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山西省畜禽屠宰行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
為加快推進我省畜禽屠宰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有效保障畜禽產品供應,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生產安全和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山西省畜禽屠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成就
1.屠宰能力大幅提升。2014年屠宰監管職能劃轉農業農村部門後,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開展了“掃雷”、專項整治和資格清查等系列活動,依法清理了一批設施設備差、產能低、隱患多的企業,整合了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屠宰企業從437家壓減至167家。其中:生豬屠宰企業91家,設計屠宰量2380萬頭,年屠宰生豬2萬頭以上規模企業屠宰量占比達到89%,基本形成大中型企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牛屠宰企業12家,設計屠宰量37萬頭。羊屠宰企業35家,設計屠宰量830萬隻。牛羊“雙證”屠宰企業5家。雞屠宰企業21家,設計屠宰量5.17億羽。鴨、兔、驢屠宰企業各1家。初步在全省形成了中南部豬禽肉、雁門關地區和東西兩山牛羊肉發展格局。
2.標準化水平持續提升。引導支持畜禽屠宰企業開展標準化建設,按照質量管理制度化、廠區環境整潔化、設施設備標準化、生產經營規範化、檢測檢驗科學化、排放處理無害化等“六化”要求升級改造,共建成標準化達標企業60家(生豬34家、牛7家、羊7家、雞12家),其中2家生豬屠宰企業獲評“全國生豬屠宰標準化示範廠”。培育了晉潤生豬、凱永生豬、呂糧山豬、大象肉雞、懷仁羔羊肉、冠雲牛肉等品牌,肉製品產業形成了集群化、品牌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3.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嚴格落實畜禽屠宰集中檢疫、肉品品質檢驗和非洲豬瘟自檢等制度,持續開展屠宰環節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瘦肉精”專項整治、“打非治違”等行動,屠宰環節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升,近2年監測合格率達到100%,有效保障了肉品安全。
(二)主要問題
1.產能空間布局需進一步最佳化。長期存在著銷區產能多、產區產能少,落後產能多、先進產能少,設計產能多、利用產能少等問題。生豬屠宰產能利用率為20.9%,低於全國28.4%的平均水平。
2.全產業鏈經營發展比例偏低。屠宰與養殖、加工、銷售銜接不緊密,僅有20家左右為養殖、屠宰、銷售一體化企業,易受上下游產業波動影響,市場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差。
3.自動化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屠宰企業設施簡陋、技術落後,生產效率不高,屠宰規範化、機械化、智慧型化水平總體偏低。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優布局、提質量、強監管”的思路,推進標準化屠宰、品牌化經營、冷鏈化流通、規範化管理、信息化監管,形成養殖與屠宰相匹配、屠宰與消費相適應的發展格局,推動全省屠宰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科學設定,最佳化布局。綜合考慮畜禽養殖規模、市場消費能力、環境承載能力、動物疫病防控、城鄉建設規劃等因素,最佳化產業布局,推動屠宰產能由銷區向產區轉移,控制低水平重複建設。
2.轉型升級,壯大品牌。開展屠宰企業標準化升級改造。鼓勵大型養殖企業配套建設標準化屠宰場,引導支持屠宰企業發展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銷售全產業鏈經營,培育壯大我省肉品品牌。
3.強化監管,提升質量。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強化屠宰行業管理和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切實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建成100家標準化屠宰企業,生豬屠宰企業全部實施屠宰質量管理規範。屠宰產能利用率提高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屠宰企業產能占比達到90%。持續加強屠宰行業監管,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病害畜禽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私屠濫宰等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三、產業布局
(一)生豬定點屠宰。新建生豬屠宰企業設計年屠宰量不得低於15萬頭。各設區市按照近三年生豬出欄量的平均值計算屠宰產能,原則上參照屠宰產能與20萬頭的比值確定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最大數量。已超過設定數量的,應合理撤併,有序壓減。對在同一設區市範圍內年出欄生豬15萬頭以上的養殖企業、或者地方特色品種自繁自養的養殖企業,配套建設屠宰自養生豬的標準化屠宰企業,可不受規劃數量限制。新建設計年屠宰量100萬頭及以上的現代化屠宰企業,可不受規劃數量限制。
(二)牛羊禽及其他動物定點屠宰。牛羊禽屠宰企業應以設定跨縣域的區域性屠宰加工企業為主。各設區市按照近三年內羊出欄量的平均值計算屠宰產能,原則上參照屠宰產能與15萬隻的比值確定羊定點屠宰企業最大數量,新建羊屠宰企業設計年屠宰量不得低於15萬隻。設區市原則上應有1家牛屠宰企業,已有牛屠宰企業的縣(市、區)不再新建,可以按“撤一建一”形式進行產能置換,新建牛屠宰企業設計年屠宰量不得低於1萬頭。新建禽屠宰企業設計年屠宰量不得低於1000萬羽。驢、兔等其他動物屠宰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建設。鼓勵發展畜禽綜合屠宰加工中心,實行不同畜禽屠宰一體規劃、合併設定、分區屠宰、集中處污、統一管理。
