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傳統建築技藝》是2018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曉敏,劉光輝,王河。
基本介紹
- 書名:嶺南傳統建築技藝
- 作者:郭曉敏,劉光輝,王河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2220878
《嶺南傳統建築技藝》是2018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曉敏,劉光輝,王河。
《嶺南傳統建築技藝》是2018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曉敏,劉光輝,王河。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嶺南建築與傳統建築技藝的發展,對嶺南的三種代表性建築:廣府建築、潮汕建築與客家建築的特點進行了介紹。第二...
古建築陶塑瓦脊製作技藝源於唐末時期,主要分布在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一帶。古建築陶塑瓦脊是一種裝置在傳統建築屋頂上的高浮雕陶塑藝術裝飾品,其製作過程包括構思創作、泥料練制、成形、裝飾、制釉、施釉、龍煅燒等環節。2018年10月17...
《嶺南古建築技術及其源流研究》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由程建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目以區域性古建築的營造技術及其流源作為重點,其中包括形式譜系、構架樣式、營造技術、材料工藝、技術源流及相關的文獻考證等具體內容。
據說鑊耳狀的建築防火和通風性能良好: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阻止火勢的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牆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廣府風格的民居建築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兩邊牆上築起兩...
本書對嶺南地區大量的案例、文獻加以總結,並從嶺南建築的獨特體系、嶺南建築形式、建築思想傳播、嶺南傳統建築技藝技法構建等角度進行凝練,逐步形成“傳承嶺南傳統綠色智慧文化的設計理論”。此書不僅較系統地梳理了傳統建築的綠色智慧,同時...
初步實現對嶺南典型傳統建築營造技術的體系化和設計規律的理論化。對中國古代官式建築和民間營造的互動提出理論解釋。建立嶺南典型傳統建築的設計工作模型,並編寫修繕技術導則。為歷史建築、文物古建築的修繕提供技術和理論基礎,對社會變遷中...
《嶺南建築與民俗》是2003年5月1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歐志圖。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嶺南地區建築藝術及民風、民俗的書籍。本書介紹了廣府建築,名園、名塔、名祠、學堂、書院、畫院、民居、民俗、民風。該地區建築風格...
中國傳統建築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傳承載體。中國古代建築的類型很多,主要有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築等。建築特點 傳統是一個民族或地區在理與情方面的認同和共識,屬於文化範疇。傳統系指文化傳統,傳統文化的總體...
位於汕頭市的陳慈黌故居有著“嶺南第一僑宅”的美譽,它從1865年開始建造,歷經三代人,跨越兩個世紀。是潮汕地區獨具特色的華僑文化的特色建築。陳慈黌故居占地2.54萬平方米,共有廳堂506間,以傳統潮汕民居“駟馬拖車”的格局建造,大...
《嶺南傳統建築尺度構成與分析》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由林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基於目前對嶺南傳統建築尺度構成要素的認識不足,提出對坑及壓白尺法為代表的嶺南傳統建築尺度構成要素進行研究。在嶺南傳統建築保護...
佛山祖廟的陶塑瓦脊是整個建築群的一項重要特色,堪稱嶺南地區漢族傳統建築裝飾的一個典型代表,其蘊含了精湛的石灣陶塑工藝技術和豐富的嶺南地區漢族傳統文化價值。石灣陶塑“瓦脊公仔”,俗稱人物瓦脊。這是一種高浮雕藝術,把浮雕陶瓷裝置...
陳家祠堂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築之一,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
可否吸收木雕、石雕的一些技法,使嶺南磚雕煥發生機?想到就去做,何世良熟悉了青磚鬆脆的特性,膽子就大起來,當寶墨園有好幾處建築需要磚雕裝飾,他就承接下來,按寶墨園的園林風格布設人物、花卉、風景、動物、等磚雕圖案紋飾,並做到精細...
鑊耳屋是嶺南傳統建築的一道綺麗風景。如果說圍龍屋承載了客家人堅韌的文化心脈和生存意志,鑊耳屋則顯現了廣府人千年來獨到的哲學思維與文化隱喻。鑊耳屋並非是單純的物理空間和情景塑形,而是廣府文化獨有的價值填充。鑊耳屋是廣府人構建...
宗祠占地900多平方米,是傳統的嶺南祠堂建築風格,三進房屋結構,古樸精緻。中堂以青磚鋪成“人”字型道,取名狀元道,意為紀念林召棠高中狀元,是人上人,而走過此道的人亦會成為人上人。2005年,林氏宗祠被鬱南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