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穀子起源與發展研究》是2007年11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古光明、古世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穀子起源與發展研究
- 作 者:古光明,古世祿著
- 出版時間:2007年11月01日
- 內容簡介:關於山西穀子的起源與栽培歷史
- 出 版 社: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802333970
- 版 次:1
- 裝 幀:平裝
《山西穀子起源與發展研究》是2007年11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古光明、古世祿。
《山西穀子起源與發展研究1》是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古兆明著...
《山西穀子起源與發展研究》是2007年11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古光明、古世祿。內容簡介 作者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欲探討。當時,也訪問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但由於課題任務繁重等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在20世紀即將過去之時,翻閱了山西省農業廳研究員張亨祿先生贈送的一本《山西方誌物產綜錄》之後...
穀子(Setaria italica):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櫱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穗長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結實數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徑約0.1cm,谷穗一般成熟後金黃色,卵圓形籽實,...
一、產業調研與產業發展報告 中國穀子產業技術發展需求調研報告 中國穀子產業與未來發展 穀子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穀子產業區建設和產業效益提升需求調研報告 山西省中部地區穀子產業現狀與技術需求 山西省長治地區穀子生產現狀與技術需求 山西省呂梁市穀子產業現狀與技術需求 大同朔州地區穀子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解放前,張家溝村人為了躲避軍閥混戰,藏於深山之中,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改革前,自耕自織,生活殷實,家家四合院,戶戶有門樓;改革後,張家溝村人心懷鄉村,走出山溝,謀生發展。張家溝順應國家政策,已逐步開始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發展畜牧業、養殖業等,結合鄉村自身的優勢,全力建設新農村。宣傳平台 【山西...
林糧:低桿高粱、穀子、豆類等;林菜:蕨菜、苦菜、馬齒莧、薺菜、蒲公英、薤白(小根蒜)、小茴香等;林禽:雞、鴨、鵝等;林畜:馬、牛、羊、豬等;林漁:虹鱒魚等;林特:森林豬、梅花鹿、林麝、蟾蜍、黑蚱(蟬蛻)等;林下採集加工:野生中藥材、食用菌、林果、林菜及藥茶等採集加工。三、中南部盆地防護...
位於山西省南部萬榮,聞喜,稷山,鹽湖四縣交界處,屬於汾渭地塹峨嵋台地隆起所形成的斷塊山,海拔:1279米,在萬榮縣西北8公里稷王山麓太趙村有稷王廟,相傳上古時后稷始教民稼穡於此,因名稷神山(俗稱稷王山)。華夏農業文明的正式起源正是從后稷在稷王山播種五穀時開始的。景點簡介 黃河自河套平原呼嘯南下,闖過...
《小米傳統食法》是2011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喜文。作者簡介 張喜文,山西澤州人,研究員,現任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穀子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國家穀子糜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兼任中國作物學會粟類作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作物學會雜糧分會常務理事,國家穀子品種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依託10萬畝燕麥、15萬畝胡麻種植基地,採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燕麥和胡油產業。2012—2013年建成了賀職義井萬畝玉米豐產方、八角萬畝馬鈴薯脫毒起壟種植高產基地、烈堡大嚴備萬畝油料、萬畝燕麥基地、長畛5000畝穀子五大小雜糧示範基地。積極開展地膜玉米新品種、機械化、高密度精量播種、油料新品種...
沁水黃小米,山西省沁水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小米又叫穀子、粟米,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據《神農本草經》記述:“粟米味甜微寒,養腎氣,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營養價值。由於沁水縣特定的丘陵嶺地,特有的生態環境,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
堯都區主要糧食作物有冬小麥、玉米、穀子、高粱、水稻、薯類(紫紅皮紅薯、白皮紅薯、紫皮山藥蛋、白皮山藥蛋)、豆類(大豆、綠豆、黑豆、小豆、紅豆)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向日葵、花生、芝麻、油菜)、藥材、麻、菸草和各種蔬菜。經濟林木種類有蘋果、梨、桃、葡萄、棗、柿子、花椒、山楂、核桃等。礦產...
昔陽小米,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昔陽縣無霜期年均19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59.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8.8%;年平均氣溫9.3℃,適宜種植穀子。昔陽小米,色澤蠟黃,顆粒圓潤,狀如珍珠,晶瑩明亮。內在品質指標:昔陽小米的品質,蛋白質≥9.0%,10;脂肪含量≥2.5%,3.2;直鏈澱粉≥18....
介休洪山磁窯遺址,位於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城東洪山鎮洪山、磨溝村一帶,洪山窯創燒於北宋初年,歷經金、元盛燒,明清走向衰敗。洪山窯址是一處沿續時間較長、保存較完整的遺址,為研究山西古代陶瓷業的起源、發展、興盛等提供了重要資料。2006年5月25日,洪山窯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研究價值 高粱是一種綜合抗旱性能很強的作物,目前為止,其他作物均不具備這種綜合抗旱特性,在降水量低於450mm,氣溫較高的旱農地區發展,高粱將取得較高產量和高的比較效益。目前關於高粱抗旱性狀在染色體上的定位點(QTLs)的分析已取得初步結果,並且高粱基因組測序已經完成,這有助於尋找對高粱抗旱性有貢獻的蛋白...
