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遊擊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之一。位於四川省萬源、宣漢兩縣以固軍壩為中心的邊界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東遊擊根據地
- 地理位置:四川省萬源、宣漢兩縣以固軍壩為中心的邊界地區
川東遊擊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之一。位於四川省萬源、宣漢兩縣以固軍壩為中心的邊界地區。
川東遊擊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之一。位於四川省萬源、宣漢兩縣以固軍壩為中心的邊界地區。...
川東遊擊軍,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建立的一支革命隊伍。1929年,萬源縣固軍壩、牡羊廟,宣漢縣廠溪、官渡等地的農民武裝小組在固軍壩附近的龍潭河宣布組成川東遊擊軍第一路,李家俊為總指揮,唐伯壯為政治委員,雷玉書為副總指揮,全軍共三百餘人槍。1930年3月,川東遊擊軍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圍剿”下失敗。1931年春...
1929年4月27日,萬源、宣漢、達縣(今達州)、大竹等地農民在萬源縣固軍壩附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紅軍川東遊擊軍第1路,共300餘人。接著攻占固軍壩,建立了以固軍壩為中心縱橫20餘千米的游擊根據地。不久轉至外線,在宣漢、萬源、城口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活動,至11月,游擊軍發展到1000餘人,根據地發展到宣漢、萬源...
華鎣山游擊隊,是指1948年7月由中共中央南方局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所轄各工委領導的武裝力量統一組成的一支武裝力量。部隊正式名稱為“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對外統一稱華鎣山游擊隊,以王維舟為名義司令員,曾林為副司令員,王璞為政委,根據地位於四川華鎣山區。華鎣山游擊隊於1948年8月發動了華鎣山起義,後因...
蔡奎,原名德才、蔡直、少光,化名劉道光。1907年生於大竹縣永興場,後舉家遷至梁山縣虎城鄉貓兒寨。大革命時期,考入由朱德在萬縣主辦的二十軍軍事政治學校。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期間,在虎南大赤區開展武裝鬥爭。曾任四川紅軍三路游擊隊前敵委員會委員、川東遊擊軍第一支隊隊長等職。1932年8月,在...
本書的出版不僅可以促進對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進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對在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少年中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具有積極意義。圖書目錄 第一章 川陝曙光 川陝邊人民的苦難生活 川陝邊中共黨組織的建立 川陝邊早期的武裝起義和暴動 川東遊擊軍的早期鬥爭 黃麻起義和紅四...
2018年12月,漢中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經省紀委復驗命名為“省級廉政教育基地”。相關歷史 川陝革命根據地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2月徐向前率領的紅四方面軍主力自鄂豫皖根據地戰略轉移,突破重圍,自陝入川後在川陝邊黨組織和川東遊擊隊配合下創建的,以南江,通江,巴中為中心,範圍包括二十三個縣政權,約六百萬...
全盛時期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包括洪湖、湘鄂邊、襄棗宜、荊當遠、巴興歸等八塊根據地,控制50餘個縣,370多萬人口,主力紅軍3萬餘人,地方武裝20餘萬人。它地處華中腹地,威逼武漢、長沙等重要城市及東西南北水陸交通要道,與鄂豫皖、湘鄂贛、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及川東遊擊區和川陝根據地遙相呼應,相互配合,為中國...
四川紅軍第2路游擊隊1930年春在川東特委書記李鳴柯的領導下成立,由涪陵羅雲壩地區農民武裝和涪陵駐軍起義官兵組成,曾發展到兩三千人。組建隊伍 1929年年底,根據中共中央“開展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地組建紅軍的精神,中共四川省委決定在全省範圍內成立一、二、三、四路紅軍游擊隊。時任中共四川省委...
華鎣山早在1927年就有中共地下黨活動,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曾派人在此開辦紙廠供應新華日報。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共川東地下黨領導的華鎣山游擊隊戰鬥的地方。華鎣山集雄、奇、險雅幽於一身,融名山、名寺、名湖、名史於一爐,聚自然、人文景觀與一體,是四川東部著名的省級名勝區。華鎣石林 華鎣石林,整景區面積20...
