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與隧道工程研究所

岩土與隧道工程研究所隸屬長安大學公路學院,成立於2000年,由原土力學教研室與隧道教研室合併而成。2016年公路學院系所調整,岩土與隧道工程研究所與防災減災工程研究所重新整合,形成了當前岩土與隧道工程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土與隧道工程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and tunnel engineering
  • 隸屬單位:長安大學
  • 隸屬學院:公路學院
發展歷史,人才結構,科研概況,研究生教育,教學科研平台,國際交流,

發展歷史

岩土與隧道工程專業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早在1978年,顧安全教授主持完成的“上埋式管道及洞室垂直土壓力理論研究”既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984年,該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成為了國內最早培養工科外籍留學生的學科;1988年,隧道工程專業開始招收本科學生。進入新世紀以來,岩土與隧道工程專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03年,岩土與隧道工程被批准為省級特色專業,2008年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現擁有橋樑與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減災防災及防護工程三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人才結構

岩土與隧道工程研究所現任所長為馮忠居教授,副所長為王亞瓊教授和張宏光副教授,研究所現有專任教師5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高級工程師1人、講師17人、工程師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5人,含特聘院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4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2人、交通部重點學科帶頭人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交通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其他省部級學術稱號獲得者8人。

科研概況

岩土與隧道工程學科是特殊地區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陝西省公路橋樑與隧道重點實驗室的載體,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同時也是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在公路岩土與隧道方面開展了大量理論和工程套用研究,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交通行業重點攻關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上百項大型科研課題,年均到款經費達到5000萬元,形成和發展了公路岩土工程和公路隧道工程兩個穩定的學科方向。岩隧所師生在共同完成大量研究課題的過程中,積極撰寫高水平學術論文,申報各類高層次科技進步獎與專利技術。
近十年,研究所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24項;近四年來授權發明專利50餘項,發表高水平SCIEI論文數量近200篇,編寫專著教材13部。岩土與隧道工程研究所經歷六十餘年的建設與發展,特別是經過十幾年的“211”工程建設,培養了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承擔或參與了一大批國家級科研項目,如“國家科技攻關(支撐)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973”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與聯合攻關課題,並在此基礎上已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理論體系。
考慮岩土與隧道工程學科的具體發展現狀、發展方向、技術理論、行業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本學科當前的研究方向主要為:1、公路特殊土基本特性與工程套用;2、公路不良地基處治方法與理論;3、公路構築物與介質相互作用機理與設計計算理論;4、海洋環境大型橋樑深基礎及新型基礎的設計計算理論與方法;5、公路隧道圍岩特性及結構設計理論;6、公路岩土與隧道災害防治理論與方法;7、長大公路隧道通風及防災控制技術;8、地下工程與環境岩土工程;9、工程結構防災減災工程;10、公路突發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與技術。

研究生教育

岩土與隧道工程所現有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和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三個專業方向。面對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公路學院制定了《公路學院研究生培養實施細則》,本所制定了詳細的課程建設體系,修改並完善了岩土工程專業、隧道工程專業和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學術性碩士、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和岩土工程和隧道工程博士、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博士培養計畫,各個專業方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定包括:公共學位課、基礎理論課、專業學位課、專業選修課等。
本所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幾代師生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在強化特色同時,不斷拓寬研究領域,研究主要涵蓋以下方向:特殊土性狀及工程套用;軟粘土力學基地及處理;岩土體動力學理論與技術;深基礎與新型基礎;邊坡與防護工程;地下工程與環境岩土工程;地下工程與公路隧道工程;公路隧道結構理論;公路隧道運營環境;公路隧道機電工程;捷運工程與盾構技術;地下結構長期性能與公路隧道維護;道路防災減災;災害評價與管理;工程結構防災減災工程;地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
本所已擁有碩士生導師38人,博士生導師10人。自學科建立以來已培養了500餘名碩、博士研究生

教學科研平台

本學科(專業)的主要實驗內容涉及到隧道工程勘測設計、隧道結構計算與分析、隧道施工、隧道工程試驗與檢測技術、隧道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主要實驗內容包括:TSP探測隧道前方不良地質分布、紅外探水儀探測隧道圍岩富水情況、雷射斷面儀檢測隧道斷面輪廓、錨桿抗拉拔試驗、周邊位移量測、圍岩內部位移量測、圍岩壓力量測、支護結構內力量測、地質雷達探測襯砌厚度及背部空洞、隧道風速、風壓測定實驗、CO/VI濃度測定實驗、照明效果試驗等。
岩土與隧道工程實驗平台是由土工實驗樓、隧道通風實驗室和渭水大比例尺沉降平台三部分組成。實驗室已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大型設備總值 1229.8萬元,總建築面積4637平方米。近五年來,實驗室引進了多台大型設備,其中包括“空心圓柱扭剪實驗系統”、“岩石三軸蠕變剪下試驗機”、“非飽和土三軸實驗系統”等設備;土工實驗樓組建了實驗室門禁監控管理系統。
實驗室主要承擔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公路工程管理領域本科教學、研究生培養、創新實驗和對外開放等試驗教學任務,每年為上述本科專業約600名大學生開設試驗教學課程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條件,為200餘名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岩土與隧道工程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提供論文研究試驗服務。

國際交流

分別與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韓國仁川大橋技術中心、日本國土交通省空港技術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簽署了校際合作協定,建立了多種形式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關係,包括互派專家講學、訪問學者合作研究,合作培養研究生等。(2015.4.08,香港科技大學趙吉東博士,在岩隧所做了“岩土工程的多尺度計算解決方案”的學術報告(Novel Multi-scale Modeling Solution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5.5.26,科林博士,科林集團公司執行長(Dr. James G. Collin President, The Collin Group)訪問我所並做了“Lessons Learned from MSE Failures”的學術報告;2015.5.27,堪薩斯大學韓傑教授(Professor Jie Han)做了特殊條件下的加筋擋牆的設計的學術報告“Design of 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MSE) walls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2017 5.18,法國里昂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實驗室、摩擦學與動態系統實驗室狄貝南(Hervé Di Benedetto)教授來我所進行了交流和座談,我所部分教師參加了座談,會後做了“Advanced Testing and modelling of Granular materials with and without viscous glu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的學術報告;2017.6.12,國際知名的岩土工程專家,美國戴頓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的會士(Fellow)Robert Liang(梁應科)教授來我所進行了交流和座談,我所部分教師參加了座談,會後做了“Long Term Validation of an Accelerated Polishing Test Procedure for HMA Pavement”學術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