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農業史》是2023年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建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嶺南農業史
- 作者:吳建新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23年2月1日
- 頁數:78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1927634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嶺南,是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和中國的華北、江南一樣,嶺南農業也有著悠久的歷史,一些學者甚至認為,嶺南也可能是中國農業的起源地。但不可否認的是嶺南農業在宋元以前落後於北方農業的發展,直到明清時期才趕上了全國的發展水平。清代以來,嶺南的部分地區作為通商口岸,較早地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在農業近代化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民國時期,嶺南農業科技更在全國處於領先的地位。一部嶺南的農業史就是一部由落後到先進,後來居上的歷史。而這一歷史又與嶺南特殊的區位、環境、歷史和人文有著密切的關係。
《嶺南農業史》首次對嶺南的農業歷史做了系統的梳理和重建。書中將嶺南的農業歷史劃分為從新石器時代到秦以前、漢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五個時間段,內容涉及每個時期影響嶺南農業發展的自然環境、人口移民、農業政策、生產工具、土地利用、農田水利,以及大田作物、園藝作物、林業、牧業、漁業、副業,農產品儲藏、加工和流通,農家經濟和農業社會,農業文獻和農業文化等諸多方面,是一本嶺南農業通史開創性的不可多得的著作。
圖書目錄
上篇 秦以前到宋元時期的農業
第一章 新石器時代到秦以前的農業
第一節 原始農業的起源
一、原始農業起源的生態環境條件和年代
二、各地區的農業考古
第二節 原始農業的生產工具
一、原始時代的石器工具
二、用竹木、骨、貝類做成的工具
三、青銅時代的工具
第三節 原始稻作的起源與可供利用的植物
一、原始稻作的起源
二、塊莖類植物栽培和可供開發利用的植物
第四節 采捕業和畜牧業的起源
一、采捕業起源
二、畜牧業起源
三、先秦時期畜牧業的證據
第五節 原始農業相關問題
一、原始農業是否為嶺南早期文明做出過貢獻
二、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嶺南鋤耕農業不發達的原因
三、對嶺南原始農業與嶺南文化特徵的思考
第二章 漢晉隋唐南漢時期的農業
第一節 嶺南政局、農業聚落與生態環境
一、嶺南政局與生態環境
二、農業聚落與生態環境
三、生態環境與農業資源轉變
第二節 農業生產工具與早期水利
一、農業生產工具
二、早期水利設施
第三節 主要農業經濟部門
一、稻作農業
二、園藝作物
三、經濟作物
第四節 其他農業經濟部門
一、林業
二、畜牧業
三、漁業
四、農副產品加工業
第五節 記載嶺南農業的文獻與嶺南農業文化
一、最早記載嶺南農業的文獻
二、隋唐南漢時期嶺南農業文化
第三章 宋元時期的農業
第一節 農業政策、移民與生態環境
一、農業發展政策
二、嶺北移民、早期農業聚落與農業經營
三、生態環境變遷與農業資源的變化
第二節 農業生產工具與農田水利
一、農業生產工具
二、農田水利
第三節 主要農業經濟部門
一、稻作農業與栽培制度
二、園藝作物
……
中篇 明清時期的農業
下篇 民國時期的農業
作者簡介
吳建新,1954年1月出生於廣州。1982年在廣州師範學院畢業,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華南農學院中國農業遺產專業,師從著名農史學家梁家勉教授。1985年碩士畢業,同年留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嶺南農業史,兼及嶺南歷史與文化。在國內雜誌發表文章六十多篇。出版專著十部,其中《民國廣東的農業與環境》、《明清珠江三角洲的農業與環境——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分別獲得廣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二等獎。代表作有《嶺南農業史》(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23)、《珠江三角洲的農業變革與廣州城市發展(960-1566)》(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