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活動
1、崇左市民在壯族博物館參觀“外婆送我花背帶——廣西少數民族背帶藝術展”。
2、博物館裡張燈結彩過元宵
今年元宵節我館組織了80多位幼稚園的小朋友到館開展彩繪燈籠活動,這也是我館“‘金雞辭舊 福犬迎新’2018年迎新春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的最後一項活動。當天,小朋們及家長到我館參觀本館《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陳列》和《北部灣貝類及貝文化展》,聆聽講解員介紹展覽和元宵節的節日起源、歷史發展、民俗節日活動等,並動手將在博物館的所看所學所想,通過彩繪燈籠活動表達出來。
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4月28日,市委組織部和團市委聯合在崇左市壯族博物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青年聯誼活動,為青年人才搭建交友橋樑,鼓勵他們紮根崇左建設崇左。活動通過開展“博物館尋寶”“創意壯錦製作比賽”等小遊戲,讓青年人才學習壯族文化,進一步了解崇左、愛上崇左、紮根崇左,為做好“兩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堅戰”貢獻力量。
館藏文物
甌駱傳承 壯家歡歌——壯族歷史文化展
壯族是
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是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壯族歷史悠久,
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系古百越族群支系
西甌、
駱越的後裔。壯族聚居地區山清水秀、物產豐富。風景如畫的
自然風光與獨特的人文氣息相融合,構成了壯地特有的民族風貌。
201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崇左市壯族博物館推出“甌駱傳承 壯家歡歌——壯族歷史文化展”,既符合民族團結政策,也是對自治區60周年的獻禮。廣西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而崇左市是壯族人口占比最高的
地級市,具備開辦壯族主題展覽的有利優勢。展覽以崇左市壯族面貌為基點,放眼壯族整體,展示壯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重點突出廣西和崇左壯族的特點,傳達壯族民族性格,呈現壯族在新時期、新機遇下的新面貌。
展覽彌補了國內
博物館沒有大型的全國性壯族專題陳列的空白,成為全國乃至周邊國家各界觀眾認識壯族的視窗,有利於豐富大家對壯族文化的認識,增加壯族人民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號召對壯族寶貴文化遺產的傳承,增強
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促進壯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溝通和交流,對增進民族團結,構建
和諧社會,共建美好家園,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展覽文物
“鎮館之寶”揭壯族久遠歷史
木欖山智人洞早期智人下頜骨化石,它是在2008年5月18日,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
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在江州區羅白鄉木欖山智人洞中發現的,經鑑定距今11.1萬年。
這件寶物雖然尚未定級,但意義重大,這是迄今為止東亞現代人起源的第一件智人下頜骨化石。11.1萬年,非洲出現人類,這裡也同時有了人類。
舊石器時代,左江流域廣泛分布的岩溶洞穴為
古猿和
早期智人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步入
新石器時代,
史前人類活動範圍逐步擴大,足跡幾乎遍及整個左江流域,出現了原始農業、畜牧業、制陶業,創造了有極高製造水平的
大石鏟文化。博物館展出的炭化稻種,在今人看來並不稀奇,可在當時應該是一個了不起的東西,表明那時人們已經從抓魚果腹發展到馴化
野生稻充飢。
面對骨魚鉤,我們能想到的是壯族先民是何等聰明,懂得用它釣魚;而看見魚紋狗牙飾品,我們不禁莞爾,原來他們也是愛美的。
時光的車輪飛速向前,進入二十世紀,崇左開始出現手工榨汁機。把
甘蔗榨成汁,然後
製糖——崇左製糖的歷史從這裡發軔。
“
古壯字手抄本”也是館中一寶。
手抄本從龍州
金龍鎮徵集而來,上面的字粗看形如漢字,筆畫看似很熟悉。這是因為古壯字有三種類型:自創、仿漢造、借漢。這說明,壯族文化自始都和
中原文化有
淵源。
1000多年前,壯族人民利用漢字及其偏旁、部首和聲義,創造了古壯字。直到今天,在一些農村,仍有巫師、巫婆在使用古壯字巫術、歌本。
古壯字《字學篡要》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字典。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中原
漢族逐漸進入左江流域和壯族先民雜居,開始了共同開發左江流域的歷程。當時,壯族中的知識分子為接受漢文化,用已在本民族流行的3000多個古壯字來解釋常用的漢字,並以此書作為壯族地區的壯漢文字教科書。
左江青銅器佐證花山岩畫
左江
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地處廣西崇左市左江流域。左江流域現已發現岩畫點90處,延綿200多公里,其中38處岩畫點與其所依存的山體、台地、河流一起構成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2016年7月15日,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廣西第一項世界文化遺產,也填補了中國岩畫類世遺項目的空白,駱越先人的歷史貢獻載入了世界文明的史冊。
花山岩畫已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但花山岩畫圖案究竟表達的是什麼?博物館館藏文物給出了答案。
花山,漢語直譯為麻面的山,意譯為有畫的山。除模糊不清外,可數的圖像尚有1900餘個,大約包括111組圖像。岩畫以人像為主體,輔以馬、狗、銅鼓、刀、劍、鐘、船、道路、太陽等圖像。
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龍州縣撈沙船在寧明花山至龍州棉江花山的左江河段中撈出一批青銅器,崇左壯族博物館先後徵集、保護。這次展出的雷紋鎏金青銅戈、鳥喙形青銅大戈、一字格短劍、環首劍、靴形青銅鉞、青銅矛、青銅提桶、羊角鈕鐘,仿佛是從岩畫上“走”了下來。
環首劍、
羊角鈕鐘、
一字格短劍可以在岩畫上找到一模一樣的圖像,青銅提桶上的鳥頭船紋飾也與岩畫上的弧線形鳥船飾紋相似。這些青銅器是壯族先民古駱越人的標誌性文物,為左江花山岩畫上的主要器物圖像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證據。
因為這些
青銅器,我們有幸知道了花山岩畫實際是壯族先民古駱越人祭祀、節慶等活動的真實寫照,駱越人創造的花山文化是壯族文化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