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宣漢、達縣地區對國民黨軍的進攻戰役。
基本介紹
概述,戰役背景,經過,事件意義,
概述
發生時間:1933年10月17~27日
發生地點:四川省宣漢、達縣地區
主題關鍵字:進攻戰 追擊 殲滅戰 迂迴作戰
分類:民主革命戰爭
戰役背景
1933年8~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北部地區接連取得儀南、營渠兩次進攻戰役的勝利後,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遵照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指示,決定乘勝發起宣(漢)達(縣)戰役,打擊盤踞宣漢、達縣、萬源、城口等地的國民黨軍第23軍,進一步擴大川陝蘇區。第23軍軍長劉存厚指揮的部隊有15個團,近2萬人,其主力13個團配置在萬源至達縣以西長選150餘公里的防線上,兵力分散,後方空虛。據此,紅四方面軍決定,集中兵力,實行中央突破,求殲該敵。為隱蔽企圖,迷惑敵人,戰役發起前,分布於嘉睦江沿岸的紅軍部隊,實施佯動,聲張西進,秘密集結主力10餘個團於東線戰場,並以紅9、紅30軍各一部共7個團為中路,分兩個梯隊由劉坪向土地堡一帶實施主攻;以紅4軍5個團另:1個營為左、右兩路,分別由洪口場和江口(今平昌)南進,實行兩翼助攻。10月17日拂曉,中路第1梯隊一部通過陡峭小道,襲占土地堡西北要隘熠燈寨,打開缺口,各部隨即前進,攻占土地堡、鳳凰觀。第2梯隊接著投入戰鬥,相繼攻占丘家堡、馬渡關,突破中段防線,追敵南逃。中路各部跟蹤追擊,18日占領隘口後,紅9、紅30軍即分兵向宣漢、達縣進擊,19日,紅9軍一部攻占宣漢城北要點板凳埡和尖子山,守軍棄城南逃,紅軍進占宣漢城,此時,紅30軍一部亦占領達縣城北15公里之羅江口,與城郊鳳凰山之敵對峙,遂以一部於20日繞道襲占達縣城,井乘其驚恐未定,攻取鳳凰山。與此同時,右路於18日渡巴水進至達縣以西地區,協同中路紅30軍全殲鳳凰山逃敵。左路於18日攻占鎮龍關、石窩場、五龍台等要地。萬源守軍5個團棄城南撤,紅軍主力跟蹤追擊,直至宣漢城以東地區。另一部乘勝東進,於21日占領萬源城,直抵城口近郊。此間,在當地活動的川東遊擊軍,主動出擊,圍堵逃敵,有力地配合了紅四方面軍作戰。此役,重刨劉存厚部,斃俘其4000餘人,繳槍8000餘支、炮3門、電台2部和大批軍需物資以及兵工、被服、造幣等工廠的成套設備,蘇區向東擴展約150公里,與川東遊擊根據地連成一片。
經過
23軍軍長劉存厚,曾任北洋軍政府的四川督軍。田頌堯、鄧錫侯皆為其部下。從1924年起盤踞達縣、宣漢、萬源、城口四縣,他明令廣徵捐稅,父死子繼,兄逃弟承,直到一家一族一人不存為止。直到宣達戰役前夕,“尚積極派兵入於四鄉,每戶派兵一名,坐收剿赤軍款”,有的地方,“兵到之處,田舍為墟,米糧竭於倉廩,牛羊盡於四廓,馬牛雞豕無一倖免,十室九空”。勞苦民眾盼紅軍將其從劉存厚的桎梏下解放出來,私下紛紛向紅四方面軍報告23軍軍情。
劉存厚部擁有第1師、第2師和第3路及一個獨立旅,加上特種兵,共15個團,3個獨立營近20000人。自竹峪關慘敗於紅軍之後,劉存厚為了防禦紅軍進攻,將其主力13個團從東北起城口,西南至達縣橋灣作一線配置。即第15團團長鄧占雲兼城口城防司令駐城口;第2師的第1團、第7團、第8團、第10團和第三路司令廖雨辰的第3團、第9團,設防於萬源城及苦草場、魏家坪、關壩一線;第13團和第8團一部留守宣漢、南壩、清溪、天生等地;劉邦俊的第1師第4團防守石梯、橋灣、石橋、江陵溪、白衣庵至通江河下游荔枝、雲台一線;第5團、第6團和餘光武獨立旅第3團及第8團一部駐馬渡關、岩口場、土地堡、邱家堡、老鷹寨到澌灘河、曲濱口、喜神灘、新廟場、鎮龍觀一線;獨立旅駐守達縣城,拱衛總部。整個防線長達300餘里,兵力分散,民眾稱之為“到處放瘟牛”。所以,劉的後方極為空虛,為加強後方防禦,劉存厚下令大力擴充民團以壯聲威。