四、提升發展水平
(一)有序推進屠宰企業規模化。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的原則,鼓勵各市規劃發展區域性大型屠宰加工中心,其他縣(市、區)可不設定屠宰企業。支持大型養殖企業延伸產業鏈,新建屠宰加工企業,構建起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配送、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推進小型屠宰企業依法撤停並轉,改進設施設備和屠宰工藝,提升屠宰規模。支持大型屠宰企業採取收購、兼併、重組等方式整合小型屠宰企業,打造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的屠宰領軍企業。
(二)大力推進屠宰企業規範化。強化屠宰企業生產安全、肉品質量安全、動物疫病防控主體責任,建立從畜禽進場到產品出場全過程管理制度,做到畜禽來源可識別、產品流向可查證、質量責任可追溯。嚴格落實《畜禽屠宰“嚴規範 促提升 保全全”三年行動方案》,鼓勵屠宰企業開展ISO9000、ISO22000和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持續開展標準化建設。支持屠宰企業升級改造生產設施設備,使用隧道式噴淋燙毛、全自動開膛、劈半、雷射灼刻等新技術、新裝備。
(三)加強屠宰企業信息化建設。著力提升屠宰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推進屠宰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信息關聯,建立畜禽產品生產、貯存、運輸等全環節電子追溯系統,形成屠宰加工監控、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屠宰信息統計等為一體的企業信息平台。鼓勵屠宰企業配備全視角溯源視頻監控系統,並與縣級及以上監管部門聯網實時運行。
(四)加快健全肉品冷鏈物流體系。鼓勵現有屠宰和肉品加工、流通企業建設預冷集配中心、低溫分割加工車間、冷庫、冷藏車等設施設備,提高產品加工儲藏和長距離運輸能力。支持發展覆蓋屠宰加工、儲存運輸及肉品銷售整個環節的冷鏈,逐步構建主產區和主銷區有效對接的冷鏈物流體系。新建屠宰企業必須配套冷鏈物流體系。引導和推廣冷鮮肉消費,提高冷鮮肉消費比重。
(五)推動畜禽產品精深加工建設。鼓勵屠宰企業創建企業品牌、肉品品牌、地理標誌產品,重點培育已有一定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的品牌,形成以區域品牌為龍頭、企業品牌及肉品品牌為依託的品牌化經營格局。積極推動產品銷售渠道多元化,推動屠宰企業和加工企業建立直銷點、代銷點、配送點,推進屠宰加工企業拓展網路銷售渠道,主動適應中央廚房、電商經營等新業態,擴大電子交易規模,擴寬交易渠道,推動肉製品“走出去”。
五、強化監督執法
(一)加強制度建設。推動我省畜禽屠宰管理地方性法規制修訂工作。制定《畜禽屠宰廠(場)設定審查辦法》以及落實生豬屠宰質量管理規範實施方案,進一步健全完善屠宰行業法規制度。
(二)強化行業監管。建立健全畜禽屠宰企業監管政策體系,完善“雙隨機”抽查機制,加強對畜禽屠宰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實施屠宰企業信用檔案管理,規範事中事後監管。嚴格按照《山西省動物防疫條例》要求足額配備駐場官方獸醫,督促企業落實入場查驗和出場記錄製度,規範開展屠宰檢疫等工作。
(三)嚴打違法行為。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對私屠濫宰、注水注藥、注入其他物質、屠宰加工病死畜禽,以及出廠(場)銷售未經檢驗、檢疫或者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產品的,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與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建立完善情況通報、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案件協辦和案件移交等工作機制,切實保障肉品質量安全。各地要公布舉報電話、信箱、電子信箱,受理畜禽屠宰違法違規行為舉報,密切關注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輿情,及時回應社會熱點。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屠宰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農業農村部門要牽頭落實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結合當地實際制訂本地屠宰行業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明確屠宰企業的發展目標、數量設定、政策措施等內容。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場監管、行政審批等部門要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屠宰行業管理服務工作,推動屠宰行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政策支持。各地要結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縣等項目建設,研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屠宰行業發展水平。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探索以信貸擔保、貸款貼息等方式,鼓勵支持屠宰企業加大投入,開展標準化建設,發展全產業鏈經營,培育名優品牌,推動轉型升級。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加強畜禽屠宰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教育引導從業人員提高自覺守法、規範生產、誠信經營意識。利用各類媒體,積極向廣大消費者宣傳我省知名屠宰企業和肉品科學消費常識,增強全社會肉品質量安全意識和品牌消費意識,引導大眾培養科學的肉品消費觀念和習慣,形成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本規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