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頭村(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回龍鄉下轄村)

山頭村(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回龍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頭村地處回龍鄉東面,與雙池鎮侯家渠村接壤。山頭村距鄉政府1公里,據交口縣城45公里,距雙池鎮7.5公里。耕地面積3600餘畝,全村轄山頭、明志溝、石咀會三個自然村,總人口1214人。森林覆蓋面積600畝,平均海拔1050米左右。全村主要種植玉米、蔬菜、甜瓜、花生紅薯等作物及羊、兔子、畜禽養殖,人均收入4200元,屬於全鄉上等水平,08年就被我縣確定為新農村建設推進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回龍鄉下轄村
  • 地理位置:回龍鄉東面,與雙池鎮侯家渠村接壤。
  • 人口:1214人
概況,“十一五”回顧,“十二五”規劃,一、 總體要求,二、指導思想,三、發展目標,四、主要措施,地圖信息,

概況

山頭村地處回龍鄉東面,與雙池鎮侯家渠村接壤。山頭村距鄉政府1公里,據交口縣城45公里,距雙池鎮7.5公里。耕地面積3600餘畝,全村轄山頭、明志溝、石咀會三個自然村,總人口1214人。森林覆蓋面積600畝,平均海拔1050米左右。全村主要種植玉米、蔬菜、甜瓜、花生紅薯等作物及羊、兔子、畜禽養殖,人均收入4200元,屬於全鄉上等水平,08年就被我縣確定為新農村建設推進村。

“十一五”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山頭村發展的最好時期,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頭村“兩委”抓住機遇,緊緊依靠廣大村民,園滿完成了“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工作任務。
一、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村民自治有效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取得可喜成績,得到上級黨委充分肯定,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被呂梁市命名為五星級農村黨支部。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二、三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人均純收入從2680元增至4200元。
三、基礎設施建設及民生工程大力發展。總計完成村路擴寬改造和路面硬化12公里、山頭村1個變電台由20千瓦改為160千瓦,三個自然村全部進行了農電網改造。
四、社會事業進一步完善,扶貧濟困、合作醫療、農業保險全面推進,社會治安、民事調解得到有效發揮,計畫生育工作得到加強,村民素質整體提高,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十二五”規劃

一、 總體要求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著力實施“產業強村,集貿富村、項目興村、和諧穩村”四大戰略,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不斷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標,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產業建設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通過5年的努力,使山頭村基礎設施完善,功能作用充分發揮,經濟產業有新的突破,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眾思想觀念極大轉變,文明程度較大提高,將山頭村建成全鄉經濟強村和富裕村。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力爭人均年純收入增至8400元。村民素質整體提高,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四、主要措施

(一)建設特色農業強村,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主題,堅持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即到2015年,力爭經濟林面積達到550畝,用材林面積達到50畝。年養羊500頭,力爭經果、生豬、蔬菜形成支柱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耕地多經化、養殖規模化的農業產業格局。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同時,提高現有產業的經營和管理水平,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富民強村的目的。
(二)建設集貿富村,著力培育村域經濟支柱。集體經濟發展是我村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推動力量。要進一步突出集體經濟主導發展的核心地位,以二、三產業發展為重點,加大項目引進建設力度,促進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以促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為前提,探索發展生態工業、無煙工業和服務業。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強化推進措施,搞好協調服務,圍繞項目抓招商,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利用山頭、石咀會屬過往交通要道、人口較多、居住集中、民眾過往喜歡停留的特點和優勢,完善相關基礎實施,增加商業網點布局,新建蔬菜交易市場一個,把山頭、石咀會打造成山頭村經濟文化中心。
(三)整合資源,實施產業興村。圍繞氧化鋁基地的建設,新建山頭村物流公司,吸納村民100人,資金1500萬元,購置運輸車輛50 輛。招商引資在山頭村新建餐飲、住宿、娛樂場所20處,滿足氧化鋁基地的需求,促進經濟發展。
(四)改善民生,實現和諧穩村。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農業、農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
一是村路建設。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抓住桃臨公路項目建設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支持和優惠政策,並將項目投入資金、扶貧資金、政策獎勵及財政、交通、水利等部門的專項資金集中捆綁使用,本著先易後難、先近後遠、先集中居民點後分散,誰有積極性支持誰的原則,發揮村組作用,充分調動人民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公路建設正常運行。到2015年,完成建制村的互通工程,基本實現 “網路全村、四通八達、出行便利、貨暢其流”的農村交通環境。
二是村支部建設。建設並完善一個集黨組織活動中心、村務辦公中心、農民培訓中心、文體中心和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為一體,占地2000平方米的活動場所。
2、加強公共事業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一是廣播電視公共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加大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力度,力爭到2015年,開通有線電視農戶占農戶總數100%;大力發展通訊網路建設,村村實現寬頻上網,農戶上網率達80%以上。
二是文化教育體育事業。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加強農村學校、文體設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鞏固“普九”成果,全村國小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達到100%,國中入學率、鞏固率達達到100%;大力發展農村文化教育體育事業,繁榮農村文化,豐富農民文化體育活動,到2015年,村有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和科技文化閱覽室,組有科技文化中心戶。在全村範圍內開展以健身為主的各類農民健身活動,組織開展農民運動會,進一步豐富農民文化教育體育活動,達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三是衛生事業。加強農村基層衛生隊伍和場所建設,提高農村衛生人員專業知識和醫療水平,使村醫療服務機構人員具備助理醫師以上執業資格,做到小病不出村、控制傳染病,傳染病疫情網路100%;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全民衛生知識,倡導和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徹底根治髒、亂、差等不良衛生習慣,營造良好的衛生環境。鞏固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完善農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農民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四是人口與計畫生育事業。以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為重點,引導廣大育齡婦女自覺參與計畫生育管理上來,不斷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機制,促進計畫生育整體水平提高,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五是移民搬遷及新農村建設:主要是對居住邊遠、缺水、交通不便、不適宜生產生活的農戶實行搬遷,搬遷到本村沿公路一帶集中安置居住,全村總計90戶320口人,以明志溝村為主。
(五)加強基層黨建,培育後備力量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黨員幹部培養教育,大力開展鄉土人才和後備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產業育才、項目育才,強化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促進鄉風文明、管理民主。
(六)保持社會穩定,創造發展環境
加強綜治維穩工作,做到民事糾紛排查調處常態化,村“兩委”提高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全村黨員和“兩委”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組,無訪,無邪,使全村民眾和諧生活。圍繞縣、鄉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村組的部署安排下,不同班子、不同時期的完成規劃的目標任務。
(七)深化“三項整治”,建設衛生山頭
加強全村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新建垃圾庫25個,實行垃圾歸庫,改善全村衛生環境,提高民眾健康意識和文明程度。積極組織民眾在公路沿線種植樹木,形成公路沿線綠樹成蔭、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新山頭。

地圖信息

地址:呂梁市交口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