戰役發起前,紅四方面軍總部在得勝山召開了各軍領導幹部會議,研究了宣達戰役的作戰方針和部署。根據敵人的單線配置,兵力分散態勢,決定集中兵力,實行中央突破,直插敵人後方,並在兩翼實行輔助進攻。為了隱蔽戰役意圖,迷惑敵人,紅四方面軍先用營山、儀隴、蓬安地區的紅9軍一個團,蒼溪、閬中、南部的紅30軍一部,廣元、昭化地區的紅31軍主力沿嘉陵江佯攻,造成紅軍向西進攻的聲勢,把敵人的注意力引向西方;而以紅四方面軍主力計10餘個團,即:以紅30軍88、89兩師為第一梯隊,紅9軍之25師為第二梯隊組成中路,由劉坪向敵人防禦中段土地堡為中心的第1師和餘光武獨立旅陣地進行主攻,實行中央突破;以紅4軍之第10師第28團及12師36團又一個營及紅12師1個團組成左路,自通江的洪口場、龍鳳場向以萬源苦草場為中心的敵之第3師進攻;以紅4軍之11師為右路,由江口向江陵溪和達縣方向進攻。紅四方面軍總部要求各部行動迅速秘密,採取奇襲手段,搶占要隘,突破敵人防線,然後大膽迂迴,殲敵制勝。
在紅四方面軍作戰部隊連連取得進攻戰役勝利的同時,其總政治部在巴中召開政治工作會議,強調加強連隊戰時政治工作,要求開展戰場喊話,瓦解敵軍和認真執行俘虜政策,積極開展新區的民眾工作。川陝省委還抽調黨政幹部,組成了前敵工作團隨軍行動,以便及時建立新區黨政組織,發動民眾支援軍隊作戰。
10月16日夜,紅四方面軍各路進攻部隊,向預定地點推進。擔任中路第一梯隊的30軍268團一個營乘著黑夜從通江復興場附近出發,通過陡峭的小路,攀登5丈多高的絕壁,一舉襲占土地堡屏障的要隘煙燈寨,殲敵一個營和大量民團。紅軍主力部隊,乘隙而入,沿蘇二埡攻擊前進。至17日晨八時許,一舉攻占了土地堡、麻石場、鳳凰觀等陣地,殲敵第6團全部,俘敵400餘人,在敵防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當天下午乘勝攻占了邱家堡、岩口場,直進至馬渡關,逼近隘口,將敵第5團擊潰。敵餘光武等殘部向宣漢、達縣方向逃竄。紅軍即猛攻隘口場。與紅30軍進軍的同時,紅9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許世友和政委陳海松率73、74、75團經邱家堡、泥龍廟、梓桐廟、直插隘口場,全殲殘敵第5團的一部。敵中段防線即告瓦解。余敵紛紛向宣漢、達縣方向潰逃。18日晨,紅軍占領隘口後分路出擊,即以紅9軍進攻宣漢,紅30軍進攻達縣,當日中午,紅9軍攻占宣漢雙河,19日攻占宣漢城北要塞板凳埡、尖子山,城內守敵不戰而逃,宣漢城遂告解放。
同日,紅30軍占領了雙廟場、蒲家場、羅江口等重鎮,控制了達縣通往宣漢的大道。隨即分兵進攻鳳凰山和達縣城。鳳凰山地勢險峻,是達縣城的天然屏障。劉存厚以一團兵力,構築堅固工事防守。駐守達縣城的兵力僅一個團。據此情況,紅軍即以263團兩個營佯攻達縣城北20里要點鳳凰山,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另一營則沿宣達大道,直趨達縣城。20日黃昏,紅軍突然向鳳凰山守敵蔣明秋團發起攻擊;與此同時,進攻達縣城的一營紅軍進至達宣大道重要關卡吳家河,將守敵一個連擊潰,尾追潰敵突入達縣城東門,控制了城內數處制高點。接著265團、263團亦迅速進入城內投入戰鬥。紅軍一部進抵灘頭街,另一部由文家梁入城與灘頭街紅軍會合後,抄至城南珠市街,全城即為紅軍包圍。
劉存厚初不以攻城紅軍為主力,後又以為有鳳凰山天險為依恃,可固守待援。20日下午6時許,聞紅軍入城後,劉存厚率少數親信逃竄。團長周紹武率士兵護著劉存厚及眷屬出城,過城門時,裝銀元的馬馱被擠破,銀元散落於地,亦無暇顧及。劉存厚等從珠市街口渡洲河,由草街子南逃,當晚宿距城60里之麻柳場。在紅軍的攻擊下,城內周紹武團大部被殲,全城即告解放。接著城內紅軍亦配合263團向鳳凰山守敵猛攻,殲敵團長溫少康及以下官兵500餘人。