王維舟 (1887年6月10日—1970年1月10日),四川宣漢人。原名天楨。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和護法運動。任四川靖國軍團長。1920年加入朝鮮旅華共產主義小組。 同年底赴蘇俄學習。1921 年底回國,後積極從事革命活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回四川開展武裝鬥爭。後任中共川東特委軍事部長、川東遊擊隊副司令...
重慶市秀山縣民族中學位於重慶市秀山縣鳳翔路31號,原來的鳳鳴書院。 鳳鳴書院曾為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舊址,位於重慶市秀山縣城南門外,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三年,稱鳳台書院,道光時改稱鳳鳴書院,解放後均為縣級中學。抗戰末及解放戰爭時期,南方局為創建川東遊擊根據地,在此建立黨的特支,開展學運、軍運鬥爭。
1932年夏,任中共梁(山)達(縣)中心縣委書記,與王維舟領導的川東遊擊軍緊密配合,開展游擊戰爭,堅持和發展了川東遊擊根據地。1933年10月,成立紅三十三軍,楊克明任軍政治委員。1936年1月,任紅五軍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楊克明在血戰高台中壯烈犧牲,時年32歲。紅五軍、九軍、三十軍紀念林 以國槐為主體樹種的...
開江在清末以後成為軍閥必爭之地。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有志青年紛紛外出求學,並不斷向家鄉傳播先進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思想。1926年,劉伯承率瀘順起義軍到開江播下革命種子;1927年底,王維舟來到開江開展革命活動,1930年初,成立廣福蘇維埃政府。開江成為川東革命中心、川東地下黨組織的大本營、川東遊擊軍指揮中心。曾經...
隨後,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33軍,王維舟任軍長、楊克明任政治委員,轄第97、第98、第99師。這時,紅四方面軍已發展到5個軍約8萬人。川陝根據地總面積達42000平方公里、人口500餘萬,控制了8座縣城,建立了23個縣市革命政權。1933年11月,四川軍閥劉湘調集20萬人的兵力,向川陝蘇區發起“六路圍攻”。紅...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後至1932年在川東組織民眾,堅持游擊戰爭,參與發動了著名的“萬源固軍壩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發展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1933年11月2日任中國工農紅軍第33軍軍長。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副旅長。1937年9...
後方空虛的有利時機,秘密集結主力10餘個團發起了宣達戰役,打擊盤踞在宣漢、達縣、萬源、城口等地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三軍,重創了四川軍閥劉存厚部,斃俘4000餘人,繳槍8000餘支、火炮36門、電台2部、子彈500餘萬發、銀元100多萬元、布匹20萬匹、棉衣2萬餘套,蘇區向東擴展約150公里,將通南巴地區與川東遊擊根據地...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撤出鄂豫皖根據地,翻越大巴山進入四川。中共四川省委派川東遊擊軍配合紅四方面軍的入川行動,兩軍在宣漢勝利會師。而後,川東遊擊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王維舟任軍長。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攻進城口,開闢了城口蘇區,於大竹河(今四川省萬源市大竹鎮)建立了城口縣蘇維埃...
於21日占領萬源城,直抵城口近郊。此間,在當地活動的川東遊擊軍,主動出擊,圍堵逃敵,有力地配合了紅四方面軍作戰。結果 此役,重創劉存厚部,斃俘其4000餘人,繳獲長短槍8000餘支、炮3門、電台2部和大批軍需物資以及兵工、被服、造幣等工廠的成套設備,蘇區向東擴展約150千米,與川東遊擊根據地連成一片。
十、川東遊擊軍 (川東)第1路 司令員:李家俊 第2路 司令員:不祥 第3路 司令員:李光華 (信息源自馬齊彬,陳文斌等編《中國共產黨創業三十年 1919-1949》)中國工農紅軍序列 1934年10月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主席:朱德 副主席:周恩來 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 總參謀長:劉伯承 一、第1方面軍 (中央蘇...
