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粥

功效主治補益肝腎,澀精斂汗。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耳鳴腰酸,遺精,遺尿,小便頻數,虛汗不止,腎虛帶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茱萸粥
  • 主要食材山茱萸肉,粳米
  • 分類:粥
  • 功效:補益肝腎,澀精斂汗
概述,原料,適應症狀,主要功效,煮製方法,產地,注意事項,

概述

原料

粥方組成山茱萸肉15—20克,粳米2兩,白糖適量。

適應症狀

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耳鳴腰酸,遺精,遺尿,小便頻數,虛汗不止,腎虛帶下。

主要功效

中醫認為,萸肉性味甘、酸而溫,入肝、腎經,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之功,本品既能補肝腎之陰,又能溫補腎陽,為一味平補陰陽的要藥。《本草綱目》言其主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名醫別錄》言其"溫中,下氣,止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明目,強力"。《雷公炮炙論》言其"壯元氣,秘精"。《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藥性論》言其"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止老人尿不節"。藥理研究表明,萸肉含蘋果酸、沒食子酸、酒石酸等,而酸能收澀,故收斂止汗是其又一特點。水煎劑有利尿、降壓作用,體外試驗能殺滅小白鼠腹水癌細胞,對於因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作用。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煮粥服食,對肝腎虧虛,頭暈耳鳴,動則汗出,腰膝酸軟等,頗具效驗。

煮製方法

先將山茱萸肉洗淨,去核,與粳米同入砂鍋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產地

粥義解說:山茱萸,又名山萸肉、棗皮、藥棗、蜀酸棗、肉棗、薯棗、雞足、實棗、萸肉、藥棗、天木籽、山芋肉、實棗兒,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陝西山西等地。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無毛或稀被貼生短柔毛冬芽頂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針形,被黃褐色短柔毛。花黃色,核果長橢圓形,長1.2-1.7厘米,直徑5-7毫米,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狹長橢圓形,長約12毫米,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花期3-4月;果期9-10月。成熟果實為中藥,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

注意事項

1.茱萸入藥有山茱萸吳茱萸之分,應予區別。
2.本品性味酸澀,故命門火熾、脾胃濕熱、小便不利者不宜選用。
3.茱萸粥3—5天為一療程,疾病完全治癒後,即可停服,或再間斷食用一個時期,以鞏固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