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3.30畝(其中:田273.30畝,地100.00畝),人均耕地0.36畝,乎笑笑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桃子歸應霉擔、蘋果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233戶通自來水,有20戶飲用井水, 有270戶通電,有25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循己立戶253戶 ,安裝
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0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烏朵牛)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73.2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3.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7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9.00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35.00萬元,畜牧業收入58.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77頭,肉牛0頭,肉羊178頭); 林業收入21.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49.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10.0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8人 ,在省內務工125人,到省外務工13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53戶,共鄉村人口710人,其中男性462人,女性248人。其中農業人口710人,勞動力579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4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4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5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情概況
岔河社區,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海拔2200.00米,年平均氣溫12.80℃,年降水量960.00毫米,適宜凝斷盼敬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73.30畝,其中人均耕地0.36畝;有林地24.00畝。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53戶,有鄉村人口710人,其中農業人口710人,勞動力57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0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1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城關二小,中學生就讀到貝爾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1.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35人,中學生8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5.5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0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槳祝檔,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1人,黨員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19人。 團員74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環境衛生差,村內溝渠急需改造,村內道路閉塞,迫切需要修理。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大多是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抗禦能力不強。勞動者素質偏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差,勞動力的素質有故愉待於提高。。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修通改善村道路面;改造村內溝渠三面光工程;改善住房條件。扶持農民建設大棚蔬菜;扶持農民建沼氣池;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第二、三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城關二小,中學生就讀到貝爾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1.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35人,中學生8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5.5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0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1人,黨員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19人。 團員74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環境衛生差,村內溝渠急需改造,村內道路閉塞,迫切需要修理。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大多是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抗禦能力不強。勞動者素質偏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差,勞動力的素質有待於提高。。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修通改善村道路面;改造村內溝渠三面光工程;改善住房條件。扶持農民建設大棚蔬菜;扶持農民建沼氣池;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第二、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