術中心建設,圍繞工業領域核心、關鍵和共性節能技術,組織開展技術攻關;鼓勵企業使用首台(套)國產節能重大技術裝備,加快產業化基地建設。
加快工業節能技術推廣套用。建立工業節能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研究建立工業設備能效標識制度,擴大節能設備認證範圍。繼續發布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和編制重大節能技術推廣實施方案,組織先進成熟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推廣套用。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重點用能行業推廣重大節能技術,加快傳統生產設備的大型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網路化改造,推進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的企業技術改造。
開展“節能服務進萬家”活動。推薦優秀節能服務公司,篩選契約能源管理最佳案例,組織節能服務公司和工業節能減排大學聯盟為中小企業提供諮詢服務,支持節能服務萬里行活動。鼓勵企業採用契約能源管理、節能設備租賃等市場化手段開展節能技術改造,促進中小企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加強節能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節能技術對外交流,學習借鑑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節能的先進經驗,引進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加快提升我國節能技術水平。
5、加強工業節能管理
制定工業能效提升計畫實施方案。針對高耗能產品(工序)和終端用能產品,分行業制定能效標桿值,逐步建立工業能效激勵約束機制。開展企業能效對標達標、績效評價活動,實施新上項目能評審查、節能產品裝備推廣套用等措施,促進工業能效水平提升。
加強工業節能監察執法能力建設。開展部門聯合執法,完善日常監察與專項監察相結合的節能監察工作長效機制;加強節能監察執法隊伍培訓和能力建設,建立基本覆蓋國家、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監控系統網路,提升節能監察水平。
建立工業節能監測預警體系。分步推進國家、省、市(縣)三級工業節能監測體系建設,加強地方、行業節能動態監測分析,提高節能預測預警能力,對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過快的地區和行業,及時預警調控,強化用能管理。
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對重點用能企業實行分級管理,落實目標責任;建立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績效評價制度,落實企業能源管理負責人制度;推動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對標達標活動、開展能耗(效)限額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建立健全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加強企業能源計量管理,配備滿足需要的能源計量器具,實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和能源審計制度。
增強企業節能內生動力。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工業節能長效機制建設。完善相關配套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節能自願協定,充分調動企業節能降耗的積極性,建立有利於企業自覺節能的良好環境。
加大工業節能宣傳力度。開展節能降耗宣傳活動,普及工業節能知識,採取召開專題論壇、技術展示和推廣交流、現場交流會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先進的節能技術與管理經驗,充分發揮民眾、社會、媒體的監督作用,營造企業主動節能的良好氛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