很明顯,稻、黍、稷、麥、菽、麻就是當時的主要作物。所謂五穀,就是指這些作物,或者指這六種作物中的五種。但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五穀的概念在不斷演變著,所謂五穀,實際只是糧食作物的總名稱,或者泛指糧食作物罷了。歷史淵源 “五穀”之說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
磁山文化代表了北方旱作農業中的穀子文化,在研究中國古代農業起源時,兩者缺一不可。將中華文明上溯到8000年前,早於仰韶文化1000年。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首,是東方文明發祥地之一。分布地區 磁山文化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磁山發現而命名。1933年首次發現於河北武安磁山的磁山文化大約出現...
一、起源與分布 二、生物學特性 三、蕎麥的經濟價值及用途 四、蕎麥栽培技術與管理 第二章莜麥 一、起源與分布 二、生物學特性 三、莜麥的經濟價值 四、莜麥高產栽培技術 第三章穀子 一、穀子的生物學特徵 二、穀子的經濟價值及營養價值 三、穀子栽培技術 第四章黍子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一、...
小雜糧種類很多,我國栽培面積較大的有蕎麥、糜子、穀子、高粱、燕麥、青稞、綠豆、小豆、豌豆、蠶豆、豇豆、芸豆和小扁豆等,在世界6大洲、30餘個國家有種植。由於中國地處溫帶和亞熱帶地域,又是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不但種類多,而且占有份額大。在20多種小雜糧中,蕎麥、糜子面積和產量都占世界第二位,蠶豆占生產量...
黑豆起源於中國,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有栽培。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黃土高原地區及乾旱、半乾旱地區也是主要產區;黑豆種植在丘陵山地發展較快,在陝北、晉中、寧夏和甘肅隴東栽培面積較大。生長環境 黑豆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但也耐旱、耐瘠薄,在旱地、崗地、坡地、遮蔭地、鹽鹼地、下濕地至海拔...
多見夾砂或泥質的紅陶,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發展為輪制陶器,出現了硬質白陶。紋飾常見鏤孔、劃紋、附加堆紋、籃紋,還有彩陶和朱繪陶。彩陶較少但富...磁山文化代表了北方旱作農業中的穀子文化,在研究中國古代農業起源時,兩者缺一不可。將中華文明上溯到8000年前,早於仰韶文化1000年。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首...
谷姓, 谷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28位,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144位,人口較少,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0.08%。谷姓在中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谷姓約占中國漢族谷姓人口的66%。歷史發展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與趙、秦同一個源流。他們都是黃 帝的後裔,...
一、穀子又名粟,是我國北方的傳統糧食作物,穀子去殼後稱小米,小米可以釀酒、制飴糖等。穀子起源於我國,全國種植面積2000萬畝左右,占世界的90%,主要分布在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山西等地。劃分四大區即東北春谷區、華北平原區、內蒙古高原區、黃河中上游黃土高原區。技術要點 1、精細整地 。谷種小,幼苗拱土...
為鼓勵農民種棉花,給農民算了一筆經濟帳:如果每畝收10斤皮棉,每斤市價12—13,每畝收入為120—130元,比種糧食每畝收2斗穀子,每斗45元,合90餘元,雖然比種糧費工也還合算。認為邊區是可以自己種棉花解決穿衣問題的。邊區政府批准了在沿河三縣植棉的報告,並任命李世俊為工業原料委員會主任。李世俊利用山西商人...
婦女在長期的採集活動中,發現了植物生長成熟的條件,經過反覆實踐,反覆認識,對作物生長的規律有了認識,終於由婦女發現了農業,在北方從狗尾草中培養出了穀子,在南方從野生稻中培植成了稻子,時間在六七千年前,形成了刀耕火種的鋤耕農業,因農業的發展,可以擠出一些糧食餵養動物,逐漸馴養出了狗、馬、牛、羊、...
西古德范村村民有種穀子的習慣。古德范流域是上等小米的理想產區,用這裡出產的穀子碾出的小米色澤金黃、透亮,做成稀飯既粘又香,營養豐富。用小米磨糊做的煎餅,有細、薄、香,不散口的優點。著名人物 一、烈士英名錄 韓玉祥 韓德祥 韓同發 韓言祥 韓同祥 韓文祥 韓香甫 韓香甫 1937年入伍,曾任八路軍某師...
粟是起源於中國或東亞的古老作物,栽培歷史悠久,是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主要的栽培作物。黃河流域史前考古發掘的糧食作物以粟為多。直到唐代以前,粟一直是中國北方民眾的主食之一,通稱“穀子”。至秦漢時期,粟是種植最多的穀物,唐宋時期也在中國南方提倡種粟。直到宋末,稻、小麥逐漸發展,粟才退居二線。經長期選擇...
到了西漢,隨著紙的發明運用,推動了剪紙藝術的發展。至南北朝時,剪紙與當時的風俗聯繫在一起,豐富了剪紙的內容。唐宋時期,剪紙藝術已十分普及。明清以來,剪紙之風,全縣盛行。2011年“左權剪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五里堠竹馬 五里堠竹馬是一門介於民間音樂與民間藝術之間的獨家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