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鯢

山溪鯢

山溪鯢(學名:Batrachuperus pinchonii)為小鯢科山溪鯢屬的兩棲動物,俗名羌活魚、白龍、杉木魚,是中國的特有物種。1870年首次發現於四川寶興縣。世界已知6種。中國有4種,分布範圍大致在北緯27°~35°,東經98°~107°之間。阿富汗1種,伊朗1種,分布範圍大致在北緯34°~38°,東經48°~70°之間。在西藏高原東側(西藏東部、雲南北部、四川西部、青海東南部以及甘肅南部)和西側(阿富汗的喀布爾和伊朗北部)呈斷裂分布。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常見於高山山溪及湖泊石塊樹根下以及苔蘚中或溶雪泉水碎石下。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700至4000米。多棲息在海拔1500~4000米的山溪內。以水棲為主,常隱棲在水質清澈、水溫低、水深10~50厘米的流溪石下或回水盪內碎石間,少數在溪邊石縫中或土隙內。以、水生昆蟲、水藻等為主要食物。3~4月為繁殖盛期。水溫4~10℃時,少數個體延至5月產卵。體外受精。卵大,色乳白,一般5~16粒單行排列在卵鞘袋內。卵鞘袋長65~125毫米、直徑8~19毫米,有的長達200毫米以上,表面有細縱縊紋。一端貼附在流溪石塊下,另一端懸於水中。幼體在溪水中生長發育,完成變態。可食用,味美而有營養,四川稱為杉木魚或羌活魚,可以入藥。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溪鯢
  • 拉丁學名:Batrachuperus pinchonii
  • 別稱羌活魚杉木魚、白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有尾目
  • :小鯢科
  • :山溪鯢屬
  • :山溪鯢
  • 分布區域: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 保護級別: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中國分布,世界分布,生活習性,生物學資料,藥用價值,保護措施,文獻,

形態特徵

體形適中,全長120—160毫米,最大的達200毫米;頭部略扁平,軀幹圓柱狀或略扁,尾側扁,底部較闊,尾梢鈍圓或略尖圓。頭頂較為平坦,頭長寬幾相等;吻端圓闊;鼻孔近吻端,眼大,約與吻等長或略短;口裂達眼后角下方,唇褶極顯著,兩側的掩蓋下頜的後半段;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短,在內鼻孔內側斜置或平置,左右不相遇;舌大長橢圓形。四肢適中,貼體相向時,指趾端略重疊;指趾扁平,末端鈍圓,基部無蹼;指四,第二、三幾等長,第四指略長於第一指;趾四,其序為3、4、2、1。尾長為全長之半或略長;尾前端略成圓柱狀,逐漸成側扁,尾腹鰭褶在後端方始較顯著,背鰭褶明顯隆起。雄性肛孔小而略成一短橫縫,雌性的為一縱裂縫。
 皮膚周身光滑,頭側有淺凹痕,一端在顳部向後縱行,一端沿口角後端向下彎;弧形頸褶清晰;咽部有若干縱膚褶;掌指、蹠趾底部復以棕色角質鞘,指趾末端有的有極為醒目之黑色角質鞘幾成爪狀。體側有肋溝12條左右。
生活時體色變異較大,一般為橄欖綠色,背面有深色細點紋交織成麻斑;腹面色較淺,麻斑少。液浸標本棕灰色或深棕色,麻斑清晰。
山溪鯢山溪鯢
山溪鯢山溪鯢
雄鯢全長181~204 mm,雌鯢全長 150~186 mm,雄、雌鯢尾長分別為頭體長的95%和88%左右。頭部略扁平,頭長大於頭寬,吻端圓,唇褶發達; 成體頸側無鰓孔或鰓的殘跡; 頭後部較寬扁; 前頜囟較大,犁骨齒2短列, 左右間距寬, 每側有齒4~6枚。 軀幹圓,略扁平; 尾鰭低厚而平直,起自尾基部後2~5個肌節處,尾末端鈍圓。皮膚光滑 (少數地區有皮膚滿布瘰疣的變異個體) ,眼後至頸褶外側有一條淺溝; 肋溝12條左右; 頭腹面有多條縱褶,頸褶弧形。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相距2~3個肋溝之間距; 掌、跖部腹面有棕色角質層; 前足4個指,後足4個趾。體背面青褐色、橄欖綠色或棕黃色等,其上有褐黑色斑紋或斑點 (多瘰疣變異個體體色為深灰棕色) ; 腹面灰黃色,麻斑少。雄鯢肛部微隆起,肛孔呈 “↑” 形,其前端中央有一個小乳突。卵圓形,卵徑3.7 mm左右,乳黃色。剛孵化的幼體全長25~30 mm,外鰓3對,尾鰭褶較高,尾背鰭褶前達肩上方,完成變態時全長80 mm左右,此時外鰓消失。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國內分布於四川、貴州、陝西和雲南。

世界分布

阿富汗和伊朗。

生活習性

山溪鯢生活在海拔1500~3600m的中高山區溪流和湖泊內,成鯢一般不遠離水域,多棲於大石、倒木下或苔蘚中,以藻類、草籽、水生昆蟲等為食。3-4月為繁殖盛期,體外受精。卵較大,色乳白,一般5-16粒單行排列在卵鞘袋內。卵鞘袋長10厘米左右,大的可長達20厘米以上,生活時卵鞘袋透明狀,表面有細縱溢紋。卵分散貼附於石下。親螈有護卵習性,孵卵期約3個月。幼體階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鰭摺,發育為成體時,其他結構無改變,為永久性童體型。
山溪鯢

生物學資料

該鯢生活于海拔1 500~3 950 m的山區流溪內; 成鯢以水棲為主,一般不遠離水域,多棲於大石下或倒木下,當地藥農稱“杉木魚” ; 成鯢捕食蝦類、水生昆蟲及其幼蟲、蚯蚓等。5~7月繁殖,雌鯢產卵袋一對,一端相連成柄並黏附在石塊底面,卵袋長65~96mm,直徑12~19 mm,呈螺旋形或 “C”形; 每條袋內有卵5~23粒,一個雌鯢產卵15~52粒。
山溪鯢山溪鯢

藥用價值

山溪鯢為傳統中藥材,入藥可治關節痛、風濕痛胃出血等病。

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山溪鯢化石山溪鯢化石

文獻

  • Boulenger G A.. 1878.. Deseription de deux genres nouveaux de la famille des salamandrides.. Bull.Soc.Zool.France, 3: 71-72.
  • Stejneger L. 1925. Chinese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Proc. U. S. Nat. Mus, 66: 1-115.
  • David. 1872. unknown. Jour.North China Br.Roy.Asiatic Soc.,(N.S.), 7.
  • David A.. 1871. Rapport adresse a MM.Les Professeurs Administrateurs du Museum d'Histoire Naturelle par M.I'abbe Armand David.Nouv.. Arch.Mus.Hist.Natl.Paris,(Bull.), 7: 75-100.
  • 費梁 胡淑琴 葉昌媛 黃永昭 等. 2006. 中國動物志 兩棲綱(上卷) 總論 蚓螈目 有尾目. :科學出版社. : 1-471.
  • Sauvage H E.. 1876.. Sur quelques Batraciens de la Chine.. L'Inst.(N.S.), 4(189): 274-2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