與紅30軍進軍的同時,右路的紅4軍11師兩個團在師長陳再道的率領下,從白衣庵出發經江陵溪越過龍會沱,消滅了鷂子寨的田頌堯殘部守敵。31團直趨渠縣三匯鎮東的“牛奶尖”,沿河而上到達縣的河市壩;另一團則翻越鐵山,直穿么塘進駐文家梁,與紅30軍協同作戰,將鳳凰山向西逃竄之敵全殲。
紅軍攻占劉存厚經營10年的川東北重鎮達縣,獲得了許多物資及軍事裝備。敵王陵基在1933年11月2日的電文中說:“宣(漢)、綏(定)玩失,劉(存厚)部四處潰逃,城中步槍萬支,步彈千萬發,現金近百萬,悉行遺棄。”敵23軍副軍長劉存厚的弟弟劉邦俊說:“此次綏城(達縣城)失陷,兵工廠損失達60餘萬,存槍損失已達10000餘支。”
劉存厚逃竄之後,紅30軍和4軍1l師繼續追擊敵人,東至亭子輔、柏樹場;南至火峰山、木瓜輔、石板、銅寶河、大埡、景市;西南至河市、渡市等要隘。
與紅軍中路部隊向土地堡進攻的同時,左路的紅4軍10師、12師3個團又一個營,在軍長王宏坤、政委周純全的率領下,向敵防線北段的鎮龍關、石窩場、草壩場等地發起進攻。紅10師28團和29團一個營由洪口向鎮龍關進攻。經半日激戰,殲敵一個營後,即東向石窩場、五龍台迂迴,攻下石窩場,殲滅民團300餘人。紅28團繼續進至五龍台。紅10師之30團、36團,從竹峪關正面突擊草壩場。草壩場守敵吳占榮旅和另一個團,利用險要地形和堅固工事頑抗。紅30團、36團猛攻,紅軍採取夾擊戰術,經一天激戰,將敵擊潰。18日,敵南逃至五龍台時,被追擊之紅30團和預先埋伏的紅28團、36團包圍就殲。紅軍俘敵旅長吳占榮及團、營、連以下官兵2000餘人。此戰,紅軍繳獲步槍3000餘支、子彈20餘萬發,機槍4挺,其它軍用品甚多。此後紅軍直向萬源進逼。萬源守敵廖雨辰等5個團見勢不利,於18日棄城向南撤退,經宣漢之官渡、嚇耙、豐城到南壩場據守。紅4軍於10月21日占領萬源城以後,乘勝東進,直到城口近郊。其主力則立即跟蹤追擊廖雨辰部,直趕到南壩場的前河東岸鯤池。紅10師則經萬源的羅文壩,直向宣漢的毛壩場、胡家場推進。胡家場的民眾熱烈歡迎紅軍,將繡著“努力奮鬥”四個字的5000幅手巾慰勞紅軍。紅10師隨即渡過後河、中河,向黃金、普光、清溪前進。紅28團首抵下八廟,與王維舟領導的川東遊擊軍在黃泥嘴合力擊潰來犯之敵1個團。此後,紅軍和川東遊擊軍將劉存厚殘部的8個團圍困於南壩場。
在東線紅軍發起宣達戰役的同時,西線紅軍和地方武裝協同作戰,於10月23日,在徐家殲滅民團和會匪1000餘人,活捉100餘人,繳獲槍枝無數,少數殘匪四處逃散。24日,紅軍在周口一帶擊潰敵楊森殘部兩個團,繳槍200餘支,斃敵甚多,並繳獲敵人旗子數面。
當紅軍連日在鎮龍關、江陵溪、白衣庵、橋灣等地激戰,逐步向宣漢、達縣、萬源等地進擊時,軍閥劉湘急電所屬第3師8旅李樹藩(李圭如)部,第4師第10旅周紹軒部,第10師廖開孝部,前往宣漢一帶就近增援劉存厚部,並以其第3師第7旅許紹宗部、第9旅張幫本部策應其左翼。紅四方面軍與川東遊擊軍進至開江寶塔壩、開縣楊柳關等地時即與劉湘部對敵激戰,從而正式進入反“六路圍攻”的時期。
事件意義
此戰勝利的主要經驗是:
(1)抓住了敵人兵力分散,後方空虛的有利時機,主動出擊;
(2)利用了敵人各方間的矛盾,得以各個擊破;
(3)作戰指揮機動靈活,根據不同的作戰對象,採取不同的打法;
(4)在戰術上採取了夜戰、奇襲等戰術手段,一舉攻破了敵人賴以據險扼守的堅固防線,迫其全線混亂崩潰,然後窮追猛打,使之難以還手;
(5)充分發揚部隊英勇頑強,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戰鬥作風。
此戰的勝利,使川陝邊根據地向東擴展了約150公里,將通南巴地區與川東遊擊根據地完全連成了一片。戰役中繳獲的許多工業設備,使根據地軍工建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對紅軍彈藥的補充、槍械的維修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