民眾深受啟發,紛紛要求參加游擊隊。12月15日晚,彭詠梧在奉節縣曇花鄉召開了川東遊擊隊奉(節)大(寧,即巫溪)巫(山)支隊成立大會,陳太侯任司令,彭詠梧任政委,蔣仁風任參謀長。並決定於1948年1月8日在雲陽雲安鹽場和巫溪大寧鹽場舉行起義,奪取兩場稅警隊的槍枝,提取鹽稅款,然後迅速解決區、鄉地方武裝,...
李汝為193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2月,回響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號召,毅然離開工作條件優越的重慶赴下川東的巫溪、巫山等地,開展農村工作,建立游擊根據地。下川東農村武裝鬥爭展開後,任川東遊擊縱隊第一支隊(巴北支隊)政委,後任湯溪黨的工作委員會書記。1948年1月25日,在李汝為等人的領導下,雲陽縣農壩鄉...
在土地革命時期,由徐向前、李先念、劉伯堅、許世友、王維舟等領導的紅軍第四方面軍、紅軍第三十三軍、川東遊擊隊等曾在這裡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是我國重要的根據地之一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4年發生在達州的萬源保衛戰可謂紅四方面軍歷史上規模最大、戰績最輝煌的一次戰役,《血戰萬源》被拍為電視劇在...
後方空虛的有利時機,秘密集結主力10餘個團發起了宣達戰役,打擊盤踞在宣漢、達縣、萬源、城口等地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三軍,重創了四川軍閥劉存厚部,斃俘4000餘人,繳槍8000餘支、火炮36門、電台2部、子彈500餘萬發、銀元100多萬元、布匹20萬匹、棉衣2萬餘套,蘇區向東擴展約150公里,將通南巴地區與川東遊擊根據地...
根據地擴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萬。有綏定、巴中兩道級蘇維埃、23個縣和1個特別市蘇維埃政權。紅軍主力與川東遊擊隊勝利會師,改為紅33軍。紅四方面軍由入川時的15000多人擴大到5個軍,80000餘人。游擊隊、赤衛軍、少先隊、童子團、婦女獨立團等地方武裝,發展到10餘萬人。蘇區擁有自己的兵工廠、被服廠、造幣...
五個單元分別為:星火撒巴山--創建川東遊擊軍、浴血鑄豐碑--紅四方面軍在城口、重整舊河山--城口蘇區的建設和發展、軍民魚水情--城口人民對蘇區的巨大貢獻、英名垂青史--在城口戰鬥過的共和國元勛。展出內容 川陝蘇區城口紀念館共珍藏文物300餘件,包括紅軍標語、戰鬥武器和作戰時所用的辦公用品、生活用具、...
次年率參加起義的人員約一個連加入川東遊擊軍,十月任川東遊擊軍改編的紅四方面軍33軍副軍長,此後轉移到川陝邊界,參與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活動和反擊國民軍“圍剿”的戰鬥。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任33軍軍長,隨左路軍行進。1936年1月,任33軍與紅5軍合編的紅5軍副軍長,10月上旬長征行至...
二次戰役殲敵近2萬人,開拓了大片新區,川陝根據地共建立了23個縣和一個市的蘇維埃政權,面積42萬多平方公里,人口700餘萬,形成了繼鄂豫皖之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新的“第二個大區域”。與此同時,王維舟領導的川東遊擊隊被改編為紅三十三軍,紅四方面軍擁有5個軍,共8萬餘人,聲威大振。此後,黃正平作為川陝...
1930年7月,四川工農紅軍第三路游擊隊成立後,喬典豐發動組織了一支近百人的游擊武裝。1931年5月,王維舟回到宣漢芭蕉場,重組川東遊擊軍,喬典豐擔任川東遊擊軍第二支隊支隊長,與王維舟一道建立農村游擊根據地。同年5月,任川東遊擊軍第二支隊支隊長,為游擊隊的創建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還變賣家產買槍八支以解...
1929年底,四川省委派李哲生(文強)到固軍壩加強游擊隊工作,成立了宣(漢)、達(縣)、城(口)、萬(源)四縣行動委員會和城、萬紅軍總指揮部,由李哲生任書記,李家俊任副書記兼城、萬紅軍總指揮。這時,川東遊擊隊已發展到2000多人,800多條槍,建立了1000餘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據地,還成立了一個縣農會,四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