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尚之

巢尚之(?—471年),魯郡(山東省曲阜市)人,寒門出身,南朝劉宋著名大臣。

巢尚之出身寒微,為人士之末,但頗有學識和才能。早在元嘉年間,巢尚之就因十分通曉文史,為宋孝武帝劉駿知曉和賞識。孝武帝劉駿即位後,巢尚之得以破格出任朝官。孝建元年(454年),巢尚之被孝武帝任命為東海國侍郎,兼任中書通事舍人。孝武帝推行官制改革後,逐漸形成了中書通事舍人掌控中樞機要事務的局面,巢尚之為孝武帝重用,參與中樞機要事務的處理和商議,執權日久,威行內外,殿省甚賴之,朝廷內外都佩服他辦事機速。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病逝,宋前廢帝即位。巢尚之被調為新安王劉子鸞的撫軍中兵參軍、淮陵太守。不久,前廢帝賜死戴法興,同時也解除巢尚之的中書通事舍人之職,把他轉為撫軍諮議參軍、淮陵太守。

泰始初年(465年),宋明帝即位後,巢尚之重新兼任中書通事舍人、南清河太守。泰始二年(466年),遷中書侍郎,太守如故。未拜,改除前軍將軍,太守如故,侍太子於東宮。晉安王劉子勛被平後,以軍守管內,封邵陵縣男,食邑四百戶,固辭不受。轉為黃門侍郎,外出擔任新安太守。泰始七年(471年),離任回京,不久病卒。

基本介紹

  • 本名:巢尚之
  • 所處時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魯郡(山東省曲阜市)
  • 去世時間:471年
  • 主要成就:官至中書通事舍人、前軍將軍、黃門侍郎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巢尚之,魯郡(山東省曲阜市)人,出身極其寒微。元嘉年間,可能是以門客或者普通書生之類的身份,進入始興王府,侍奉始興王劉浚讀書。因為他十分通曉文史知識,被孝武帝劉駿知曉和賞識。
孝建初年(454年),孝武帝任命巢尚之擔任東海國侍郎,仍兼中書通事舍人。當時,孝武帝為鞏固和加強皇權,抑制士家大族在朝中的影響,開始以中書通事舍人處理中樞機要事務,凡是對官吏的選拔、調動、誅罰、賞賜等重大處置,孝武帝都要和包括巢尚之在內的中書通事舍人商議再作決定。由高門士族擔任的中書令、尚書令等高級職位只剩下在公文上籤名認可的權力,大權被完全架空。當時,孝武帝對臣下十分嚴厲苛刻,且容易發火,有時因臣子沒做好一點事,就會嚴厲怒斥和怪罪,甚至一時氣急敗壞,想要殺沒把事辦好的官員。而巢尚之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及時在孝武帝面前止火,進行勸諫,給那些獲罪的官員們開脫,而且往往最後都能被孝武帝接受,使他們大多都得以倖免,很多官員都多虧了他(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孝武帝和巢尚之兩人一唱一和的政治表演,以達到威服朝堂的目的)。大明六年(462年),祖沖之把精心編成的《大明曆》送給孝武帝請求公布實行。次年,孝武帝命令懂得曆法的官員對這部曆法的優劣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祖沖之遭到了以戴法興為代表的大臣反對,當時朝中很多人畏懼戴法興的權勢,幾乎都站在戴法興的一邊反對施行新曆。只有巢尚之力挺祖沖之,堅持認為應該施行祖沖之新編的《大明曆》,加上祖沖之本人的據理力爭,孝武帝最終支持祖沖之,決定於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曆,但是還未等到施用,孝武帝便駕崩。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病逝,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巢尚之和戴法興等因掌權日久,威勢風行朝廷內外。當時百姓想為孝武帝立寺,但寺名定不下來。巢尚之應聲回答說:“應該叫‘天保’。《詩經》上說:‘天保,下報上也。’”時人都很佩服他的機敏。之後,巢尚之先被調為新安王劉子鸞的撫軍中兵參軍、淮陵太守。不久,前廢帝賜死戴法興,給巢尚之的敕書說:“我繼承大業,君統萬國,對功臣推心置腹,遠近人都知道,沒想到戴法興倚仗寵待,背負皇恩,作威作福,犯法貪污,生殺予奪,惡貫滿盈,到這步田地。你們對於本職工作忠誠勤勉,我都知道,但是道聽途說,紛紛紜紜,不只人心恐懼,而且天象反常,我委託的本意大大的違背了,我如今親自掌管大權,留心雜事。你們應該竭心盡智,以讓我滿意。”不久,前廢帝也解除了巢尚之的中書通事舍人之職,把他轉為撫軍諮議參軍、淮陵太守。
泰始初年(465年),宋明帝即位,宋明帝再以巢尚之重新兼任中書通事舍人、南清河太守。泰始二年(466年),遷中書侍郎,太守如故。還未拜官,就改任他為前軍將軍,太守照舊,在東宮侍候太子。晉安王劉子勛之亂被平定後,巢尚之又作為軍人守衛轄地,封爵邵陵縣男,食邑四百戶,他堅決辭退不接收。曾於泰始三年(467年),奉詔與淮南太守孫奉伯等編次二王法書。不久,明帝再轉任他為黃門侍郎,外出當新安太守。泰始七年(471年),巢尚之期滿離任回京城述職,面見皇帝,不久病逝。

軼事典故

起初,孝武帝以當時並不出名的寒門人士巢尚之為中書通事舍人,江夏王劉義恭認為選用不當。於是孝武帝便派巢尚之給尚書呈上了四十多份文牒,並宣布敕令讓他們論辯,劉義恭於是嘆息說:“皇上果然是很了解人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