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工學院樓(工學院樓)

重慶大學工學院樓

工學院樓一般指本詞條

重慶大學工學院樓建於1935年,作為重慶市二級文物保護單位屹立在幽靜的重慶大學校園中。這是一幢3層的歐式建築,用堅固的石材壘成。1940年5月29日曾在轟炸中遭重創。2004年已修復。 工學院大門外是重大沿嘉陵江的臨江路,與沿路的歷史建築文字齋、理學院樓(重慶大學第一教學樓)、松林坡禮堂一起承載著重慶大學的歷史痕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大學工學院樓
  • 建於:1935年
  • 校長江澤佳
  • 地點:重慶
環境特色,歷史痕跡,優秀校友,教育相關,

環境特色

建於1935年的工學院大樓,是由留法學者刁泰乾設計的,帶著濃厚的歐式風味又具本土色彩。牆體全部用條石砌築,開創了重慶石建築的先例,而樓內各層屋架均用杉木製做。建築成L型布局,入口處的六邊形塔樓最為出彩,各層屋架均用杉木製做。抗日戰爭期間受到日本飛機轟炸,大半被毀,後被重大師生合力重建。但新舊材質的契合線上仍有著當年血與火的灼痛。大門外是重大的臨江路,可以眺望滾滾嘉陵江。

歷史痕跡

建築的生命是用故事累積起來的。工學院大樓,用老照片般昏黃的色調和滄桑的質地,訴說著它的歷史。
重慶大轟炸對每一個重慶人而言都應該是刻骨銘心的記憶。1939年9月、1940年5月和7月,工學院在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中三次遭到破壞,有時一次投彈就達數百枚,傷痕累累,雖經過師生合力修復,但它身上新舊材質的契合線上,似乎還留存著當年血與火的灼痛。
重慶大學工學院樓
重慶大學工學院歷史圖片
重慶大學75周年校慶時候,校友們捐建在工學院大樓身後的大轟炸紀念碑,這是一塊用殘埂斷牆壘築的石碑,石碑用陰刻的金色文字記錄了重大那段烽火中的故事。
重慶大學工學院樓
重慶大學—大轟炸紀念碑
縱觀工學院走過的歷程,每一個腳印都留下深深的痕跡,1935年10月,四川省立工學院併入重慶大學,重慶大學始建工學院,下設土木系,采冶系和機電系。同年,重慶大學北確定為四川省立大學。12月,工學院增設化學工程系,並於次年招收新生。
1941年春,重慶大學工學院中,機電系分成機械系和電機系,土木系分成土木系和建築系,工學院由原來的四個系擴建為6個系。
重慶大學工學院樓
工學院1935年建時的鐵窗
1952年院系大調整後,重大隻剩下了一個學院——工學院,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不屈服的工學院大樓撐起了重大的一片天。後來,重大學子們在工學院大樓旁,用殘垣斷牆壘築起一座大轟炸紀念碑,這塊碑和工學院大樓一起,低述著烽火歲月里的那些故事。重慶大學工學院大樓作為這段慘痛歷史的見證者。
在工學院掛著斑斑銹跡的鑄鐵窗框下刻寫著一行隱約的數字:1935。這個記憶了當年建設者對他們作品細鐫刻,這個數字也代表著一個不會說話但永遠會思考的生日。

優秀校友

工學院是當年重慶大學人數最多的一個學院,從工學院大樓走出來,畢業留校的重大教師中,曾擔任過重大校長的江澤佳和劉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一直是重大師生心中極為尊重的教授之一。
工學院幾十載櫛風沐雨,幾十年春華秋實,從這裡走出了一位歷史上堪稱傳奇的人物——中國無線電泰斗馮簡。他曾任工學院院長,是我國第一位赴北極考察的科學家。他開創的無線電訊專業,在抗戰時,為國家,特別是戰爭輸送了許多緊缺的無線電通訊人才。工學院大樓塔樓頂層的房間,就是馮簡生活工作的地方,在這個有圓形視窗的房間裡,馮簡醉心於無線電研究。在抗戰年代,他率隊創建並擔任台長的重慶國際廣播電台,成為戰時首都與國際聯絡的重要樞紐。

教育相關

工學院對重慶大學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及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為學科專業建設的出發點,經過資源整合,結構最佳化,不斷改造傳統學科專業,形成了基礎寬厚、主幹突出、相互支持、彼此加強、具有特色的學科專業群體。重慶大學機械、電氣、建築、土木、動力、採礦、冶金等本科專業的前身都與1935年成立的工學院有緊密聯繫。而工學院樓作為這些發展的承載者,一直影響著每一代重大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